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十三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 3篇

发布时间:2021-12-15 来源:大学专业 当前位置:首页 > 大学排名 > 大学专业 > 手机阅读

【www.benqdjg.com--大学专业】

评估报告,一般是指评估师根据相关的评估准则的要求,在履行必要评估程序后,对评估对象在评估基准日特定目的下的价值发表的、由其所在评估机构出具的书面专业意见。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市“十三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 3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市“十三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1

  目 录

  一、《纲要》中期实施情况评估 1

  (一)执行情况总体评价 2

  1、主要指标进展情况 2

  2、重大项目实施情况 6

  3、发展战略推进情况 6

  4、三大目标实施情况 8

  (二)主要任务完成情况 10

  1、沿江开放,区域发展奠定新格局 10

  2、深入改革,产业转型抒写新篇章 11

  3、全面完善,城乡发展开辟新路径 17

  4、强化保障,基础设施构建新支撑 19

  5、多措并举,绿色发展开创新模式 21

  6、狠抓落实,脱贫摘帽争创新答卷 22

  7、改善民生,共享全面发展新成果 23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27

  1、产业转型升级缓慢 27

  2、社会创新动能不足 28

  3、对外开放水平不高 28

  4、营商环境竞争力弱 29

  5、民生保障建设滞后 29

  二、《纲要》主要指标调整方案 30

  (一)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率调整 30

  (二)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指标调整 31

  (三)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标调整 31

  (四)进出口总额指标调整 32

  (五)重点项目调整 32

  三、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主要措施 33

  (一)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合力攻坚迈向全面小康 34

  (二)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35

  (三)加快培育产业新动能,努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36

  (四)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增强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37

  (五)唱响旅游品牌,全力打造临湘旅游经济升级版 38

  (六)增进民生福祉,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39

  临湘市“十三五”规划纲要

  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

  《临湘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以下简称《纲要》),是全面贯彻中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要求的关键时期发布实施的纲领性文件,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纲领性和综合性规划。为推动《纲要》的有效实施,跟踪了解规划执行的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对策措施,以进一步提高《纲要》实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实现“十三五”各项目标任务,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特进行此次中期评估。

  一、《纲要》中期实施情况评估

  “十三五”规划实施两年多来,面对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和国内外发展环境和条件变化影响,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紧扣重要战略机遇期新内涵,围绕建设“精彩北大门、品质新临湘”发展定位,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克难奋进的工作干劲,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总体上看《纲要》确定的各项目标指标和主要任务进展顺利,经济和社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一)执行情况总体评价

  从评估结果看,《纲要》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实现情况总体较好,全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改革攻坚扎实推进,对外开放水平提高,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加大,文化发展充满活力,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社会发展总体和谐稳定。《纲要》确定的4大类36项主要指标中,扣除3项不考核县市的指标外,其他33项指标中,有19项指标提前完成或完成中期目标,占全部指标57.5%。属于预期性指标17项,5项指标基本达到中期目标,12项指标未达到中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规模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总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8项预期性指标虽有一定的增长,但离规划目标实现还有较大差距。属于约束性指标16项,有14项完成中期目标,占全部指标的87.5%。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率和城乡养老保险覆盖率两项指标设定偏高,未达到进度要求。

  1、主要目标指标进展情况

  ——反映综合经济实力的指标不断跃升。2018年全市GDP完成266.58亿元,同比增长7.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9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26.9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11.69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0.5:47.6:41.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6%、53.3%和42.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9.91亿元,同比增长10.8%;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97.85亿元,同比增长7.6%;财政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1%。综合消费环境进一步提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16年的67.94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78.91亿元,年均增长5.1%。

  ——反映居民生活品质的指标持续改善。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持续加强,2018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594元,同比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71元,同比增长8.8%。全市文化事业实际支出3109.33万元,电视人口覆盖率100%,广播人口覆盖率100%。拥有艺术表演团体2个,文化馆1个、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4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体育场馆7座,体育场地186个。公共图书馆藏书册数20.45万册。全市社会救济对象总人数21253人,优抚对象人数3940人。拥有光荣院3个,敬老院14个(农村)。高中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6%,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 医师数2.5人。居民幸福指数稳步提升。

  ——反映生态环境保护的指标成效明显。积极推动绿色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建设天蓝、地绿、水碧、岸青、港强、业旺、江湖和谐的生态新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成效明显,林业面积140.8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6.8%,活立木蓄积量282.69万立方米,森林资源蓄积量增长率为4.0%,森林火灾发生率控制在0.02‰,有害生物防治率100%。城镇污水处理率99.8%,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农村污水处理率75%,地表水质达标率100%,提前实现“十三五”目标。

  2、重大项目实施情况

  “十三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加快重大投资项目建设的部署和实施,创新工作机制,对重大项目实施精准投资和鼓励引导,强化重点领域重大项目的有效支撑,以重大项目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城市宜居水平提升和民生保障能力增强。根据《纲要》共选取4大类234项重大项目纳入“十三五”规划项目库建设,预计总投资1359.06亿元。截至2018年,重大项目累计已实施或进入前期工作的项目共169项,占52.16%,已完成投资229.75亿元。其中在建项目77项,进入前期筹备项目57项,已竣工项目35项,竣工率约为15%,完成投资46.61亿元。

  产业发展工程方面,以清洁能源产业为主的太阳能、沼气池等工程正如火如荼建设。工业园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建成标准化厂房41万平方米,并陆续投入使用。农业产业园、楠竹科技产业园、食用菌产业化示范基地、油茶产业基地等项目开工建设,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长安文化创意园、临湘市博物馆、白云湖三期等一批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工程开工,全面拉开新一轮产业升级大幕。基础设施工程方面,湘北第一路提质改造、长安-忠防、城南土墩-桃林公路、G107最兰坡-巴咀坳等工程完工,完善了城市交通路网。湘北大市场、汽贸城、临湘农贸城等专业市场建设,推动了城市商圈发展。冶湖撇洪河加固改造工程、山洪灾害防御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工程、山洪沟治理工程、幸福岭水厂工程等项目竣工,完善了城市水利建设。社会民生工程方面,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加大,共筹建保障性住房5664套,总面积约45万平方米,基本实现廉租房申请家庭应保尽保。教育提质均衡工作加快,完成了新一中、教师能力提升培训综合实训大楼等项目建设,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改造、标准化学校建设等工程开工,有效缓解了入园难、入学难问题。生态环保工程方面,完成了易地搬迁扶贫项目,搬迁总户数658户共2449人以及羊楼司镇“6.01”灾后重建安置小区建设工程项目。在一大批重大项目带动下,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实现重大突破,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3、发展战略推进情况

  “岳阳一极三宜江湖名城桥头堡”地位初步呈现。“十三五”以来,我市积极抢抓一带一群一区建设等重大机遇,放大临湘在岳阳市的比较优势,充分发挥临湘拥有化工、建材专用深水码头的优势,加快与岳阳城陵矶港形成互补双赢。按照“一园五区”的规划,加快滨江产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园区生产、生活、生态和商业配套已初具雏形,“桥头堡”战略地位初步呈现、极化和扩散效应开始彰显。

  “湖南沿江开放的北大门”成绩卓著。依托地缘优势,全面落实“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以建设“强势湘北门户”为目标,大力拓展沿江开放领域和空间,积极对接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加快在产业协作、转移承接、文化旅游、出口贸易、城市建设、交通联通、生态安全、流域治理等领域的密切合作,初步形成了与长江上、下游地区及周边省份区域优势互补、协作互动的格局。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鼓励企业“走出去”,2018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2599万美元,年均增长23%以上。外贸“破零”企业3家,有外贸实绩的企业达到10家,外贸“倍增”企业2家。加工贸易进出口436万美元,排名岳阳市县市第一。

  “湘鄂滨水产业发展先行区”进展顺利。主动对接湖北省洪湖市、赤壁市等省际沿江毗邻城市,重点推动在沿江滨水观光旅游产业、水上垂钓度假产业、江湖特色水产品养殖加工业、亲水健康生态地产等滨水产业领域开展协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充分发挥浮标产业优势,打造浮标特色小镇,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和融合发展,做强产业链、做优价值链,“临湘浮标”已成为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区域品牌,浮标产业已成为我市经济增长亮点。

  “国内中高端产业绿色转移承接地”稳步推进。我市以滨江产业示范区为载体,通过与临港新区共建共享滨江片区,采用“飞地经济”模式,大力推进产业绿色改造升级、产业结构优化转型,促进临湘产业高质量发展,把经济转型、社会转型、生态保护有机统一起来,推进发展方式转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在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的过程中研发新技术、培育新业态、构建新模式,全面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推动速度和质量的同步提升。

  “区域休闲旅游的后花园”蓝图初现。十三五”以来,我市立足旅游发展现状,树立“全景临湘、全城旅游”发展理念,着力打造“山水画廊、人间胜景”的生态旅游品牌,充分发挥临湘林地大、湿地多的生态优势,打造了包括白云湖、五尖山、聂市古镇、黄盖湖等生态、文化、旅游、休闲养生景区,充分挖掘境内的屈原文化、三国文化、生态文化、红色文化、瑶族文化、黑茶文化等特色的文化资源,形成临湘特有的文化吸引力、生态吸引力、休闲养生吸引力,积极融入长江旅游带,充分联动大湘东,形成与大湘东一号公路沿线地区的互补关系,在游线串联、活动推广、产品互送等环节实现大区域、大组团旅游共同发展;主动承接武汉、南昌地区旅游客源市场,增强了临湘在省、市旅游发展对外开放窗口地位和作用。

  “中部转型升级的示范区”成效显著。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通过“六手抓”手段,扎实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形成滨江园区优先发展、三湾园区调整发展、羊楼司农产品加工区适度发展、白云工业区控制发展、桃矿忠防工矿区限制发展的新局面,走出一条临湘特色的产业转型升级新路子。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永巨茶业、远瑞机械等多家企业对设备进行了更新,如虹制药、环宇药业列入制造强省项目库。推动工业绿色发展,海螺水泥综合利用三废资源,4家陶瓷企业新上了环保设施。推动工业创新发展, 环宇药业成功申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东祥油脂、东泰饲料机械、一叶舟钓具跻身高新技术企业行列,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9家。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关闭取缔粘土砖企业33家,“地条钢”企业2家。

