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乡镇乡村振兴工作总结汇报三篇

发布时间:2021-12-13 来源:创业政策 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政策 > 手机阅读

【www.benqdjg.com--创业政策】

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要求,切实发挥人力社保职能助力乡村振兴,通过就业惠民、社保安民、创业富村帮助农民增收创富。现将工作总结如下。520作文网精心为大家整理了2020年乡镇乡村振兴工作总结汇报,希望对你有帮助。

  2020年乡镇乡村振兴工作总结汇报1

  xx村位于xx市xx区xx街道南部,紧邻省道xxx线,距xx高速路口xx公里,距xx高铁xx北站xx米。全村共有xx户,xx口人,党员xx人,耕地面积xx亩。近年来,xx村在支部书记xx的带领下,充分发挥党支部统筹引领作用,以支部“1+3”为载体,积极借助财政奖补等惠农政策,带领群众发展特色生态种养产业,村集体收入由无到有、由弱变强,xxxx年实现村集体收入xx万元,村民人均收入x万余元,走出了一条富民强村的新路子,先后荣获xx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xx省美丽宜居村庄、xx省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单位、xx市蔬菜标准示范园、xx市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一、突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支部引领作用

  支部引领谋发展。xxxx年,该村在外优秀人才xx在群众推荐和党委邀请下,回乡代理村级事务。上任后,在镇村商议、群众同意的基础上,xx发挥自己从事蔬菜运输的优势,带领群众发展浅水藕种植致富增收。在党支部“一加三”引领下,该村申请发展村集体经济扶持资金xx万元,先期建成xx亩“白莲藕种植试验田”,当年就实现亩均增收过万元。为实现规模效益,由村党支部领办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xxx余亩,按照“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生态立体种养产业,逐步走上富民强村之路。

  建强班子带队伍。xx村党支部发挥组织优势,村两委成员团结协作,村两委一班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分工机制,用现代理念规划村级发展。投资xxx万元建设了一处面向党员、面向群众的党群服务中心,为党员学习教育、谈心交流、服务群众搭建了一个综合性党建工作平台。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积极开展“六讲”立村风、“六评”树正气、“六帮”解民忧、“六兴”乐民生活动,成为融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技术培训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城乡基层综合平台。建立“村干部—党员—农户”包联服务群众网格制度,每名村干部联系3-4名党员,并与所联系党员包联服务24户家庭,全面提升服务群众水平。同时,共产党员户亮身份、做承诺,实施党员干部街区负责制、党员责任田,发挥党员骨干带头示范作用,为农村发展、农民增收提供全方位服务。

  凝心聚力助增收。xx村按照“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村民全部入股合作社,并建立了明确的利益分配机制,通过流转土地保底增收、入股合作社收益分红、打工增收等方式,保障群众和村集体增收。按照精准扶贫要求,坚持产业带动,多措并举,实施扶贫济困,累计帮助本村贫困户6户10人脱贫,没有让一户群众掉队。同时,还认领帮扶了沙埠村、乔家村等周边村的4户贫困户,通过吸纳就业等方式帮扶直至脱贫。与此同时,该村按照强村带弱村的模式,帮助带动9个贫困村脱贫,与xx市贫困村相公庄街道腰庄村形成一对一帮扶,帮助发展菌菇种植产业,带动腰庄村脱贫致富。

  二、聚力打造农业综合体,实现现代农业跨越发展

  xx村按照“园区景区化、农旅一体化”的发展思路,全力打造集果蔬种植、农产品加工、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生态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推动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高端特色的农业产业综合体,实现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

  壮大特色种植基地,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做大“一产”。开发整治xx干渠南北土地资源,打造贯穿园区的樱花大道;白莲藕基地发展鱼藕立体循环种养,果园基地发展野兔、金蝉、乌鸡等林下养殖经济,建立绿色生态可持续的循环立体种养模式;建设现代化高标准大棚种植草莓、西红柿等无公害蔬菜瓜果,实现四季农业全覆盖。

  拓展农产品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做强“二产”。建设白莲藕、苹果和核桃深加工基地,主要生产荷叶茶、藕粉、莲藕酒、果汁等农副产品,进一步提高了农产品经济效益。加强宣传推介,创新市场营销模式,建立农村淘宝店等电商公共服务平台,拓宽了营销网络。

