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对策

发布时间:2021-10-11 来源:考研国家线 当前位置:首页 > 考研查询 > 考研国家线 > 手机阅读

【www.benqdjg.com--考研国家线】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以下是本站分享的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对策,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对策

  [提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历史的见证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具有极大的保护价值。因此,通过对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加以分析,有助于更好地对“非遗”进行保护,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观赏价值、经济价值,加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中图分类号:K89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8月8日

  一、引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一种特殊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文化、历史、审美、经济价值,它不仅是人类共同的文化瑰宝和人类文明的“活态”延续,同时也打上了深深的民族烙印,它表征着民族身份、民族标志和民族认同。与物质文化遗产不同的是,它的存在主要依附于人这一载体,通过口传心授,代代相承,具有活态性、生态性、传承性、变异性等特殊性质。中国拥有五千年绵延不断的华夏文明,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对于研究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极大的优势。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及范围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10月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界定为“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中国国务院办公厅2005年3月发布的《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表述为“我国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表演艺术和文化空间)”。二者都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视为世界各国、各族人民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世代传承、口耳相授并与当地群众生活紧密相关的民族民俗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及主要性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有五项,即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风俗礼仪节庆活动、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而我国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时,将其类别细分为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十类。类别细分更有助于明确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性质界限,避免产生一项名录多重性质的模糊判别。按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五大特点:无形性、传承性、实践性、活态性及开放性,其特点正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深度解析,一项文化活动必须在不断地活态传承状态、适时变化之下才有可能成为历史的积淀,文化的载体;否则只能湮没在历史长河中。

  三、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开发历程

  2001年,中国积极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申报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项目,“非遗”正式进入大众的视野。我国于2004年8月28日批准加入《公约》。中国国务院办公厅2005年3月发布的《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确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述。为了履行《公约》义务,我国立法机关已于2006年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的立法程序。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并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518项。2008年6月14 日,国务院又发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0项)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47项)。2011年5月23日,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91项)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64项),第一、第二、第三批共收录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1,530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系统工程,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包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确认、立档、研究、保护、保存、宣传、弘扬、传承和振兴等。

  目前,我国拥有34项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1,530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联合国名录包括:昆曲、古琴艺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蒙古族长调民歌、中国篆刻、中国雕版印刷技艺、中国书法、中国剪纸、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南京云锦织造技艺等34项。联合国名录中的羌年、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中国编梁木拱桥营造技艺、麦西热甫(又译“麦西来甫”)、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中国活字印刷术等六项又被列为急需保护名单。

  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国名录中拥有项目较多的国家有:中国34项、日本18项、韩国11项、西班牙10项、法国9项、墨西哥6项,等等。中国是世界上拥有世界非物文化质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

  2006年国务院确定的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类别包含十大类,分别是: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按此划分,国家级非遗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数量最多,有264项,约占总量的17.25%;其次为传统戏剧类项目,共219项,约占总量的14.31%;传统音乐、民俗项目亦较多,分别为188项、183项,分别占总量的12.29%、11.96%;再次是传统美术、传统舞蹈、曲艺以及民间文学类项目数目相对较多,分别为144项、140项、139项、138项,分别占总量的9.41%、9.15%、9.08%、9.01%;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和传统医药类项目较少,分别只有82项、33项,二者合计相当于总量的7.54%。

  综合分析,当前非物质遗产项目类型以传统技艺和传统戏剧为主,传统音乐、民俗、传统美术、传统舞蹈、曲艺类项目为次,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和传统医药类项目相对较少的结构特点。(表1)

  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目的

  我国积极参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为了推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与传承;加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提高对中华文化整体性和历史连续性的认识;尊重和彰显有关社区、群体及个人对中华文化的贡献,展示中国人文传统的丰富性;鼓励公民、企事业单位、文化教育科研机构、其他社会组织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履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为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及其可持续发展做出中华民族应有的贡献。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遗产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的保护性开发理应得到官方、民间、社会团体的广泛响应,但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活态性、传承性这样的特有性质,又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加大了难度,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面临着困境。