  4、三大目标实施情况

  加强精准脱贫攻坚、推进污染防治取得较好成效,推动重大风险防范化解取得明显进展。

  ——精准脱贫大力推进,脱贫攻坚取得成效。实施脱贫攻坚大会战,坚持“四位一体”扶贫,制定《全市脱贫攻坚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和《全市脱贫攻坚政策落实拉网式排查工作方案》。2016年,完成易地扶贫搬迁346户、1209人。2017年,完成易地扶贫搬迁143户、573人,贫困户已全部搬迁入住,实现了房屋建成率、入住率、拆旧复垦率、资金承接率四个100%。2018年,完成170户、667人。74家驻村帮扶单位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907万元,26个贫困村光伏扶贫产业实现全覆盖,每年可带动2455名贫困群众脱贫。发放扶贫贷款4200万元,全市73个非公经济单位募集社会资金1600多万元,依托特色产业吸纳贫困户就业1500人,异地搬迁和危房改造578户已乔迁新居,所有贫困村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全部完成。

  ——聚力共护一江碧水,生态建设彰显作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守护好一江碧水”的嘱托,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坚持把保护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向主要污染源亮剑,在环保整治行动取得了关键性突破。全面开展工业园区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完成了滨水园区污水处理厂提质改造工程和建成初期雨水收集池。逐步实现了黄盖湖湿地生态功能修复工作全覆盖,清除保护区黑杨200多亩约800立方米,拆除矮围网围30处、2.7万米,禁养区、沿江、沿湖369家畜禽养殖户全部退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投入试运营,引导9家造纸企业全部退出,关停整顿非煤矿企业49家,关停粘土砖厂32家,长江排渍口、长安河、游港河长塘段黑臭水体整治到位,城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加速推进。

  ——债务风险防控持续发力,债拳组合落到实处。制定了十年(2018-2028年)政府隐性债务偿债方案,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化解风险。一是增收争资,加大培植财源工作力度。积极推动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在存量上增加税源。积极推动项目建设,在增量上培育税源。重点扶持地方税源好的产业,做大地方税源。二是节支减项。行政事业单位一般性支出压缩5%以上。对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公务接待费征收政府调节基金,控制线以下征收6%,超出部分征收200%。三是推进改革。启动平台公司转型,实行工程款支付改革。2018年及以后新开工项目工程款支付模式,由三年支付完的“四三三”模式,改为四年支付完的“三三二二”模式。四是严格管理。采取严控增量、优化存量、减少总量的方式,设立综合债务率100%的警戒线,对各单位债务实行动态监控。扎实推进“互联网+监督”工作,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开展违法违规举债融资清理整改,把好政府采购和投资评审两个关卡。五是强化风险意识,严控政府性债务,坚决做到“举债有程序、用债有计划、管债有制度、偿债有来源”,确保政府性债务在绿色安全区域运行。2018年我市综合债务率为17.63%,负债率为26.76%,处于安全状态。

  (二)主要任务完成情况

  1、沿江开放,区域发展奠定新格局

  充分利用我市滨临长江黄金水道、洞庭湖、黄盖湖等大江大湖流域的区位地理优势,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产业格局中。积极推进与岳阳融合发展,在交通组织、产业发展、金融服务、商贸流通、通信信息、公共服务、防洪工程、生态建设等方面统筹规划,发展“飞地经济”实现四大对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107国道通行能力,推进岳阳城区直达滨江工业新区的快速干线建设。推进新一轮能源供应设施同建,促进能源同体,实现能源对接。着力打造临湘、岳阳信息一体化平台,形成信息互通互享,实现信息对接。以长江为纽带,加强生态同建环境共治,实现环保对接。依托城陵矶港一类开放口岸建设进口木材仓储基地,非洲进口产品仓储展示交易中心已落户临湘,未来还将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的竹木精深加工项目,以及五金、物流、灯具等配套产业项目,构建上下游项目互为补充、良性互动的竹木家居产业集群。

  2、深入改革,产业转型抒写新篇章

  ——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成效显著。围绕“稳粮增收、提质增效、质量安全、持续发展”目标,走“农业产业化致富农民、新型工业化提升农业、新型城镇化带动农村”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2018年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03万亩,单产397.4公斤,总产41.15万吨,落实高档优质稻34万亩,创建绿色高质高效万亩示范片3个,绿色高质高效技术覆盖率达90%以上,机耕、机收、机插率分别达到98.5%、82.3%、23.5%。双低油菜32万亩。经济作物39万亩,其中蔬菜7万亩,产值7.8亿元,创历史新高;茶叶生产面积8.3万亩,其中采摘茶园7.3万亩,绿色茶、有机茶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水果种植面积6.3万亩,正逐步形成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绿色观光采摘园。稻虾连作发展到12.1万亩,保底纯收入达到2000元/亩以上。艾叶种植面积5000亩,“艾草小镇”即将建成10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和全国首个艾炙技师培训基地。农村土地流转面积27.9万亩,千亩以上的农村土地流转示范点20个,30亩以上种粮大户2903户,其中3000亩—10000亩以上3户、万亩以上1户。新注册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96家,家庭农场43家,新创建国家级示范社1家,岳阳市级示范社3家,农民合作社总量达419家,家庭农场290家。新增省级龙头企业2家、岳阳市级龙头企业7家、省级特色农业示范园2家、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1家,目前省级龙头企业共7家,市级龙头企业共13家。新增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5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52家,加工产值110亿元。新增“绿色食品”认证10个。完成五里、坦渡新增粮食产能工程项目建设,2018年长塘镇新增粮食产能项目建设规模9000亩,已完成90%建设任务。全年未发生农机安全责任事故,省、市四次农产品质量抽样检测合格率100%。全市农产品全面例行监测农残合格率99.92%,未发现转基因水稻品种。9个产品获农业部“绿色食品”认证,1个产品获农业部“有机食品”认证。十三村龙窖腐乳、龙窖酱菜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洞庭”“十三村”商标获国家驰名商标。“胡子哥”山茶油荣获“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中国绿色食品认证”、“湖南省林产品十大先锋”,九丰荣获“国家级油茶专业合作社”,“梦田”葡萄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绿色食品,新创建省级农产品著名商标8个。

  ——新型工业化发展势头强劲。“工业强市”战略深入实施,着力推动工业向高质量转型,工业经济逐步回升,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对全市工业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显现。在产业园区建设上,按照“一个提升、两个聚集、三个转型、四个做大”全面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在政策、土地、资金上向园区倾斜,下放13项市级审批权限,并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工业八条”,以加速推进“钓具及休闲运动器材产业园”、“竹木家居创新创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茶产业园”、“艾草产业园”和“休闲旅游园”建设为载体,加快振兴实体经济。浮标产业方面瞄准“中国钓具第一市”、“中国游钓旅游第一城”的目标,全力推进钓具产业示范融合,构建钓具全产业链,培育百亿钓具经济,一镇六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32家钓具(浮标)龙头企业入驻钓具休闲运动器材产业园。浮标特色小镇作为全省国家级特色小镇典范推介到国家发改委,“临湘浮标”品牌远扬,游钓影响日益扩大。工业园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瑞琦户外等项目竣工投产,湘陆科技等项目开工建设。楠竹产业方面,在羊楼司镇加快推进总投资22.3亿元的现代渔业楠竹综合产业园建设,重点发展竹木加工、交易物流、竹林康养等业态,羊楼司镇被评为中国竹家居用品之乡。启动了教体新城及农副产品批发、湘北商贸、汽车贸易、洗车美容、夜宵美食等七大专业市场建设。临湘生态黑茶田园综合体建设稳步推进其中,长安文创园入选国家PPP示范项目。

  ——第三产业发展态势良好。现代旅游业、电子商务及信息服务业快速发展,产业增加值和交易额呈不断上升趋势。传统服务业竞争力不断提升,转型升级持续推进。

  旅游产业蒸蒸日上。实施“全城发展、创新引领、龙头崛起、品牌先导、服务提升、区域联动”六大战略,一方面构建起了以临湘市旅游综合服务核心、南北全城自驾景观游憩环、北部三国水乡文化旅游板块、中部山地养生度假旅游板块、南部红色探秘文化旅游板块为主体的“1238”旅游格局。另一方面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江南油菜花海、詹桥野樱岭、桃林菊博园成为乡村热游地,并荣获“中国健康养生休闲度假旅游最佳目的地”称号,聂市镇被列入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桃矿街道金鑫社区被评为湖南省文明社区,羊楼司镇龙窖山村获评“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五尖山森林公园获“湖南省秀美森林公园”称号。截止2018年底,全市共有国家AAA级景区3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个、省级风景名胜区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全国湿地旅游示范基地1个、苏维埃革命旧址1个、全省生态功能保护实验区1个、省级特色旅游名镇2个、特色旅游名村2个、湖湘风情文化旅游小镇创建单位2个、省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2个、省级旅游购物示范点1个、省级乡村旅游景(区)点9个。国家四星级酒店1家、三星级酒店1家。旅行社1家、旅行社门市部6家。旅游车队1家。旅游商品生产企业11家。2018年,全市共接待游客966.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85.66亿元,位列全省旅游经济增长效率前十强。带动旅游直接就业1.3万人、间接就业3.6万人,占全市就业总人口的10.28%。完善规划体系:确立了“一中心、一走廊、一区一园”的旅游产业发展布局,启动了游钓、竹旅、农旅、工旅等规划编制工作,编制并批准执行了《五尖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智慧旅游平台建设方案》、《体育小镇修建性详细规划》、《水泉村、壁山村、明星村、马垅村、马家洞等五个贫困村旅游产业扶贫总体规划》和《药姑小镇旅游区总体规划》等。重点打造景区:启动五尖山国家森林公园创国家4A级景区,6501风景区提质改造、浮标小镇创国家3A级景区、十三村食品有限公司创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以及各乡村旅游景区点创建工作。完成了国际垂钓中心、今遇快乐一站、白云湖公园、山水寨水上乐园等旅游景区(点)建设,启动了长安文化创意园、野樱岭景区、江南油菜花基地、砖茶岭景区、小猫钓鱼水上乐园、十里桃花景区、黄盖湖生态旅游示范区等旅游景区(点)建设。完善服务体系:启动了全域旅游服务中心、五尖山南门游客接待中心、停车场、引导标识系统、智慧旅游平台、旅游厕所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旅游扶贫重点村“八个一”建设。构建交通网络:启动了湘北景观大道、长忠公路、长桃公路、文梅公路、五大公路、云湖大道等通景旅游公路建设。完成了五尖山国家森林公园环山公路等景区游步道建设。创新营销手段:设立了旅游营销专项资金,设计了临湘旅游LOGO,拍摄制作了《快乐山水、游钓临湘》何炅代言宣传片、《临湘旅游》宣传片和《临湘招商》宣传片,编印了临湘市形象画册、全域旅游导游手册和旅游招商手册,邀请中央电视台发现之旅频道《美丽家园》栏目组制作播出临湘旅游专题片《快乐山水、游钓临湘》,成功举办了全国垂钓俱乐部挑战赛、环球小姐大赛湖南赛区总决赛、第四届湘鄂赣边界地区(临湘)非遗文化旅游节、“醉美北大门,游钓新临湘”美临音乐会、音乐啤酒龙虾节、两届野樱花油菜花摄影大赛等系列重大节会赛事,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旅游卫视、湖南日报、湖南卫视等40多家中央、省、市主流媒体前来报道推介。湖南卫视著名主持人何炅亲自推介家乡旅游,湖南卫视著名主持人李锐为一叶舟系列产品代言,“全景临湘、全域旅游”影响力不断提升。

