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公共政策案例热点 公共政策过程中的民意表达 3篇

发布时间:2021-12-07 来源:创业政策 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政策 > 手机阅读

【www.benqdjg.com--创业政策】

从对当今社会两种对立观点的描述出发,着重探讨高等教育中的公平与效率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探讨实现高等教育政策价值取向和谐的路径。高等教育政策要实现公平和效率兼顾和平衡,主要方法是以正确的手段提高效率,以多样的措施保证公平,达到两者的和谐。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020公共政策案例热点 公共政策过程中的民意表达 3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2020公共政策案例热点 公共政策过程中的民意表达 3篇·1

  关键词高等教育 政策 公平 效率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现阶段,我国政府在高等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上面临着两难抉择: 是依据公平性原则,加大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尽最大可能地保证公民对高等教育需求,还是根据效率原则,实行教育产业化和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以实现有限的高等教育资源的最佳配置。

  1 教育“公平与效率”之争的由来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高等教育资源稀缺程度较高的国家来讲,高等教育政策制定过程中如何兼顾提高全体国民素质的任务与培养能引导国家经济发展的高级人才任务就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选择,公平与效率是任何一项高等教育政策都必须要面对的一个两难选择。对于此,社会上有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一是倡导高等教育政策应“公平优先,效率次之”,一是倡导高等教育政策应“效率优先,公平次之”。

  2 正确认识高等教育中的公平与效率取向

  2.1 高等教育产品的属性

  尽管关于教育产业化的争论不休,但学术界普遍认同高等教育具有准公共产品的属性。高等教育产品是准公共产品,它具有强烈的竞争性和排他性,同时又具有明显的外部效应,具有公益事业的性质。由于产品属性通常决定市场属性,高等教育产品的属性同样也决定了高等教育市场的属性。

  2.2 高等教育中的公平与效率及其关系

  笔者认为,高等教育公平主要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机会均等两个方面。具体地说,包括两个方面:(1)能力相同的青年,不论其性别、种族、地域,都有相等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2)社会各阶层的成员,不论其家庭背景、个人出身,都有同等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与此相对应,在同等条件下受到不平等的待遇,叫不公平。

  我国现阶段教育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效率为主”的原则,即承认差别教育的合理性,但社会对这种差别的“容忍度”也是有限的,高等教育政策和制度的功能,就在于通过平衡和协调机制将差别教育控制在社会各阶层可以承受的限度之内。但也应看到,与经济领域内公平与效率的矛盾关系有别,在高等教育领域内似乎不存在公平与效率之间的直接的矛盾关系。高等教育的效率从本质上来讲是指资源的有效使用与有效配置,主要是在经济学层面上加以讨论,影响高等教育效率的因素主要来自高等教育内部,影响高等教育公平的因素则主要来自高等教育外部。

  3 实现高等教育政策公平与效率的和谐

  高等教育政策的选择要倾向于实现多数人利益的公平。在教育资源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必须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当然,在坚持效率优先原则的同时,我们必须通过制度安排和政策调整来增进教育公平。对此,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第一,若把植物栽培学中注重效率的“花盆”方案和注重公平的“大地”方案引入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中,那么目前在教育资源分配上应该采取有效地将“花盆”方案和“大地”方案相结合的“阳光普照”方案。第二,在高等教育布局上,加强中心和边缘高等学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扩大优质高等教育的覆盖面,通过较长时间的努力,打造出一批位于边缘的高水平大学。第三,要适度淡化“重点高校”的情结。既要重视重点高校,也要重视非重点高校,注意提高整体高等教育的效率与水平。