  依托一产二产,完善旅游功能,做优“三产”。结合高铁片区美丽乡村建设,投资400余万元,建设了春华秋实、紫藤花下、生态长廊、农村大舞台等特色景观带,进一步美化了村内环境;开发了荷花摄影、水上乐园、动物喂养和产品加工体验等旅游项目,成为集生态观光、旅游开发、特色农产品销售于一体的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基地,年接待游客3万余人,实现旅游收入近50万元。

  三、实施人才回归工程,助推新时代的乡村振兴

  事靠人做,业由人兴。xx村始终坚持人才先行战略,积极引进培育懂农业、爱农村的优秀人才。

  引导优秀人才回乡创业。xx回乡担任xx村支部书记,不到五年,带领群众建设白莲藕基地,发展果园立体种养,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建设美丽乡村,打造农业综合体,由集体经济“空壳村”变为村强民富的“明星村”,农民人均年收入达到2万元,村集体年收入从零猛增到53万元。在他的鼓舞下,xx村有5名在外人才先后回到村里加入创业队伍,并在各自岗位上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引进外来人才合作创业。通过优秀人才培训,xx与“我爱我妻”家政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穆峰结识,凭借对市场的敏感,两人在xx村联合办起了“云耕心田”家庭农场,让城市居民以家庭为单位,自己种植、采摘,体验农耕之乐,享受田间美味,既满足了市民的休闲体验需求,又提升了农村土地的利用价值,使xx的产业形态更加丰富。

  积极培育本土人才。实施“四个一”计划,即:培养1名后备村官、1名致富带头人、1名实用人才、1名新型职业农民。借助党群服务中心,聘请专家对本村青年进行技能培训,共培育果树栽培、白莲藕种植、家禽饲养、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能手32人,为村级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四、弘扬乡村传统文化,激发乡村内生动力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xx村积极推进移风易俗,坚决对“天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说“不”,培育好乡风民约、家规家风等文化基因,开展“好公婆”、“ 好儿媳”、“ 星级文明户”、“ 四德榜”等形式多样的道德实践活动,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美德,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在这些“凡人善举”的带动下,村民争当四德表率,实现了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大提升、农村和谐文明程度大提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大提升,确保了乡村文明“六个一”示范工程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该村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和睦邻里的人越来越多,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勤俭持家、尊师重教的文明乡风蔚然兴起。

  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xx村投资100余万元,积极完善文化大院、健身广场、凉亭等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有地域特色、文化传承、田园风貌的新型村落。以“生活富、庭院美、家风好”为主题开展“争创出彩人家、共建美丽乡村”活动,引导村民开展环境卫生清洁、庭院整治清理行动,让越来越多的人家“室有书香、院有花香、人有精气神、户户竞出彩”。

  弘扬传统乡村文化。xx村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把乡愁旅游理念融入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打造荷香生态园和林下养殖经济基地,保留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与桃花山沃泰龙山瓷、华家红色记忆展馆和民俗文化展馆相结合,形成传统工业旅游、农业旅游和红色旅游组团发展,使周边群众和外来游客能够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五、秉承生态发展理念,建设美丽新农村

  田园花草齐,白鹭东西飞,荷香池满溢,野兔丛间戏。xx村始终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 把绿色生态理念融入美丽乡村建设和产业振兴发展,先后投资300余万元,实施了村庄道路整修、污水管道铺设、排水沟整治、苗木花卉栽植;组织全村农户实施卫生厕所改造工程,不仅改善了群众生活质量,而且粪渣还能就近用于农业观光园,形成生态良性循环;在全区率先实行垃圾分类,建设垃圾分类房,大力倡导群众实施垃圾分类,有力促进了绿色、生态、宜居村庄建设。今年,xx村以高铁片区美丽乡村规划建设为契机,围绕“春华秋实”这一主题,建设了生态长廊、平湖秋月、紫藤花下、乡村大舞台等具有乡土特色的代表性风景点,打造了以生态农场、莲藕种植、草莓采摘、户外拓展为亮点的特色农业观赏区、生态农业体验区,既满足了发展种养产业的需要,又彰显了鸡犬相闻的农家情趣,进一步提升了周边的生态环境。

