星巴克公司治理案例三篇

发布时间:2021-06-07 来源:创业案例 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案例 > 手机阅读

【www.benqdjg.com--创业案例】

星巴克(Starbucks)是美国一家连锁咖啡公司的名称,1971年成立,是全球最大的咖啡连锁店,其总部坐落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星巴克公司治理案例,以供大家参考!

  星巴克公司治理案例1

  刘冬春秋+吴作凤

  摘 要:星巴克从西雅图的一间咖啡零售店,发展成国际著名的咖啡连锁品牌店,其独特的企业文化是支撑企业健康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本文通过分析认为,体验式的文化氛围引领消费者;自我价值实现的文化导向赢得员工信任;创新的文化追求助力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是促进星巴克成功最主要的路径。

  关键词:星巴克;公司战略;企业文化

  一、咖啡王国的崛起

  星巴克(Starbucks)咖啡公司成立于1971年,是世界领先的特种咖啡的零售商、烘焙者和星巴克品牌拥有者。其旗下的零售产品达30多款,包括全球顶级的咖啡豆、手工制作的浓缩咖啡和多款咖啡饮料、新鲜美味的糕点以及丰富多样的咖啡杯等商品。公司在北美,拉丁美洲,欧洲,中东和太平洋沿岸37个国家拥有超过12,000家咖啡店,员工超过117,000人。备受好评的星巴克连续多年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最受尊敬的企业”。星巴克每一年的业绩在同行业中稳步上升,从数据来看,2012年到2016年,星巴克在美国500强企业的排名逐年上升,由最初的227名上升至146名。2015年,星巴克营业收入近192亿美元,营业收入增长率稳定在15%上下,实现了利润的稳步增长。这家咖啡巨头连续23个季度在全球销售额增长超过5%。财务数据显示,星巴克在世界咖啡行业中长期占据一席之位,并不断向外扩张。

  企业文化是支撑星巴克从不起眼的咖啡零售店发展成咖啡行业巨头的重要因素。企业文化作为一个企业的灵魂,在其日常运行中起着非凡的作用。星巴克的企业文化核心有三个方面。第一,打造全新的体验式文化氛围。在当时,此举可谓是一大创新,星巴克在舒尔茨的打造下使人们拥有了一种咖啡生活--介于家与办公室的“第三空间”,使顾客尽可能地畅游其中。第二,自我价值实现的文化导向。星巴克一直秉持对待员工如同伙伴的态度,因此,它打出的只有“活广告”。而让顾客看到一个企业如此厚待员工,自然对本企业多了一份信任与敬佩。第三,创新的文化追求。原材料是决定产品优良与否的第一步,当舒尔茨发现星巴克时,就被其优质的咖啡豆所吸引了。现在星巴克在全球都建立起专门为星巴克提供咖啡豆的供应基地以保证咖啡的品质。

  二、企业文化促进星巴克成功的路径分析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也正是由于其企业文化的强大力量,使星巴克从一家名不经传的门店发展成为一个国际知名的连锁品牌店。这期间经历了很多摸索与变化......

  1.体验式的文化氛围引领消费者

  体验式的营销战略是指以体验为导向的营销模式。美国市场营销协会(AMA)给出的定义是:企业通过采用让目标顾客观摩、聆听、尝试、试用等方式,使其亲身体验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让顾客实际感知产品或服务的品质或性能,从而促使顾客认知、喜好并购买的一种营销方式。文化消费是满足消费者对于文化产品、文化服务的需求,并结合体验消费的理念形成了一种创新的消费观念。而星巴克的成功就在于将体验式的营销与星巴克独有的企业文化巧妙的融为一体。

  星巴克提供给顾客的不仅仅是一个空间,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它所营造的体验式文化氛围表现在感官、视听与移动社交三个方面。在感官体验方面,星巴克拥有一个特殊的团队,它由优秀建筑师、艺术家和设计师组成,为每一家门店设计出最完美最丰富的感官体验;在视听体验方面,星巴克里的音乐大多以爵士、乡村以及钢琴、萨克斯独奏为主,使顾客放慢了快节奏的步调,成为招揽顾客的方式之一;在移动社交营销方面,星巴克早在2001年起便提供无线高速上网服务,给人们带来全新的感受。到如今,星巴克利用移动社交营销,转身成为社交媒体参与度最高的100大品牌之首。通过独特的创意,加强用户的真实体验,与消费者的心理和精神产生共鸣。通过这三个方面,感官的刺激让顾客愿意进来,顾客量得到增加,客户群体不断扩大;视听的享受使进来的顾客倍感舒适,在此消费时增加个人的愉悦感,企业业绩得到增长;移动社交的便利让顾客更愿意停留在此,使星巴克不仅成为喝咖啡的地方,而且成为朋友聚会、休闲娱乐的社交场所。星巴克的独特创意最终引领顾客消费,业绩自然上升。

