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心得体会【16篇】

发布时间:2022-04-11 来源: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心得体会 > 手机阅读

【www.benqdjg.com--心得体会】

经验是指在阅读和练习之后所写的一种接受性写作。语言的阅读体验与数学笔记相似体验是指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通过实践和写作反思学习内容,类似于体验总结。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共同富裕心得体会的文章16篇 ,欢迎品鉴!

共同富裕心得体会篇1

  实现精准扶贫,深入调研、准确识贫是前提。富裕的生活大体相似,而贫困的原因各有不同。各地要改变以往大水漫灌、手榴弹炸跳蚤的工作方式,深入调查,把扶贫对象摸清,把家底盘清。

  扶贫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在实施项目之初要尊重群众,积极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了解他们对未来的规划。站在他们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党员干部要有扶危救济的担当和准确的自我定位,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而不是自我标榜道德高地,高高在上、颐指气使,不断的反驳群众的意见。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也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基础和前提。习近平同志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他还指出,新中国成立前,我们党领导广大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就是要让广大农民翻身得解放。

  脱贫攻坚必须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确保各项扶贫政策措施落到实处,积小胜为大胜,最终取得全面胜利。要层层落实责任。坚持党的领导,五级书记一起抓,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落实贫困县主体责任,促使其把主要精力用在扶贫开发上。落实相关部门的行业扶贫责任,把扶贫任务优先纳入行业规划并认真实施。

  现在,我们党就是要领导广大农民脱贫困、奔小康,就是要让广大农民过上好日子。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不是社会主义。

共同富裕心得体会篇2

  湖红船旁,白墙黛瓦的江南民居,门前绿树成荫。宽阔整洁的马路两旁,稻田与花海延展向远方。下班路上的嘉兴市民曹金凤忍不住发了一条朋友圈:“这里藏着我们向往的生活。”

  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以统筹城乡发展为重点推动共同富裕,嘉兴交出一份喜人的答卷: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17年居全国第一,2020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61比1。所有村集体经济年经常性收入均超过120万元,居民恩格尔系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地方财政用于民生领域的支出常年保持在一般公共预算的80%左右。城乡劳动者基本实现平等充分就业;实现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满堂红;全市户籍人口养老参保率超过97%,医保参保率超过99%……

  100年前,中国共产党在嘉兴南湖的一艘小船上宣告成立。如今,嘉兴以红船精神为引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开拓创新。专家认为,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成为均衡富庶发展的先行地,努力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感,犹如中国共产党“写在大地上的宣言书”。

  锚定高质量发展“做大蛋糕”,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实现共同富裕最重要的前提是高质量发展。嘉兴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基石,不断夯实物质基础。统计显示,2020年嘉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500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超1万亿元。

  为了不断做大共同富裕的“蛋糕”,嘉兴在坚定抓好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民营经济作为富民增收主渠道的作用。不产羊毛却拥有规模很大的羊毛衫集散中心,不产皮毛却形成了全国闻名的皮革市场……与此同时,嘉兴以科技创新催生新的发展动能,建立了370多个创新载体;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不断壮大财富创造的活力,厚植发展的潜力。

  “从实践来看,正是坚持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的快速稳步增长,才有了民生的长期投入和社保的可持续发展;正是产业的蓬勃壮大,才有了就业空间的持续扩容,解决了逾百万人的新增就业;正是科技创新的不断驱动,才有了劳动生产率的持续提升,老百姓收入的持续增长。”嘉兴市委书记张兵说。

共同富裕心得体会篇3

  什么是共同富裕?我认为包含两个层面,既要物质上共同富裕,又要精神上共同富裕。

  物质层面,关系到百姓的衣食住行用,让生活有保障,是共同富裕的首要任务和基本内涵。而精神层面,则是让生活有温度,是共同富裕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作为一名基层民情民访代办站代办员,我觉得精神层面更需要得到关注,精神富有比物质富有更重要。在我从事代办员这些年,我发现,现在人们的生活基本都有保障了,但文化生活方面,特别是老年人,还有待进一步丰富。社会矛盾减少了,邻里关系更和睦了,社区“一家亲”,相处有礼有节,走到哪都有家的温暖,这是我理解的精神层面的共同富裕。

  如何推进精神层面的共同富裕建设,我认为,首先要提高人的素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让他们带动大家一起致富,走共同富裕道路。这就要提升人们的社会责任感,积极主动帮助没有富裕的人一起进步,一起提高生活水平。

  其次要加强社会基层治理工作。凡事以“和”为贵。和谐社会是共同富裕的政治保障。如今我所做的,就是每天接待需要化解矛盾纠纷的群众,将社会不稳定因素阻止在萌芽状态。在调解中,时间非常宝贵,在矛盾产生初期就想方设法去化解,避免小纠纷演变成大矛盾,进而导致悲剧出现。从事调解工作已经八年多,我希望更多人加入到这个队伍,敢于面对矛盾纠纷,传播好人好事的正能量,让这社会充满爱。

  同时,要加大对老年人,特别是独居老人的人文关怀,给予他们更多关爱。现实中,我经常碰到有老人因为缺少子女的陪伴,被一些打着健康保健、外出旅游幌子的骗子钻了空子,多年攒下的积蓄全被骗走。对子女来说,在外打拼不易,工作在繁忙也要多设身处地考虑老人的感受与现实困难,即便不能常回家看看,也经常打电话回家。对基层组织和社区来说,可以组织志愿者队伍,多开展一些文艺活动,为老人送去欢乐,有条件的还可以建设一些活动中心与养老公寓。

共同富裕心得体会篇4

  党的_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作出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推动中国减贫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对世界减贫进程作出了重大贡献。《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共分8个专题:决胜脱贫攻坚,共享全面小康;坚持党的领导,强化组织保证;坚持精准方略,提高脱贫实效;坚持加大投入,强化资金支持;坚持社会动员,凝聚各方力量;坚持从严要求,促进真抓实干;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携手消除贫困,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扶贫工作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让我深刻认识到当下扶贫工作的重要性,也让对扶贫工作的落实、监督、制度和总体目标有了深入的认识。