  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积极推动电商发展,将电子商务与本地特色产业高度融合,整合开发了浮标(钓具)、茶叶、竹制品等适合网销的30多个农特产品,建立了特色农产品信息库。将钓具(浮标)电商产业园向省商务厅申报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帮助一叶舟、小凤仙、中发渔具3家浮标企业申报了湖南省电子商务认定企业,其中小凤仙渔具中心跻身全省百强电商企业,成功引进了京东商城等四家电商平台企业。以龙窖山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为龙头,建立了“临湘·特色馆”、“供销e家”等农村电商平台,加快打造“网上供销社”,大力推广蔬菜、粮油、竹器等特色农产品。建设市级电商营运中心4个,镇(办事处)公共服务平台10个,村级电商服务站56个,其中贫困村农村电商服务站20个,电商服务站实现农产品上行460万元,网货下乡650万元,实现从业电商人员5000多人,电子商务年交易额15.5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该项工作先后被新华社、人民日报.经济周刊、湖南日报等报刊报道宣传。全年组织了多期电子商务培训班,累计培训电商人员1000多人次,帮助200多人实现了电商就业创业。

  3、全面完善,城乡发展开辟新路径

  ——城乡发展格局不断优化。按照“生态优先,底线控制”、“战略引领,科学发展”、“多规统筹,优化布局”、“信息共享,公众参与”的原则,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为依据,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规模指标为约束,以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搭建的空间框架为平台,协调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形成共同的城市空间发展、产业发展、土地资源保护格局,统一全市定位和规划目标,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以及河西、河东片区控详规划,新设立了云湖街道办事处,在承接城市功能、服务园区建设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城市容貌全面改善。“十三五”以来,完成了永昌东路、连新路连通工程。湘北大道、永昌路、城中北路、城中南路提质改造工程。芙蓉中路、金太路、纱厂路、公交总站道路及富临北路人行道建设工程。硬化背街小巷路面约21470㎡,配套建设了桃园巷、城南卫生院、政府北门、人民医院、建设局南侧等7个大型停车场,增加停车位近1000个。完成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与海绵城市两个专项划编制。严厉打击流动摊点、出店经营、占道经营、乱堆乱放杂物等违章行为,共拆除各类违法建设251处。城市清扫保洁实行“路段承包”,全面推行“垃圾不出门店”和垃圾分类工作。填埋库容510万立方米、服务年限为25年的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年均垃圾清运处理13.49万吨,垃圾清运率、处理率达95%以上。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先后改造安装LED节能路灯8000盏,累计投资金额1.1亿元,率先进入全国“路灯节能减排项目试点县级城市”行列。背街小巷已实现道路照明装灯率100%。“气化湖南”岳临线基本竣工、新粤浙国家燃气干线(临湘段)加速建设,罐车运输燃气已成为历史。城市交通向绿色便捷目标转变,共享单车落户临湘,淘汰燃油公交车69台,投入80台新能源公交车运营,市容市貌得到全面改善。

  ——美丽乡村建设稳步推进。大力实施道路拓宽、风貌改造、集中建房、市场整治、绿化提质“五大工程”。深化农村“空心房”整治推进村庄清洁行动集中攻坚,开展人居环境提升工作,形成卫生保洁、规范建房、乡风文明“三项机制”。以点带面,稳步推进,促进我市农村村容整洁、乡风文明,推动了生产发展、农民增收,带动了统筹城乡、利民惠民的系列工程项目的实施,加快了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在岳阳市率先启动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打造了集党务服务、村务服务、政务服务、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平台。在所有镇(街道)、村(社区)开展村庄清洁行动集中攻坚,因地制宜建设了一批“绿色村庄”“绿色屋场”“绿色庭院”和“绿色走廊”。其中坦渡镇韩桥村、晓阳村获“湖南省卫生村(社区)”称号。农村村容村貌发生了深刻改变。

  ——项目建设成效突出。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以美丽乡村项目建设为主攻点,全力推动项目建设,完成了50个村庄规划编制,构建“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的城乡一体化交通运输网络。截至2018年,全市161个村(社区)全部开通班车,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达到5A级水平,并荣获“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市)称号。搭建起城乡垃圾集中转运体系。建设了广坪、天鹅两个“幸福新村”,集中新建房屋328栋,拆除“空心房” 5487户、94万平方米,实施土地开发项目24个,新增耕地9000多亩,完成幸福水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建成了五里砖茶岭、聂市涓湖田园综合体、黄盖稻田公园等示范项目,引进了桃林、坦渡峰岭菁华果园项目,白羊田镇以九丰农业为龙头,带动周边建设油茶基地5万亩。

  4、强化保障,基础设施构建新支撑

  ——构建快速交通网。城市公路:按照“高速公路连市区、二级公路进乡镇、市区周边一级路,双向四级硬通村”的公路网络布局。完成S208临湘长安-忠防、桃林至长塘等公路建设。提质改造背街小巷10条,新增绿地50.6万平方米。农村公路:开展“四好农村路”创建行动,实现了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协调发展,我市被评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市。窄路面加宽提质改造项目已完成169.371公里,全面完成86座危桥改造工程项目。生命安全防护工程规划840.103公里,已完成597.803公里。全面完成重要县乡道项目规划50.22公里,边界路、断头路40.621公里,渡改桥项目2座。站场方面:长安汽车站提质改造已完成,农村客运招呼站规划163个,已全面完成。水运项目:岳阳港临湘港区灯塔作业区一期工程正在筹备,临湘港区鸭栏长江作业区二期正在实施。

  ——统筹推进水利、电网、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水源保障安全有力,解决了全市147400个农村居民的饮水不安全问题。重点实施农饮扶贫工程建设,解决了9772个贫困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完成了铁山北干渠饮用水源地保护整改,对龙源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完成了龙源供水渠明改暗工程。防洪抗旱减灾方面:城市防洪和排涝标准达到20年一遇。民生水利方面: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目前已达到90%。中小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加快推进,主要指标均已全面实现。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实施团湾水库备用水源工程,有效增加城市供水能力。水资源节约保护方面:通过推进生态文明试点城市建设,到2020年将用水总量控制在3.19亿立方米。河湖生态修复方面:建设了临湘市游港河沙团港生态清洁小流域,成功创建临湘市黄盖湖省级水利风景区1个。水土保持方面:对已建项目风电项目进行监督,持续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电网方面:实施电网提质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开工110千伏及以上电网项目1个。通讯方面:推进通信基础设施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着力建设千兆示范城市和千兆光网小区。大力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大数据带动数字经济大发展。

  5、多措并举,绿色发展开创新模式

  ——全面提速城市建设和提升城市品位。城市建设顶层设计中将城市形象定位于生态城市、城市建设定位于海绵城市、城市管理定位于智慧城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见逢插绿,打造“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楼在园中、人在景中”新临湘。完成京珠收费站入口迎宾绿地公园、东西入口公园、法治公园建设,临湘大道3处绿地小游园建设,以及临湘大道、湘北大道绿化提质改造工程。完成了临湘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6-2030)编制,城市绿道专项规划正在编剬中。城区绿地总面积达到492万㎡,获湖南省园林城市称号。

  ——持续开展生态环境整治。开展洞庭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全面禁止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等水域采砂,规范河湖采砂行为。解决332.8公里沟渠和200口塘坝淤塞严重、排灌不畅的问题。农村污水处理能力全面提升,基本建成了桃矿、江南、桃林、长塘、忠防5座动力污水处理厂,以及11座生态微动力污水处理厂、厌氧池。实施了重点领域生态修复,关停复绿长江沿线1个码头、3个渡口。开展了黄盖湖湿地生态修复、岸线和洲滩整治等行动,建设了临湘市游港河沙团港生态清洁小流域,成功创建临湘市黄盖湖省级水利风景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6、狠抓落实,脱贫摘帽争创新答卷

  ——压实工作责任。以扶贫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举全市之力决战脱贫摘帽。问题再整改,责任再压实,补齐行业扶贫、基础台账的短板,部门乡镇包干负责,驻村工作队尽职尽责,纪检部门督查问责,成立专门的驻村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安排经验丰富的干部常驻联点帮扶。同时,结合“红袖章”工程和“双百”活动,大力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班子成员及中层骨干与贫困户实行“一对一”帮扶,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

  ——精准扶贫助脱贫。通过与贫困户面对面分析致贫原因,提出产业帮扶、政策帮扶、项目帮扶等5个主要帮扶措施。驻村干部密切走访扶贫对象,帮扶责任人每月进村入户了解贫困户的生产生活状况,及时解决困难。产业扶贫方面充分利用我市特色油茶产业优势、技术优势,指导贫困村、贫困户新造油茶400多亩,帮扶资金20多万元;帮扶贫困村、贫困户建设林下经济面积1000亩、培育特色林面积75亩。同时大力推广“交通+”扶贫模式,立足全域旅游景区景点布局,大力推进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新增游客23万多人次,帮扶群众门口就业、就地脱贫。

  ——务求实效。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8218人,截至2018年26个贫困村已全部退出,剩余2510人未脱贫。贫困户大病住院报销比例达90%以上,落实两免全贴息小额信贷资金4000余万元,发放教育、健康和社会救助兜底扶贫资金1602万元,光伏发电等产业带动1000多贫困户增收。

  7、改善民生,全面发展共享新成果

  ——社会保障扩面提质。社保基金征缴突破10亿元。“最多跑一次”群众和企业办事事项引入率、填入率、发布率均达到100%。维修改造市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新建10家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完成农村低保和社会保障兜底脱贫对象认定清理整顿,实现城乡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两线融合。我市城市标准最低生活保障线每人480元/月,人平救助标准320元/月。2016年享受低保7.65万人次,总支出2150.8万元。2017年享受低保7.3万人次,总支出2181.9万元。2018年享受低保5.2万人次,总支出1607.6万元。我市农村标准最低生活保障线每人285元/月,人平救助标准170元/月。2016年享受低保134.3万人次,总支出1659.2万元。2017年享受低保9.96万人次,总支出1447.8万元。2018年享受低保5.8万人次,总支出962.7万元。全市共有14个乡镇敬老院,床位1112张。在此基础上计划建设忠防镇中心敬老院,床位150张。詹桥镇中心敬老院,床位120张。全年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47个,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16个。