  2020年乡镇乡村振兴工作总结汇报2

  1-9月,工作组重点深入推进抓党建、克服疫情影响决战脱贫攻坚、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工作。

  一、工作亮点

  (一)严控新冠肺炎疫情,规范有序复工复产,扎实做好“六稳”、全面落实“六保”。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佛新村广大党员干部坚定信念坚守防疫岗位,加强公众宣传教育、提高群众自我防护意识,引导群众共同做好防控工作;有力有序推动辖区内3家扶贫车间、3家合作社、2家民营企业快速复工复产,为3617人(其中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228人)顺利外出务工提供帮助,扎实全面落实“六稳”“六保”工作。

  (二)工作开展获肯定,先进集体得颁奖、优秀个人受表彰。佛新村团支部充分发挥共青团员生力军作用,积极承担急、难、险、重任务,5月4日获团中央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团总支)”称号。第一书记徐万杰千方百计攻坚脱贫,一心一意为民服务,6月荣获自治区组织部“全区优秀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队员”表彰。工作队员张俊用真心做实事,用真情暖民心,9月自治区组织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队员专项考核被评为“好”等次。徐万杰、张俊9月份获人民网广西版块刊载扶贫路上的典型事迹。

  (三)快速推进项目建设,夯实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基础。组织突击队采取非常措施破解项目建设遇到题,促进投资100万元的塞根塘标准化鸡舍项目、投资100万元的南木麓至旱田百香果基地1.8千米产业路以及分别投资为16万元和36万元的大面塘农田水利工程488米、桥头三面光农田水利工程867米及水坝1座等项目竣工投入使用;完成大面塘、龙岩、旱埇等村乡村风貌提升项目建设;推动“一事一议”项目缸瓦窑(柯木垌)晒场及道路、新塘环村路及排污沟等项目建成投入使用。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抓班子、强队伍,树导向、增活力。牢固树立“围绕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扶贫,检验党建看脱贫”理念,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证。一是抓好支部班子成员建设,打造脱贫攻坚火车头。为提高村“两委”干部及驻村工作队员(第一书记)履职能力和综合素质,强化培训学习,共有17人次参加了上级部门举办的“充电”业务培训;同时,强化日常管理,在严格执行“七个是否”基础上建立“周一”活动日制度,将每月的各个周一依次确定为支部集中学习日、支委集中研究脱贫攻坚工作日、党费交纳日、支委会议日。二是探索建立“两个导向”。建立最优秀的乡贤担任村民小组长、村两委干部的导向,形成“党建引领,乡贤补位,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农村建设机制;建立党员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中培养发展的导向,形成“入党在一线、一线能入党”的发展党员机制。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人,动员1名青年知识分子递交入党申请书;培养2名年轻乡贤致富带头人,将3名热心为群众服务的党员作为致富带头人培养。三是弘扬佛新“抗匪保家”革命精神,激发脱贫攻坚的内生力。完成大面塘党支部“组织强美”项目5万元建设,配套落实办公场所、会议室及办公桌椅、党务村务公开栏等建设。筹划佛子山党支部美化建设,加强党支部、党小组阵地建设,增强组织凝聚力。