  做好精准扶贫,首先,必须落实好“精准识别”。“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在精准。”而精准扶贫的关键又是能不能精准识贫。当前,各地脱贫攻坚的进度日新月异,脱贫人口与日俱增,如果不能精准识贫,不仅不能让真正意义上的贫困人口脱贫,还会损害政府的形象。要真正做到精准扶贫,就得精确摸底。其次,必须落实好“精准施策”。精准扶贫意味着精准施策,精准施策才能精准发力。因此,必须聚焦脱贫致富的瓶颈制约,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扶持措施,解决关键问题。要从各地实际出发,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原则,针对贫困村户不同情况,确定扶贫项目,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再者,必须落实好“精准管理”。管好、用好扶贫资金,既是党和国家赋予监管部门的重大责任,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所在。尽管国家三令五申对扶贫专项资金强化监督,但扶贫资金“跑”“冒”“滴”“漏”现象仍时有发生。究其原因,则在于监管乏力。因此,必须强化对扶贫政策措施落实、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扶贫项目实施管理、脱贫目标任务完成等方面的监管,把扶贫工作运行纳入阳光、法治轨道。

  精准扶贫是当前压倒一切的重点工作,全乡镇党员干部正如火如荼进行,那么,如何抓好精准扶贫工作,形成“齐抓共管、上行下效”的良好氛围,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认为需要做好以下几点:一要积极参与部门定点扶贫。要充分发挥所在单位和机关党员干部的自身优势,统筹帮扶资源、整合帮扶力量,因村施策,做好组织动员、进度安排、推动实施等工作,帮助定点联系贫困村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协调帮助联系贫困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问题。二要扎实开展结对帮扶。党员干部要采取“一帮一”、“一帮几”、“几帮一”的方式,对所联系的贫困户实行定人、定责、定时帮扶,因户制宜确定帮扶内容。三要深入基层,深入贫困村贫困群众,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制定扶贫规划,做到项目规划到户、脱贫效果到户,结合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和民政救助政策,切实解决贫困户吃饭、穿衣、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两不愁、四保障”方面的问题。四要帮助困难群众出点子想法子,共同谋划发展新思路新举措,坚持以产业为支撑,因地制宜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特色增收致富产业,尤其要帮助发展一批周期短、效益大、可持续增收的产业。五要坚持扶贫先扶志,充分发挥贫困群众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坚定信心、不等不靠、苦干实干,依靠自身努力增加收入,改变落后面貌。

  精准扶贫,责任重于泰山,党员干部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必须发挥表率作用,时刻保持知难而进、克难而上的豪情锐气,在困难面前站得出、危难关头豁得出,不计个人得失,事事想在前头、处处赶在前头,不遗余力做好精准扶贫工作。

共同富裕心得体会篇5

      实现精准扶贫,深入调研、准确识贫是前提。富裕的生活大体相似,而贫困的原因各有不同。各地要改变以往大水漫灌、手榴弹炸跳蚤的工作方式,深入调查,把扶贫对象摸清,把家底盘清。

      扶贫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在实施项目之初要尊重群众,积极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了解他们对未来的规划。站在他们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党员干部要有扶危救济的担当和准确的自我定位,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而不是自我标榜道德高地,高高在上、颐指气使,不断的反驳群众的意见。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也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基础和前提。习近平同志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他还指出,新中国成立前,我们党领导广大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就是要让广大农民翻身得解放。

     脱贫攻坚必须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确保各项扶贫政策措施落到实处,积小胜为大胜,最终取得全面胜利。要层层落实责任。坚持党的领导,五级书记一起抓,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落实贫困县主体责任,促使其把主要精力用在扶贫开发上。落实相关部门的行业扶贫责任,把扶贫任务优先纳入行业规划并认真实施。

     现在,我们党就是要领导广大农民脱贫困、奔小康,就是要让广大农民过上好日子。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不是社会主义。

共同富裕心得体会篇6

  党的十八大以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五年成就鼓舞人心,开拓奋进书写新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高度评价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決定性成就,对增进民生福祉、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出重要要求和重大举措,明确十四五"时期要扎实挂动共同富裕。我们将坚定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道路奋勇争先,完成任务。
  一、深刻理解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从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团结帯领中国人民为创造美好生活开始进行艰辛奋斗。新中国成立为摆脱困、改善人民生活打下了坚实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党团结帯领人民实施了大规模、有计划、有组织的扶贫开发,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伟大成就。脱贫攻坚补上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9899万农村贫困人回全部脱贫,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832个困县全部摘幅,区域性整体困得到解决。脱贫地区整体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变,经济社会发展大踏步赶上来。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标志着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出了坚实的大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获得巨大的成就中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有力推动了经济发展,也对就业和收入分配带来深刻影响,包括一些负面影响,需要有效应对和解决。我们说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要提出十四五时期全体入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2035年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二、深刻理解共同富裕的整体安排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居民收入和实际消费水平差距缩小到合理区间。要抓紧制定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纲要,提出科学可行、符合国情的指标体系和考核评估办法。
  共同富裕是在动态中发展,从低层次向高层次跃升、从局部到整体,从少数人向多数人发展的过程。我们要全面细化深化落实不同阶段的目标,才能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三、深刻理解共同富裕的基本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述了促进共同富裕要把握的原则思路和重点任务,
  1. 强调鼓励劳创新致富、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尽而为量力而行,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
  2. 坚持循序渐进;强调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强调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要做好提高人民收入水平这篇大文章。必须坚持按亏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完按要素分配的政策制度,发挥再分配第三次分配的作用。明确了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性、着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对高收入的规范和调节。
  3. 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坐标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要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使每个社会细胞都健康活跃,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
  4. 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既提出了“过河”的任务,也解决了“桥”与“船”的问题。我们要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循序进,谍划实施牵发动全身的重大改革重要举措,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加快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共同富裕新路子。