  ——教育现代化有效推进。坚持“教育强市”发展战略。以育人为本为根本要求,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教育公平为基本政策,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从实际出发,整合我市教育资源配置,加大学校布局调整和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完成了市一中、六中、一小的整体搬迁,新组建了市九中,启动建设了市八小、九小,完成了桃林中学等19所薄弱学校改造,有效化解了超大班额问题。高标准建设了临湘新一中、江南中学、横铺中学等学校的理化生及通用技术实验室。全面完成了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设,所有学校教室和功能室已全部配备三种模式的班班通设备、教体局已建成中心机房和教育城域网,全市中小学全部拉通校园网,实现了教育教学资源人人通。完成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舍新建、维修改造以及中小学实验教学设备添置。市三小获评全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示范学校,市一中、市一小入选2018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018年年末我市现有中小学校45所(不含乡镇中心校和教学点),其中,市直普通高中3所,职业学校3所,市直初中6所,市直小学9所,乡镇中学20所,民办义务教育学校4所。近5年来,临湘市教育质量跃居岳阳市县市区先进行列,共培养清华北大生10名。2018年高考,二本以上上线1212人,其中一本上线483人,600分以上94人,优生比例稳居岳阳市前列。

  ——精品文化创作推陈出新。文化事业发展态势良好。公共文化建设稳步推进,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100%,市区建有一级文化馆、一级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影剧院、剧团、青少年学生活动中心等8个公共文化场馆。全市所属14个镇(街道)均建有综合文化站,161个村(社区)全部建起文化活动场所和农家书屋。2018年底全市公共文化服务场所面积1184600平方米,万人拥有公共文化场所面积22350平方米,公共图书馆年流通人次为7.1628万人,文化馆年服务人次为7万人,文化站年服务人次29.82万人。举办了“欢乐潇湘·和谐临湘”大型群众文艺汇演活动,打造了湘鄂赣非遗联动、草根文化艺术节等公共文化服务品牌,组织开展了“岳州讲坛”“送戏下乡”“一元剧场”“文化艺术进校园”“图书借阅自点餐”“文艺辅导培训进村组”等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年举办大小比赛43场、文艺演出及晚会27场、各类文化活动450余场。先后开展了送戏曲下乡180场、送电影下乡3340场,送春联下乡、免费开放书画、摄影30多场次等各种文化活动,共计服务对象50多万人次,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健康临湘建设成效显著。十三五以来我市一直围绕“温馨卫计”、持续巩固“五零”指标(即药品零利润、工作零差错、系统零事故、服务零距离、计生零违法生育),深入推进健康临湘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落实国家机构改革要求,将妇幼保健院与服务站进行了合并,组建了新妇幼保健院。卫生监督和执法局合并组成了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局,乡镇组建了卫计办、卫生计生监督管理所和卫生院一道构建起了乡级卫生计生工作机制。全市范围内开展针对重点人群,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病等慢性病患者的规范化治疗和随访工作。筑牢抵御疾病防线,加大艾滋、麻疹、结核等法定传染病的监测管理和救治工作,完成血吸虫病传播控制达标任务。全面完成了精准识别、“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重病兜低保障、三个一批等重点工作任务。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巩固我市“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县市”成果。设立中医药健康养老特色护理院、疗养院,推进以中医药为载体的特色小镇建设。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为96.3%,儿童保健的管理率达85.99%,适龄儿童免疫规划接种率达96%以上。因病致贫返贫核实核准率、贫困人口签约服务率、体检率、大病集中救治率均达到100%,住院患者实际报销比例、四类九种大病平均报销比例逐年提高,各项指标任务达到国家考核要求。

  ——公共安全体系不断健全。社会治理得到加强和创新,法治政府建设全面提速,治安环境不断改善,扫黑除恶纵深推进,立涉恶类案件24起,刑事拘留涉恶嫌疑人44人,公安部督办的“7.24”涉黑涉恶案件正在紧锣密鼓侦办。禁毒工作始终保持高压严打态势,2018年我市禁毒打击指数在岳阳市排名前列,社区戒毒康复执行率始终保持100%,成功摘除了全国禁毒重点关注地区帽子。抓紧办理中央第八巡视组等移交信访件,列入“三到位一处理”集中行动的55个重点信访全部办结,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保持在98%以上,信访总量、人数同比减少30%。消防安全责任制全面落实,气象预报预警准确率、气象灾害预警发布时效和网格化覆盖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业转型升级缓慢。受国内外发展环境的影响,我市正处于“调结构、转方式”的关键阶段,经济的应变性、能动性、自主性、创新性较弱。新的增长点还在挖掘培育中,旧的产能正在加快淘汰,新旧动能转换尚未完成,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从产业发展来看,工业方面现代工业发展战略不够清晰、中长期考虑不够充分,产业链、产业集群发育不够充分,表现在结构不优、动力单一、存量不大、增量不多等方面,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解决。同时我们主动去产能、转方式、调结构,客观上对存量工业增长产生一定影响。农业方面存在资源环境约束、劳动力素质、组织化程度等要素供给与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刚性不匹配,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程度低,特色农业不优不强,品种、品质、品牌有待提升,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度不高,农业综合效益较低。现代服务业方面发展不充分,全市仍主要以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为主,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农业以及更高层次的生活服务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文化、旅游、会展和现代商贸物流项目的动能还没有得到有效的释放。

  2、社会创新动能不足。我市研发投入呈逐年提升的态势,但研发投入强度偏低,科技进步贡献率不大,整体创新能力不强,创新主体地位不突出,创新型人才缺乏,科技服务机构较少,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不够完善。企业所需的科技服务、管理咨询等创新服务供给不足,缺乏富集的、高端的基础创新、原始创新资源,创新能力处于较低层次,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数量不多,缺乏市场竞争力,这些因素都制约着我市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动能的培育。目前我市正处于动能转换、转型升级的关键期,迫切需要新动能来形成新的增长点,但实际上在如何培育新动能这方面还没有真正破题,推动创新发展的政策和举措明显不足,创新能力亟待增强。

  3、对外开放水平不高。目前,我市在对外开放中还存在对内对外互联互通水平较低,知名度不大,国际化程度不高,对外贸易与投资水平较低,对周边城市的集聚和辐射作用不强等问题。通道建设方面,临湘交通条件尚未完全具备区域性承接地的条件,高速公路、铁路、港口等重点交通基础设施仍需加快建设,便捷的进出口渠道没有完全形成。

  4、环境保护任务艰巨。一方面中央对生态建设要求严、人民群众期望高,另一方面经济快速增长给资源环境造成巨大压力,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资源约束日趋紧张。非法采矿、采砂、采石问题较突出,环境突出问题整改销号任务艰巨。园区部分企业污染较大,集镇污水处理率不高,目前在运营的4个乡镇运营成本高,乡镇财政负担重。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不高,垃圾收集难,垃圾中转站建设还要加大力度。农村面源污染治理、重金属污染治理还任重道远,部分指标无法达到生态县的考核目标,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依然较大,全市机动车保有量的日益增加,农业污染减排尚未规范,流域断面水质达标形势严峻,黑臭水体整治任务艰巨,生态造林成本逐年上升,节能减排与稳增长的矛盾突出。

  5、营商环境竞争力弱。近年来,临湘市营商环境有了较大改善,但也存在不少问题,营商环境缺乏竞争力、吸引力,企业和群众反映突出的痛点、难点和堵点问题仍未能有效解决,距离营造法治化、国际化和便利化的营商环境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市营商环境存在生产要素供给效率低,投资和贸易便利化程度不高,政府治理水平仍需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效率、质量不高,生产经营成本较高等问题。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打造开放互利的投资环境,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供优质便企的生产经营环境,降低各种生产经营成本等迫在眉睫。

  6、民生保障建设滞后。近年来我市民生领域建设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不少“短板”,公共产品供给与城市地位不够匹配,具有全局性、标志性的重大民生项目依然缺乏。中心城区与郊区基本公务服务不平衡,推进老城区与新城区、城乡之间的公共资源优化配置、公平分配任务仍十分艰巨,城乡、区域发展未取得根本性突破。住房、医疗、教育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征地拆迁成本提高、公益性项目融资难度加大,就医、就学、就业、养老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群众满意度仍需进一步提升,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仍需加快打造,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纲要》主要指标调整方案

  针对《纲要》实施面临新形势和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结合国内外发展环境和条件的可能变化,以及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对临湘“十三五”规划《纲要》4大类36项指标中部分指标进行调整,4大类16项刚性约束指标中,在规划期能完成或超额完成的14标,维持原规划指标不动。对在规划期通过努力不能完成的约束性指标,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率以及3项预期性指标,规模工业增加值、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进出口总额作出科学调整。

  (一)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率调整

  “十三五”规划要求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率为100%。2018年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率为89%,主要监测点各项环境质量指标整体较好,已达到生态环保十三五规划指标要求。

  主要原因:一是由于我市产业结构不优,高能耗、高污染产业比重大的格局短期内难以改变,建筑扬尘、道路交通扬尘、机动车尾气、陶瓷、农药化工企业废气等废气污染问题还尚未根本解决。二是此项指标设定太高,岳阳市该项指标为85%。依据我市实际情况,建议将指标调整为89%。

  (二)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指标调整

  “十三五”规划规模工业增加值目标任务是年均增长10%左右。2016年,工业总产值完成415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完成75.4亿元。2017年,工业总产值完成476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完成91亿元。2018年,工业总产值完成460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完成97.9亿元。不能完成“十三五”规划确定的10%年均目标增速,建议将年均增速调整为7.6%左右。

  主要原因是:一是规模工业增加值率偏低,我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率一直在18.5%—22%之间浮动,比岳阳市平均水平低2%左右。二是规模工业企业总量小。2018年底我市规模工业企业144家,其中重点企业只有5家。三是企业入规难度大。四是经济下行压力大。由于长江经济带、环保和2017年我市工业投资、工业技改投资基数较大等因素的影响,2018年我市工业投资和工业技改投资完成情况不理想,工业技改投资在六县市排名最后,工业投资在六县市排名第五。

  (三)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标调整

  “十三五”规划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目标任务为22382元,年增长值12%。2018年我市农村人口人居可支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71元,比上年增长8.8%。根据目前实际情况远达不到年增长12%的要求,建议将该项指标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调整为到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600元,年增长值9%。

  主要原因是:农业供给侧改革还需加快,农业龙头企业不优不强,产业化推进缓慢,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低,附加值不高、规模化不大、市场对接滞后,农田水利等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农业生产条件脆弱、防灾抗灾能力不强。

