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近代史的感悟

发布时间:2021-05-01 来源:作文100字 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作文100字 > 手机阅读

【www.benqdjg.com--作文100字】

近代史是资本主义历史,已呈现出由封建社会逐渐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趋势。本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对中国近代史的感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对中国近代史的感悟

  学习了《中国近代史》的内容后,给了我很多的启发和感想。

  为什么历史上曾经非常强盛的中国,到了近代会任人欺凌、任人宰割,直至最后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和文化十分落后,使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极端困苦?为什么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后,中国会发生翻天覆地

  的变化,而迅速屹立在世界之林?为什么有了党的领导之后,我们的祖国会日益强大,人民真正翻身做了主人?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的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帝国主义的侵华史,是一部反动政府的投降卖国史,但同时也是一部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追求近代化的奋斗史!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清王朝实行闭关自守政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占着绝对优势,清朝封建统治日趋腐朽,无力抵抗外来侵略,为资本主义入侵提供了机会。

  从鸦片战争开始,西方列强用武力迫使腐败的清政府签订了很多不平等条约,通过《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侵夺中国主权和巨额财富,控制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财政、文教、国防等大权,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无穷的灾难。清政府封建落后,始则盲目自大、闭关自守,到外国资本主义打进来后只经过短暂对抗,当明白外国侵略者并不想推翻大清政权,而是要通商贸易和掠夺财富,便开始屈膝投降,出卖民族利益,把镇压人民放在第一位,暴露了其敌视人民的丑恶嘴脸。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相互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中法战争期间,中国在取得镇南关大捷的情况下,清政府竟与法国侵略者签订出卖主权的不平等条约。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实行妥协投降路线,压制人民的反侵略斗争,致使战争全面失败。八国联军侵华,以慈禧为首的清朝权贵逃亡西安。战争结束后,慈禧竟然宣布"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充分暴露了其不知羞耻为何物的一副丑恶奴才嘴脸。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各自在不同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割据一方,混战不已,北洋军阀政府走马灯似地交替更迭,人民苦不堪言。

  可见,腐败无能、软弱透顶、闭关自守的政府是近代中国饱受欺凌的根源。

  虽然清政府极端愚昧腐朽,但是,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停止过斗争,从反帝到反封建,广大人民群众一直是主力军。无数次大大小小抗击外国侵略者英勇悲壮的斗争,如波澜壮阔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反对八国联军侵略的义和团运动、以救亡图存为号召的戊戌维新、打倒"洋人朝廷"的辛亥革命、反对卖国独裁的北洋军阀的斗争、要求民主与科学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日战争、反对北洋军阀和蒋介石独裁专制政府的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等等,构成了近代中国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雄伟画卷。

  在外国资本主义侵入中国之初,人民群众就与反动统治者走着完全相反的道路。当封建统治者软弱妥协时,人民群众担负起了保家卫国、捍卫民族利益的神圣任务。

  中国各族人民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英勇顽强地斗争,以数千万先烈的牺牲为代价,挽救了民族的存亡,避免了沦为殖民地的厄运。历史充分证明,任何困难都难不倒中国人民!中国人民是最伟大的人民!中华民族,是打不垮的民族,是最伟大的民族!

  总结近代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经验,可以看到,近代史上每一次的农民起义都以失败告终,说明农民阶级不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和平改良的道路不能救中国;直至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封建帝制,但它的胜利果实最后却被袁世凯所窃夺,中国依然没有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悲惨处境。这些失败昭示,农民阶级和中国资产阶级虽是近代中国反帝反封建的主力军,但他们的阶级局限性决定了其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辛亥革命后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尤其是"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阶级基础。由于中国工人阶级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沉重压迫和剥削,具有革命的坚定性和彻底性,尤其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坚持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领导中国人民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从此中国革命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直到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历史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学习历史知识尤其是中国近代史知识,既可以"知古鉴今"、"以史为镜",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又可以全面掌握国情,正确理解并自觉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各项方针政策,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学习和研究近代史,不仅会令每个中国人倍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而且将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激发国人强大的凝聚力,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事业中,无私奉献自己的全部聪明才智。

  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当今世界并不太平,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在肆无忌惮地恃强凌弱,妄图"西化"、"分化"中国的顽固派仍然存在。因此,我们更要认真学习中国近代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强大,让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国不败!祖国必胜!

