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知识分子优秀代表蒋筑英事迹范文(通用3篇)

发布时间:2023-11-23 来源: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手机阅读

【www.benqdjg.com--知识】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国知识分子优秀代表蒋筑英事迹范文(通用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我国知识分子优秀代表蒋筑英事迹1

1

樊锦诗:根入石窟蟠

樊锦诗1963年北大毕业后,把大半辈子的光阴都奉献给了大漠上的敦煌石窟。人们亲切地喊她“敦煌的女儿”。为了敦煌,樊锦诗和丈夫两地分居长达19年,扎根大漠,潜心石窟考古研究和创新管理,完成了敦煌莫高窟的分期断代、构建“数字敦煌”等重要文物研究和保护工程。2019年,国庆前夕,樊锦诗获颁国家荣誉称号勋章。

颁奖辞

舍半生,给茫茫大漠。从未名湖到莫高窟,守住前辈的火,开辟明天的路。半个世纪的风沙,不是谁都经得起吹打。一腔爱,一洞画,一场文化苦旅,从青春到白发。心归处,是敦煌。

颁奖词

舍半生,给茫茫大漠。从未名湖到莫高窟,守住前辈的火,开辟明天的路。半个世纪的风沙,不是谁都经得起吹打。一腔爱,一洞画,一场文化苦旅,从青春到白发。心归处,是敦煌。

2

四川木里森林扑火勇士:英雄归厚土

2019年3月30日下午,四川凉山木里县发生森林火灾,四川森林消防总队凉山支队西昌大队组织消防队员开赴一线展开扑救。3月31日消防队员克服困难,每人负重30余斤,徒步行军8个小时,在海拔3700余米的地方与森林大火展开了搏斗,明火被扑灭后,消防员在向山谷两个烟点迂回接近时,遭遇林火爆燃,27名森林消防指战员和4名当地扑火人员全部牺牲。

颁奖词

青春刚刚登场,话语犹在耳旁,孩子即将出生,父母淹没于泪水。青山忠诚的卫士,危难的永恒对手,投身一场大火,长眠在木里河两岸,你们没有走远,看那凉山上的秋叶,今年红得分外惹眼。

3

顾方舟:一丸济世德

顾方舟是我国脊髓灰质炎疫苗研发生产的.拓荒者。2019年1月逝世。在疫苗问世后,他和同事们除在动物身上试验,还自己以身试药,为尽快确定安全性,喂自己孩子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向全国推广以来,“脊灰”的年平均发病率从1949年的十万分之4.06,下降到1993年的十万分之0.046,使数十万儿童免于致残。2000年,世卫组织宣布中国为无脊灰状态。

颁奖词

舍己幼,为人之幼,这不是残酷,是医者大仁。为一大事来,成一大事去。功业凝成糖丸一粒,是治病灵丹,更是拳拳赤子心。你就是一座方舟,载着新中国的孩子,渡过病毒的劫难。

4

朱丽华:光明溢天地

43年前,浙江嘉兴人朱丽华因伤失明,她自学成为当地唯一盲人中医师,从事推拿工作30余年,开创了自己的诊所,为100多名残疾人提供工作岗位。同时,她坚持做慈善,到目前为止,朱丽华已累计资助贫困学生480人次,为希望工程捐款累计达373万元。

颁奖词

不幸关上了你的门,但你帮别人打开了窗。看见过这世界的阴影,但还是面向光明。在黑暗中,靠自己的一双手,推拿出灿烂人生。世界上最美丽的东西,看不见也摸不着,但你能感受到。

5

张富清:初心自慷慨

张富清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先后荣立一等功3次、二等功1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建国后,他响应国家号召主动到偏僻的湖北来凤县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60多年来,张富清刻意尘封功绩,连儿女也不知情。2018年底,在退役军人信息采集中,张富清的事迹被人们发现。