  (二)克服疫情影响,决战脱贫攻坚。一是克服疫情影响,牵住“家庭稳定年人均纯收入”牛鼻子。促进特色产业发展,增加产业覆盖率,增加贫困户收入,发展浦北县5+2特色产业109户,产业覆盖率99%;发展村级3+1(鸡、优质稻、猪+百香果)特色产业85户,产业覆盖率95.5%。实施以奖代补推进特色产业扶贫工作三批80户21.24万元。落实政策激发贫困户外出务工动力,共为63户贫困户118人落实省外务工交通补贴5.9万元,为98户贫困户192人落实就业稳岗补贴13.18万元。为19名贫困劳动力争取上岗公益性岗位并增加收入8.61万元。做好金融扶贫,落实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共有36户获得小额信贷共167万元,每户年增加收入0.18-0.3万元。落实贫困户基本养老、低保等保障,共81人享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其中享受高龄补贴12人),享受低保政策40户141人。二是围绕民生解群众难题,把好“教育、医疗、住房保障”定星盘。开展教育扶贫,摸清档立卡贫困户在校学生底数154人,分别落实免保教费、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雨露计划等政策约18.13万元。关注健康扶贫,完善贫困户基本医疗保障,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539人,获得参保补助539人8.5万元。确保患病住院人员住院医疗费用个人实际报销比例达到90%以上、慢性病门诊医疗费用个人实际报销比例达到80%以上。保障住房安全,2016年以来共实施危房改造45户,2020年共有3户危房改造享受补助7.9万元。三是强化扶贫对象动态管理,筑牢“精准防贫”压舱石。剩余未脱贫3户10人“两不愁三保障”“八有一超”等指标全部达标;巩固125户脱贫成果,开展2020年脱贫攻坚集中大排查活动,全面核对贫困户基础信息、义务教育保障、基本医疗保障、住房安全保障、饮水安全保障、家庭收入是否准确及稳定。结合扶贫对象动态调整和精准防贫工作,每季度排查是否存在因疫情、因病、因灾、因残等原因致贫的农户和脱贫监测户。持续推进解决部分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问题,6月、9月召集全体帮扶联系人开展争当脱贫攻坚‘明白人’活动26场,整理《2016-2020年贫困户享受扶贫政策情况一览表》,指引帮扶联系人成为知家底、懂政策、实措施的帮扶“明白人”;引导贫困户明白现在生产生活得到改善,日子红红火火是因为5年来得到了国家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教育他们要懂得感恩党、政府、社会,并且要坚定信心、不等不靠,勤劳踏上致富路。

  (三)全面脱贫衔接乡村振兴,脱贫摘帽实为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一是一二三产融合推动“产业兴旺”乡村。发展产业项目,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提升村级服务保障能力。9月底村集体经济收入8.82万元,其中村委扶贫车间出租厂房年收入租金2.915万元,泉水镇旧州瓦子岭光伏发电项目年分红收入3万元,合作社养鸡场租金收入2.0168万元。协助浦北华源农牧有限责任公司全面建设投资2500万元的农业生态园,带动全村肉鸡养殖产业年产50万羽。服务浦北县创兴电子有限公司、浦北县侨龙服饰有限公司、浦北县大面塘特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等扶贫车间和辖区小小七制衣厂等企业,为村民提供劳动用工300余岗位。促进劳动力3000余人(其中贫困人员250人)到建筑、制衣、电子等企业务工。引导外出成功人员返乡创业,发展规模以上农业、工业、服务业10余家。二是以乡村风貌提升活动为抓手建设“生态宜居”乡村。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深入实施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深入开展“美丽广西·幸福乡村”活动,推动大面塘投资20万元、龙岩和旱埇各投资1.8万元的乡村风貌提升项目建设;建成“一事一议”项目缸瓦窑(柯木垌)晒场及道路、新塘环村路及排污沟;完成2020年佛新村“儿童之家”志愿服务项目。建成投资100万元的南木麓至旱田百香果基地1.8千米产业路、投资分别为16万元和36万元的大面塘农田水利工程488米、桥头三面光农田水利工程867米及水坝1座项目。三是发挥群团组织作用,建设“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组织党员、村民小组长、村监会成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引导村民崇尚良好村风村貌;进行荔竹塘、南木麓村民小组组长改选,培养大石田、务垌、麦叶埇村民小组组长后备人才;协助大面塘党支部组织召开大面塘村民小组大会,商议成立新一届村民理事会(议事会)。积极主动调处群众夫妻矛盾、家庭矛盾、土地宅基地界四至等纠纷16起,消除群众积怨因素共筑邻里和谐。积极主动参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配合开展社区矫正工作。