  对中国近代史的感悟

  摘要:历史是十分丰富、生动的教育资源。我国几千的历史进程,创造了优秀夺目,璀璨灿烂的中华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孕育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君子气度,形成了不屈不饶、艰苦奋斗的民族气质。在中国近代史中,有不尽其数的历史人物,涵盖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科技等领域,这些杰出的历史人物是中国历史的脊梁,是华夏文化的脊梁,以他们为中心孕育的博大精深的宝贵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气质是大学生开展思想品德修养十分难得的知识宝库。本文拟就中古近代史教育与大学生品德修养的辩证关系做一点粗浅的论述。

  关键词:高校教育近代历史;大学生;品德修养

  中华民族的历史素材丰富多彩,源远流长,大学近代史的教育可以综合和整理一八四零年至一九四九年这一历史阶段的丰富的历史史料,历史思维,历史人物,把这些生动的历史史料,丰富的历史思维,丰满的历史人物形象巧妙地融入大学近代史教育之中,让历史的品质去锻造和修炼现代的人才。历史课程的人文性、科学性、思想性和政治性决定了大学历史教育是可以充分承载起大学的德育场的功能的,是可以充分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十分可贵的教育素材的。笔者你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高等学校在开展中国近代史历史教育过程中,如何充分利用历史素材和历史美丽,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1]

  一、充分利用大学近代史教育,逐渐培养学生用正确的观点、方法观察分析历史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历史与现实本来就是相互衔接和贯通的。古人讲,以时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我们可以从历史当中学会很多知识,包括治国理政、人生修养,历史规律,为人处世等等。开展大学生近代史教育,就是要教会大学生如何在近代史的学习中,如何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如何充分挖掘历史事件里面的活的灵魂,用这样的活的灵魂指导自己的思想和现实生活,培养学生用正确的干点和方法贯彻历史分析历史、审视历史,同时,可以再分析历史和审视历史的同时,对照自己的生活,修正自己,提升境界。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必须“居安思危”,“以古(历史)为镜”,因为我们后人传承历史人物优秀的思想,我国古代历史上出现了“贞观之治”、“康乾盛世”。这就是著名思想家、历史学家、作家、诗人王夫之曰“一部历史,得可资,失亦可资也!”毛泽东主席十分喜欢研读《资治通鉴》,在上面做了很多批语,也十分喜欢王夫之的评价,正式善于用历史的眼光总结历史问题,所以近代史上,毛泽东同时利用正确的分析历史和归纳历史的方法,认真反思和总结了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以后的历史经验,正确地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邓小平同志探寻的改革开放之路,也是认真总结了当时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事实,认真分析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做法,及时用正确的历史思维和历史眼光纠正了错误,,大胆地提出了搞改革开放的路子。所以,只有了解历史,我们才会认识国情,只有认识国情,才会探寻出适合中华民族的道路和制度。[2]

  二、充分利用大学近代史教育,逐渐培养学生改革创新精神

  中国的近代史曲折和复杂的发展给我们一个十分重要的启示,就是改革是一个民族的出路,创新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得以长足发展的不竭动力。所以,江泽民主席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近代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大致经过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即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历史学家把这一部分称之为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历史学家把这一部分称之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这两个阶段历史我们都知道,清政府因为没有创新,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完全与外界国通,夜郎自大,认为自己的国中之国。殊不知其他国家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科技革命,而我们还在自己做自己的黄粱美梦。五四运动后,中国有了革命的种子和希望,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有了建设新中国的领导核心的雏形,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创新思维,科学客观地判断当前的中国国情、内外环境,拟定了纲领,带领中国人民搞革命,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曲折复杂的近代史证明,创新才会发展,社会才会进步。因此,在开展大学生近代历史的教育实践中,我们要充分利用丰富的近代史料,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充分利用大学近代史教育,逐渐培养学生对国家的情感认同

  大学教育阶段正式青年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逐渐形成并固化的阶段,这一阶段要充分历史近代史中历史名人典范,培养大学的民族节气,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在历史课程的教育实践中,利用历史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深化学生对于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于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对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认同。让大学生们在历史素质教育中,真切感受到历史人物的脉搏跳动与生命气息,真正激发青少年“有为者亦若是”的豪情壮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情怀,激发青少年的爱国热情,构建坚定的理想信念,从而肩负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神圣使命。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我们力量的源泉,凝聚了优秀的中华文明,凝聚了千千万万炎黄子孙的思想、感情、智慧、意志、力量。

  一言以蔽之,大学近代史教育的开展,必须要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贯串始终,让我们的优秀历史文化与传承真正在青年一代人身上流淌和继承。

  参考文献:

  [1]黄蓉芳.略论思想政治理论课对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作用――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02)

  [2]梁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重在突出爱国主义教育[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06)