  (四)进出口总额指标调整

  “十三五”规划进出口总额目标任务为2.6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23%。2018年我市进出口总额为259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0%。远远达不到规划目标值,建议将增速调整为10%。

  主要原因是:一是外经外贸基础薄弱,外资外贸企业较少,出口主要以传统产业为主,出口型企业规模小、底子薄。二是该项指标设定太高,2019年岳阳市下达的工作任务是2200万美元,我市已提前达到目标值。

  (五)重点项目调整

  “十三五”规划上报省、市的重点项目共234个。截至2018年底,己竣工项目35个、正在建设项目77个、筹备前期工作项目57个、准备在十三五后期实施重点项目20个、停建项目3个、退出十三五实施重点项目42个、新调整进十三五规划项目7个。

  主要原因:一是当时上报省、市的重点项目主要是为了争资争项、进入省市项目库,因而在项目个数、规模上略为放大。二是受宏观政策影响,部分影响生态环境等项目退出。三是按照政策变化作些结构调整,有进有退。具体重点项目实施情况见附表。

  三、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主要措施

  通过对临湘市“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期执行情况调查分析,《纲要》中期执行情况较好,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同时我们也面临着新的环境和机遇。一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三农”发展带来重大政策机遇。二是省委省政府围绕“一带一部”战略定位,加快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抢抓长江经济带建设、促进中部崛起等带来的产业发展机遇。三是市委市政府坚持“一三五”基本思路,推进“1+4+2”大岳阳城市圈建设带来的项目和城市发展机遇。四是经济格局与交通体系新变化带来的开放发展机遇。要更好地利用“三期叠加”的历史机遇,加快实现临湘高质量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面对上述情况,必须突出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聚焦发展理念转变、发展质量提升、体制机制创新和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增强等重点、难点和关键点,总结经验,查找短板,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坚定信心、克难攻坚,精准施策,争取圆满完成《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合力攻坚迈向全面小康

  ——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以决战决胜的勇气和力量,大力实施脱贫攻坚大会战,全面贯彻落实“一线工作法”, 扎实开展“千人大扶贫”行动,扶持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带动周边农户实现产业增收脱贫。完善光伏发电等扶贫项目的后续管理,确保农民利益不受损。打通扶贫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开展“三个一批”健康扶贫,加大就业扶贫扶智力度,推进教育扶贫助学,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造清零。加强非贫困村贫困户脱贫市级统筹,强化驻村扶贫工作作风建设。瞄准特定贫困群众精准帮扶,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确保群众满意、考评通过、顺利摘帽。建立健全脱贫长效机制,预防脱贫后返贫现象,巩固脱贫成果。将扶贫工作做细做实,确保我市脱贫攻坚工作争先创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进“生态临湘”建设,按照“1+4+2”大岳阳城市圈建设部署,市委、市政府在城市总规的框架下高标准编制了《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公园游园系统专项规划》,市园林绿化管理中心专职负责园林绿地管理,辅以不断完善的园林监管信息平台,确保园林绿化建设在规范、健康、可持续的“生态”机制轨道上运行。积极推行“河长制”“湖长制”,抓好河道治理。深入开展“洁净乡村四年行动”,改善农村村容村貌。强力推进“厕所革命”,新建一批无害化卫生厕所。抓好大气污染、畜禽养殖、农业面源、工业生产等污染防治。持续实施治污减排,依法淘汰落后产能,取缔“十小”企业。加快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改造工程建设,淘汰20吨/时燃煤锅炉,集中供热脱硝。坚持铁腕治污,对各类违法行为“零容忍”,将环境违法企业列入“黑名单”和金融诚信体系,向社会公开。

  ——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风险攻坚战。以新型工业化带动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绿色化,进一步扩大财源规模,优化财源结构,提高财源收益,增强财源后劲。加强地方金融监管能力建设,出台防范和化解非法集资风险、政府债务风险、企业债券风险等一揽子方案,做好各类交易场所清理整顿“回头看”后续工作和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全力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继续整改违法担保和不规范的政府购买服务、政府投资基金、PPP行为,妥善处置债务存量和存量隐性债务。引导金融机构调整信贷结构,增加经济发展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信贷投入,建立应对金融市场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和防范化解风险的长效机制,维护金融稳定和社会稳定。

  2、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编制乡村振兴规划和实施方案,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重点是推动现代农业“接二连三”,做大做强绿色蔬菜、有机茶叶、特色水果、生态养殖等农业主导产业,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方式,培育多元化市场主体,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农村电子商务、休闲观光农业,实现农业的多功能性发展。着力加大市场主体培育扶持力度,扩大龙头企业规模,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大力推进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建设,有序推动县城区扩容提质,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机制,形成城乡一体、以城带乡、协调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推动生态保护和修复,构建形成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产生活生态有机相融的现代乡村新风貌。有序推动农用地、农村集体用地和宅基地改革,加快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激活农地资源,激发农业农村创新创业活力。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全面建设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

  3、加快培育产业新动能,努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坚持内育与外引并举、培大与扶小并行、增量与提质并重,通过培育成长一批、扶持创业一批、招商引进一批新的市场主体,推动城区、园区、景区互动发展,促进产城共荣。加快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中挖掘新动能,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竞争力,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全链条拓展、集群式发展,促进产业链向高端延伸。高标准建设坦渡、聂市、长塘优质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区,支持种粮大户提高单产、提升效益。推进农村集体资产改革,规范有序推进土地流转。积极推动浮标、楠木、茶叶等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应用互联网、智能制造、机器人技术,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工艺流程、提高装备水平。加快振兴实体经济,着力增强发展后劲,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同时紧跟国家产业政策,按照“五个一百”项目计划,持续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打造新的增长极。在加速推进“强工兴农、靓城富民”进程中,实现新的跨越。

  4、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增强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着力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突出的痛点、难点和堵点问题,进一步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统筹推进“四张清单一张网”建设,优化我市营商环境,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严格贯彻落实《中共临湘市委办公室临湘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临湘市加快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紧紧围绕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是原则、跑多次是例外”的目标,按照“一单总揽、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号响应、一体监督”的总体框架,以群众和企业办好“一件事”为标准,大力优化办事流程,改进政务服务模式,提升政务服务能力。

  ——着力营造优质便企的生产经营环境。按照《临湘市关于支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做好企业的服务工作。完善中小企业“助保贷”融资平台建设,引入人社、财政的贴息资金,拓宽贷款范围,简化贷款程序,切实为企业解决好融资问题。做好政策研究,挖掘大项目、好项目,为企业申报制造强省、转型升级、信息化、科技创新等各类项目。盘活存量资产,精准用于养老、教育、扶贫、医疗等领域补短板、强弱项。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利用债券市场、区域性股权市场、私募市场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推进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拓宽专利权质押融资渠道。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支持企业以专利权、商标权进行质押贷款,积极发展应收账款融资,努力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贵融资难问题。

  5、唱响旅游品牌,全力打造临湘旅游经济升级版

  将“全景临湘,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贯穿于我市经济建设的每一个环节,充分发挥我市“山奇、水秀、洞幽”的资源优势。把临湘建设成一个“大景区”,推动我市旅游业态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狠抓整合营销。将五尖山国家森林公园、6501景区、龙窖山景区等“一中心一走廊一区一园”科学策划,精心包装,重点宣传,打造旅游品牌,创新营销方式,努力实现临湘景区整合营销。建设一流目的地。优先打造城区文化创意旅游中心、龙窖山生态文化旅游区两个核心景区,带动其它景区建设,实现旅游人气的总量飙升。发展配套产业。充分挖掘临湘独具魅力、内涵丰富的瑶文化、茶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文化、竹文化、十三村非遗文化、民俗文化等特色文化,推动文化产业化、市场化,以文促旅、以娱促游,不断提升旅游文化层次。大力完善“购”、“吃”要素,提升“住”、“行”档次,以旅游产业发展为载体,推进景区所在乡(镇)、村的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着力推进江南镇、黄盖镇沿江区域、聂市镇等城镇建设,将以农家乐形式为主的民俗民食等特色资源整合,积极支持餐饮休闲业做大做强,大力开发农业生态观光、田园农耕体验、民俗体验等旅游产品,活跃农村经济发展。

  6、增进民生福祉,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改善民生,增进普惠共享。坚持民生导向,不断创新思路、整合资源,更好地为群众解难事、做实事、办好事。扎实做好五大保险、民政救助、就业创业等社会保障工作,切实织好民生保障网。实施更加合理的社会救助办法,完善特困人员供养、救灾救济、医疗救助等救助体系。加快推进城乡社区、农村社区试点建设。完善阳光招生工作方案,大力化解城区“择校热”“大班额”“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提高公共安全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供应能力和水平。拿出实际行动回应民生关切,提高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扎实推进健康临湘建设。坚持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进一步健全我市医疗服务体系,确保群众“有病所医”。抓好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落实分级诊疗制度,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面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提升就业创业和社会保障水平。全面推进就业创业工作,完善并落实好岗位补贴、培训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和技能鉴定补贴等政策,重点扶持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创业,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确保城镇新增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完善跨省异地就医结算,扩大职工大额医疗费用统筹支付范围,扎实做好社会救助、困难群众和残疾人生活保障和保障房建设分配工作,持续推进全民参保和深化养老服务综合改革,推动城乡社会养老服务均等化。

  附件:临湘市“十三五”主要经济社会指标完成情况

  临湘市 “十三五”主要经济社会指标完成情况

  类别

  序号

  指标名称

  规划目标

  完成情况

  预测2020年完成率

  指标

  属性

  2020年

  年均增速[累计]

  2018年

  年均增速[累计]

  经济发展

  1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430

  15%

  266.58

  7.5%

  未达标

  无法完成

  预期性

  其中:一产业

  预期性

  二产业

  预期性

  三产业

  预期性

  2

  规模工业增加值(亿元)

  —

  10%左右

  —

  7.6%

  未达标

  指标调整

  预期性

  3

  人均GDP(元)

  76780

  12.8%

  43351

  --

  未达标

  预期性

  4

  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400

  16.6%

  149.91

  10.8%

  未达标

  预期性

  5

  财政总收入(亿元)

  15

  17.1%

  10.02

  11%

  未达标

  预期性

  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116

  13%

  78.92

  9.4%

  未达标

  预期性

  7

  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2.6

  23%

  0.259

  10%

  未达标

  指标调整

  预期性

  8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20%以上

  21%

  提前完成

  预期性

  9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47

  —

  23.7

  未达标

  预期性

  10

  非公经济占经济总量比重

  80%以上

  不考核

  预期性

  11

  城镇化率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60

  —

  51.68

  未达标

  预期性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40

  —

  27.73

  未达标

  教育科技

  12

  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

  2%以上

  2%以上

  提前完成

  预期性

  13

  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4左右

  2左右

  未达标

  预期性

  14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99.8%

  99.7%

  可完成

  约束性

  15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98%

  96%

  可完成

  预期性

  16

  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值

  60

  不考核县市

  预期性

  资源环境

  17

  耕地保护(公顷)

