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发展数字经济促经济转型升级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1-10-26 来源:创业政策 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政策 > 手机阅读

【www.benqdjg.com--创业政策】

为促进中国产业数字化转型提出一系列战略和政策建议。 报告构建了一套以“2基—3力—1愿景”为核心的产业数字化转型战略体系架构,并提出当前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特征。报告建议,深入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要走中国特色新型PPP发展路径,实现数字世界、物理世界和人“三位一体”的统一。第一文档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以发展数字经济促经济转型升级调研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发展数字经济促经济转型升级调研报告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在这一大背景下,正确认识当前甘肃经济发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就要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为引领,加快推进信息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积极培育形成新动能,实现数字经济推动我省经济转型创新发展。

  一、转型发展是我省的迫切需要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我省石化、有色金属、冶金、煤炭、电力、建材、机械等优势主导产业普遍进行技术改造,规模扩张,产能增加,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

  随着近些年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出现新变化,资源和能源需求减少,产能过剩,竞争加剧,资源型产业的扩张发展路子难以为继。由于我省重化工业比重大、产业和产品结构单一、产业链短和附加值低,已有产能也受到市场需求极大影响,加上调结构、转方式和动能转换相对滞后,致使经济增长出现了下滑趋势,经济发展遇到多年少见的问题和困难。因此,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经济转型发展是我省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数字经济是转型发展的大趋势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数字经济异军突起,其强劲势头相对传统产业需求不振、危机四伏的低迷现状,显得异常强劲。2015年我国提出,实施“互联网+”行动和“中国制造2025”,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和政策支持数字经济发展。

  许多省市采取积极推进举措。贵州省以大数据应用作为产业发展的战略引领,加快推进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推动大数据与三次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年均增长64.6%。北京市加快培育大数据产业集群、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搭建平台培育大数据技术创新联盟、产业联盟等,建设“京津冀大数据走廊”。重庆市制定“大数据行动计划”,使大数据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数据枢纽及产业基地。

  信息时代和数字经济将改变世界面貌,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我们必须审时度势、顺势而为,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努力实现全省经济转型发展。

  三、以数字经济助推转型发展的几点建议

  新一轮工业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推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持续创新,推动实体经济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进而带动经济发展新体系的形成。

  在全球信息化进入全面渗透、跨界融合、加速创新、引领发展的大背景下,发展数字经济是转方式、调结构、换动能的重要抓手,也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创新驱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应有之义。

  甘肃省应抓住信息技术和数字经济带来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和科技力量的支撑作用,助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全省经济创新发展。

  一是着力以数字经济推进产业转型。加快推动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融合创新,不断培育和壮大新兴产业,为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提供新动能。要将制造业作为发展数字经济的主战场,大力促进数字技术与整个制造业本身、制造业产业链和智能制造点对点的三次融合,支撑制造业向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全面升级,加快构建以智能制造为重点的新型制造体系。要将发展现代农业与数字经济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建立农业决策系统、农业数据资源系统,不断完善数字农业平台的服务功能。要将数字经济融入现代服务业,以数字技术助力电子商务、金融、教育、远程医疗、智能交通等新业态,促进生产性服务业更好发展,积极推进服务业转型升级。

  二是发挥好政府引导和企业主体作用。政府部门要作信息技术应用和数字经济发展的引领者,将发展信息技术和数字经济纳入各类相关规划,每年谋划、发布和实施一批引领性、应用性、支撑性的数字经济发展重点项目。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率先推进政府公共服务和办公系统的信息化。企业作为发展数字经济的主体,要紧密结合各自的实际,瞄准国内外同行业的先进水平,充分运用转换企业模式和商业模式提升企业发展的技术层次和质量效益。

  三是充分发挥科技力量的支撑作用。要以行业数字化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为重点,依托我省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人才优势,打造一批本地技术研发创新平台。同时,积极引进国内外著名信息技术企业和科技力量,借力发展和共同发展。强化发展数字经济的人才支撑,加大数字经济人才的培育力度,借力全国智力资源,把数字经济高层次人才纳入全省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库,鼓励科研单位与企业联合探索多元化的产教培养模式。

