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对新时代历史方位的理解范文三篇

发布时间:2022-04-09 来源:热门推荐 当前位置:首页 > 热门推荐 > 手机阅读

【www.benqdjg.com--热门推荐】

理解,汉语词汇,拼音是Lǐjiě,它意味着按照顺序进行详细的分析,并从一定的认知角度来理解它。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对新时代历史方位的理解的文章3篇 ,欢迎品鉴!

第一篇: 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对新时代历史方位的理解

  【摘 要】 本文分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向的内涵和现实起源,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看待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新飞跃;在人类发展中重塑社会主义的新生活;开创了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新模式。
  【关键词】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定位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我们党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现实,做出了全面、宏观、前沿的重要科学论断。正确分析这一关键论断,有利于全党和全民理解十九届全国代表大会的精神,坚持习近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进入自己的思想指导和行动计划,增强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做出贡献的力量和信念。此外,如何正确看待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向,也与我国的前进道路、前进方向、战略布局和战略水平有基本的相关作用。
  第一,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向的内涵和现实起源
  1.历史方向的内涵
  历史取向是人类活动过程中物质的实际状态,是由人类活动过程中纵向、横向、内向等多种元素组成的。历史取向是一个多维系统的概念,是一个由时间和空间集成的系统,不仅包括时间,而且还包括空间。历史取向特别指出了这个过程中的必然性和地位的关键性。在国家层面,历史取向是当前的前景和历史趋势。党的历史取向是党在世界发展环境中的边界,不仅包括党在时间尺度上的生存和进步,而且还包括空间尺度的边界。这个词用于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相关文件。
  2.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向的内涵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有着多层含义,可从历史方位含义自身来延展对其的解释,也可从多个层面来阐释其详细的内涵。第一,就历史方位的理念来确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定位的含义,就是我国在人类历史进步的步伐、世界社会主义进步的步伐、我国社会进步的步伐中的位置和趋向,其不但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新局面的历史特性,也展现出其在横跨古今未来的空间特性。第二,从多维视角来表明它的内涵,有利于抓住其基本组成要素。历史方位有4种坐标,依次是时间坐标、空间坐标、发展坐标和矛盾坐标。从时间坐标观察,所谓的“新”字并非单纯的光阴交替,而是立足改革开放40年特别是十八大以后我国出现的全新面貌和获得巨大成果的总体判定。从空间坐标观察,与世界其它国家对比,我国逐渐摸索出来的“中国道路”具有独创性和特殊性。
  二、如何正确看待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
  1、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新跨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了改革开放之后最明确的政治主旋律,是我党带领全民族为完成复兴梦的远大目标而践行的历程。从中国共产党诞生至今,党领导人民为了达成这个价值目标,以完善的理论和扎实的践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上新的阶梯。这一理论所完成的时代性跨越是近现代全体人民前进过程中经验总结,是党领导下的伟大摸索的成就,是改革开放40年的壮伟历程的结晶。
  完成复兴之梦的前提,是应当争取民族自主和国家自强。对此,近现代许多进步人士持续探寻和践行着各种强国富民的途径,农民起义、开化地主改革、民族资本主义革命、马列主义争相出场,走过了太平天国、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尝试了器物改良、制度改良、文化改良,尽管它们都大大打击了封建保守势力,然而中国却未能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况。直至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才创造了达成全民族的复兴之梦的前提。
  完成复兴之梦的关键,是要摸索出崭新可行的前进之路。从改革开放确立的总体发展方针,要求全党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敢于创造,开拓出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随后党又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引领全民坚定不移走改革之路,开放之路,全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完成复兴之梦的理论动力和精神支持。全新的发展之路,使得民族复兴之梦有了最为关键的方向。
  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谋划出“五位一体”总战略。同时,还要围绕着“四个全面”指挥棒,贯彻执行“五大发展”新观念。在这一届党中央的带领下,中国国民经济维持着快速进步,医疗、教育、贫困等问题相继得到全方位的应对,民众财富持续增加,大众安全感、满足感有了明显提升,在世界上的形象大大改观。我国对全球经济发展的平均贡献度大于30%,位于全球首位。我国提倡的“一带一路”和“亚投行”得到许多国家的响应,改变着地区局势和当地经济结构。我国的整体国力持续提升,为全民族的复兴之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超越。
  2、重塑了社会主义在人类发展中的“新生命”