  2.自我价值实现的文化导向赢得员工信任

  文化作为集体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集合体,在组织中能发挥一种控制功能。一个文化厚重的企业对员工的控制是基于他们对企业的依附。依附于企业文化的员工将会调整他们自己的目标和行为。事实证明舒尔茨虽然未采用正式的控制制度,但其放任式的管理反而让员工更主动的自我控制。员工间的非正式监督和文化效用都使得员工更可能地服从于一家企业,在提供最优质服务的同时赢得大量消费者的青睐。

  (1)激励相容的激励机制

  激励相容的激励机制使得员工在最大化自身价值的同时,实现了公司价值的最大化。在星巴克,丰厚的待遇是员工值得选择的一大理由,在这里没有员工的叫法,只有合作伙伴。为了让员工能够有主人翁意识,公司推出了“咖啡豆股票”,允许员工以折扣价格购买。这让员工有了很大的动力,因为成为小股东,随着公司股价的上涨,自己的期权价值也不断提高。这种人力资源激励,能使员工感到幸福,并把公司当作自己的事业来对待。除此之外,星巴克还帮助员工实现其自我价值。每一位星巴克的员工都能够在企业中体会到自身价值并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与学习成为非常能干的、有活力的人才。因此,星巴克多次被《财富》杂质评为前100名“最值得工作”的公司之一,其员工流失率远远低于同行业。

  (2)对员工的信任决定了企业发展的高度

  星巴克重视合作伙伴的情感与价值还体现在其一直致力于建立相互信任与自信的关系,这是舒尔茨最引以为傲的成就。舒尔茨表示,“我们对待员工的方式影响员工对待顾客的方式,而顾客如何对待我们则决定了我们的成就。”他相信员工,这使员工愿意与星巴克共进退,员工对待消费者也会更加用心。这对于一个公司来说自然是最好的广告,让顾客了解到这样一家有情有义的咖啡馆,想必其做出来的产品也更加用心,因此更加忠诚得拥护它。

  3.创新的文化追求助力企业发展

  追求完美的品质是星巴克的立业之本。星巴克无论是当初那个出售咖啡豆的门店还是现在的咖啡连锁销售商,不变的是对咖啡品质的追求。最初,星巴克就只挑选品质好的咖啡豆出售。直到霍华德·舒尔茨收购星巴克后,为了丰富咖啡的种类,转作咖啡连锁销售商的星巴克对咖啡豆从种植到采购有了更极致的要求,并且常派专家前往种植基地进行研究。如今的星巴克致力于追求高品质产品的同时,不断推陈出新。除了咖啡饮品的不断创新,星巴克还推出糕点、马克杯来吸引顾客以满足不同的顾客需求。在中国,为结合国内的市场,星巴克还创新出茶饮料、月饼、星冰粽等特色产品。

  星巴克在人们心中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品牌形象,拥有了客户对品牌的好感度,帮助星巴克实现了产销一体化、多元化战略和本土化的发展。从出售咖啡豆到加工制作咖啡,从自己直营扩张到走出店铺选择超市销售。星巴克采取的是前向一体化战略。利用优质咖啡豆种植园的优势进行深加工,星巴克的一体化战略得到了很好的实施,实现了从最初的咖啡豆供应商到咖啡生产商与中间商的成功转型;为满足顾客需求,打开市场销路,星巴克在强化现有产品服务和市场的前提下,不断研制出多元化的新产品,推出新的产品组合;星巴克还结合不同的海外市场,采取本土化的方式开发更具特色的产品。创新早已成为星巴克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星巴克得以在激烈的咖啡市场竞争中保持安全地位并不断扩张和发展的一大原因。

  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星巴克“一条龙”的服务保证了从种植的咖啡豆到顾客手中的咖啡都呈现出最好的品质,多元化的战略实施带来产品和服务的多元化,这些都为顾客提供价值增值,最终促进了星巴克业绩的不断增长。

  三、对我国企业发展的启示

  1.重视企业文化的力量

  文化,作为一家企业从建立之初一直秉承的一份理念,对企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星巴克在发展过程中注重体验式营销、信任员工、追求创新的文化的态度为它赢得了很多掌声。一家企业在日新月异的市场中生存,拥有令人称道的文化可谓是一根永远的救命稻草。对我国许多企业来说,重视企业文化的力量,打造自己独有的企业文化是当务之急。每一个成功的企业背后一定有其企业文化作根基,其力量不容小觑,只有重视文化才能取得长久的成功。