共同富裕心得体会篇7

  五年成就鼓舞人心,开拓奋进书写新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高度评价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对增进民生福祉、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出重要要求和重大举措,明确“十四五”时期要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与第一卷、第二卷的一个共同之处,就是“人民至上”这条红线一以贯之,充分彰显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在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蓝图中,“人民至上”仍将是最鲜明的底色。

  生活过得好不好,人民群众感受最直接,最有发言权。“十三五”时期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人民群众享有了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发展成果。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0733元,比2015年增长39.9%,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国家中心城市广州紧紧围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福祉稳步提升。2019年,全市公共财政民生支出1947.6亿元,增长13.7%。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改善人民生活品质,进无止境。揆诸现实,城乡区域发展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影响着人民生活品质的改善。民生福祉事关千家万户,

  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着力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从孔子的“不患寡而患不均”,到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再到《礼记》描绘的“小康”,都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共同富裕的期盼。如果说,“十三五”向共同富裕迈出了一大步,那么“十四五”站在了更高的起点,共同富裕将取得实质性进展。为此,要做好“提高人民收入水平”这篇大文章。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完善按要素分配的政策制度,发挥再分配、第三次分配的作用。

  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助力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在现代社会,公共服务是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保障,努力使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责。进一步健全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是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障。为此,必须完善各级各类基本公共服务标准、明确质量要求、合理划分责任、创新实施机制。

  完善社会治理制度,合力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一个现代的社会,应该既充满活力又拥有良好秩序,活力与秩序实现和谐共存、有机统一。要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坐标,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要加强和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使每个社会细胞都健康活跃,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

  强化新时代赶考意识,全力改善人民生活品质。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广大党员干部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就要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稳扎稳打、苦干实干、乘势而上,努力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上有更大作为,在增进民生福祉、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上有更大作为。

  站在历史的重要关口,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全市上下要提振士气,迎难而上,努力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当前,要全力做好岁末年初各项工作,确保“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全力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

共同富裕心得体会篇8

  实现精准扶贫,深入调研、准确识贫是前提。富裕的生活大体相似,而贫困的原因各有不同。各地要改变以往大水漫灌、手榴弹炸跳蚤的工作方式,深入调查,把扶贫对象摸清,把家底盘清。

  扶贫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在实施项目之初要尊重群众,积极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了解他们对未来的规划。站在他们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党员干部要有扶危救济的担当和准确的自我定位,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而不是自我标榜道德高地,高高在上、颐指气使,不断的反驳群众的意见。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也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基础和前提。习近平同志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他还指出,新中国成立前,我们党领导广大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就是要让广大农民翻身得解放。

  脱贫攻坚必须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确保各项扶贫政策措施落到实处,积小胜为大胜,最终取得全面胜利。要层层落实责任。坚持党的领导,五级书记一起抓,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落实贫困县主体责任,促使其把主要精力用在扶贫开发上。落实相关部门的行业扶贫责任,把扶贫任务优先纳入行业规划并认真实施。

  现在,我们党就是要领导广大农民脱贫困、奔小康,就是要让广大农民过上好日子。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不是社会主义。

共同富裕心得体会篇9

  【摘要】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到了追求可持续和包容性发展的阶段。这个阶段已经具备了解决已有绝对贫困问题的物质和发展条件,也具备了通过缩小贫富差别从而缓解相对贫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条件。五中全会有关解决贫困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从根本上缓解贫困问题时代的到来。

  【关键词】精准扶贫共同富裕可持续发展

  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演进过程来看,“十三五”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背景

  据笔者观察,我国经济发展政策的变化大概经历了这样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

  从1978年到2000年,虽然在这个阶段有关社会公平和环境的问题也一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内容,但这个阶段严格上讲还是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确保经济的增长也一直是这个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所以,从经济、社会、环境和政治发展综合的角度看,改革开放以后的二十几年,基本遵循了“发展是硬道理”的逻辑。在此期间,由于资本的长期性短缺,同时经济发展又需要大量的资金,所以无法为社会保障和环境保护提供足够的资金。应该说对社会保障和扶贫在客观上还做不到大面积的覆盖。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城乡差别开始逐渐扩大,贫富差别日益严重,农村的普遍性贫困逐渐开始转化为地域性、群体性贫困。

  从2001年到2013年,这个阶段是从经济发展为中心向可持续和包容性的发展为主的过渡性阶段。进入21世纪以来,“三农”问题、城乡差别问题、环境问题等比以往更加明显地显现出来。社会各界对于社会公平和城乡差别为核心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反映十分强烈。在此情况下,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开始由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向更加包容的发展阶段转化。之所以能产生这个转变,主要原因还在于经济发展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财富,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来,贸易红利剧增,城市化迅速推进导致农业劳动力大量转移,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下降。这个转变最为明显的标志是农村税费改革、一系列农村社会保障政策的出台,以及对资源和环境保护措施的切实重视。

  大致从2013年至今,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开始步入到追求可持续发展和包容性发展为主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和社会结构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福利分配的格局等问题已经演化成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可持续发展和包容性发展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五中全会所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标志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全面进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五位一体的综合发展阶段。其中,“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的到2020年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也标志着发展条件趋于成熟的情况下,困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农村贫困问题有望在较短的时间得以缓解。这也是中央决定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背景。

  当前农村的贫困状况

  目前农村的贫困主要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收入分配机制不公平所造成的收入和总体福利的差异而呈现的绝对和相对的贫困状态。总体上来说,农村存在着两种类型的贫困。

  一种类型的贫困属于所谓转型性的贫困。我们也可以称之为过渡性贫困或短期性贫困,主要是由于快速的工业化、城市化以及出现了不可预见的灾害等导致经济收入的损失,从而引发福利的缺失。随着制约其收入因素的消失以及有利的经济发展环境,其中很大一部分人可以走出贫困,当然这部分群体中还有一部分可能会因为各种因素而转变为长期性贫困。