颁奖词

都知道你朴实勤勉,却不知你曾战功赫赫。你把奖章深藏在箱底,对战友的怀念深藏心底。从不居功索取,只为坚守使命初心,默默奉献。于国于民,你是忠诚伟大的士兵。

6

杜岚:薪火传无尽

1949年10月1日,杜岚在濠江中学升起了澳门第一面五星红旗。此后,每年校庆和十一国庆日濠江中学都要举行隆重的升国旗仪式。澳门回归祖国当天,已经87岁高龄的杜岚,放下拐杖亲自升起国旗,把对国家的爱传递给澳门濠江中学的孩子们。濠江中学后任校长尤端阳继承了杜岚的教育理念,在澳门回归后的20年里,每逢周一都举行升旗仪式,让爱国情怀融入到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中。

颁奖词

濠江上升起游子的梦。离乱中的骨气、志气,归来后的元气,锐气,你们为它养成了浩然之气。阳光下最有意义的工作,五星红旗下不灭的薪火。飘扬吧,这面旗留下澳门最美的记忆。

7

伍淑清:山河澄正气

改革开放之初,伍家父女北上创业,创办了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香港回归后,伍淑清致力于香港和内地的交流合作,建立教育基金,积极增进香港青年对中华历史和文化的认识。组织青少年赴内地交流学习百余次。修例风波发生以来,她严辞阻止乱港分子发起的学生罢课,成为乱港分子的眼中钉、肉中刺。2019年9月,伍淑清现身瑞士日内瓦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例会,向世界说出真实的香港。

颁奖词

四十年前,你说有件事值得做;四十年后,你说有些事必须做!逾古稀而不辞,虽千万人而往。超越港岛的远见,不让须眉的担当。爱青年,更爱香港,是美心,更是良心。

8

黄文秀:兰谷遗芳远

黄文秀2018年担任广西百色乐业县百坭村的驻村第一书记,从进村开始,黄文秀就努力融入当地生活,挨家挨户走访,学会了桂柳方言,一年多时间,她帮村里引进了砂糖橘种植技术,教村民做电商;协调给每个村建起了垃圾池。在黄文秀任上,百坭村103户贫困户顺利脱贫88户,村集体经济项目收入翻倍。黄文秀驻村笔记中写道:“每天都很辛苦,但心里很快乐。”2019年6月17日凌晨,黄文秀遭遇突发山洪不幸遇难,年仅30岁。

颁奖词

有些人从山里走了,就不再回来,你从城里回来,却再没有离开。来的时候惴惴,怕自己不够勇敢,走的时候匆匆,留下最美的韶华。百色的大山,你是最美的朝霞,脱贫的战场,你是醒目的黄花!

9

潘维廉:相知无远近

潘维廉1988年起在厦门大学管理学院任教,4年后,他申请永居资格,成为福建省第一个拿到“中国绿卡”的老外。在中国工作生活31年,他了解并热爱中国,见证了中国经济发展变化。2019年,潘维廉出版新书《我不见外——老潘的中国来信》,以一个外国人的独特视角,记录和展现中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和伟大变革。中央领导高度赞赏他的“不见外”,为他“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见证者,热情地为厦门、为福建代言”而点赞。

颁奖词

打开心扉,拥抱过就有了默契。放下偏见,太平洋就不算距离。家乡的信中写下你的中国,字里行间读得出你的深情。遥远来、永久住、深刻爱,我们都喜欢你这种不见外。

10

中国女排:为国著功成

上世纪八十年代,女排以拼搏精神赢得五连冠,成为了当时中国人的模范和骄傲。三十多年来,女排魅力不衰,粉丝遍中华,纵跨几代人。2019年国庆前夕,中国女排以十一连胜的骄人战绩赢得2019年女排世界杯,这也是中国女排第十次荣膺世界大赛冠军,女排姑娘的成就,显露出祖国至上、顽强拼搏、胜不骄败不馁的英者风范,也成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生动见证。