  对中国近代史的感悟

  摘要:中国近代史延续了100多年,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形成到瓦解的历史。在并不算很漫长的100年里,中国饱受列强欺凌,在不断被迫开放的环境中,先烈们努力进行着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变革,为中国近代化起步、社会转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结合了笔者的见解对学习中国近代史的心得体会进行了总结,希望能够与他人共勉。

  关键词:中国近代史 心得体会 反思

  历史的学习可以追溯至初中时代,早在初中时候,我们就已经对各种各样的历史有所耳闻,如中国历史、中国近代史、世界历史等等,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知识面不断扩展,每一次都有颇多的收获。中国近代史可以被认为是一部民族探索史,因为变革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艰巨使命难以由具有局限性的不同阶级实现,于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带领着广大人民展开了艰苦的斗争,并最终赢得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一、概述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始于1840年,持续了109年,在1949年结束。整个中国近代史可以被分为两段,以1919年为界限,被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与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109年里,中国人经历了四个时期,分别是: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国民政府时期。时期的变更是近代中国的演变,是一部灾难深重的屈辱史,是一部不屈不挠的抗争史,更是一个富民强国的探索史。

  众所周知,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外交史完全变了质,丧权辱国的条约一次次的签订,南京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无一不给中国拓上了屈辱的烙印。然而面对列强的侵犯,中国人没有屈服,先烈们用自己的不懈抗争书写了一部部可歌可泣的抗争之歌。辛亥革命将统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彻底粉碎;五四运动为民主与科学、个性与解放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新中国的成立更是将中国人求强求富的探索推上了正轨,将中国的发展推向了正轨。

  二、中国近代史产生的启迪

  从1840年到1949年,在109年的时间里,历史的车辙碾压过华夏大地,每一天都惊心动魄,每一刻都危机四伏。有人说,这是一个疯狂的时代,因为每一个决策都关系着四万万人民的生死存亡;有人说,这是一个紧张的时代,因为从鸦片战争开始到五四运动前夕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不断的列强侵略,不断强化的民族危机,每一步都可能使华夏民族从历史的舞台上被迫退出;还有人说,这是一个英雄崛起的时代李鸿章、毛泽东、周恩来,正是他们在乱世之中引领中国人,中国人民才从被剥削、压迫的苦难中解脱、崛起,才从列强的脚底下站了起来,并最终屹立东方……

  可歌可泣的109年,伟大的中国人创造了奇迹!1919年5月4号,3000多名北京学生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示威游行,知识分子的觉醒有力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1949年,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官僚主义3座大山被中国共产党以及中国人民推翻,中华民族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新时代下我们已经过上了和平安宁的生活,但是我们不能忘却历史、不能忘却耻辱,而是要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从中反思自省,深层次的体会“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

  中国近代的革命道路实在太过于艰辛,然而我们不得不反思导致那样一个结果的根本原因――中国人都太有心理优越感。不错,我们有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就连外国人侵略我们的战舰上都有装着中国火药的大炮耀武扬威,我们愧对老祖先。但鲁迅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历史虽然耻辱,但是我们仍然要反思。的确,在中国近代史上,我们的失败远比成功多得多,然后还有一句话叫做“勿以成败论英雄”。诚如《老人与海》中海明威所言,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中华民族就如同《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老渔夫,同样拥有着自强不息、不畏强暴、不屈不挠、敢于拼搏的伟大精神。正因为此,这样一个伟大的民族是永远不会被打败的。作为青年一代,我们为身为中国人而感到骄傲自豪,我们肩负着强国富民的重任,所以更应该认清自己的责任和使命,牢记先烈们不屈不挠、勇于抗争的精神,坚持发扬他们的艰苦奋斗作风,如此才可以让我们的民族永远腾飞,让中国的未来五彩缤纷。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的近代化起步艰难,先辈们的伟大付出在被载入史册的同时,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心怀崇敬之情并将之铭记于心。苦难的过去充分的说明了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我们应该牢记屈辱的过去,化伤痛为动力,以“落后就挨打”为座右铭,在工作、生活、学习乃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不懈努力,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奉献自身的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张海鹏,邹兆辰.追求历史的真谛:我的史学之路――访张海鹏研究员[J].历史教学问题,2013,(04).

  [2]端木敏静.融通中西,守望记忆―英国传教士、汉学家苏慧廉研究[D].浙江大学,2015.

  [3]孟德楷.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与百年中国:1900-2010[D].山东大学,2014.

  [4]赵清善.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1).

  [5]叶农.奋笔耕耘四十年――记著名中国近代史专家张磊[J].岭南文史,2013,(03).

本文来源:https://www.benqdjg.com/zuowendaquan/51037/

作文100字推荐文章

作文100字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