  第二种类型的贫困属于所谓长期性贫困。这部分群体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不能在经济活动中受益并长期处于很低收入水平,加之社会保障缺乏,从而逐渐被沉淀到收入和福利底层的群体。这部分贫困群体构成了贫困群体的存量部分,而每年由短期性贫困转变为长期性贫困的群体构成了贫困群体的增量部分,两者共同构成了所谓的长期性绝对贫困群体。这部分群体有的是完全没有能力的群体,需要社会保障的支持;还有一部分则是虽有能力,但在结构性因素的影响下无法自己走出贫困。

  所要指出的是,不仅相对贫困会长期存在,而且,只要社会保障做不到全覆盖,绝对贫困也会长期存在。从福利角度看,只有当衣、食、住、教、医的基本保障做到人人覆盖,而且其标准能做到按照全社会的福利水平逐年调整,绝对贫困才有可能消除。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区分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的意义并不很大,但是,界定短期性贫困和长期性贫困则会有很大的政策含义。虽然长期性绝对贫困人口在全国农村均有分布,但由于社会保障制度在不同地区落实的情况不同,发达地区的绝对贫困人口数量较少,且代际传递的趋势基本消失,而大量的长期性绝对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边远的山区和落后地区,而且有代际传递的倾向,这是扶贫工作的难点。

  精准扶贫需要综合的措施配套

  五中全会对扶贫工作提出了三个具体的目标:一是按照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脱贫,二是贫困县全部脱帽,三是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这应该是涉及到了农村贫困问题的几个核心。中央之所以能提出这样的系统目标,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到2020年,7000万贫困人口的年纯收入要高于现行扶贫标准的2300元。这个目标的实现应该没有太大问题。因为这部分群体中不同人口的收入离2300元的距离是不同的,大部分人口的贫困距离并非很大。几年之间收入超过贫困线是现实的。问题是,这7000万人口大都是处于多元贫困状态。他们的住房、医疗、教育、基础设施等方面均十分落后。如果按照多元贫困的标准来监测,不是说脱贫不可能,可能难度就比较大。所以,中央在建议中提出了贫困人口资产增值的扶持问题,贫困家庭高中免除学杂费和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基本医疗制度城乡全覆盖和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等。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部分贫困人口的真正脱贫还取决于这些措施的落实和实施。而这些措施的落实和实施则是一个比较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对国家的治理体系进行改革。

  其次,贫困县的设置是特定条件下的产物,主要是基于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地域自然条件不同等出现的地区间的发展差异而设定的、一个有限度的扶贫瞄准单元。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贫困县设置的问题越来越多。在资源博弈、进入退出等方面出现了很大的制度性异化。随着包容性发展议程的实施,全国的每个县均需要将本地区贫困人口的脱贫作为其发展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五年的努力,将现有贫困县的制度设置从贫困机制中全面退出,将有利于国家和地方扶贫资源的公平分配和改善精准扶贫的瞄准程度。

  最后,通过基础设施的投入、生态建设、环境补偿机制、绿色经济的创业创新等新的增长机制,特别是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可以有效改善区域性的整体贫困状态。在我国贫困人口绝对数量很大的情况下,还不能够过早地推进以工资转移为主要内容的扶贫战略,仍需要借助两个大的经济发展条件:一是国家宏观经济的发展;二是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而设定的特殊的经济发展扶持条件。这意味着,如果能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与贫困地区的脱贫有机联系在一起,将会加速区域性整体贫困的脱贫速度。这方面的工作目前在很多地方已经起步,但是如何增强资源整合仍然需要中央和地方加强协调机制的作用。

共同富裕心得体会篇10

  党的_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作出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推动中国减贫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对世界减贫进程作出了重大贡献。《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共分8个专题:决胜脱贫攻坚,共享全面小康;坚持党的领导,强化组织保证;坚持精准方略,提高脱贫实效;坚持加大投入,强化资金支持;坚持社会动员,凝聚各方力量;坚持从严要求,促进真抓实干;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携手消除贫困,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扶贫工作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让我深刻认识到当下扶贫工作的重要性,也让对扶贫工作的落实、监督、制度和总体目标有了深入的认识。

  做好精准扶贫,首先,必须落实好“精准识别”。“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在精准。”而精准扶贫的关键又是能不能精准识贫。当前,各地脱贫攻坚的进度日新月异,脱贫人口与日俱增,如果不能精准识贫,不仅不能让真正意义上的贫困人口脱贫,还会损害政府的形象。要真正做到精准扶贫,就得精确摸底。其次,必须落实好“精准施策”。精准扶贫意味着精准施策,精准施策才能精准发力。因此,必须聚焦脱贫致富的瓶颈制约,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扶持措施,解决关键问题。要从各地实际出发,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原则,针对贫困村户不同情况,确定扶贫项目,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再者,必须落实好“精准管理”。管好、用好扶贫资金,既是党和国家赋予监管部门的重大责任,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所在。尽管国家三令五申对扶贫专项资金强化监督,但扶贫资金“跑”“冒”“滴”“漏”现象仍时有发生。究其原因,则在于监管乏力。因此,必须强化对扶贫政策措施落实、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扶贫项目实施管理、脱贫目标任务完成等方面的监管,把扶贫工作运行纳入阳光、法治轨道。

  精准扶贫是当前压倒一切的重点工作,全乡镇党员干部正如火如荼进行,那么,如何抓好精准扶贫工作,形成“齐抓共管、上行下效”的良好氛围,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认为需要做好以下几点:一要积极参与部门定点扶贫。要充分发挥所在单位和机关党员干部的自身优势,统筹帮扶资源、整合帮扶力量,因村施策,做好组织动员、进度安排、推动实施等工作,帮助定点联系贫困村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协调帮助联系贫困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问题。二要扎实开展结对帮扶。党员干部要采取“一帮一”、“一帮几”、“几帮一”的方式,对所联系的贫困户实行定人、定责、定时帮扶,因户制宜确定帮扶内容。三要深入基层,深入贫困村贫困群众,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制定扶贫规划,做到项目规划到户、脱贫效果到户,结合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和民政救助政策,切实解决贫困户吃饭、穿衣、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两不愁、四保障”方面的问题。四要帮助困难群众出点子想法子,共同谋划发展新思路新举措,坚持以产业为支撑,因地制宜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特色增收致富产业,尤其要帮助发展一批周期短、效益大、可持续增收的产业。五要坚持扶贫先扶志,充分发挥贫困群众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坚定信心、不等不靠、苦干实干,依靠自身努力增加收入,改变落后面貌。