颁奖词

三十年拼搏不息,几代人热泪盈眶。在低谷中奋起,从不放弃,面对强敌出手,永不言败。你们的身影是民族性格的缩影,你们的脚步是一个国家成长的历程。奏国歌,升国旗,你们超越了体育,是国家的英雄。

我国知识分子优秀代表蒋筑英事迹2

黄旭华:默默奉献30年的中国核潜艇之父

刘盛兰:年届90仍然坚持拾荒助学的山东老人

陈俊贵:为报答战友深情,几十年守护天山筑路士兵墓园的老兵

段爱平:努力改变乡村面貌的基层好村官

沈克泉、沈昌健:35年前仆后继、追逐梦想的 “油菜花父子”

格桑德吉:最美教师,西藏墨脱山区教师

胡佩兰:退休后20年坚持每天出诊的河南仁医

姚厚芝:身患重病,耗时3年绣出《清明上河图》为子女筹学费的慈母

方俊明:荣誉迟到28年而一生不悔的湖北见义勇为好市民

龚全珍:守护开国将军梦想,为群众服务的道德楷模

载人航天英雄:特别奖(特别致敬)

我国知识分子优秀代表蒋筑英事迹3

电视在现代人的生活中有多重要?答案不言而喻。电视也被世人公认为20世纪影响人类文明的最重要的发明之一。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快速发展,电视经历了从黑白电视到彩色电视,从模似电视到数字电视的变革。即使到了互联网等数字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在传递信息、传播文化、大众娱乐等方面,电视的地位依然不可替代。

然而,现在的我们可能很难想象,在上世纪70年代,我国彩色电视荧光屏上的人面依然呈猪肝色,红旗是紫红色。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即是当时我国彩色电视彩色复原技术不过关。而攻破这一技术难关,实现历史突破的就是我国光学事业的杰出科技者,为中国光学事业奋斗了20多年,献出了年仅43岁生命的蒋筑英。

蒋筑英,贵州省贵阳市人,1982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副研究员、第四研究室代主任。1982年6月瞒着病情去成都出差,验收X光望远镜真空模拟装置,由于劳累过度,于6月15日在成都逝世。同年7月7日中共吉林省委追认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同年7月13日,长春光机所党委、长春分院党组,分别发出了向蒋筑英学习的决定。同年10月26日,中共吉林省委发出了《关于开展向蒋筑英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同年10月27日,中国科学院党组发出了向蒋筑英同志学习的通知。吉林省人民政府追授他为省特等劳动模范,国务院追授他为全国劳动模范。聂荣臻元帅称赞他是“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1992年,根据他的事迹拍摄了电影《蒋筑英》。

1938年8月1日,蒋筑英出生于贵州省贵阳市一个旧职员家庭。1956年,蒋筑英考取了北京大学物理系。1962年,被著名光学专家王大珩招收为研究生。六十年代初,国外在光学传递函数的研究方面已率先起步。这是一门评价光学系统质量好坏的一种近代科学技术,应用性、基础性很强,可广泛应用于光学领域的各个方面,对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如果这项研究搞明白,与之相关的色度学、光学检测、软x射线等多方面的难题都可迎刃而解。所以,研究光学传递函数,既是重大的理论课题,又是迫切的实际需要。王大珩根据科学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为蒋筑英选定了光学传递函数这一研究课题。从此,蒋筑英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始了在科学崎岖道路上的勇敢探索。

当时,这项研究是开创性的工作,在我国前无古人,今人谁也没做过。蒋筑英带领4人攻关小组,克服查资料、建装置、做实验等重重困难,过关斩将,经过700多个日日夜夜的奋战,在1965年,我国第一台结构比较完整、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光学传递函数测量装置诞生了。通过技术鉴定,达到了当时国外同类装置的水平。一位日本学者在参观了这台装置后,很有感慨地说:“想不到中国人竟如此了不起,这么早就搞出了这样高精度的装置,真令人不敢相信这是事实,你们应该把它报道出去,让全世界都知道中国人的才能。”人生30而立,蒋筑英和他的伙伴搞出这台装置时,他刚刚27岁。