  三、存在问题

  对标中央部署,对表市委要求,对照群众期盼,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中仍有不足,如:受疫情影响,部分贫困户、群众收入减少;扶贫特色产业规模偏小、效益偏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础仍较薄弱等。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高扬党旗筑堡垒,凝心聚力决胜脱贫攻坚。切实加强党的建设,打造一个支部一个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把党建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组织活力转化为攻坚动力,汇聚起同心协力决战脱贫攻坚的强大动能,誓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强村级后备力量建设,培养村“两委”、村民小组长及创业致富带头人后备人才,在村民小组长、致富带头人、新乡贤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党员。进一步完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代表工作室、人大代表工作室、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开展灵活多样的党代表、人大代表为民服务活动。筹划开展好年底开始的村“两委”换届准备工作。

  (二)强基础、补短板,下沉帮扶促脱贫。落实精细有效措施措施,确保未脱贫3户10人如期进行“双认定”脱贫。通过微信、短信、电话、QQ等媒介与帮扶干部及时沟通,多方式指导帮扶干部细化措施,扎实帮扶,紧盯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饮水安全等“八有一超”指标,及时化解贫困户可能出现的返贫风险,确保贫困户脱贫不返贫。补全短板,做好充分准备工作迎接年底自治区扶贫成效考核工作。加强贫困户技能培训,进一步提高贫困户生产专业知识水平和技术能力,拓宽致富增收渠道,增强贫困户脱贫致富后劲。多渠道多角度报送扶贫战线上的先进典型,讲好扶贫故事,鼓舞士气。

  (三)夯实基础,抓发力点,全面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综合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积极推进村级经济蓬勃发展。按照土地集约增效、产业推动增收、科技引领增力的发展思路,要充分借助土地资源优势,发展佛新村农林绿色经济,努力推进龙头企业浦北华源农牧有限公司加快种养生态园区建设,大力扶持养鸡大户扩大养殖规模、提升养殖品质;充分利用好佛新村民合作社有限资金,开展多元化投资经营活动,进一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渠道。继续推进乡村风貌提升工程,以示范点辐射带动各自然村风貌建设,借助“万名干部回千村”和市领导回乡“美化家园”活动之机,全面开展乡村风貌提升建设整治工作,提高“和谐富裕”乡村品质。努力筹办高水平文艺活动,传播乡村文化正能量,树立良好村风村貌;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多为群众解难事急事。积极主动参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及时化解群众矛盾纠纷。

  (四)全力以赴完成党和政府部署的其他各项工作任务。

  2020年乡镇乡村振兴工作总结汇报3

  一、果松镇基本情况

  果松镇位于通化县东南部,镇址六道沟村,东与白山市为邻,西与东来、通化接壤,南与石湖、集安相伴,北与铁厂一桥之分。幅员362.6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52个自然屯、72个居民组、2个社区、9个居民委。总人口20008人、7497户。在全市范围内,果松镇兼具“生态资源丰厚、红色遗迹浓郁、滑雪潜质上佳”的资源禀赋。

  目前,果松四季旅游文化小镇羽翼渐丰,形成以“万米党建长廊”为代表的党建文化、以“东胜·暖水”为代表的民宿文化、以“七道沟红色之旅”为代表的村落文化和以“抗灾自救”为代表的铁军文化,这里的每一个村庄、每一块土地、每一处景点都散发独特的果松魅力。

  二、工作思路及具体做法

  (一)工作思路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全域旅游的背景下,果松镇认真落实市县工作部署,严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着眼吉林东南旅游节点建设需求,围绕“三个果松、三沟一川”发展规划和经济布局,始终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工作思路,不断强化“全域旅游、全民创业”发展理念和社会引领,启动“承载升级、生态文明”两大引擎,全力推进“生态小镇、冰雪小镇、旅游小镇”提档升级。

  (二)具体做法

  近两年来,我们果松镇认真落实县委“12345”发展思路,围绕“三个果松、三沟一川”发展规划和经济布局,通过扎实,努力取得了一些工作成绩,中央台、省、市、县电视台和通化日报等媒体多次报道了果松镇亮点工作,先后7次承办全县扶贫、电商、文化、水利等现场会,下面我从五个方面向各位领导简要汇报一下果松乡村振兴工作。