  五、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困境

  (一)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情形。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城市较好的生活、工作条件吸引“非遗”所在地区的年轻人进入城市谋求生活,使得这些留在乡村或小城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续面临着后继无人的状况。年轻人倾慕大城市里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高工资收入,纷纷选择到城市工作、生活,古老的民间艺术传统渐渐失去年青一代的传承。

  (二)传统技艺和口头传统和表达本身的困境。传统技艺和口头传统和表达本身包含着复杂的记忆程序,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目遗失严重,传统音乐和民间文学、古典史诗需要表演者具备高度精确的记忆力,其中内含一套复杂的记忆模式,这些记忆型非遗相比技术类非遗所要求选拔的传承人具有精准、高超的记忆能力,这又使得年轻人疏离了传统艺术。

  (三)现代化的媒体技术尤其是电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威胁。现代化的媒体技术,如广播、电视、网络等给予人们更多的接触外部世界的机会,能够极大的丰富某一地区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这又使得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美术等的传播受众越来越少;现代化的工业制造工艺同样威胁着传统手工技艺,这些因素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

  (四)艺术家在传播传统艺术上力不从心。从事传统技艺、传统音乐、舞蹈表演的艺术家们数量在不断减少而且年龄在逐渐增大,这对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掌握着某种表演艺术,可主持某项复杂的礼仪节庆活动,能精准技艺复杂的史诗、乐曲的艺术家们的数量在减少,年龄在老化,记忆力在减退,使得本就知之甚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变得更加式微。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上,我国积极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目前是全球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量最多的国家。我国政府也积极呼吁各省、各地区申报当地富有特色并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审美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方面的成绩也是显而易见的。目前我国拥有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1,530项,各省的省级、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更是不计其数。这些从一个层面上反映了我国民众对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极大热情,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但是一些现实的威胁因素仍然存在,申报项目不是目的,我们应把重点放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切实保护上来,使得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更持久的生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程乾,凌素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地理科学,2013.33.10.

  [2]黄永林.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开发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51.2.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第2条).

  [4]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Z].国务院办公厅,2005.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对策

  2000年,我国开始为非遗项目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了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的昆曲名列第一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其实是我们文化认同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于中华民族宝贵文化创造力的珍重和关切,这种认识上的提高正是和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综合实力的提升相联系,这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是一种更有力度的支撑。中国现在是进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最多的国家。现在我国昆曲、古琴艺术等项目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另外还有羌年、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等三项被列入联合国亟待抢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策

  1.加强立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纳入法制轨道。鉴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性,单靠“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传承和振兴”等保护措施已远远不够。必须加强立法,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才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全面的保护。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尚不健全,2005年3月,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这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首次就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发布的权威指导意见。立法工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而,我们必须加大对一些基本问题的深入研究,在实践经验中总结提炼出相关的法律原则并通过立法以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制度。

  2.提高全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从古到今,从中国到国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方式及过程,我们可以看出人在这里面起一个主导作用,人的素质的高低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受保护程度的高低。但就我国目前的国民素质来看,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可以说是举步维艰。提高全民素质这句话已经出现很多年了,但现在看来似乎作用不大。很多学校不大注重学生传统道德品质,民族意识的培养。相反外来文化在中国社会流传开来,现在的学生流行的是过洋节日,对国外的东西十分推崇。我们希望他们在接受外来文化时,不要忘记中国人自己的文化

  3.切实搞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工作。搞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保护工作的目的,是通过全社会的努力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有中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使我国珍贵的、濒危并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并得以传承和发扬。

  4.各地方政府应该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不应该为了本地经济的发展,盲目地去破坏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用一个妥善的方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起来。

  5.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要与国际接轨。要将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世界遗产。同时在立法上,既要结合本国经验,又要能得到国际上的普遍认可。可以通过在国外进行文化节的形式,将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向全世界,让世界来关注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对策

  摘要:现阶段的国家建设过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能够产生的影响力较高。从客观的角度来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很多方面,都要投入较多的努力,必须坚持在不同的工作安排上,进行灵活的调整,从而最大限度的对多方面的不足进行良好的弥补,为国家的综合发展、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文章针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对策展开讨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从目前所掌握的情况来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些问题,是长久积累的结果,而且在具体处置的层面上,必须做出多元化的转变,在各项工作的安排和实施上,保持良好的搭配,继续按照固定的思维和方法来完成,将很容易影响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长远发展。因此,有必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针对创新力度良好的加强,在多方面的工作实施当中,进行科学的改进。