  精准扶贫,责任重于泰山,党员干部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必须发挥表率作用,时刻保持知难而进、克难而上的豪情锐气,在困难面前站得出、危难关头豁得出,不计个人得失,事事想在前头、处处赶在前头,不遗余力做好精准扶贫工作。

共同富裕心得体会篇11

     实现精准扶贫,深入调研、准确识贫是前提。富裕的生活大体相似,而贫困的原因各有不同。各地要改变以往大水漫灌、手榴弹炸跳蚤的工作方式,深入调查,把扶贫对象摸清,把家底盘清。

  扶贫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在实施项目之初要尊重群众,积极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了解他们对未来的规划。站在他们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党员干部要有扶危救济的担当和准确的自我定位,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而不是自我标榜道德高地,高高在上、颐指气使,不断的反驳群众的意见。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也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基础和前提。习近平同志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他还指出,新中国成立前,我们党领导广大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就是要让广大农民翻身得解放。

  脱贫攻坚必须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确保各项扶贫政策措施落到实处,积小胜为大胜,最终取得全面胜利。要层层落实责任。坚持党的领导,五级书记一起抓,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落实贫困县主体责任,促使其把主要精力用在扶贫开发上。落实相关部门的行业扶贫责任,把扶贫任务优先纳入行业规划并认真实施。

  现在,我们党就是要领导广大农民脱贫困、奔小康,就是要让广大农民过上好日子。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不是社会主义。

共同富裕心得体会篇12

  关于“共同富裕示范区”学习心得

  发挥“三大战略”优势,服务乡村振兴。我行应充分发挥我行“普惠金融”战略优势,结合浙江城乡发展阶段和产业特征,对城乡领域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创新打好“裕农通”、善融商务等系列“组合拳”,做大消费扶贫,做好乡村振兴,充分运用善融商务等平台,使城里资源下得去、农村产品上得来、外来产品接得住,运用科技和金融相结合,助力“智慧乡村”建设,力促浙江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推动金融服务共同富裕实现新突破。    

   关于“共同富裕示范区”学习心得

  作为一名建行青年,我认为在实现共同富裕方面,建行将继续坚持"三大战略",顺应国家战略和经济发展趋势,落实普惠金融、住房租赁、金融科技三大战略。以金融科技为载体,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与普惠金融和住房租赁双轮驱动,互相支撑,共同发力。以数字化转型带动金融改革,发展以人为核心的全方位普惠金融目标,以金融担当助力打开浙江实现共同富裕的实践通道。

  关于“共同富裕示范区”学习心得

  青少的我们充满朝气与活力,是初生的太阳,是五月的花海,是未来浙江省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生力军,要为谱写浙江省更美好的明天而拼搏奋斗。青年的我们需要紧跟时代,砥砺前行。世界变化风云莫测,时代发展瞬息万变,浙江省不断向前发展的同时也面临暗流冲击,我们理应紧跟时代,勇往直前,保质保量,在2035年建设全国第一个共同富裕示范区!

  关于“共同富裕示范区”学习心得

  在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建设银行践行新金融,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普惠金融项目,裕农通项目既扶持小微企业发展,也为广大农村实现了村村通。另一方面,新金融与教育相融合,铺开乡村振兴培训渠道,引青年人才下乡为“三农”赋能,结合数字化先进技术,打造出一条实现未来愿景的圆梦之路。

  关于“共同富裕示范区”学习心得

  风至自灵动,策高当行远。如此重大使命,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中国建设银行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彻落实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大任务,立足新的社会发展阶段、新的银行经营理念。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迅速推出“共富贷”等产品,积极履行国有大行责任,发挥传统优势,推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

  关于共同富裕心得体会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正式发布。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出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全民奔赴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美好蓝图。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天下大同”的思想,早期农家的“并耕而食”理想、道家的“小国寡民”理想、儒家的“大同”理想等,都是其集中体现,它主要反映的是人民群众对于没有束缚、压迫、贫穷的美好生活的向往。“天下大同”与共同富裕有相通之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通过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得以不断提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探索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深植于我们的脑海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运用科学系统的思维谋划全局,促进人民群众在共同富裕道路上不断向前迈进。

  实现共同富裕,就是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40多年的努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大跨越,在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下,2020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0万亿元,国民经济运行稳定恢复,稳就业保民生成效显著,我们有条件有能力在推动实现共同富裕上有更大作为。

  “十四五”时期,我们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创新,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

  实现共同富裕具有复杂性和阶段性,需要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自主创新力的大力提升、公共服务的一体化发展、文化建设的全面推进,既要立足于把“蛋糕”做大,又要着眼于把“蛋糕”分好,持续做大、做强、做优经济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分两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设定了共同富裕的过程性目标。在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在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这就要求我们在新时期要塑造产业竞争新优势,提升经济循环效率,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提高发展质量效益,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完善再分配制度,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和精准性,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蓝图已经绘就,奋进正当其时。中国共产党始终与人民鱼水情深,无论何时我们都不能忘却人民情怀、忽略人民关切、背离人民期盼,我们必须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向着人民事业更加积极有为地奔跑,凝聚起在新征程中实现共同富裕的强大力量。