  1.整合资源,顺应需求,夯实“产业兴旺”这个关键环节。扎实推“五转”、“最多只跑一次”改革,强化“企业与我沾亲带故,企业服务不能说不,企业就是我们的增收财富”工作理念,“一站式”打包服务好骅丰实业、宏信研磨材、万隆发电厂,切实推动奥源金矿、亿盛隆金矿早日投产达效;站在全域旅游的高度,通过提供各种便携式、暖心式服务,推动通化果松太舞四季文化旅游项目早日落地开工。2018年新上马企业1户,新发展个体户44户,合作社1户。在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尝试中,我们今年主要强化四个整合,第一,整合种植分散户,抱团发展。我们鼓励和引导农户组成专业合作社,走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路子。第二,整合种植大户,做优发展。通过大户的示范带动,实现农户的产业转型。第三,整合营销资源,畅通发展。整合单体营销成本,统一标准,统一标识,推介和打造果松农产品品牌,帮助农户破解“不能销而不敢种”的困惑。第四,整合项目资金,示范发展。将国家项目补贴资金、部门包保资金和政府扶持资金有效整合,扶持集体率先发展,以成效带动农户跟随发展。截止目前共实现财税入户2600万元,预计年底财税收入将突破35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6286元。

  2.严格规划,传承文明,突出“生态宜居”这个重要主题。在资源的综合利用上,我们整体谋划了“三沟一川”区域布局。即综合各村的地缘优势、风土人情,打造“五道沟采摘园有机农业区”“六道村冰雪旅游区”“七道沟红色文化区”和“东胜·果松川休闲度假区”。在承担“大保护区”配套功能方面,我带领党委班子,组织协调资金3227万元,推动实施了提升镇域经济、社会、民生发展的“四个一”工程。重点打造鸭热线万隆至东胜“五村一体”美丽乡村示范线,沿线建设振兴广场、先锋村文化广场、东胜·暖水民宿景区,果松已经成为通化旅游环线上的重要节点。

  与此同时,我们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思路,努力打造生态宜居小镇。2018年果松镇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抓好美丽果松示范村、文化果松示范村、绿色发展示范村、创建文明果松镇以及打造诗词文化镇等五个方面工作。在美丽果松建设方面,重点打造四种类型。我们确定果松川和七道沟两村为历史名人弘扬型;东胜村为乡村游打造型;先锋村为民俗文化传承型;其余7个村均为环境整治提升型。在文化果松建设方面,重点打造四个村史馆。一是综合打造七道沟抗日文化、日伪时期死难矿工博物馆;二是果松川村抗美援朝故事传承村史馆;三是先锋村朝鲜族风情村史馆;四是南岔村抗联文化村史馆。在绿色发展方面,重点发展果松川、东明、东胜三处集中连片百亩大榛子产业园,五道沟、复兴、南岔三处千亩红松干果林产业园。在创建文明果松方面,我们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打造。投资500万元完成七道沟红色文化之旅一期工程;投资50万元革命性整治2个社区和11个村的环境,购置使用勾臂式垃圾车和12个垃圾回收箱。完成村屯绿化26个、种植绿化苗木30余万株;打造镇级美丽庭院340户,干净人家161户。投资200万元完成暖水民宿二期工程。在打造诗词文化乡镇方面,我们坚持“诗在景中,词在景中,景中有诗”的创建理念,赋予七道沟新村传统的、人文的、红色的文化理念。仅村部周围方圆2平方公里就植入诗词50首。