蒋筑英研究光学传递函数的劲头更足了。从1978年起,他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光学传递函数的更新换代上。经过缜密的考虑,他提出了研制大型近距离光学传递测定装置和建立光学传递函数测量实验室的设想,得到了所领导的大力支持。在设计,安装实验装置和建立实验室的日子里,他既是整个工程的总指挥,又是实际操作者,整天和技术员、工人滚在一起,饿了就啃几口面包,困了就躺在工作台上睡一会儿,日夜兼程,连续奋战,这座崭新的、设备完整的、高精度的、国内一流水平的实验室,终于在1982年建所30周年前夕基本上建立起来了,并正式投入使用。与此同时,蒋筑英还撰写了大量的光学传递函数理论方面的论文,两次在全国性的会议上作过报告,其中《光学传递函数介绍》一文,博得了全国光学界的重视,都说他干了一件开创性的工作。

“要看到国家的实际需要,多解决现实问题”

蒋筑英探索的天地是广阔的。他常对人说:“要看到国家的实际需要,多解决现实问题。”为了解决彩色电视、彩色电影、彩色印刷上的影像色彩还原不好、毅色不纯的问题,他下决心要攻克这个技术难关。通过种种途径,他系统地学习色度学理论,搜集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不断地进行实践探索,对色彩还原不好的关键环节有了一定了解。经过深入思考和反复实验后,他成功地编制了“彩色电视摄像机校色矩阵最优化程序”,并据此制作了校色矩阵板。这种方法的提出,在国内是个创举。经过北京电视台的试验,鲜艳而纯正的色彩立刻显示出来。国家计委的负责同志兴致勃勃地观看了这一成果,给予很高的评价。后来这一成果在全国普及推广,均达到了预期效果。

除了彩色电视机外,他还解决了国产相机、彩扩机色彩还原问题。许多同志都知道,用国产相机照出来的片子,有的发蓝,有的发红,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差距很大。为了查清原因,找到办法,蒋筑英抓紧时间查文献、做实验、测数据,搞计算,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对国产的各种光学玻璃和许多镜片进行一一测试和综合分析,终于找到彩色片子还原不好的原因一一国产玻璃透过率差。接着他又提出了通过镀膜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并撰写了《关于摄影物镜的光谱透过率》一文,对于较好地认识和解决我国摄像镜头普遍存在的光谱透过率差问题,具有指导意义。

名利面前不伸手荣誉面前往后退

1979年,长春光机所学术委员会鉴于蒋筑英的科研成果和特殊贡献,推荐他为副研究员。他知道后,婉言谢绝,多次找领导谈话,表达自己的心情,晋升报告始终没有写,甚至出国后还惦记着这件事。他在万里之外给所领导和室主任写信,诚恳地表示:自己还年轻,还需要不断地磨炼和提高,还是先提其他老同志吧,他们的贡献比我大,这样做对工作有利。他就是这样一位在名利面前不伸手,荣誉面前往后退的共产主义者。

1981年底,所里分配给他一套三居室的房子。这一夜,他的妻子高兴得合不上眼,他也失眠了。对于这一家人,实在是太需要有一个象样的住房了。他又象过电影一样回忆起自己的住房史。1968年,蒋筑英和本所职工路长琴登记结婚,但没能组成家庭,夫妇分居,各自住在集体宿舍里,过着“牛郎织女”式的生活。第一个孩子要降生了,所里挤出一个阴湿的小房间,他们才有了家。不过,这个家还算不上一个名副其实的家,还不具备“家”的真正含义。后来他又几次搬家,条件一次比一次好。1971年,他搬进了一间14平方米的房子,这时,他的第二个孩子已出生了。房子不大,两个孩子占据着唯一的一张双屉桌写作业,他就坐小板凳,以床为桌看书写字。他脑海里的许多外文单词,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背熟的。他体谅所里的困难,凑和着住。但难以凑和的是隔壁的公用厨房,装有10几个煤炉子,有5个是靠着他家的墙,冬天给他家送“暖气”,夏天给他家“加温”。最难以忍受的是,谁家的炉子灭了,一旦生起火来,满屋是烟,直往蒋筑英的屋里冒。他是多么需要一个条件好些的宽绰住室啊!可他却多次找领导说明:自己人口少,孩子又小,有两间就足够了,坚决要求把这套宽敞的房子让给更困难的同志。领导向他解释说:“这次分配的这栋房子,是上级为了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拨专款盖的,专款专用,够条件的分,不够条件的说啥也不给,分给你的三居室房子,是照章办事。这样,在1982年春节前夕,他搬进了新居,这栋房子的最高层——五楼的一套三居室的房子。