  关于“共同富裕示范区”学习心得

  建行温岭支行位于浙江省东南部,在探索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温岭支行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大力推广裕农通业务,在不具备建行传统物理网点建设条件的农村地区、城市郊区、开发区所辖村庄等地区,以与第三方合作为主,利用其在上述地区的自有渠道,为周边农村客户提供查询、转账等金融服务以及反假币和反洗钱宣传,金融知识普及等综合性普惠服务,打通了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关于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学习心得

  实现共同富裕,乡村振兴是必经之路。为此,分行充分挖掘本省农村、农业、农民需求,依托裕农通、文明助农E贷、种粮大户贷、共富贷、好家庭信用贷等多元化、多样化的金融配套服务,积极搭建乡村普惠服务平台,让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到“三农”领域。全力推动金融扎根乡村、融入乡村、流入乡村。

  关于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学习心得

  建设银行从始至终坚持“党建引领作保障、融合发展创一流”的工作思路,为了帮助农村经济发展,精准施策助力乡村经济建设,健全城乡一体、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建设银行在不断地探索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路径,从实际问题出发,瞄准阻碍实现共同富裕的最薄弱环节,提出着力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和不同群体间收入分配差距的重点政策。              

  关于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学习心得

  紧绷“共同富裕”这根弦,推动乡村振兴不能放松。“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全面脱贫是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础,我们要全力做好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全面完成脱贫的基础上,稳步推进乡村振兴。要以扶贫项目为契机,进一步巩固壮大乡村产业,逐步扩大受益人群,促进低收入人群增收致富。同时要充实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吸引更多人才投入乡村沃土,以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建设银行也是非常重视乡村振兴,除了拓展裕农通业务外,还专门设立乡村振兴卡,与其他银行卡不同的是在各种费用上都给予极大优惠政策,做到真心实意为乡村群众送去温暖和便利。

  关于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学习心得

  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各地区推动共同富裕的基础和条件不尽相同。在城乡共同发展进程中,外出务工人员成为城乡沟通的桥梁,在解决部分城市劳动力不足问题的同时也给乡村发展转型创造了更多可能性。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更便捷的个人金融服务,正是建行作为国有大行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关于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学习心得

  作为一名基层金融工作者,我所理解的“共同富裕”是民有所需,“金融活水”有所供,优质服务能直达,是供需两端立足各自优势领域的一种双向奔赴,是同心同向共同瞄击互利共赢的高度契合,是各自需求得以满足而实现的量的突破、质的转换。近年来,建设银行积极以解决关乎民生、经济等领域的难痛点为导向,首创推行实施涵盖普惠金融、住房租赁、金融科技的三大战略,全面接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布局“裕农通”服务点,创新开发个性化、差异化、普惠性的金融产品,在更广范围、更大规模上满足各类经济体的资金需求,实现金融精准滴管,助力经济行稳致远,为实现共同富裕而不懈努力。作为国有大行基层机构广大员工中的一员,我们要积极践行企业所承载的文化理念,立足自身岗位,弘扬务实作风,砥砺担当精神,锤炼过硬本领,做好岗位“螺丝钉”,与建行这艘巨轮一起,投入到实现“共同富裕”的航道中,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关于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学习心得

  共同富裕是一场深刻社会变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的一种更高级的社会形态。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就高度重视,推动共同富裕,把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作为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发展的鲜明特色。中央专门出台文件支持浙江建设示范区,这对浙江而言是重大光荣使命,是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

  作为有担当有奉献的国有银行,建行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中一马当先,义不容辞!乡村振兴卡为乡村人民免除部分费用,减轻百姓负担;裕农通把建行的金融服务送下乡,送到老百姓的家门口;助农贷,为农村创业群体提供便利,加速推进新农村建设;电子医保、住房租赁……等等一系列举措接踵而至,积极为缩小城乡差距、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添砖加瓦!

  关于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学习心得

  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发布,我省被赋予了重要示范改革任务。这对我们行的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契机。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一步。目前,我行推出了“文明贷”、“好家庭信用贷”、“农担贷”、“裕农通”等产品和服务,随着共同富裕示范区推出了“共富贷”。这些产品的推出,为农村村民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帮助,使农村经济跨越了一大步。以金融力量助推乡村建设,让金融植入乡村大地,让共同富裕的春风吹进千家万户。

  关于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学习心得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作为国有大行,中国建设银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紧跟中国共产党的步伐。自成立以来,建设银行便全情投身于祖国的建设和发展。本着哪儿有需要,哪儿有建行的服务热忱,建设银行始终勇担社会责任,建行暖洋溢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建行蓝点缀在祖国的每一寸土地。

  在三大战略的指引下,建设银行积极践行新金融实践,将活力因子引入金融血液。同时,借助裕农通等金融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服务基层群众。在新的历史时期下,建行更是把党和国家瞄准的共同富裕目标放在心上,抗在肩头。唯青春和梦想不可辜负,作为建行青年员工,我们必将以青春之我奋力书写闪耀在建行蓝下我们无与伦比的筑梦华章。

  关于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学习心得

  共同富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是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普遍达到生活富裕富足、精神自信自强、环境宜居宜业、社会和谐和睦、公共服务普及普惠,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和幸福美好生活。

  作为建行青年员工,我们将坚决落实上级行政策指导,结合自身发展,重点贯彻落实以下策略:1、积极推广我行租房租赁业务,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2、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加大对绿色信贷客户的金融支持。3、以客户为中心,简化业务办理流程,落实“最多跑一地”政策。

  关于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学习心得

  为响应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省分行推出个人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示范区”贷款。只要是在县域乡镇或行政村从事或支持农业、农村建设、一二三产业融合、城乡融合推进产业,从事或支行服务县域经济、特业农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领域的自然人,均可申请“共富贷”用于生产经营。实现共同富裕,乡村振兴是必经之路,建设银行着力为农村经济发展引入金融活水,精准施策助力乡村经济建设,目前已推出“文明贷”“农担贷”“好家庭信用贷”“裕农通”等产品和服务,促进了浙江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推动金融服务共同富裕实现新突破。