  2.打造互利共赢的企业文化

  一家企业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追根溯源是其企业文化在做支撑。这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所在,好的企业文化会渗透到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并与高绩效密切相联。星巴克的成功在于将其企业文化融入到日常的经营活动中,影响着无数员工和顾客。通过共同的文化,使企业员工、顾客和利益相关者拥有共同关注的焦点,也成为三者共同作用的方式。但就我国部分企业而言,存在着“短视”的问题。这些企业仅仅关注于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企业长期的发展,这也成为我国企业当今发展的一大瓶颈。因此要发展我国企业,就要从根本上建设企业文化,并把互利共赢作为经营的第一要务,始终保持与供应商、员工以及顾客的良好关系。对待合作者诚信经营,利益共享;给予员工如伙伴甚至家人般的关怀;最大程度地尊重顾客的权益,提供最优质的服务。真正做到这几点,我国企业才能健康繁荣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张国梁.企业文化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2]马连福.体验营销--触摸人性的需要[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3]沈巧雯.体验营销的最佳典范--星巴克咖啡[N].管理现代化报,2005.

  [4]菲利普.科特勒,凯文.莱恩.凯勒.营销管理(第五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5]郭斌.内部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实践[J].科学管理研究,2008,(6):62-65.

  [6]张旭,武有春.组织文化与公司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6,(3):50-54.

  [7]迪凯,段红.看不见的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98-110.

  [8]李宁,王传武.邹城市上九村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广东蚕业,2016,01:43-48.

  [9]焦明甲.文化产业迅速发展的路径[J].经济导刊,2010,10:80-81.

  [10]王强,李宁,王传武.动漫文化产业链的分析--以《熊出没》为例[J].人文天下,2016,12:38-44.

  [11]戴士权.继往开来,不断深化中韩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纪念中韩建交十五周年[J].当代韩国,2007,01:19-24.

  [12]李宁,王传武.据《乐记考辩艺术的起源--兼论艺术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J].克拉玛依学刊,2016,05.

  [13]戴士权.中韩关系的演变及其对东北亚局势的影响[D].延边大学,2004.

  [14]刘俊明.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经济发展[J].资治文摘.2010(4).

  [15]郭松.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东方企业文化.2014(3).

  作者简介:刘冬春秋(1994- ),女,临沂大学物流学院2015级会计学本科生,研究方向:公司治理;吴作凤(1972- ),女,临沂大学物流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公司治理

  星巴克公司治理案例2

  如果让央视名嘴当星巴克的CEO,星巴克会卖什么?

  央视名嘴对星巴克咖啡成本不足4元曝光后,许多网友纷纷打抱不平,认为星巴克售价相当合理。本次咱们就从企业成本管理和定价的角度对咖啡价格进行一番解读。

  星巴克咖啡的成本结构如下图:

  如果不是从消费者的角度,而是从星巴克财务管理人员我们应如何理解企业的成本?我们认为单纯从原材料价值来理解成本是非常不完整的,而应更多从价值链角度。

  央视名嘴对星巴克价格的质疑隐含了一个前提,就是消费者购买星巴克看重的是咖啡本身的价值(4元)。而人工费用(2.3元)、设备折旧(1.2元)、房租(5.6元)等提供的都是无效价值,因而是无效成本。那我们何不做一个头脑风暴?假设行政开支和税费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央视名嘴担任星巴克中国区CEO,他会应该将这些无效成本剔除哪些?

  从铂略财务培训整理的上表可以看到,原本售价28元左右的星巴克咖啡,如果将广告推广等运营成本砍掉,他将成为一家没有品牌效应的美式咖啡店,咖啡售价18.5元;如果进一步将房租(店租)削减,他将成为一个没有座位的外带咖啡销售点(类似街边奶茶店),外带咖啡售价12.9;如果进一步将人工费用削减,他将成为自动售货机中销售的罐装咖啡,售价10.6元;如果再削减掉设备折旧,那么大概只能变成超市里出售的咖啡粉了。

  回想一下,我们消费者用12.9元购买一杯外带咖啡,用10.6元购买一杯罐装咖啡不也是很合理的吗?当我们用28元购买星巴克咖啡时,我们购买的不仅是咖啡粉,而是即时冲泡咖啡的服务,是一个和客户沟通的第二办公室,是一个可以谈谈情说说爱的私密空间。

  事实上,真正的星巴克财务管理人员非常清楚他们销售的什么。星巴克在亚洲以外的地区往往是街角的的一个小咖啡馆,其定位是当地的低档咖啡店(主营业务是外带),70%-80%的消费者并不会在店内享用咖啡,而是带走。而亚洲地区星巴克的价值主张是“第三空间”,即消费者在生活中除了家、公司以外最常去的第三个地方。

