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理论与政策》论文

发布时间:2021-12-28 来源:创业政策 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政策 > 手机阅读

【www.benqdjg.com--创业政策】

民族理论具有阶级性。各个阶级都按本阶级的利益理解和对待民族问题,都有反映其阶级利益和世界观的民族理论。520作文网精心为大家整理了《民族理论与政策》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民族理论与政策》论文

  民族问题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具有深厚历史根源和重大现实意义的问题之一.如何协调国家利益与各族群自身的利益,如何协调不同族群之间的利益,成为多民族国家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通过对人类社会民族问题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人类社会处理民族问题指明了方向.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要真正继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精神,作为解释民族问题发展规律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现实中还存在着继续时代化的任务.事实上,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基本观点的研究、科学理解及其时代化推进,不仅对于我国这个多民族国家的现代化事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于人类社会这个民族大千世界正确处理和科学解决民族问题也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围绕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这一核心议题进行系统研究.导论部分首先对本选题进行了简要概述,进而从本研究所涉及民族、族群、民族国家等核心概念入手,在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产生及其时代化发展进行研究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论证当今的时代是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国家的时代,在此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时代化的核心和着力点就是加强多民族国家统合.同时,通过反思借鉴其他国家处理民族问题的经验教训,阐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时代化的理论路径和现实道路.本文正文部分共分为五章,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系统梳理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及其时代化发展.在分析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产生的历史前提和理论渊源的基础上,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民族思想为代表的经典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内容,列宁和斯大林的民族理论为代表的发展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内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代表的当代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内容作出系统梳理和总结.

  第二部分,着力论证当今的时代是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国家的时代.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民族是从氏族和部落发展而来的,人类共同体的发展过程可以表述为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民族国家)这样的顺序.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普遍处于民族国家为基础的政治共同体形态这个民族发展阶段上.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国家均不同程度地面临着来自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挑战.但是,全球化并不必然导致民族国家的衰落,当今的时代是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国家的时代.

  第三部分,深入分析全球化背景下当代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时代化的核心和着力点是加强多民族国家统合.既然当今的时代是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国家的时代,多民族国家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实现多民族国家统合的问题.因此,当代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时代化的核心和着力点就在于实现多民族国家统合.多民族国家解决民族问题面临着一些带有共性的问题,主要体现为全球化、民族融合、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民族主义等问题.欲合理而有效地解决上述民族问题,指望超越民族国家的其它建构模式是不现实的,通过国家统合消解目前多民族国家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才是应对之道.

  第四部分,对多民族国家处理民族问题的实践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在处理民族问题过程中,许多国家在实践中都探索出了一些特殊的模式,根据其特点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基本模式:“大熔炉”模式和“大拼盘”模式.“大熔炉”模式的代表性国家是美国、印度等国,因其通过重视民族国家统合,一定程度上消弭了民族矛盾和问题,基本上有效地防止了民族国家的分裂.“大拼盘”模式的代表性国家是(前)苏联、(前)南斯拉夫等国,因其忽视民族国家统合,民族矛盾冲突与政治矛盾、社会矛盾叠加,从而成为导致民族国家分崩离析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对“大熔炉”模式和“大拼盘”模式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着一条基本的思路,即是否采取民族国家统合的理念和方式来处理多民族国家的民族问题.通过对“大熔炉”模式和“大拼盘”模式这两种解决民族问题的方式的具体考察,其处理民族问题的理论和实践得失,无疑对当代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时代化有着重要的启示.

  第五部分,明确提出了当代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时代化的理论路径和现实道路.本文认为,按照“一体多源(元)”的理论纲领,对多民族国家进行国家统合,是解决民族问题,实现当代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时代化的理论路径和现实道路.具体而言:在政治上,淡化族群属性和族群意识,增强国族和国家认同,强化和巩固多民族国家的政治基础;在经济上,建立和发展统一的国民市场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夯实和培育多民族国家的经济基础;在文化上,在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前提下,塑造价值理念的同一性,引导民族主义意识转化为爱国主义,构筑和增强多民族国家的文化基础;在制度上,完善和提高制度和政策的设计及统合效能,健全和完善多民族国家的制度基础.此外,还应积极处理好的几组关系,即国家利益与族群利益的关系;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民族问题的解决与******、民生建设的关系;民族问题现实性与长远性的关系.