  四是积极破解数字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适应数字经济快速创新发展要求,针对数字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要从体制机制入手,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进一步破解部门分割、力量分散、资源不能共享等问题,加快建立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配套建立政策制定落实机制,加快建立完善数字经济开放合作体制机制,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创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全面深化改革,努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以发展数字经济促经济转型升级调研报告

  为筹备召开市政协四届二十四次常委会议暨“大力发展数字经济”资政会,4月份以来,市政协调研组赴广德市、宁国市、宣城经开区、宣城高新区及通信运营商、重点企业实地调研,召开市直单位座谈会,开展网络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并赴外地学习考察。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数字经济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我市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出台发展工业互联网、推进5G发展等政策措施,加快发展以数字经济为标志的新经济,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夯实,光网城市全面建成,新建小区实现百兆光纤到户,自然村完成光纤宽带全覆盖。截止5月底,全市新建5G基站280个,实现主城区重点区域5G网络覆盖,预计到今年年底完成1300个基站建设。市电信公司、市移动公司数据中心已建成,市电信公司云计算中心二期工程开工建设。

  二是数字产业初具规模。全市电子信息产业规上企业超过150户,2019年实现产值200亿元,形成宣城经开区锂电池、广德市PCB、宁国市电子元器件等产业集群。宣城智谷软件产业园是国家级众创空间,宇呈航空科技入驻宛陵科创城。阖煦微波、益佳通、仁和光电等积极研发5G配套产品,欢廷智能科技焊接、冲压机器人项目于2019年投产。

  三是两化融合加快推进。皖南电机、黄山胶囊等13个项目获国家智能制造强基工程专项支持,益佳通、司尔特等36户企业获批省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分别居全省第2位、第4位。70户企业获批国家两化融合贯标,9000余户企业“上云”。疫情期间,1000多家企业实现“云上”复工。博瑞特、司尔特和中鼎密封件分别入选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互联网专业服务机构和标杆工厂目录。宁国市被评为我省2019年度发展数字经济成效明显地区。

  四是数字应用加速渗透。我市电商经济持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2019年全市累计实现网络零售额58.62亿元。寻梦鲜花2019年为鲜花网店创造线上营业额超3亿元。“互联网+政府服务”、数字城管、智慧交通、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逐步完善。宣州区洪林镇建成镇村联动、功能集成的乡村治理大平台。宣城经开区加快智慧园区规划建设,建成实时环境监测系统。国内首个特定场景5G新能源智能驾驶产业化应用试验场落户宣城高新区。

  二、我市数字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规划政策体系不完善。尚未制定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数字经济发展的目标定位、重点任务、项目布局不清晰。尚未出台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专项政策,组织保障、决策咨询、协调推进机制不完善。政府部门数据开放共享和整合利用水平不高,分散重复建设和信息孤岛问题依然存在,基于大数据的应用、管理和决策亟待加强。

  二是数字产业基础薄弱。电子信息制造业以基础配件等中低端产品为主,软件大数据产业以软件外包、基础服务为主,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普遍不高。宛陵科创城体制机制没有理顺,功能定位尚未明确,影响后续企业入驻招引。对推进数字经济“双创”工作不够重视,包容审慎监管、鼓励规范发展的氛围不够浓厚。

  三是产业数字化程度较低。数字经济在生活服务领域比较活跃,但在产业发展领域嵌入不足,制造业和农业文旅、教育医疗、城市治理数字化水平不高。制造业数字化主要是生产线改造、财务、办公、采购、销售等单项应用,智能制造的核心环节没有实质性变革。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面临人才、技术、资金等制约,存在不会转、不敢转的问题。

  四是相关要素支撑乏力。一些部门面对数字经济发展大潮准备不足,缺乏针对性研究,数字经济的治理能力有待提升。与长三角地区相比,我市对高层次的创新创业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紧缺人才吸引力不足,存在引进困难和一定程度的人才流失问题。对数字经济发展的财政金融扶持不够,没有专项引导基金,数字经济企业贷款门槛较高。

  三、加快我市数字经济发展的建议

  数字经济作为引领未来的新经济形态,对高质量发展具有倍增、叠加和转换效应,对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抓“六保”促“六稳”意义重大。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借助长三角数字经济发展优势,抓紧布局数字经济,加快推进“数字宣城”建设,努力育新机开新局,推动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