  3.打造环境,强化理念,根植“乡风文明”全面进驻果松这片热土。在“四大”学教活动中,我镇共推动6项重点工作、320余项便民服务有效开展;投资50万元,构建北起振兴广场,南至暖水民宿,总长近万米的党建长廊,沿线5个党支部办公外墙、38处永久性党建大标识、21条永久性党建标语、24幅红色彩绘,现已成为果松旅游小镇建设重要标志;投资20万元,高标准建设七道沟党建馆,分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序篇”“传承记忆·强基固本·村史篇”“红色血泪·擎天基石·矿史篇”“党建领航·聚力发展·奋斗篇”四个主题;在干部作风大整顿活动中,果松镇作为通化县唯一乡镇迎接市委检查,获得好评。县委组织向全市推选10组织工作先进典型,我们果松镇贡献了东明、东胜两个典型。为加强党支部的引领作用,我们创新四项“党建+”模式,完善了11个村的“五老四少”理事会,在旅游小镇各类项目建设中,设立了145个党员先锋阵地,471名党员活跃在服务发展第一线。为了解决村级后备人才培训难问题,我们在东胜村高标准打造了通化市县第一个优秀青年农民学校,举办“抓党风、带民风、转作风”大讲堂活动、“‘走出去、带回来’先进经验介绍”、“十八届六中全会和十九大精神专题辅导”等精品党课8期,培训党员1200余人次。在“8·24”日洪灾中,我们坚持六个“第一时间”原则,即第一时间动员部署、确保责任到位,第一时间做出反应、确保行动到位,第一时间到达一线、确保救助到位,第一时间宣传报道、确保舆论到位,第一时间深入灾区、确保安置到位,第一时间灾后重建、确保恢复到位。全镇党员干部坚持“白加黑”“5+2”的工作作风,创造了特大洪水无一人伤亡,无一间房屋倒塌,无一起治安案件的工作佳绩。值得一提的是,东胜·暖水民宿工程是“政府引导、政策扶持、群众参与”的新型农村产业,得到了暖水屯全部75户村民的真心支持和全力配合。比如,在砌筑石头墙时,村民们主动请缨,积极出工出力,每延长米仅补贴1袋水泥,就按标准建好了自家围墙。在规划暖水风景区时,村民们更是主动到镇村要求规划自家柴草垛,有的村民甚至还自画效果图向我们征求意见,在整个项目的拆迁过程中,没有发生过一起不和谐事件。

  4.一户一策,一个不落,让“生活富裕”不再受限于弱势群体。果松镇在2016、2017连续两年脱贫攻坚综合考评全县第一的基础上,自我加压,创字当先,突出抓好四个方面工作,第一,突出常态化,完成“一户一策”和“一户一档”工作;第二,突出融合化,全面反复梳理包保关系,打破村域界限,落实包保责任;第三突出产业化,围绕“一村一品”,因地制宜,逐村、逐户精细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全镇11个村扶贫产业项目发展势头良好;第四,突出实效化,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组织宣讲,开展培训,培树群众感恩向善、积极进取的优良风尚。脱贫攻坚开展以来,我带领镇党委班子坚持“输血与造血并行,短期与长期兼顾”的脱贫思路,把推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和精准脱贫工程深度融合,在各村打造具有持续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特征的独特产业生态,全面构建了“一村一品”产业扶贫格局。经过两年的成功运作,总投481.95万元的11个村集体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全部获利,纯收益116.22万元,52户147人脱贫摘帽,《吉林日报》头版头条以“东明村摘帽记”为题全面报道了果松镇的精准脱贫工作,中央电视台先后2次报道了果松镇精准扶贫工作。12月10日代表全县迎接省专家评估组检查,顺利通过验收,获评较高。

  5.综合施策,以人为本,夯实“治理有效”这个社会建设基础。在解决发展瓶颈上,紧随民意民愿,彻底改造宏信、河畔两个小区的供电线路,解决近500户居民用电问题;地毯式检查与维修了全镇自来水管道和供暖管道,切实提升了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协调资金300万元,完成东明、东胜两村巷路的柏油路铺装;新建边沟围墙8530延长米;改造危房123户;高质量完成先锋、六道沟、杉松三个村的一事一议项目,解决了一系列历史遗留难题,整体推升了镇域综合承载能力。2018年总投资2400万元新建南岔河浆砌石堤防;改造公路32.7公里;高标准整治耕地1000亩;实施村内巷路柏油铺装和路灯安装。改造危房412户,改厕412户;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3824人,全镇参保人数4324人。今年的春防工作得到县防火办充分认可;全年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落实河长制监管功能,巡河常态化、制度化。年初确定了五件民生工程全部完成:一是完成东明至七道沟的柏油路铺装;二是七道沟新农村建设升级改造;三是维修宏信小区、骅丰小区漏雨楼盖;四是完成万隆、东胜、七道沟一事一议项目;五是完成东胜暖水民宿二期工程。

本文来源:https://www.benqdjg.com/chuangyeziliao/84765/

创业政策推荐文章

创业政策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