  余论部分,针对中国民族问题的现状,提出通过民族国家统合,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时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第三篇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论文摘要:经典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研究

  从一般意义上理解,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指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及其继承、捍卫和发展者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是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本”和“源”就是经典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主要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四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民族与民族问题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源头和首要的组成部分,他们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等一起,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属于科学社会主义范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都有交融.经典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对唯心史观的批判和对资本主义制度解剖并创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过程中同步形成的.

  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时代主要是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化大发展的时代.他们对民族现象的分析,对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民族发展变化及内在根源的考察,与他们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是同时进行的.由于他们将民族理论与国家学说相联系,将民族发展规律纳入在历史发展规律中去探究,将民族问题纳入无产阶级革命中去思考,对民族形成与发展的经济动因,民族关系及民族问题与无产阶级革命的关系,以及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展开了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将民族理论牢牢地立足于唯物史观基石之上,并以科学社会主义为其价值引导,串起了由民族平等——民族友爱——反对民族主义——主张国际主义这条民族理论的价值链,也体现出由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指导——各民族的团结——民族矛盾的缓和——民族消亡这——马克思恩格斯民族理论的基本思路,从而使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成为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马克思恩格斯为其搭建的理论框架尚是粗线条式的,理论结构的完整性和严密性都不够.他们指出了民族解放的道路,但对民族问题的长期性、国际性尤其是复杂性论述甚少,这些都有待于后来的继承者作进一步的补充、丰富和发展.必须充分肯定的是,马克思恩格斯的民族理论虽然处于较初步的阶段,却为后继者的研究提供了许多生长点.

  列宁领导的俄国的十月革命和斯大林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是发生在资本主义未有充分发展、经济社会落后、无产阶级力量薄弱的国度.这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爆发和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的总体预见存在着时代、阶级条件和国情等方面的重大差别,这一差别必然反映在包括民族问题在内的所有社会问题上.列宁和斯大林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民族理论的基本原则,对经典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进行了的进一步探索.

  列宁从多民族国家的历史、现实以及帝国主义时期全球的殖民体系出发,在探索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的革命和建设之路时,对民族问题与殖民地问题及无产阶级革命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和系统阐发,对包括民族平等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处理和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与政策做出了阐释,与民族主义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理论展开了斗争,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可惜的是列宁的早逝,使他对包括民族理论在内的列宁主义没来得及在理论上充分论证和在实践中进一步展开:如对从形式上的民族平等到事实上的民族平等中的民族意识增长的必要性、长期性及其影响认识不足;虽主张民族语言的平等,但没有注意到各民族问相互学习语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等.

  斯大林遵循列宁的思想,对世界范围的民族问题、俄国自身的民族问题、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民族问题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他对前几位经典作家的民族理论有着重大补充.他以历史唯物主义原则为指导,从“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来界定民族,这一关于民族的定义,划清了和唯心主义民族观的界限,对当时和日后的东西方的民族理论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斯大林在民族理论和民族实践间的中间环节——民族政策和纲领上有所创新,更有在民族实践中的具体推动,对经典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也出现了严重的失误,这些经验教训都值得深刻的反思.

  总结四位经典作家的民族理论,我们发现历史唯物主义、国际主义、民族平等联合和多元一体是他们民族理论的基本原则;整体分析法、历史分析法和阶级分析法等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是他们民族理论的基本研究方法.随着历史的发展时代的变迁,经典作家民族理论的一些具体结论需要被进一步的验证和发展,但他们分析和解决民族现象与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必须坚持.而他们从民族观上抽象出的基本方法,在接受历史的经验之后,更应得到珍视.当然,这些基本方法也不是僵化不变的.如在民族问题上的阶级分析法的视角在今天应进行一定的转换.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经典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对当代西方民族理论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它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和价值观对多民族国家尤其是社会主义国家民族问题的认识和处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民族理论与政策》论文

  摘要:新中国民族理论与政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过程。研究这些理论与政策有利于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促进民族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民族理论 政策 实践 创新

  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中国来说,民族问题从古到今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它关系到祖国的统一和边疆的稳定,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因此,新中国一贯重视民族工作,系统地阐明了新中国各个时期的民族政策,成为指导我国民族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新中国民族理论与政策把56个民族紧紧联系在一起,为中华民族的安定团结、经济腾飞、民族复兴奠定了基础。构成了今天“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一、毛泽东的民族思想