  关于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学习心得

  我认为,所谓“共同”,便是一个整体,一个全局观念,不是单单某个人的能力,而是全体的进步;所谓“示范”,便是有先进的地方,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作为一名建行青年党员,不仅在思想上要认识到团队协作的必要性,更要在实践中深入建行三大战略,真正把“金融富裕”落实到家家户户。在现今大数智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建行”模式已经走在前列,裕农通、建行到家、掌上网点、建行生活、建融家园……金融科技的力量在方方面面普惠客户,这也是建行方式的共同富裕。

  关于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学习心得

  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艰苦而卓绝的过程,建立共同富裕示范区则是推进全国地区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先富带动后富的思想理念得到了完美的诠释。

  关于为建立共同富裕示范区实现经济稳定快速增长贡献建行力量,我建议:一是放开对小微企业的信贷融资业务,在审慎经营的基本原则下,根据不同企业的贡献率来制定相应的利率和贷款额度,一个地区的货币流通程度的提升将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二是根据永康的实际情况,发展各个乡镇的产业特色,各个网点与附近乡镇紧密联系,裕农通政策的实施应当更加深入人心。促进农民收入的提升,对农业,旅游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关于“共同富裕示范区”学习心得

  五年成就鼓舞人心,开拓奋进书写新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高度评价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对增进民生福祉、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出重要要求和重大举措,明确“十四五”时期要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与第一卷、第二卷的一个共同之处,就是“人民至上”这条红线一以贯之,充分彰显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在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蓝图中,“人民至上”仍将是最鲜明的底色。

  生活过得好不好,人民群众感受最直接,最有发言权。“十三五”时期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人民群众享有了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发展成果。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0733元,比2015年增长39.9%,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国家中心城市广州紧紧围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福祉稳步提升。2019年,全市公共财政民生支出1947.6亿元,增长13.7%。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改善人民生活品质,进无止境。揆诸现实,城乡区域发展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影响着人民生活品质的改善。民生福祉事关千家万户,

  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着力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从孔子的“不患寡而患不均”,到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再到《礼记》描绘的“小康”,都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共同富裕的期盼。如果说,“十三五”向共同富裕迈出了一大步,那么“十四五”站在了更高的起点,共同富裕将取得实质性进展。为此,要做好“提高人民收入水平”这篇大文章。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完善按要素分配的政策制度,发挥再分配、第三次分配的作用。

  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助力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在现代社会,公共服务是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保障,努力使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责。进一步健全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是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障。为此,必须完善各级各类基本公共服务标准、明确质量要求、合理划分责任、创新实施机制。

  完善社会治理制度,合力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一个现代的社会,应该既充满活力又拥有良好秩序,活力与秩序实现和谐共存、有机统一。要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坐标,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要加强和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使每个社会细胞都健康活跃,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

  强化新时代赶考意识,全力改善人民生活品质。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广大党员干部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就要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稳扎稳打、苦干实干、乘势而上,努力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上有更大作为,在增进民生福祉、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上有更大作为。

  站在历史的重要关口,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全市上下要提振士气,迎难而上,努力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当前,要全力做好岁末年初各项工作,确保“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全力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

共同富裕心得体会篇13

  消除贫困依然是当今世界上面临的挑战之一,自古以来,消除贫困就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

  为促进全球减贫事业,2000年联合国制定了千年发展目标,2015年联合国发展峰会制定了2015后发展议程。但环顾全球,实现全球减贫目标依然任重道远。当今世界仍然有七亿多人口生活在极端贫困之中。每年近六百万孩子在五岁前夭折,近六千万儿童未能接受教育。贫困及其衍生出来的饥饿、疾病、社会冲突等一系列难题依然困扰着许多发展中国家。对很多家庭而言,拥有温暖住房、充足食物、稳定工作都是一种奢望。中国是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是世界减贫事业的积极倡导者和有力推动者。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使七亿多人摆脱贫困,占全球减贫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以上,为世界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人民历来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历来把自己的前途命运同各国人民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致力于自身消除贫困的同时,始终积极开展南南合作,力所能及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的援助,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消除贫困。

  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减贫交流合作关系,是消除贫困的重要保障。

  坚持公平包容,打造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今天的世界,物质技术水平已经发展到古人难以想象的地步,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普遍存在,南北发展差距依然巨大,贫困和饥饿依然严重,新的数字鸿沟正在形成。全球最富有的百分之一人口拥有的财富量超过其余百分之九十九人口财富的总和,收入分配不平等、发展空间不平衡等问题令人担忧。

  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建设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经济金融体系,为发展中国家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是消除贫困的重要条件。中国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就是要支持发展中国家开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帮助他们增强自身发展能力,更好融入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为国际减贫事业注入新活力。

  党的十九大把精准脱贫明确为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决定性意义的三大攻坚战之一,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奋力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脱贫攻坚是我们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迈向共同富裕的基石,即使困难再大也动摇不了我们党和政府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信念和举动。小康是十三亿人的小康,不是沿海地区发达城市的小康,是连最落后最贫困地区都要实现的小康,七千多万农村贫困人口一个不能掉队,这是我们党的使命。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就确立的为天下劳苦人民谋幸福的目标。这是我们党的初心,也是党的宗旨,必须克服一切困难如期实现,早日让贫困人口享受我国改革开发红利,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在不断把蛋糕做大的同时,要把蛋糕分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脱贫攻坚是我们举全国全党之力坚决要完成的革命任务,兑现党的庄严。作为基层干部,要坚定脱贫攻坚信念,坚持以为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和服务思想,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在脱贫攻坚路上披荆斩棘。

共同富裕心得体会篇14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正式发布。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出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全民奔赴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美好蓝图。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天下大同”的思想,早期农家的“并耕而食”理想、道家的“小国寡民”理想、儒家的“大同”理想等,都是其集中体现,它主要反映的是人民群众对于没有束缚、压迫、贫穷的美好生活的向往。“天下大同”与共同富裕有相通之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通过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得以不断提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探索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深植于我们的脑海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运用科学系统的思维谋划全局,促进人民群众在共同富裕道路上不断向前迈进。