  4 小结

  总的说来,要实现高等教育价值取向上公平和效率的和谐,须坚持两条原则:(1)以正确的手段提高效率。《教育法》明确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盈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它教育机构。这是实现高等教育社会价值的根本保证。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能得到任何回报的投资行为是很难实现的,为此,决策者应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实际情况出发,利用财政、金融、税收等行政机制建立教育投资行为的产权政策和回报政策,既坚持高等教育的公益性原则,又兼顾民间教育投资者的利益,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才能鼓励民间资金,包括国外教育资金进入我国高等教育产业,促进高等教育持续发展。(2)以多样的措施保证公平。作为由国家实行的公共政策,扩大高等教育公平的主要途径是:实行义务教育制度,强化基础教育;在政策制定和制度安排上,消除基于偏见、意识形态或既得利益的不公平限制,建立公平、公正的规则;努力纠正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状况,并首先帮助弱势阶层和群体;要加大民办高校的建设力度,将民办高校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量,推动办学主体的多元化和教育对象的大众化。

  参考文献

  [1] [美]斯蒂格利茨.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2] 杨德广.当代高等教育前沿问题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03(7).

  [3] 杨东平.教育公平的理论和在我国的实践[J].教育发展研究,2000(4).

  2020公共政策案例热点 公共政策过程中的民意表达 3篇·2

  2016年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初试分数现已公布,现公布我校201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政策,欢迎广大考生调剂到我校就读:

  一、黑龙江科技大学奖、助学金政策

  我校设有研究生入学奖学金、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研究生国家助学金和研究生“三助”(助教、助研、助管)岗位及研究生国家助学贷款等奖助体系,以资助鼓励研究生更好地完成学业。

  (一)研究生入学奖学金(不含MBA考生)

  研究生入学奖学金设置为一等和二等两个等级,奖励标准为一等奖学金5000元/生,二等奖学金2000元/生。

  1.一等奖学金:凡推免生、第一志愿报考我校的考生和“985工程”、“211工程”高校的全日制毕业生被我校正常录取的考生,享受一等奖学金。

  2.二等奖学金:除“本条1”以外的其他考生,享受二等奖学金。

  (二)研究生学业奖学金

  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用于鼓励支持表现良好的研究生更好地完成学业。每学年评审一次。学校根据研究生学业成绩、科研成果、社会实践等方面,确定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人选。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奖励标准设置为一等、二等和三等奖学金。一等奖学金奖励比例占在校研究生人数的10%,奖励标准为10000元/生/年,二等奖学金占25%,奖励标准为9000元/生/年,三等奖学金占40%,奖励标准为8000元/生/年。

  (三)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用于奖励学业成绩特别优秀、科学研究成果显著、社会公益活动表现突出的研究生。对新入学研究生,其入学考试国家统考科目成绩加权平均前三名者(数学按百分制折算),可申请当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同时,兼顾其复试成绩和在本科阶段取得的突出成绩。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000元/生/年,一次性发放。

  (四)研究生国家助学金

  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用于补助研究生基本生活支出。所有纳入国家招生计划内的具有中国国籍的全日制研究生(有固定工资收入的、档案未调转到学校或档案主要材料不全的除外),均享受国家助学金,硕士研究生按6000元/生/年发放。

  (五)研究生“三助”岗位

  学校设有“三助”(助管、助研、助教)岗位,根据工作量不同给予相应标准的津贴。

  (注:以上奖、助学金政策详细内容,以学校文件为准。)

  二、2016年接收调剂的专业目录

  学术型研究生招生目录

  学科专业代码和名称 所在学院

  020202区域经济学 经济学院

  030500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学院

  030500马克思主义理论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070100数学 理学院

  080200 机械工程 机械工程学院

  080500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080800电气工程 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

  08110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081203计算机应用技术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081400土木工程 建筑工程学院

  081702化学工艺 环境与化工学院

  081900矿业工程 矿业工程学院

  083700安全科学与工程 安全工程学院

  120200工商管理 管理学院

  120400公共管理

  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目录

  领域代码和名称 所在学院

  025100金融硕士 经济学院

  085201机械工程 机械工程学院

  085207电气工程 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

  085208电子与通信工程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085213建筑与土木工程 建筑工程学院