  民族问题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正确处理民族问题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来解决中国的民族问题,逐步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其中,毛泽东作为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在半个世纪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从维护中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了很多关于民族、民族问题的独特的理论和政策,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中国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毛泽东同志一贯主张,各民族不分大小强弱,一律平等,反对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无论大汉族主义或者地方民族主义,都不利于各民族人民的团结,这是应当克服的一种人民内部矛盾。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三项原则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障。支持民族平等,反对民族压迫;坚持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这是毛泽东思想的一项主要内容,也是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

  二、邓小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拨乱反正,对民族问题的实质进行了下达的定位。1979年6月15日,邓小平同志在题为《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任务》的开幕词中,对我国民族关系的新变化,做出了明确的阐述:“我国各兄弟民族经过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早已陆续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结成了社会主义的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新型民族关系。各民族的不同宗教爱国人士有了很大的进步。在实现四个现代化进程中,各民族的社会主义一致性将更加发展,各民族大团结将更加巩固。”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表述:“改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这对于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具有重大意义。必须明确认识,现在我国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各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

  邓小平曾对外国来宾郑重声明:“我们的民族政策是正确的,是真正的民族平等。我们十分照顾少数民族的利益,中国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没有大的民族纠纷。”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它的形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同步,包括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问题,社会主义新型的民族关系,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生产力,民族区域自治等主要内容。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有别于毛泽东思想的民族理论,是新时期处理我国民族问题的指南。

  三、江泽民民族理论与政策的创新研究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针对我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内新形势,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提出了一系列新概括、新论断,形成了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民族理论与政策。江泽民民族理论与政策是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民族问题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有一系列重大突破与创新之处。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科学地界定了民族问题的内涵,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基本特征,科学地回答了怎样解决我国现阶段的民族问题,并指出了新时期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江泽民同志在第一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对民族问题的内涵做出了科学的界定,指出:民族问题既包括民族自身的发展,又包括民族之间,民族与阶级、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这个论断阐明了民族问题的内涵至少包括四个方面,即民族自身的发展问题,民族之间的关系问题,民族与阶级之间的关系问题,民族与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即一个“发展”,三个“关系”。

  四、胡锦涛民族理论与政策的基本内涵

  在对我国各民族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与思考的基础上,2005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对民族定义做出了新的概括,即“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作用。”民族定义“六要素”理论通过“生产方式、风俗习惯、心理认同”等词解析了“共同心理素质”、“共同经济生活”两大特征。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做出的这一表述不仅符合我国的客观实际,而且表明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定义的认识和把握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2005年,胡锦涛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民族区域自治作为党解决我们民族问题的一条基本经验不容置疑,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不容动摇,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一大政治优势不容削弱。”“三个不容”的理论内涵丰富和强调了民族区域自治作为党解决我们民族问题的一条基本经验不容置疑,肯定了我国自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来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强调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位和作用。

  综上所述,在解决民族问题方面,我国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同时也面临着许多崭新的课题。我们需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这样才能使21世纪的中国各民族长期保持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民族理论与政策》论文

  1.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这是费孝通先生1988年在香港中文大学的演讲中首次提出的概念。他认为,中华民族既是在近百年来中国与西方列强的斗争中出现的,也是在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多元”指构成中华民族的56个民族是多元的,“一体”指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体。多民族的大一统,各民族多元一体,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一笔重要财富,也是我们国家的一个重要优势。几千年的历史演迸,造就了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的交错杂居、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阐释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内涵及其内在逻辑关系。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一体包含多元,多元组成一体,一体离不开多元,多元也离不开一体,一体是主线和方向,多元是要素和动力,两者辩证统一。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形象地说,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3.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做到“两个结合”:

  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

  4.五个认同:

  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5.两个共同:

  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6.两个重在:

  民族工作重在平时、抓好平常,民族团结重在交心、以心换心。

  7.民族工作法治化“四个体系”:

  完备的民族法律法规体系、高效的民族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民族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民族法治保障体系。

  8.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八个坚持”:

  即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维护祖国统一,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坚持依法治国。

  9.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自古以来,我国作为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不断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汇聚成了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历史证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当前,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根本上要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培养和增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0.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

  2015年9月30日,习近平同志在会见基层民族团结优秀代表时提出“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它集中概括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重要思想的核心理念,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民族工作领域的生动体现。

本文来源:https://www.benqdjg.com/chuangyeziliao/86878/

创业政策推荐文章

创业政策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