  34150364公顷以上

  38305.88公顷

  提前完成

  约束性

  18

  万元GDP综合能耗降低

  5年下降13%

  18.5%

  提前完成

  约束性

  19

  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5年下降13%

  13%

  提前完成

  约束性

  20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化学需氧量

  5年减少10%

  完成省下达任务

  岳阳未正式核定此项排放

  约束性

  氨氮

  5年减少10%

  岳阳未正式核定此项排放

  二氧化硫

  5年减少10%

  7.4%

  可完成指标

  氮氧化物

  5年减少10%

  22%

  可完成指标

  21

  森林覆盖率

  56.79%

  56.8%

  提前完成

  约束性

  22

  城镇污水处理率

  90%

  99.8%

  提前完成

  约束性

  23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100%

  97%

  可完成

  约束性

  24

  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率

  100%

  89%

  无法完成指标调整

  约束性

  社会民生

  2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38950

  11%

  28594

  8%

  未达标

  预期性

  26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22382

  12%

  15871

  8.8%

  未达标

  指标调整

  预期性

  27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

  5年

  累计2.5%

  —

  5025人

  指标为固定值

  预期性

  28

  城镇登记失业率

  3.9%

  3.76%

  可完成

  约束性

  29

  城乡养老保险覆盖率

  95%

  —

  不能完成

  约束性

  30

  城乡医疗保险覆盖率

  100%

  —

  100%

  提前完成

  约束性

  31

  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医生数(人)

  1.95

  —

  2.5

  提前完成

  约束性

  32

  基层民主参选率

  100%

  —

  100%

  提前完成

  约束性

  33

  廉政指数(人/万人)

  ≤8

  —

  0.9

  提前完成

  约束性

  34

  社会安全指数

  100%

  100%

  提前完成

  约束性

  35

  每万人拥有律师数量(人)

  ≥2.3

  不考核

  预期性

  36

  人口自然增长率

  7.13‰

  8.4‰

  提前完成

  预期性

  市“十三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2

  现将《西安市阎良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报告如下:

  一、《纲要》主要指标中期完成情况

  “十三五”以来,阎良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追赶超越”和“五个扎实”工作主线,抢抓副中心城市、大西安北跨、富阎一体化等战略机遇,全面聚焦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纲要》中提出的经济发展、创新驱动、结构升级、民生福祉、生态文明、社会治理六大类32项指标总体完成较好,经济社会呈现平稳持续发展态势。经过前期调研分析及客观评估,阎良区“十三五”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中期完成情况如下(具体指标及评估情况见附表1):

  (1)21项指标达到或超过中期目标,预计可以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

  (2)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降低、水质优良比例等3项指标由于核算未反馈、测算方法存在差异等原因暂时无法进行评估;

  (3)8项指标未达到“十三五”规划中期目标。其中关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万元GDP用水量、空气质量优良率等6项指标全区将统筹谋划,突破瓶颈,争取在“十三五”末完成指标任务;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年均收入增速、城市PM2.5浓度下降等2项指标预计完成指标任务难度较大。

  二、《纲要》确定的重大项目进展情况

  “十三五”期间,阎良区共确定重大建设项目191项,总投资1004.1697亿元,“十三五”期间计划投资719.7198亿元。其中:区属项目共149项,总投资790.6897亿元,“十三五”期间计划投资531.5698亿元;驻区单位项目共19项,总投资50.42亿元,“十三五”期间计划投资37.09亿元;航空基地项目共23项,总投资163.06亿元,“十三五”期间计划投资151.06亿元。

  “十三五”前半期,区属重大建设项目共启动实施78项(具体进展情况见附表2),动工比例为52.3%;累计完成投资36.42亿元,占“十三五”期间计划投资额比例为6.9%。其中,基础设施类共54项,启动建设30项,累计完成投资8.0759亿元;农林、水和生态项目共26项,启动实施19项,累计完成投资10.564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其他工业项目共6项,启动实施2项,累计完成投资1.85亿元;服务业发展项目共64项,启动实施27项,累计完成投资15.9355亿元。其他71项未启动项目正在做前期工作,力争尽快进入实施阶段。

  三、《纲要》主要任务中期完成情况

  《纲要》提出的产业发展、城乡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法治建设、改革开放与社会治理等六个方面的主要任务积极稳步推进。

  (一)转型升级稳步推进,产业体系日趋完善

  工业经济稳步壮大。支持保障航空制造业发展,同步发展航空配套产业,加快形成航空制造业及其配套产业集群。汉能移动能源产业园重大工业项目落地开工建设,工业潜力不断提升。“十三五”前半期新增区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8家。2018年上半年,区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8.08亿元,同比增长11%,拉动区属规模工业稳步增长。

  服务业多元发展。以商贸服务为主,旅游发展为辅的现代服务业体系逐步构建。航华梦想城、中航城市广场等城市综合体建成运营。“十三五”前半期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35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2家。航空科技小镇、羊乳特色小镇跻身全市首批创建类特色小镇。航空旅游和休闲农业采摘旅游稳步发展,“十三五”前半期全区共接待游客730万人次,旅游收入8.7亿元。

  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围绕都市型现代农业主题,推动现代设施农业发展,有力促进全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产品加工业稳步发展,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9家。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推动阎良农业提档升级,共创建5个省级、16个市级现代农业园。2017年,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034元,同比增长8.7%。

  (二)城市空间更加优化,民生福祉不断增多

  城市功能日益完备。内外交通持续优化,西延高铁阎良段完成初勘,富阎连接线建成通车,城市交通内优项目有序推进。综合管廊项目持续推进,“四改两拆”进展顺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改造公共停车场2300平方米,新增停车位724个,建成西飞大道、公园南街等4条亮化示范街。

  城乡环境逐步改善。“烟头革命”“厕所革命”深入开展,道路扬尘污染防治有效,新建提升公厕57座。积极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全区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十三五”前半期全区24个农村片区化中心社区完成建设,6个幸福新农村示范村人居环境和产业发展成效初显。

  生态环境有效改善。“两河一塬”治理工作持续推进;“十三五”前半期共完成绿化造林6504亩,新增、提升绿化面积24.3万平方米,实施河道治理工程1524亩。建立铁腕治霾四级网格监管体系,实现区餐饮单位无煤化。

  民生保障提升完善。群众普遍关心的就业、医疗、教育等问题得到逐步解决,区内贫困户得到全面帮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以内,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4年。“十三五”前半期全区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共8460万元,投资5.15亿元的46项惠民实事圆满完成。

  (三)营商环境全面提升,项目建设深入推进

  体制改革稳步进行。“行政效能革命”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措施不断深化。三批802项“最多跑一次”事项公布,130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审批提速。“十三五”前半期我区新增各类市场主体7579户。农村改革稳步推进,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成立。

  重点工作全力开展。切实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充分借力西洽会、西商大会、丝博会等平台,吸引326家企业来阎考察,达成重点意向项目30项。深入推进“项目突破”工作,2017年我区81项区级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4.59亿元,超额完成当年投资计划;2018年截至9月份,区级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82.07亿元,已完成今年投资计划的79.9%。

  《纲要》实施以来,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的依法监督下,全区上下锐意进取,合力攻坚,团结奋斗,全区经济社会总体保持了平稳发展态势。从前半期实施情况来看,经过努力,全区“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总体进展良好,基本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尤其是民生福祉类指标完成情况良好,重大项目动工比例达到中期进度要求,在重大项目的引进落地上实现了新突破。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纲要》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均向着预期迈进,但是还存在工业发展后劲不足、民营经济缺乏活力、生态环保指标整体滞后、重大项目已完成的投资额度与中期进度要求还相差较大、重大项目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力不足等问题,需要立足实际,持续发力。

  (一)部分指标未达到规划中期目标

  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2016年、2017年、2018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是3.3%、5.3%、6.6%,未达到中期目标,要实现“十三五”规划期内年均增速10%的目标还需加大工作力度。主要原因是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量和增量偏少,新增规上工业企业规模较小,经济效益、项目投资力度均不高。

  2、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2016年、2017年、2018年上半年,我区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分别是-0.62%、-6.75%、-13.9%,未达到中期目标,难以完成增速为7%的“十三五”规划目标。主要原因是由于2016年以来各项减税降费政策的实施,加之我区基本没有新增税源,经济结构单一的现状没有得到改善。

  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2016年、2017年、2018年上半年,我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分别为8.7%、10.6%和11.4%,“十三五”前半期年均增速为10.2%,未达到中期目标。主要原因包括一是受网络经济的冲击,居民消费支出部分外移;二是反映出我区社会消费品零售市场转型不及时,缺少高端消费场所,不能适应居民消费理念的改变,消费支出外流情况严重。

  4、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比重。2016年、2017年、2018年上半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比重分别比2015年比重值39.2%下降2.1、1.9、3.7个百分点,未达到中期目标。主要原因是我区非公企业多为航空产业配套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规模小、产品单一、发展活跃度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这是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区需要突破的瓶颈问题。

  5、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率。2016年、2017年及2018年上半年全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优良率分别为52.4%、49.3%和23.8%,未达到中期进度目标,与“十三五”规划目标80%差距较大。主要原因是我区地处关中平原腹地,“簸箕”型的地形结构特点导致污染物易聚集难扩散,同时存在能源结构不合理和机动车污染的问题。

  (二)重大项目推进中存在的问题

  重大项目已完成的投资额度与中期进度要求还相差较大,区属重大项目中“十三五”期间计划投资额大于5亿元的项目共20项,计划总投资404.373亿元。其中15项尚未启动,5项启动建设,实际投资额共计7.065亿元。

  1、充分策划论证不足,导致项目投资难以落地。新型材料产业园项目计划投资95亿元,城市综合体项目计划投资15亿元,大良商业文化广场计划投资8亿元,人民东路综合大型改造项目计划投资6亿元,汽车综合服务中心项目计划投资6亿元,均未启动开工建设。因前期规划阶段论证不充分,对项目建设需求调研不全面,部门之间协作意识不突出,规划引领机制不健全,未充分发挥全区统筹合力,导致部分重大项目缺乏政策和资金支撑,难以按照进度要求启动。