  085215测绘工程 矿业工程学院

  085218矿业工程

  085218矿业工程(安全方向) 安全工程学院

  085229环境工程 环境与化工学院

  125100工商管理(MBA) 管理学院

  三、联系方式

  黑龙江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学校代码10219)

  地 址:黑龙江哈尔滨市松北区浦源路2468号 邮编:150022

  咨询电话:0451-88036418

  黑龙江科技大学研究生学院网址:https://y***.****.net.cn

  邮 箱:[email protected]

  (由于目前国家分数线还未下达,请广大考生参照2015年分数线,如符合2015年分数线并且有意向调剂到我校就读的考生,请将个人信息发送至上述邮箱,我们将做好登记,待国家分数线下达后,开展调剂工作。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联系电话、邮箱、毕业学校、第一志愿报考学校及专业、调剂到我校的意向专业、初试各科分数和总分)

  2020公共政策案例热点 公共政策过程中的民意表达 3篇·3

  由于公共政策天生的“公共性”,媒体表达天生的“公众性”,使得两者有了不可分割的联系。虽然如此,但两者的和谐并不是天生的。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执行效果,媒体表达的与之联系、影响大小常常应了那句话:焉知祸福。对于刚刚将公共政策承认为公共政策,而不是只靠行政命令了事的中国行政管理来说,对于刚刚将媒体表达看作为公众服务的新闻传媒业来说,一切都在尝试着向前走,一切都还在路上。

  一、公共政策制定的规则

  在探讨之前,首先要明了目前绝大多数国家公共政策的制定规则,有两个基本问题先要搞清。

  1.公共政策是谁的政策?

  一个好的公共政策是多数人意愿和利益的产物,而不是少数人意志和利益的合成。因此,“当政治分析家谈论纵向民主时,他感兴趣的不是任何可以想象的实质性少数,而仅仅是那些构成某种控制集团的少数”。①如果由那些“可以想象的实质性少数”操纵和决定了某项公共政策,那么该项公共政策将不具备“公共性(publ ici ty)”。离开了公共性,公共政策就可能变为少数人谋取私利的工具,因而也就不成其为公共的政策。因此,公共政策之于公众便是“满足多数、保护少数”。公共政策既是多数人的政策,也是少数人的政策,一方面它应该最大程度地满足多数,另一方面也应该尽可能地保护少数;在对于强势群体,特别是由少数人组成的强势群体加以限制的同时,也应该对于具有正当利益要求的弱势群体加以保护。“政府存在的一个主要理由,就是确保所有个人都能得到保护,以免受有权势的个人或集团的强制。”��

  2.公共政策是由谁制定的?

  简单地说,公共政策是根据多数人的意愿和利益而由“少数人”代表决定的,这就是公共政策所谓的“公共悖论(publicparadox)”。因为,第一,民主政治目前是代议制的民主,委托代理制显然是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的唯一办法;其次,相当多的公众尚未具备参与决策所需的知识技能,科学而又合理的政策规则只能由具有一定知识基础和科学方法的“少数人”(精英)完成;再次,在民主政治发展不成熟甚至不太习惯的国家中,公众还不太可能完全自觉地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有时甚至表现为冷漠和消极。因此,公共政策在实践层面上就变为由政策精英代表公众规划和制定公共政策,决定下来的政策交由行政机关和执政人员去执行。

  问题也就恰恰出在这里,政策精英都是由具体的人组成的,作为个人,精英们避免不了从自身的立场、观点出发,在决策中反映自己的价值观,很难保持客观、中立的立场,从而导致公共政策公共性的缺失。

  怎样才能克服这种现象呢?办法就是建立和完善意见表达机制、决策参与机制和舆论监督机制。除了在决策过程中吸纳部分公众代表参加,重视智囊团或思想库的作用外,利用媒体开通信息渠道,开展媒体监督,也成为政策制定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至此,公共政策与大众媒体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二、大众传媒表达公共政策的特点