  肇始于16世纪初《乌托邦》一书思想的社会主义理念,装载着人类最美妙的梦想,并在世界各国普及开来,各个学者将它发展成为了科学理论,影响了世界500多年。从1900年代初期至今,全球的社會主义潮流进入了风起云涌、高潮迭起的阶段,其展现出一波高潮,一波低潮,再度高潮,再度低潮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首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诞生,标志着其从理念进入了实际,成为上个世纪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全球局势为之一变,因此成为首个高峰。随着苏联体制获得的巨大成功,它成了绝大多数新成立的社会主义国家竞相模仿的对象。苏联模式是苏联领导人在缺少前人经历和参考的情形下,摸索出来的体制和方式。它结合了那个时代的国内外形势,通过实践建立了第一套社会主义体制。苏联模式最明显的体制特点就是采取了公有制模式和计划模式,忽略了生产整体的均衡性,不重视民众生活水平的改善;政体上选择了极权体制,忽略了各阶层人民广泛参政议政的宗旨;文化上极度一元化,舍本逐末,忽略主流意识形态维护,打击各民族各阶层的文化特色。在国内外形势突变的过程中,没能及时调整经济发展所对应的上层建筑,导致了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完全失效。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随之而来的是全球社会主义事业的低谷。目前,只剩下“1大4小”五国还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持续健全和推动着特色社会主义,使之在世界上大放异彩,显示出强劲的活力。“4小”即为越南、老挝、朝鲜、古巴,它们主动学习我国,也在探寻着符合自身情况的体制改革之路。欧美区域冷淡许久的左翼群体再度活跃,一波波示威罢工和占领活动将矛头指向资本主义体制;有的拉美国家干脆宣告本国已经转型成为“新世纪的社会主义”,化身扭转资本主义糟糕局面的势力。我党坚持把社会主义理念用在当下的时期,不但用得对用得好,使当今文明中增强了影响力和感召力,而且对人类社会前途给出新的观念、体制、道路和模式的新的选项。
  3、开创了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新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论针对国内或者国外,不论是在理论探索还是社会实践中,长期有着各样的误解,甚至有些西方右翼分子将其理解成“中国特色資本主义”。“中国模式”作为一种中立性评价,在国际上有着比较广泛的传播,也是对我国发展道路相对中肯的理解。虽然十九大召开前后,网络还有不少怀疑的争论,指出中国特色其实就是民主主义,乃至于资本主义的变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事实上结合了当前“和平与发展”主旋律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吸收世界一切先进科技和文化果实,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这个解读显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别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之路,有别于苏联模式,补充了后发国家谋求发展的模式选择。
  革命性的技术改良和生产力爆发的结果带来了社会的根本性变化,现代化的基本表现就是完成工业化和城镇化。进入新世纪后,更显著的表现就是全球化。英国在17世纪率先启动了社会的工业化,其现代化方式成了后进国家遵照的基础途径。它是依赖资本运作模式的现代化之路,从生产方式上采用了市场主导模式,所有制形式为私有制,体制上推广民主选举体制,思维理念提倡自由化、个人主义,从而确保了资本的保值增值。资本主义现代化对全人类的整体进步发挥了十分重大影响力。同时,还应看到资本主义现代化导致了人和自然、社会、人际关系、自我等多重的社会矛盾,周期性经济危机成了资本主义制度的顽疾。
  随着首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摸索出了独立于欧美的现代化途径,而且完成了经济的蓬勃进步,综合实力得到极大提高,甚至在二战后成了仅次于美国的第2强国。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和现代化道路由此成了同时代社会主义国家模仿的对象,其中包含新中国。但是苏联推行单一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导致了劳动者缺少主动性,企业没有进步的内发活力,整体工作拖延;并且中央集权体制使得政治过度干预企业经营,引发了产业结构错位,生产效益极低,人民生活逐渐变得窘迫。苏联模式的悲壮结局说明了这个现代化道路遇到了重大失败。
  三、总结
  我国特有的民情、使命和担当,要求我国的民族复兴之路必定是独特的。现代化的实现不但不可能照抄欧美资本主义现代化之路,而且也要有别于苏联计划经济的方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可以解析为“三个新”,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新跨越”,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生命”,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新模式”。我国用实践表明社会主义不但能够和现代化有着良好的融合,并且还能融合得更好,对人类现代化和发展中国家的进步指明了可供参考的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范明英,刘旭雯.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思想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方位[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9(02).
  [2] 任新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的哲学思考[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6(01).
  [3] 阳国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方位、思维特质和时代贡献[J].社会科学家,2018(12).
  [4] 董仲磊,权国兴,晁斌,陈晶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的逻辑演进及其价值意蕴[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0(05).
  [5] 董仲磊,权国兴.全面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的划时代意义[J].青海党的生活,2018(09).
  [6] 张兆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J].长白学刊,2018(03).
  [7] 何军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探析[J].发展,2018(04).
  [8] 黄相怀.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N]. 浙江日报,2018-04-04.
  [9] 杨晓晖,李艳,侯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研究[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8(02).