  2、主动作为意识欠缺,对项目建设的服务保障不够有力。城中村改造项目共计12项,“十三五期间”计划投资共计137.1亿元,累计投资额为2.165亿元,建设进度拖延,暴露出政府效能提升、营商环境改善等工作的开展上还存在优化空间,表现在土地储备工作开展不充分、相关手续办理跟进不及时等问题上,影响了项目落地实施进度。另外由于城中村改造项目前期工作繁杂,涉及到驻区单位的审批环节较多、程序复杂,审批周期较长,影响了项目建设进度。前期准备工作完成后有望在后期追赶进度时序。

  3、受客观因素影响,部分项目建设进展缓慢。西阎城际铁路项目计划投资40亿元,中国(西安)航空文化旅游度假区项目计划投资55亿元,受国家层面投资计划调整或对融资平台管控的影响,项目融资受限,建设、配套资金缺口较大,影响项目开工建设或致使项目进度放缓。秦文化博览园建设项目计划投资30亿元,由于受到考古勘察及招商进度的影响尚未启动。

  五、进一步推进规划顺利实施的对策

  (一)加强规划引领作用,提高统筹推进能力

  一是加强领导作用。切实发挥规划领导小组的作用,健全工作运行机制,形成真抓实干工作格局。二是提高协作统筹。强化部门之间配合协作,形成整体推动合力,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由区发改经济局发挥规划落实的牵头抓总作用,及时研判各项任务指标、任务和重点项目推进情况,协调解决问题。三是强化落实责任。对《纲要》确定的任务再明确、再分解,加大考核力度,加强情况跟踪和预判,细化各项目标任务,落实重要节点任务,传导落实任务压力。

  (二)深化营商环境提升,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一是加强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激发和释放市场主体活力。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落实干部代办制度,加快群众和企业办事“最多跑一次”事项公布。建立营商环境考核体制,狠抓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严厉打击破坏营商环境的行为。二是创新开展营商环境活动。持续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弘扬企业家精神,引领经济市场高质量发展。扎实开展“亲商助企”活动,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难题,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三是完善营商政策。依法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自然人财产权。完善地方税收制度体系,规范税收优惠政策。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政策,扶持企业做大做强,打造阎良制造品牌,激发市场活力。依法监管市场主体行为,促进商业繁荣。

  (三)推动重大项目引领,提供经济发展支撑

  一是充分论证重大项目。紧密结合“十三五”项目规划,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及时对规划内项目进行调整。充分论证项目的可行性、计划性、全局性,充分沟通联系上级部门,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充分利用PPP融资等政策,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创新融资模式,加大对地方债券的使用力度,破解资金瓶颈。二是加快招商引资工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把招商引资作为全区经济工作的“一号工程”,制定完善招商引资政策,打造专业招商团队,营造以商招商、全民招商的氛围,强化靶向招商,提高招商引资的落地率。三是着重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围绕“签约项目抓落地、开工项目抓投资、建成项目抓产能”,发挥领导包抓作用,强化考核导向,加大协调配合,高效率、快节奏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四)加深生态发展理念,提高人民生活福祉

  一是牢固树立“两山”理念。重点实施“两河一塬”环城生态带治理工程,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突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位置,严守生态红线。二是深入推进铁腕治霾行动。推进“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烧、增绿”工作开展,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强化责任落实、强化协同配合、强化督查问责,重在治本,持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重污染天气应对水平。三是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加快煤改洁工作落实推进,持续实施网格管理制、执行排污许可制,治理移动源污染,大幅降低能源消耗强度,显著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

  市“十三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3

  “十三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市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市教育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历次全会精神,围绕规划目标和任务,通盘部署,主动作为,干在实处。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紧紧围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这一主题,不断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大力推进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十三五”前两年全市教育事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为顺利实现“十三五”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十三五以来,我市大力发展基础教育,狠抓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全面提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切实提高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同时,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联合行动,积极开展贫困家庭子女、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农民工、失业人员和转岗职工、退役军人和残疾人免费接受职业培训,努力提升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截止2017年底,全市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0.76年,预计“十三五”末可按期达到规划目标。

  二、重点任务推进情况

  (一)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1.编制网点布局规划,保障就近入学。在市级层面,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教育规划布局纳入了城市建设总规划、总盘子,市教育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区县编制了《上饶市2015-2030年城区学校网点布局规划》,为中心城区教育资源扩充提升提供了蓝本。在县级层面,指导各县(市、区)编制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和《城镇学校网点布局专项规划》两个“规划”,使教育资源分布更能适应城镇化建设发展的需要,适应日益增长的城市人口就学需要。

  2.出台配套建设文件,优化教育供给。为从制度层面解决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中小学校布局规划滞后、学位供给不足问题,进一步完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参照上海等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结合上饶实际,我市率全省之先制订出台了《上饶市城镇住宅小区配套中小学校(幼儿园)建设管理暂行办法》。要求按照“谁开发建设、谁完善配套”原则,开发建设单位是住宅小区配套中小学(幼儿园)建设的主体;要求全市各地结合城(镇)区总体规划,逐步完善城镇教育网点布局规划,配套建设的中小学(幼儿园)与住宅小区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交付使用。同时要求各县(市、区)及5万人以上乡镇参照执行。

  3.加大学校建设力度,扩充教育资源。一是从最偏远、最薄弱的学校进行改造达标,按照“改造一所、达标一所”的原则,2015年以来共投入资金29.5亿元,已完成2461所(全市农村义务教育学校3149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达标建设,改造教学用房、教辅用房、生活用房等230.7万平方米,改扩建运动场155.3万平方米。二是加快城区义务教育学校的达标提升及扩容改造,大力化解城区“大班额”现象,2016年以来,已投入资金16.8亿元用于城区义务教育学校达标建设,新建19所、改扩建63所,新(改、扩)建校舍面积70.3万平方米,改扩建运动场面积20.88万平方米。另有35所仍在建设当中。三是中心城区教育资源扩容工程。2018年年初,市委、市政府举行了市中心城区8个教育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计划投入资金17.46万元,新建中、小学6所,改扩建2所,新增校园面积41.9万平方米,新建校舍面积约30万平方米,增加学位约2万个。所有项目计划于2019年秋季开学投入使用,建成后,将扩充市中心城区教育资源,有效缓解市中心城区学校的大班额问题。

  4.深化管理机制改革,共享改革成果。信州区、上饶县、弋阳县等地通过热门学校帮扶非热门学校、城区学校帮扶农村学校、组建教育联盟、建立教研片区、构建教育共同体等方式,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融共享,提高城乡中小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总体水平,从而让每一个孩子能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教育,让每一所学校都能留得住周边的学生。

  (二)健全教育服务体系

  1.学前教育提质扩面。“十三五”以来,我市通过强化“规划引领、政策支持、项目推动、师资建设、管理提升”,不断优化学前教育资源和要素配置,有力促进了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一是强化规划引领。充分考虑各县(市、区)人口政策调整和城镇化进程的需要,按照“就近入园、方便接送”的原则, 以县为单位,优化完善幼儿园规划布局,努力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科学规范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网络,逐步满足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需求。二是强化政策支撑。从财力保障、队伍建设、教师待遇、考核评价等方面,为学前教育发展夯实了政策基础。市政府先后出台了《民办幼儿园管理办法(修订)》《关于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上饶市城镇住宅小区配套中小学校(幼儿园)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公办幼儿园建设和管理的实施意见》等,着力破解长期制约学前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三是强化项目推动。一方面,争资建设公办园。2011—2016年,全市累计争取7.23亿元用于各地幼儿园建设,共改建911所乡镇附属幼儿园,建成并投入使用公办幼儿园86所,在建66所。另一方面,引资打造民办园。积极鼓励、规范社会资金兴办民办幼儿园,分别从规划、设计、建设、投入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打造了一批骨干民办幼儿园。四是强化师资建设。2011-2017年全市定向培养549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充分利用与上海教育综合改革交流协作、与华东师大战略合作的契机,通过搭建“幼师培训、论坛、跟岗学习”等平台,促进全市幼教师资专业成长;先后邀请了30多位长三角城市幼教界知名专家、特级教师来饶讲座,累计培训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及幼教专干1000余人次。

  2.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一是普通高中办学总体规模扩大,组织制定了《上饶市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年)》。2017年,全市普通高中招收新生5.26万人,普通高中在校生达14.44万人,在校生总数较2015年净增0.73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9.32%。普通高中校均规模进一步扩大。有在校生的公民办普通高中(含完全中学)的学校数由2010年的81所减少到71所,校均普通高中学生数达2034人,优质高中规模效益日渐形成。二是高中学校办学水平稳步提升,普通高中评估工作顺利推进,2015年以来共有万年中学、德兴一中、铅山一中、横峰中学、紫阳中学、鄱阳一中、玉山二中等7所学校接受了省教育厅普通高中评估,其中万年中学、铅山一中、紫阳中学被评为优秀等次。三是普通高中特色发展试验深入推进,天佑中学、上饶县综合高中等学校开展普职一体化(综合高中)办学实验。婺源县天佑中学、玉山一中、铅山一中等3所学校被确定为全省第一批普通高中特色发展试验学校,其特色发展试验工作顺利推进,办学特色日益显现,办学水平稳步提升。鄱阳县田畈街中学、余干县第二中学、广丰一中、广丰洋口中学、广丰区新实中学5所普通高中学校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第二批普通高中特色发展试验学校。四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进展顺利,各普通高中学校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严格按照《江西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试行)》规定的标准、程序、要求,坚持全面性、发展性、民主性、多样性、可操作性、客观性原则,从学生学科学习目标和基础性发展目标两大方面,认真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情况进行评价。按照省教育厅有关要求,将每年普通高中毕业生《江西省普通高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表》数据通过网络录入数据库,以电子方式提供给普通高考招生录取系统,供高等学校招生时参考。

  3.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十三五”以来,全市陆续投入4.7亿元,进一步改善职业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加快“一县一品”省级达标中职学校建设。截止2018年5月,全市已有14所中职达标学校。省级示范学校达到5所。推进校企对接合作,加快产教融合示范区建设,全市已建成产教融合区6个,与20余家企业开展了合作办学共同培养技能型人才,有4所高职高专学校与12所中职学校达到了中高职对接。实施高等教育办学水平提升工程,支持上饶师院向应用型大学转变,积极与教育部、省教育厅协调,争取支持上饶师院建成上饶师范大学;推动上饶职院融入“智慧城市建设”和“大数据”产业发展,争取建成数据学院,促进上饶职业技术学院做大做强;支持江西医专加强专业建设,提升科研教学水平,积极做好升格本科院校的前期准备;成功申办上饶幼儿师范专科学校,2017年已开始招生;成功申办江西茶叶职业学院,成为全国唯一一所以茶文化命名的高职院校;成功把汉氏生命科学学院纳入到全省“十三五”高校设置规划,积极争取教育部的支持。