  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

  相对而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些不足,应坚持在解决的过程中,按照科学、合理的方法来转变,固定的路线和标准,并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还会由此产生新的挑战。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和当下的工作标准,认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主要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体系并不健全。例如,在具体的保护工作开展上,并没有进行区域性的详细调研,很多工作的实施,都在采用固定的路线和标准来完成,表面上能够取得不错的效果,实际上造成的缺失和疏漏是非常多的,而且不利于地方的长远进步,构成的潜在性威胁较多,难以对文化更好的传承。第二,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相关的体制上,还需要进一步的健全,固有的内容和方法,并不能对后续的挑战,提供较多的帮助,只有在自身的创新力度上良好的提升,才能在全局工作的安排上,不断的取得更好的成绩,推动国家向前进步。

  二、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对策

  (一)提高保護意识

  从主观的角度来分析,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工作的开展,都要从长远的角度来出发,最大限度的确保保护工作,能够在效率上、质量上获得大幅度的提升,从而在系列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坚持从根源来不断的处理。第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初期阶段,必须在区域性的调研力度上良好的增加。并非所有的非物质文化,都能够进入到“遗产”的行列,必须进行深入的挖掘和了解,尤其是对滥竽充数的现象,应做出妥善的解决,这样才能对将来的工作进步,提供较多的支持与认可。第二,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在自身的工作团队上,进行不断的壮大,个体优秀工作人员,针对庞杂的保护任务,并不能充分的应对,而且造成的一些负面影响较多,这对于未来的发展,难以提供较多的支持与肯定,而且造成的负面影响,将会非常的强烈。此种情况下,必须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团队能力,做出科学的巩固。

  (二)加强保护体制

  就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本身而言,很多工作的执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只有对多方面的内容,进行妥善的控制,才能在具体的工作效率上、工作质量上大幅度的提升。本文认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体制,必须做出良好的转变,坚持对多方面的工作,进行良好的巩固,从而在相关不足的弥补上,努力的取得更好的成果。第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在相关的法令、法规上都要不断的健全,应坚持对不同的工作对象,或者是区域性的申报内容,进行严谨的核查分析,既要给社会一个满意的交代,又要确保国家文化体系,得到良好的丰富,不能总是按照单一的路线和标准来执行,这样并不能取得突出的成果,还会造成长远的挑战和漏洞。第二,保护体制的加强,需要在各项工作的安排上,进行有效的协调。例如,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惩处手段,应坚持考虑到具体工作所能够产生的影响力,不能按照固定的理论来完成,而是要结合实践需求,进行灵活的调整。

  (三)加强保护策略

  从长远的角度来分析,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经在社会上引起了高度的关注,很多工作的安排,都可以按部就班的开展。但是,考虑到未来工作的挑战较多,我们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策略上,还是需要进一步的巩固,由此可以对系列问题的解决,做出更加卓越的贡献。第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过程中,应坚持注重材料的积累,结合档案的存储和地方的传承分析。例如,有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完全是表现为噱头的现象,并没有得到国家的认可,这种问题必须采用严格的法律进行打击,否则很容易造成文化的错误发展,造成的经济损失、社会损失非常严重。第二,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一定要对地方的特殊情况,以及未来的综合发展趋势,拥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这样才能规避极端措施的应用。

  三、总结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能够采用正确的措施和方法来完成,很多问题的解决,都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各方面的不足能够积极的弥补。未来,应继续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行深入的探讨、研究,坚持对不同的工作任务,进行妥善的解决,要促使将来的工作发展,能够不断的创造出较高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孙传明,程强,谈国新.广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现状及对策分析[J].广西民族研究,2017(03):124-132.

  [2]宋俊华,王明月.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现状与问题分析[J].文化遗产,2015(06):1-9+157.

  [3]吕彩霞.我国藏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事保护机制探析(上)——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现状分析[J].河北企业,2015(01):76-77.

本文来源:https://www.benqdjg.com/kaoyanchaxun/75318/

考研国家线推荐文章

考研国家线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