  (一)实施数字经济提升行动

  成立高规格的数字经济发展领导小组,研究制定推动全市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重大工程、重要项目、重点任务落实落地。建立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和科研机构协同推进机制,明确牵头部门责任和协同单位职责,加强督导考核和监测评估。组建数字经济专家库,围绕顶层设计、行动计划、重大政策研究等提供决策咨询。

  将数字经济发展纳入我市“十四五”规划,做好总体规划编制,实施专项行动计划,明确目标定位、空间布局、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构建数字经济发展生态体系。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加快建设宣城大数据综合服务中心,打造“城市大脑”,打破信息孤岛,保障数据安全,推进共享应用。聚焦“一体化”和“高质量”,深度融入长三角数字经济发展,做好对接互补,壮大新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

  (二)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基地

  加大数字经济招商引资力度,做大产业规模。实施龙头企业专项引进计划,主动承接长三角一体化溢出效应,积极引进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经济行业领军企业。依托现有数字经济企业,开展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逐渐形成产业配套、产业集聚。发挥人力资源成本较低、生态环境优美优势,大力招引国外软件外包、呼叫中心服务、电子商务等人才密集型企业。组建数字经济专业招商队伍,加强项目线索分析研判,规避政府投资风险,提高项目引入成功率。

  加强数字经济企业分类培育,加快产业集聚。对全市数字经济企业开展摸排,建立领军型、成长型、潜在型企业培育库,分类制定帮扶政策。支持宣城经开区和各县市区建设各具特色的数字经济产业基地。比如,依托宣城经开区阖煦微波、锦美碳材、华威铜箔等重点企业,打造5G产品产业基地。依托广德市捷圆电子、竹昌电子、王氏智能电路等重点企业,打造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依托宁国市电子元器件产业和中鼎、司尔特等智能制造企业,打造智能制造产业基地。

  提高数字经济科技创新及服务能力。尽快确定宛陵科创城运营模式,出台专项支持政策,着力将宛陵科创城打造成数字经济科创基地。依托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动机制,强化跨区域“双创”合作,在上海建设宣城“科创飞地”。坚持合作共建共赢,推动“一岭六县”产业集中合作区建设,构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区域产业体系和协同创新体系。突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支持重点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用”合作,推动数字经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

  (三)提升数字化应用水平

  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升生存力和竞争力。深化“四送一服”,通过政策引导、搭建平台、示范培训,引导企业树立数字经济意识,促进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升级步伐。制定和实施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行动计划,积极向上争取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绿色工厂等项目扶持,扩大中小企业受益覆盖面。推动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我市工业主导产业的深度融合,培育推广智能制造新模式,推进重点企业智能转型。

  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发展工业电子商务、工业大数据等新业态。深化工业互联网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重点在技术、人才等方面支持企业开发工业APP,大力推广远程运营、在线服务等新的生产运营模式,形成覆盖“研产供销服”全供应链体系。加快推进“万企上云”,充分利用“云”平台,降低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本。

  加快“数字宣城”建设,拓展数字技术在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探索以数据资源为基础的城市治理模式和服务模式创新,推动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创新应用示范,加强智慧城市建设,推进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旅游、智慧农业等多领域应用,促使数字技术与一二三产深度融合。

  (四)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环境

  强化数字经济政策保障。贯彻我省《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出台扶持我市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举措。支持推进5G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设立数字经济引导基金,发挥撬动引领效应。加快建设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引导数字经济企业上线实现快速高效的融资对接,积极推动知识产权、股权等质押贷款业务。

  强化数字经济人才支撑。通过人才选聘、公务员招录,选拔一批数字经济专业人员进入经济主管部门,提高数字经济治理能力。抓住商合杭高铁、芜宣机场开通机遇,健全“柔性引才”机制,完善在政治待遇、落户、招聘录用、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政策保障,着力引进和扶持急需的数字经济人才和创新团队。支持各类企业开展数字技能在职培训,给予数字教育培训补贴。

  以发展数字经济促经济转型升级调研报告

  数字经济是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当前,世界经济加速向以网络信息技术产业为重要内容的经济活动转变,数字经济发展突飞猛进,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成为经济增长新动能。我国经济也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坚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正确认识当前河北经济发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就要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为引领,加快推进信息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积极培育形成新动能,实现数字经济推动我省经济转型创新发展。