“国家现在有困难,不要向组织伸手,你需要钱,由我和妹妹负担。”

在家庭生活里,蒋筑英很早地就挑起生活的重担。作为丈夫,他懂得怎样去对得起妻子;作为儿子,他懂得如何去孝敬父母;作为父亲,他懂得如何去教育孩子。妻子的身体不好,他就尽量减轻她的负担,在特殊的条件下,他学会了许多特殊的本领。尤其是烧菜做饭,是他的拿手活。吃完饭后,洗罢碗筷,他就搬来小板凳,坐在特殊的书桌——睡床前,继续班上的工作:阅读文献,查阅资料,撰写论文,一直忙到很晚。对于父母,他是个孝子。还在读研究生的时候,就把每月生活费的40元,寄一半补贴家用,直到最小的妹妹有了工作。多年来,他连块手表都没有,好不容易积攒了点钱,买了一块上海牌手表,但又想到在浙江农村当医生的二妹经常出诊更需要一块手表,又寄给了二妹。他结婚时穿的衬衣,还是他送给爱人的定情物4尺蓝布做成的。可是,他从来没有叫过苦,从没有申请过补助,甚至长春二光学仪器厂给他的每月20元顾问费,他全部交给实验室。他父亲的冤案平反后,他给父亲去信说:“国家现在有困难,不要向组织伸手,你需要钱,由我和妹妹负担。”

1979年和1981年,蒋筑英两次出国,但他时时想着国家的困难,处处精打细算。临行前,他从北京买了四川榨菜和湖南的细粉带到国外,与所里的另外两位同志自己开伙,省吃俭用,节约外汇。就是在饭店就餐时,也只是买两角钱的咸菜对付着吃。两次出国,他省下的钱相当于他好几年工资收入的总和。回国时,他没有用这笔从嘴里省下的钱为自己购买时髦商品,也没有把这笔钱揣进自己的腰包,而是为所里买了1台英文打字机、l部录音机、19台电子计算器和国内急需的光学器材部件,剩下的钱,他全部交公了。不少人都说他“傻”,可是他就是愿意做这样的“傻子”。

最后的诀别

1982年6月12日,所里决定蒋筑英到成都出差。13日下午,蒋筑英和所里的另两位同志飞抵成都。当晚7点多钟,他召集验收组人员开会,直到深夜11点钟才结束。14日早7点50分,他由招待所出发,换乘两次公共汽车,之后步行二公里多路,8点50分到达南关机器厂开始工作,下午回到招待所,又同有关人员讨论验收仪器装置的各项事宜。深夜11点多钟,蒋筑英腹痛难忍,痛苦的呻吟声惊醒了同伴,同志们急忙把他送进医院。蒋筑英对送他入院的同志说:“你们一夜未睡了,快回去休息吧。”还对看望他的南关机器厂领导说:“谢谢你们了,快回去工作吧。”谁知这竟成了最后的诀别。1982年6月15日下午5点零3分,蒋筑英逝世。

蒋筑英的事迹先后被拍成电影,编成故事书、连环画,他的精神,在黑土地上扎根结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科研人员不忘初心、奋勇向前。

本文来源:https://www.benqdjg.com/shiyongwendang/219499/

知识推荐文章

知识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