  (三)增强教育发展活力

  1.加强教育人才队伍建设。一是严把教师资格证认定审核关。教师资格证是教师从业许可证,教师资格认定工作涉及面广、影响大、政策性强,市、县教育局严格按照教师认定程序、条件要求,周密组织安排,认真做好教师资格认定工作。自2016年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开展以来,共审核认定高中教师、中职教师和中职实习指导教师资格证5777人,初中、小学和幼儿教师资格证13411人。二是实行中小学教师定期注册制度,打破教师终身制。根据省厅《关于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试点工作的通知》(赣教师字〔2017〕48号)精神,我市决定于今年下半年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试点工作。为确保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市教育局成立了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印发《上饶市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饶教字【2018】190号)和《关于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试点工作的通知》(饶教字【2018】191号)文件,召开了全市中小学教师定期注册工作会议,会上对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有关政策标准进行了解读,对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工作进行了布置。目前该项工作正处在调查摸底、拟定方案阶段。三是实施教师培养计划,打造优质师资队伍。各地按照不低于生均公用经费5%的标准,将教师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障教师经费的投入。自2017年以来,市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以上经费用于市级教师培训,并逐年提高。2015年-2017年先后举办了全市教育系统领导干部研修班、全市高中英语教师培训班和校本课程现场培训等培训活动,培训人员436人;2017年选拔推荐了100名乡村教师参加了“2017爱飞翔乡村教师培训(上海)”;引入华东师大、北京师大等师范院校优质资源,2016-2018年先后举办了三届华东师范大学信江教育论坛和一届北师大信江教育论坛,邀请了袁振国、李希贵、张民生、张人利、叶澜等16多位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授课,现场参训人数1300余人,四是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全面推进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聘校聘管理体制改革。下发了《上饶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6-2020年)实施办法的通知》(饶府厅发【2016】8号)、《关于加强全市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工作的通知》(饶编办发【2017】183号)、《关于下达2108年度公办中小学教职工进入计划的通知》(饶编办发【2018】33号)和《关于下达2018年度公办中小学教职工进人控制数的通知》(饶编办发【2018】25号)等文件通知,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五是全面推行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转发了省教育厅《关于全面推行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通知》,各地先后出台了交流轮岗实施方案,落实了地方党委、政府在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中的责任,为组织城乡教师有序流动提供了制度保障。通过采取定期交流、提任交流、跨校竞聘、集团化办学、学区一体化管理、学校联盟、对口支援、乡镇中心学校教师走教等多种途径和方式,2014-2017年全市共轮岗286名校长,交流教师3374人。

  2.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2017年以来,全市共投入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资金达3亿元之多,有效促进了全市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发展。截至目前,全市“校校通”网络接入率达97.8%、“班班通”设备覆盖率达91.8%、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教师开通率达86.3%、学生开通率达63.9%,基本完成了全市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搭建,全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一是将教育信息化纳入了教育整体发展战略。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教育信息化发展目标任务,我市将教育信息化纳入了教育整体发展战略,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行动计划,加快了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市政府将教育信息化列入了“宽带中国”和“智慧城市”建设重点,2016年市政府出台了《上饶市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25)》方案,将教育信息化纳入了重要内容。2017年,在市政府高度重视下,出台了全市教育信息化《上饶市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实施方案》、召开了五次教育信息化专题会议、争取了专项资金。二是加大了教育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根据全市统一要求,各县区在组织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国家、省级项目中,均安排了一定资金比例投入到了教育信息化建设,并积极争取市、县区政府重视,通过专项资金和扶贫贷款资金等多种方式,增加财政的资金投入。2015年以来,全市共投入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资金已达3亿元之多,其中2017年投入资金超过1亿元,即将实施的“市直学校教育装备和信息化建设”以及“中心城区云录播课堂教学系统建设”项目投入就达6000余万元。三是推广了全市“腾讯智慧校园”普惠建设应用。根据2016年12月25日全市“腾讯智慧校园”试点工作现场推进会议统一部署,2017年全市全面启动了“腾讯智慧校园”普惠建设。市教育局于2017年5月19日下发了《关于开展“腾讯智慧校园”普惠应用的通知》(饶教字〔2017〕136号),对全市“腾讯智慧校园”普惠应用提出了明确要求,加快推进了全市中小学“腾讯智慧校园”的普惠建设与应用。2017年12月15日,由教育部、江西省人民政府指导,国家信息中心、腾讯公司、上饶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17第二届“互联网+教育”峰会在上饶隆重召开,教育部教育信息化专家组秘书长任友群教授称赞上饶推广“腾讯智慧校园”普惠应用,走出了一条“低成本、低门槛”的适合欠发达地区整体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新路子,为信息技术助力教育精准扶贫的实施提供了“上饶模式”。目前全市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已基本完成了“腾讯智慧校园”开通工作,开通学校数达685所,开通率达99%以上。全市已基本建立了市、县区级“腾讯智慧校园”管理服务平台系统,并将不断深化“腾讯智慧校园”创新应用与服务,构建学校教育管理、课堂教学、教师教研、学生学习、资源共享、师生评价、家校沟通、安全管理一体化、智能化的校园环境,全面提升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水平。四是启动了全市中小学校云录播课堂教学系统建设。积极引进上海闵行教育学院“教师专业发展信息化系统”,建立以云录播为核心的集教师专业发展、教学评价、质量分析、资源共建、优资共享、数据管理等为一体的信息化系统。并将依托此系统,建立“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新型教育资源在线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覆盖面,形成“一校带多点、一校带多校”的教学和教研组织模式,促进教育公平、全面提高中心城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3.推进教育开放合作,提升教育实力。深化与国内发达区域的交流合作。全市12个县(市、区)分别与上海、江苏、浙江等发达地区建立“一对一”教育交流合作关系,全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积极借力上海、江浙的教育资源和办学经验,搭船出海。加强与国内高校之间的交流合作。先后与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积极引进高校资源,拓宽合作领域,推进上饶教育弯道超车和跨越式提升。

  4.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有序推进。我市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推进实施工作在省招考委、省教育厅、省教育考试院的指导下有序进行。为让社会广泛了解、准确把握我省《实施方案》以及相关政策,我们明确了任务和目标,积极回应我省的宣传活动。一是积极参与全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前期调研及论证工作,为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建言献策。二是逐级转发《关于学习宣传贯彻〈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西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的通知》,认组织相关人员收听收看招生制度改革的新闻发布会;三是积极同赴我市的《实施方案》宣传组接洽,组织开展面向全市、县(区)教育局、各级各类学校领导和相关人员的政策宣讲活动;四是开展系列宣传活动。下发政策解读材料,利用图表等形式直观展现我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框架,协调我市广播、电视、报纸、网站等各大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与解读,在我市主要媒体及市教育局、市招考办等网站和刊物上转载解读、评论内容,进行深入宣传。目前我省高考改革实施细则还在进一步完善之中,全省高考综合改革基础条件评估后的高考改革具体实施时间尚未确定。我市将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和省教育考试院的工作部署和安排,认真做好上饶市的高考改革实施工作。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总体上看,“十三五”规划中期实施进展顺利,主要指标已预期完成。但一些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仍然存在,主要表现在:

  1.“十三五”末义务教育学校班额达到国家规定标准难度较大。一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我市就读的人数不断增加。二是城区和乡镇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步伐没有跟上城镇化进程,教育资源供应不足。三是户籍、生育等政策的调整,义务教育适龄人口的自然增长加快,城区表现尤甚。四是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优质学校、优质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区,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上优质学校,造成生源向城区集中。建议要进一步加大学校建设投入,尤其要向进城务工人员密集的区域适当倾斜,同时要适当调整部分人口密集、学校服务片区过大的入学划片,依靠生源均衡来推动义务教育均衡。

  2.校建资金投入不足,部分农村学校使用率不高。一是投入仍不足。建议各级财政加大投入,地方配套资金要实现省级统筹。二是学校用地面积不达标。建议省级统筹教育用地。三是改造达标后的学校利用率不高,特别是农村村小、教学点。

  3.高中阶段教育资源不足。一是大部分普通高中学校生均校园面积、校舍面积、运动场地不达标,大班额现象较突出。二是经费投入机制尚不健全。现有普通高中收费标准低,学校运转困难,部分学校债务还未有效化解。部分高中学校教学设施短缺,难以满足正常的教育需求;三是师资水平有待提高。普通高中学校教师总量缺口较大,部分学科专任教师教师不足。四是职业学校历史基础薄弱,办学实力不强,专业缺乏特色,教学水平不高,师资素质不高,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

  4.学前教育存在思想认识差距较大、项目建设欠账严重、民办园监管难度较大等问题。一是我市乡镇学前教育工作在全省排名靠后,目前,全市没有一个县(市、区)达到每个乡镇都建有一所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的目标要求。二是项目建设欠账严重。一方面,我市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严重滞后。当前,支撑我市乡镇学前教育的主体是民办幼儿园,公办学前教育资源相当短缺。乡镇学前教育优质资源更加匮乏,适龄幼儿入好园难问题比较突出。另一方面财政投入欠账较多,财政对学前教育的投入方向仅限于公办幼儿园的在编教职工工资专项经费,目前市、县都没有设立学前教育专项资金,建设资金主要是来源于中央、省级专项资金。三是民办监管难度较大。尽管近年来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不断加大整顿规范民办幼儿园力度,一些无证幼儿园被取缔或自我淘汰,但新的民办园不断涌现,多数民办幼儿园以居民居住用房和其他非教学用房作为教学用房,在园舍、饮食、交通等方面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无执法权,取缔难度大,无证办园现象也屡禁不止。

  5. 信息化建设应用水平与国家要求相比,与发达地区的深度应用、融合创新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一是教育信息化发展保障机制还未确立,工作推进机制还未健全;二是市、县、校三级教育信息化平台系统正在建立,与国家、省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还未联通;三是部分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还较为薄弱,城乡之间发展还不太均衡;四是优质教育资源还未全面覆盖,信息化教育教学深度应用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从“十三五”规划执行以来,全市教育事业发展整体平稳和谐。但对照上饶大开放战略和广大群众的要求,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定差距,特别在学前教育资源相对不足、中小学生择校难以及职业教育相对薄弱等方面群众反映还比较突出。下一阶段,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扎实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切实在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上下功夫,为《上饶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有效落实打下坚实基础,为加快“决胜全面小康、打造大美上饶”历史进程,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和赣浙闽皖四省交界高铁枢纽城市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文来源:https://www.benqdjg.com/daxuepaiming/85132/

大学专业推荐文章

大学专业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