  公共政策的核心是在“公共”上,而“公共”的涵义就在于它的公正、公平和公开。因此,大众传媒就要尽力地表达公共政策在制定和执行过程中的这些内涵。

  首先,要表达公共政策的问题性和紧迫性。公共政策的目标是为了解决社会公共问题,而社会公共问题的解决前提,是要让公众了解出了什么问题,问题的紧迫性如何,问题的重要性怎样,谁应对问题负责,这也是保证公共政策内容公正的第一步,亦即科学性、合理性的要求。

  大众传媒有义务和责任表达这种问题性和紧迫性。

  我们的卫生改革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当时面临的问题带有“短缺经济”的特征,如“看病难、住院难、手术难”。为了缓解供需矛盾,80年代改革的重点是扩大卫生服务的供给。进入90年代,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被确立为改革的目标,医疗卫生事业也被推向市场,医疗机构改革的重点是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体系,建立所谓的“合理补偿机制”。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则着眼于引入竞争机制。在所有这些改革背后,都隐含着一个未加言明的假设:市场可以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包括医疗卫生资源。但结果却是,世界卫生组织对2000年度全球191个成员国的卫生总体绩效进行了排序,中国被排在144位。也就是说,我们改革总思路中的经济理论在公共卫生领域充满了“市场失灵”的严重后果。

  2005年7月28日,《中国青年报》刊发了记者王俊秀的报道:“中国医疗体制改革基本不成功”。这一长期存在于人们感知之中却一直未得到权威证明的实话,经《中国青年报》借权威人士之口公之于众,其社会意义不言而喻。

  医疗保障是现代国家之于公众的基本义务之一。“医改”对百姓的重要性人所共知,曾有官员将“医改”与土地革命相提并论。《中国青年报》能够旗帜鲜明地亮出观点,将目光聚焦“医改”,无疑反映了中国最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

  “医改”历经20年好似一场宿醉,然而终究还需清醒面对事实。《中国青年报》对医改的报道,没有选择主观苛责,而是力图客观展现“医改”症结,深入探讨其不成功的原因,并试图提出对策。该报道刊出后被多家媒体引用,形成全国性的关注热点。而就在媒体大讨论之中,央视新闻调查对“哈尔滨天价医药费”的曝光,又为这场讨论增加了最鲜活的案例和注解。不但延续了公众的热情,也成为2005年新闻事件的“压轴大戏”。媒体对公众最关心需求的连续跟进,无疑是2005年度媒体对公众利益关注的最佳体现。

  其次,要表达公共政策的公平性。公共政策应该是公平的。公平管理学派认为,公平是每个人拥有的基本权利,这种权利不受制于政治的交易和社会利益的权衡。同时公平不仅是一种伦理价值,而且是法律、社会制度和社会结构的体系。公平即平等是公共政策调节权利与义务、贡献与报酬的基本准则。在公共政策规划中,需要建构公平的理念与原则。

  《中国青年报》在长达两年的医疗体制改革报道中(现在仍在进行),不断地向公众表达要继续进行的医改,在总体思路上要将公平原则作为追求的价值观。继报道《中国医改悄然转舵》、《中国医改基本不成功》之后,从2005年底开始,《中国青年报》进行了关于医改的独立调查(客观上,为探索评价公共政策的媒体表达做了积累)。该报对全国各地较有特色的医疗卫生改革尝试进行采访调查,其中包括:

  以平价为特点的“新疆模式”、以公立医院私有化为特点的“宿迁模式”、以“社区化”为特点的“大庆模式”和以政府购买服务为特点的“无锡模式”。这组涉及中国东南西北广阔地域的调查报道,中肯地分析了我们前些年因对市场迷信造成的指导思想的偏差,以及由此而引发的严重后果。在公共卫生领域,该由政府承担的责任,政府没有承担起来。市场失灵,即市场对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既违反公平原则,效率也低下,卫生保健严重不平等。这组报道发出后,引起了卫生部主要领导和政策研究司领导的高度重视,卫生部决定与这样的媒体进行合作,以求政策制定的科学和规范。从2005年底开始,卫生部在关于新一轮医疗改革的问题上,一直和中国青年报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第三,媒体要表达公共政策的公开性。以往我国公共政策制定的特点是高度组织化,缺少民主;内部输入为主,缺少广泛性;单方案定向选择,缺少比较;上传下达的传递方式,容易变异。要克服这些弊端,就得通过建立民意调查制度、信息公开、举行听证、给公众广泛的直陈空间等,这些措施的施行,如果缺少媒体的介入,都是不完全的。

  公众具有对公共政策及一切重大公共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与监督权。公众能就政策问题与制定者达成磋商意见,能够通过民主的程序表达和整合自身利益,通过意见表达机制和特定的规则(如投票规则)决定公共政策的选择,决定公共物品的供给或公共服务的提供。公共政策的形成不是“密室谋划、暗箱操作”,而是光明正大、讲究透明的产物,除法律特别规定保密外(如国防政策、外交政策等)。

  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公开性,公民及公民团体才可能了解公共政策是否合理、合法和符合公众利益。公共政策是公众的愿望和利益在公共领域基础之上的公开表达。

  对于这些道理,应当说,中国的政策制定者和媒体表达者都知道。但在实践中,做到或做得好对于双方来讲,都不是容易的事情,不是制度化的事情。新一轮的医改由于民意的爆发以及中国青年报等主流媒体的舆论关注,使得公共政策的制定进入到非常谨慎、透明和公开的状态,媒体也积极地为制定方和民众搭建了交流的平台。最引人注目的事情是《中国青年报》一组调查性报道刊出后,不仅引起了卫生部的重视(卫生部长高强对记者说,“能不能来点具体建议”),也引起了专家们的重视。专家们在报纸上的讨论、争议长达半年,有人评价这是新时期继教育改革大讨论、国企改革大讨论之后的第三次全民大讨论。

  2006年6月22~23日,《中国青年报》以整个版面刊登了由著名公共卫生专家李玲教授主持的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医疗卫生改革课题组的《江苏宿迁地区医改调研报告》,李玲教授坦承是受《中国青年报》调查的触动才跟进的。7月17~24日,中国发展中心的周其仁教授针对李玲的课题报告提出质疑,《也谈宿迁医改》分六次刊登在《经济观察报》上。这场争论被称为“洋务派和实战派”的论战。在这一过程中,以中国青年报为代表的新闻媒体如实地刊登了这些知识分子们的想法,刊登了各地的读者、也是医改的当事人的想法。卫生部等主要决策部门认真了解、衡量各方意见,为建立一个效率和公平兼顾的、可持续的、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体系寻求办法,寻求公共政策的思路。最终将医改问题提上了政府工作报告中。

  这种公开表达的效果表现在2007年1月,全国政协在召开的提案办理工作情况通报会上,公布了中国卫生改革与发展方案已经由国内著名高校、国务院研究机构、国际组织以及著名国际私人机构等6个平行机构参与制定。对这6个平行的方案如何取舍,2007年3月7日,卫生部部长高强在政协医卫组联组会上表示,在新医改方案制定中,会广泛征求政协委员和各方意见,待方案基本确定后,还要举行听证会,甚至通过网上公示的方式,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

  2007年“两会”期间,卫生部代表政府明确表态:医疗事业不能完全走市场、丧失社会责任;治病的同时重在防病;治病与医疗保险统筹的新医改思路已经确立。医改方案也将于2008年出台。应该说,医改能有今天的转机,媒体的专业表达功不可没。

  (作者系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

  注释:

  ①[美]乔•萨托利:《民主新论》第195页,东方出版社1998年版

  ②张国庆:《现代公共政策导论》第41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本文来源:https://www.benqdjg.com/chuangyeziliao/83869/

创业政策推荐文章

创业政策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