  实现共同富裕,就是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40多年的努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大跨越,在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下,2020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0万亿元,国民经济运行稳定恢复,稳就业保民生成效显著,我们有条件有能力在推动实现共同富裕上有更大作为。

  “十四五”时期,我们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创新,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

  实现共同富裕具有复杂性和阶段性,需要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自主创新力的大力提升、公共服务的一体化发展、文化建设的全面推进,既要立足于把“蛋糕”做大,又要着眼于把“蛋糕”分好,持续做大、做强、做优经济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分两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设定了共同富裕的过程性目标。在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在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这就要求我们在新时期要塑造产业竞争新优势,提升经济循环效率,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提高发展质量效益,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完善再分配制度,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和精准性,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蓝图已经绘就,奋进正当其时。中国共产党始终与人民鱼水情深,无论何时我们都不能忘却人民情怀、忽略人民关切、背离人民期盼,我们必须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向着人民事业更加积极有为地奔跑,凝聚起在新征程中实现共同富裕的强大力量。

共同富裕心得体会篇15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正式发布。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出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全民奔赴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美好蓝图。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天下大同”的思想,早期农家的“并耕而食”理想、道家的“小国寡民”理想、儒家的“大同”理想等,都是其集中体现,它主要反映的是人民群众对于没有束缚、压迫、贫穷的美好生活的向往。“天下大同”与共同富裕有相通之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通过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得以不断提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探索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深植于我们的脑海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运用科学系统的思维谋划全局,促进人民群众在共同富裕道路上不断向前迈进。

  实现共同富裕,就是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40多年的努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大跨越,在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下,2020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0万亿元,国民经济运行稳定恢复,稳就业保民生成效显著,我们有条件有能力在推动实现共同富裕上有更大作为。

  “十四五”时期,我们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创新,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

  实现共同富裕具有复杂性和阶段性,需要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自主创新力的大力提升、公共服务的一体化发展、文化建设的全面推进,既要立足于把“蛋糕”做大,又要着眼于把“蛋糕”分好,持续做大、做强、做优经济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分两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设定了共同富裕的过程性目标。在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在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这就要求我们在新时期要塑造产业竞争新优势,提升经济循环效率,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提高发展质量效益,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完善再分配制度,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和精准性,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蓝图已经绘就,奋进正当其时。中国共产党始终与人民鱼水情深,无论何时我们都不能忘却人民情怀、忽略人民关切、背离人民期盼,我们必须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向着人民事业更加积极有为地奔跑,凝聚起在新征程中实现共同富裕的强大力量。

共同富裕心得体会篇16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随着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浦东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等战略的实施,社会主义的向前探索发展多点开花、如火如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年轻干部要接过艰苦奋斗的接力棒,勇挑重担、苦干实干,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留下许党报国的奋斗足迹。开局“十四五”、起步新征程,任务重、责任大,广大党员干部要向先进先辈先烈学习,奋勇争先、主动作为,厚植“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以许党报国的“功成”情怀,为新征程、新蓝图勇往直前、矢志奋斗。

  厚植“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功成在谁”不重要,“功成有我”方可贵。“功成必定有我”不是空喊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担当作为,是一种使命感、事业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黄文秀、张小娟等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成长起来的年轻干部,生前都毅然放弃优渥生活,投身家乡脱贫攻坚一线,用生命践行“许党报国”的担当誓言。身临百年大变局,越是艰难困苦,越要增强为党分忧、为国尽责的担当使命感、责任感。要敞开敢为人先的胸怀,以当仁不让、舍我其谁的奋斗姿态,朝受命、夕饮冰,昼无为、夜难寐,勇于担苦、担难、担重、担险。要主动到吃劲岗位、艰苦岗位锻炼历练,在缺陷中补短板、在极致中求突破,在真刀真枪中经风雨、壮筋骨、长才干,夯实敢于担当的勇气和能力。

  涵养“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伟大的事业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在一年里、一个任期内圆满完成。“功成不必在我”不是消极怠政不作为,而是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不要考虑我在干事中得到什么,而是要考量我为事业付出了什么,不仅要做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显绩”,更要做为后人做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隐绩”。卫国戍边英雄、新时代革命军人的杰出代表陈红军,坚守高原边防10年,为捍卫祖国领土主权、维护国家核心利益英勇作战、壮烈牺牲。九死一生的战斗英雄柴云振,先后参加解放战争、抗美援朝,被称为“活着的黄继光”,1952年伤残复员回乡务农,从不提及自己的功绩,为党和人民默默奉献了一辈子。身处干事创业的洪流中,广大年轻干部要厚植“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境界,保持良好的心态、从容的定力,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到党和国家的事业中,将本职工作置于事业发展的大格局中。要脚踏实地干,甘于做铺垫性工作、当无名英雄,把胸怀理想抱负变成为群众谋实事的行动,履好职、尽好责,坦荡无私、拼搏奉献。

  永葆“功成时不待我”的奋进姿态。成绩固然喜人,但脚步不能停滞。“时不待我”是一种效率,更是一种精神,意味着闻鸡起舞、争分夺秒,风雨无阻、永不满足,是新时代党员干部应具备的“精气神”。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赵亚夫,带着农民干、做给农民看,使村民人均收入从2003年的2800元增长到2020年的34000元。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毛相林,带领乡亲以“愚公移山”的决心和毅力,历时7年在绝壁上凿出8千米长的“绝壁天路”,铸就“下庄精神”。“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置身大有可为新时代,要答好“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时代课题,时刻保持时不待我的决心毅力,人“在”岗位、心“在”状态、身“在”战场,在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中增强斗争精神。要按下攻坚克难“快进键”,埋头苦干、实干、快干,无论遇到任何艰难险阻都不改其心、不移其志、不毁其节,努力向人民交上一份新的更加优异的时代答卷。

本文来源:https://www.benqdjg.com/shiyongwendang/101141/

心得体会推荐文章

心得体会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