  联想到企业的成本管理和定价,我们认为财务管理者在成本定价的过程中,千万不可以认为成本是越低越好,企业所发生的一切成本都应该是为了向消费者传导价值,向客户传导核心价值的成本就算再高也不能削减。就如同本文中的星巴克一样,看似卖的是咖啡,其实是一个舒适的空间啊。

  星巴克公司治理案例3

  【摘要】公司治理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理解,狭义的公司治理结构主要侧重于公司内部的权利义务设置,其特点是对由股东会、董事会等所构成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内部治理,而独立董事是公司内部的重要机构,独立董事制度对公司治理来说影响巨大。

  【关键词】独立董事;股权结构;股东权利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3-126-01

  一、独立董事的概念

  独立董事英文翻译为“independent director”,顾名思义意为独立的董事,从字面含义可以看出独立董事有两个特征:首先是董事,其次是独立。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对独立董事作了相关规定,我国也不例外。

  二、独立董事制度的意义和作用

  独立董事最突出的作用在于可以对公司日常运作尤其是对公司管理层日常工作进行监督和制约。具体来说独立董事的意义和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独立董事制度有利于增强董事会的作用

  董事会作为公司常设的最高决策机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独立董事加入董事会可以优化董事会的人员结构,提高董事会的成员素质。

  (二)独立董事可以对公司管理层进行有效监督

  这是独立董事制度最直接的作用。独立董事可以对董事会及其成员,经营管理层进行监督和制约,防止上述人员滥用职权或经营不善损害公司利益。

  (三)完善公司治理机制

  这是独立董事制度设立的初衷,也是最重要的作用和终极目标。在众多的股东权利中,最核心的权利是表决权,股东利益的最终体现在董事对公司经营决策权和监督权上,独立董事制度可以有效防止出现“所有者缺位”和“内部人控制”的局面。

  三、独立董事制度在中国的实践

  独立董事制度引入我国的时间不长,该制度的引进对我国公司治理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实践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尝试引入独立董事制度。但同时也应看到该制度在我国的实施还面临着一些问题

  (一)我国实施独立董事制度所面临的问题

  1 独立董事制度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支撑

  虽然《公司法》规定了独立董事制度,但规定的比较宽泛,在制度细化上还有一定的缺陷。

  2 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限制了独立董事作用的发挥。

  我国不少上市公司尤其是国有企业中国有股“一股独大”的现象较为突出,由于股权结构过于集中,董事会更多地体现着大股东的意志。这就削弱了独立董事对董事会进行监督制约的作用。

  3 法人治理结构与独立董事制度不协调

  我国的公司治理结构接近于大陆法系,既设监事会又设董事会,而独立董事制度一元制的英美法系公司治理结构紧密相关。这就使得监事会职能与独立董事只能不可避免的产生交叉和重叠。

  4 独立董事功能定位不准

  在许多上市公司中,独立董事的角色常被视为顾问。

  (二)完善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构想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完善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建立健全有关独立董事制度的法律法规体系

  现行《公司法》对独立董事制度的规定过于笼统,实践中操作性不强,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完善。

  首先,应尽快出台与《公司法》相配套的司法解释和行政法规,尤其是规定独立董事的权利义务、职责等的法律,这些法律是独立董事制度运行的基础;

  其次,在独立董事自律性层面上,证监会等证券监管部门应制定有关规章,对独立董事任职条件、产生程序、责任追究等作出规定;

  最后,在公司层面上,公司应在法律法规框架内结合自身实际,在公司章程中载明独立董事制度的运作规范。

  2 优化股权结构,改变一股独大的局面

  实践中大量存在着一股独大造成“内部人控制”的现象,此种现象使得独立董事制度不能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因此应当优化股权结构,努力改变一股独大的局面,这样才能使独立董事对大股东形成有效监督和制约。

  3 完善独立董事职能

  独立董事的主要职能在于对公司决策层进行监督,事实上独立董事的职能不应仅仅局限于监督职能,而应赋予独立董事一定的决策职能。只有赋予独立董事一定的决策权,才能使其监督职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4 建立和完善董事独立性的保障机制

  独立性是独立董事制度的核心特征,也是发挥独立董事作用的基础,因此保障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十分重要。保障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应对独立董事的产生、任期、报酬、责任等方面作出严格的规定。

  5 建立和完善独立董事责任承担与责任补偿制度

  独立董事行使职权时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不得滥用职权损害公司利益,否则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为了降低独立董事行使职权可能带来的风险,上市公司应当建立必要的独立董事责任补偿制度。例如,为独立董事进行投保。

  6 协调好独立董事与监事会的职能

  协调二者职能重点在于明确各自权限,确定各自的重点监督对象和任务,避免重叠。可以规定独立董事重点监督董事会和大股东,监事会重点监督整个公司的运行。

本文来源:https://www.benqdjg.com/chuangyeziliao/56551/

创业案例推荐文章

创业案例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