第二篇: 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对新时代历史方位的理解

  历史方位能够标识自身所处的位置,搞清来时的路,辨明前进的方向,它是人们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的时空坐标。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来说,要避免迷失方向,少走弯路,不走回头路,就必须准确把握自身所处的位置。
  既要搞清楚在自身发展历程中的方位,也要搞清楚在人类历史和世界发展中的方位,努力寻找自身发展与人类和世界发展的交汇点,把握时代脉搏,抓住历史机遇。
  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我国踏上现代化新征程,不单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强大的生机活力,而且中国人民现在以更加昂扬自信的姿态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这也说明了,我国不断取得新成就的同时,四大自信也在不断增强。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让社会主义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展现出光明的前景。

第三篇: 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对新时代历史方位的理解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战略判断。全面准确理解这一战略判断,对于我们正确理解新矛盾、新使命、新思想、新方略、新征程,从而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信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历史方位的正确把握是我们党成功的重要经验。对所处历史方位作出判断,是我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总依据。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其基本依据是对中国所处历史方位的正确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如此,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是如此。1956年,党的八大明确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由此确定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把中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为先进的工业国。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前提,是对我国所处历史方位的正确判断。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之后,党的十三大集中阐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在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上,又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新进展,分别对我国所处历史方位作出新阶段、跨世纪、重大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等重大判断,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持续从胜利走向更大胜利奠定了战略基础。
  新时代:基本国情与历史方位的变与不变。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战略判断并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因此,如何从“变与不变”的双重视角来辩证地理解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是必须解决好的一个思想认识问题。
  从不变的视角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的整个历史阶段。我国目前处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仍然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十九大报告强调指出,“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这是我们迈向新征程、开创新胜利的重要基石。
  从变的角度看,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
  这些历史性变革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我国进入新时代最明显的理论依据。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作为。看清脚下的路,是为了翻越眼前的山。回顾历史,是为了看清我们脚下的路,看清我们走到了新时代的实际;面向未来,我们应该有“凡是过去,皆为序章”的豪情,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谱写更加壮美的新篇章。
  新时代,需要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上,进行了艰辛的理论探索,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为我们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思想。
  新时代,需要把指导思想贯彻到实践中去的新方略。党的十九大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都提出了新要求,对如何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出了“十四条坚持”的战略部署,这是对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系统回答,为我们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提供了明确的行动纲领。
  新时代,需要新目标。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擘画了中国未来发展的壮美蓝图。
  新时代,需要新气象。需要共产党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勇于改造客观世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状态。需要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人的新气象,必然会对整个中国社会的气象产生强烈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面向新时代,更需要有新作为。新作为是新思想、新方略、新目标、新气象的落脚点,没有新作为,理论就不可能走进实际、目标不可能变为现实。新时代对新作为提出了明确要求,这就是要集中围绕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而积极作为。要在积极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本文来源:https://www.benqdjg.com/news/99452/

热门推荐推荐文章

热门推荐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