  一、转型发展是我省的迫切需要

  长期以来,我省经济依赖钢铁、煤炭、电力、建材等传统优势主导产业的规模扩张,产能增加,实现了总量的快速增长。

  近年来,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出现新变化,资源和能源需求减少,产能过剩,竞争加剧,资源型产业的扩张发展路子难以为继。由于我省重工业比重大、产业和产品结构相对单一、产业链短和附加值低,加上调结构、转方式和动能转换相对滞后,致使经济发展遇到多年少见的问题和困难。因此,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经济转型发展是实现我省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数字经济是转型发展的大趋势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数字经济异军突起,其核心要素的信息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流等冲破供需障碍,促进资源要素优化配置,从而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强劲势头相对传统产业需求不振、危机四伏的低迷现状,显得异常强劲。2015年我国提出,实施“互联网+”行动和“中国制造2025”,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和政策支持数字经济发展。

  许多省市顺势而为,积极推动,取得良好效果。广东省以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核心的数字经济基础部分规模多年位居全国第一,2017年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3.6万亿元,同比增长12.8%;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业务收入9318亿元,同比增长14.2%。浙江省把数字经济作为“一号工程”,大力发展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产业和一批重量级未来产业,2017年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三新”经济增加值实现1.25万亿元,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37.1%。重庆市制定“大数据行动计划”,使大数据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数据枢纽及产业基地。

  信息时代和数字经济将改变世界面貌,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我们必须审时度势、顺势而为,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努力实现全省经济转型发展。

  三、以数字经济促转型发展的几点建议

  新一轮工业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推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持续创新,推动实体经济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进而带动经济发展新体系的形成。

  在全球信息化进入全面渗透、跨界融合、加速创新、引领发展的大背景下,发展数字经济是转方式、调结构、换动能的重要抓手,也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创新驱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应有之义。

  河北省应全力抓牢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建设雄安新区的历史性机遇,聚焦信息技术和数字经济,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和科技力量的支撑作用,助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全省经济创新发展。

  一是着力以数字经济推进产业转型。加快推动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融合创新,不断培育和壮大新兴产业,为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提供新动能。要将制造业作为发展数字经济的主战场,大力促进数字技术与整个制造业本身、制造业产业链和智能制造点对点的三次融合,支撑制造业向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全面升级,加快构建以智能制造为重点的新型制造体系。要将发展现代农业与数字经济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建立农业决策系统、农业数据资源系统,不断完善数字农业平台的服务功能。要将数字经济融入现代服务业,以数字技术助力电子商务、金融、教育、远程医疗、智能交通等新业态,促进生产性服务业更好发展,积极推进服务业转型升级。

  二是发挥好政府引导和企业主体作用。政府部门要作信息技术应用和数字经济发展的引领者,将发展信息技术和数字经济纳入各类相关规划,每年谋划、发布和实施一批引领性、应用性、支撑性的数字经济发展重点项目。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携手京津,加快培育大数据产业集群、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搭建平台培育大数据技术创新联盟、产业联盟等,建设“京津冀大数据走廊”。要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率先推进政府公共服务和办公系统的信息化。企业作为发展数字经济的主体,要紧密结合各自的实际,瞄准国内外同行业的先进水平,充分运用转换企业模式和商业模式提升企业发展的技术层次和质量效益。

  三是充分发挥科技力量的支撑作用。要以行业数字化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为重点,依托京津及我省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人才优势,打造一批本地技术研发创新平台。同时,积极引进国内外著名信息技术企业和科技力量,借力发展和共同发展。强化发展数字经济的人才支撑,加大数字经济人才的培育力度,借力全国智力资源,把数字经济高层次人才纳入全省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库,鼓励科研单位与企业联合探索多元化的产教培养模式。

  四是积极破解数字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适应数字经济快速创新发展要求,针对数字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要从体制机制入手,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进一步破解部门分割、力量分散、资源不能共享等问题,加快建立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配套建立政策制定落实机制,加快建立完善数字经济开放合作体制机制,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创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全面深化改革,努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本文来源:https://www.benqdjg.com/chuangyeziliao/77508/

创业政策推荐文章

创业政策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