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三篇

发布时间:2021-11-07 来源:教师招聘 当前位置:首页 > 招聘就业 > 教师招聘 > 手机阅读

【www.benqdjg.com--教师招聘】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之。第一文档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今天上午我们教研组长早早的就等在了校门口,因为教研室的领导今天要来听我们的课,八点的时候主任出来对我说:“你去准备课,第二节听你的。”当时瞬间傻眼了,激动之余更多的是忐忑,回到教室之后心情还久久不能平复,课间的时候让孩子们做了一个手指操,用来缓解一下紧张的气氛,我看着斗志昂扬的孩子们,顿时我也有了莫大的勇气。

  《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节课,它属于“数与代数”学习领域,是一节概念教学课。选择这节课实际上是有些担心的,因为这节课的概念是比较抽象,而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特点是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直观形象思维的支撑。所以我在课前设计了一个“说一不二”的小游戏,游戏规则是:学生用适当的数学语言描述设定的情境,描述时候只能用数“1” ,不允许用除了1以外的其他数,具体操作环节如下:

  师:这是几?

  生:一个手指

  师:这是几?

  生:5个指头

  师:错,大家记住游戏规则,只能用1来描述,换个说法

  生:一只手

  师:请1名同学起立

  生:1个人

  师:请这个同学的同桌也站起来

  生:一组同学,一桌同学

  师:全班80名同学呢?

  生:一班学生

  借助这个游戏,不仅活跃了课堂紧张气氛的同时,而且让学生充分感知了在很多时候我们可以把多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而这个整体可以用“1”来表示,学生们对“1”又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此时顺势让学生们说一说:通过今天的小游戏,你对1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得出“今天我们认识的1很特殊,所以要给它加一个引号”,为后面即将要讲“单位1”做一个很好的铺垫。

  紧接着我让学生们自己在纸上画一个图形去表示“1”,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自我创造等主动探究活动,让他们去加深对这个“1”的认识,孩子们画出了各种各样的图形:有长方形、正方形,圆形,还有的画了一个苹果等等。

  教学前给学生展示了一幅插图,让学生自己看图并说一说图上画了什么,什么意思,然后我补充说明如:绳子上打结的一段,表示长度的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给学生们演示一下,说明测量的结果是三段多一点,以帮助学生理解图中“剩下的不足一段怎么记”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接着我又出示了一幅图:一个苹果分给两个小朋友,问他们能得到整个苹果吗?学生们说不可以,应该用分数表示,然后我进行了小结:指出分数是为了适应客观需要而产生的。

  下面我展示了课本上的几幅图,让学生说明 的含义,可以给学生提示分三层意思概括:a、把谁看做一个整体

  b、平均分成了几份

  C、表示其中的几份

  让学生小组交流然后汇报结果,并提问:刚才同学们在表示?学生们纷纷回答“发现了我们都是把一个物体或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 ,我最后进行了小结:一个图形,一个实物比较好理解,我们把它称为一个物体,那么8个面包,4根香蕉是许多单个物体组成的,我们称作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对于这样的整体,你们还能想出其他的例子吗?学生举出了各种各样的例子:这个整体可以是一筐苹果,一盒月饼,一个年级的人数,一箱牛奶等。同学们充分了发挥自己的想象,调动了主观能动性。

  接下来又对学生进行发问:刚才我们举了很多分数的例子,那到底什么是分数,你能尝试用文字描述一下吗?先引导学生交流:把“谁”平均分?它表示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呢?学生相互交流补充,最后我们明确了分数的意义,再一次让学生自己举例说明分数的意义,让学生自己获得感悟,构建概念的意义。

  在讲分数单位这一块知识的时候,先让学生阅读课本,复述分数单位的意义并联系上下文举例说明,然后归纳总结,又让学生自己举例自己去感悟分数单位跟分子、分母之间的关系。

  我在设计练习题的时候也基本是分层次的,主要是针对“单位1”、“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的概念的理解去练习,简单的题我请了我们班基础较差的学生站起来回答,以帮助他们凭借直观的语言加强理解,他们今天的表现出乎的好,居然都能完整的说出答案,在最后一道题的设计上,我进行了一个思维训练的提升,引导孩子们根据分数的意义去做题。

  这节课结束后,跟余老师进行了一个交流,他说的第一句话让我触动很深,他说:“你们还年轻,应该多学习,多参与听评课活动,每一次的经历都是一次很大的提升”。在教学方面他给我指出了我在这节课的优点与不足,尤其是不足之处,我觉得深受启发,在引入分数的时候,应该给学生抛出一个思考:当我们不能用整数表示时候,也可以用小数表示啊,那我们什么情况下用分数去表示呢?从而让学生感受的分数产生的必要性。在讲分数的意义的时候应该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些实物,让他们自己摆一摆,再通过画一画去更深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最后一个地方我在讲分数单位的时候,可以结合整数单位,小数单位对比着讲,这样效果会好一些。我把余老师的话都默默的记在了心里,通过这一次的讲课及专家的点评,让我深刻地领悟到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要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抽象)、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推理),还要指导学生用数学的语言去表达现实世界(模型)。这次讲课的经历真的对自己有一个很大的帮助,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我一定谨遵教诲,再接再厉!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节课,教材的编排意图是在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再深入体会分数的意义。因此,理解单位“1”便是本课中的重点;又因为学生对一个物体作单位“1”的情况也已经了解,而把一些物体看成是单位“1”的情况不太容易理解,所以,这一内容就成了本节课的难点。基于此,我在备课和上课时关注了几下几点:一、 去繁就简,还学生轻松又轻巧的课堂。1. 轻松的学习准备。我们都知道,充分的学习准备能有效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提升课堂学习效果。然而,并不是所有课都需要学生大量的预习、收集材料、自制学具等这些准备环节。《分数的意义》这节深入学习的课型,如果能将学生原有的经验调动起来,就会成为很好的学习基础。因此,我只是给学生发的一张轻薄的物体图片,让学生在课前自己找了一张形状规则的纸,再加上一本数学书,一支笔,就是学生的全部上课准备。这样,孩子就不必紧张兮兮地“护送”着“大包小包”的学具上课了,“轻装上阵”,孩子们才能轻松地学习。2. 轻巧的课堂行走。为了突破重难点,学生共进行了两次探究活动:第一次是折纸,并对比感受只有平均分的情况才能用分数表示,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活动经验;第二次是用圈一圈、画一画的方法来表示一些物体的1/4,并说说是怎么想的。这两次动手活动对五年级的孩子来说都非常简单,没有给学生造成操作上的负担和压力,却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清晰的知识,思维也得到了发展。二、 做说思辨,多种感官助学习。科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动作记忆、语言表述、思维体验、分析经历等都是学习的好途径,而多种感官的调动与共同配合,就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意识,更好地完成学习。因此,我在本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折一折、画一画,多说多交流,在听说过程中做到完整具体的描述一个分数所表示的意思。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认识并理解了分数单位,充分感受到了单位“1”在分数中的重要意义。三、 循循善诱,静待花开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从经验到知识,从体验到内化的过程,孩子们出现的任何偏差与错误都不要急于否定和纠正,更不必气急败坏。只要进行有效的启发和恰当的引导,再给学生足够的等待,就能让孩子在思考和辨析中走出迷茫,让每一个站起来的孩子都能体面自信地坐下,让孩子的思维闪现光彩,让课堂上朵朵花盛开。然而,教学常常是如此,即便费尽心思 ,也会有诸多遗憾。从备课到上课,我都将时间压得过紧,以致于把本来应该让学生在教材中完成的练习,变成了看屏幕来口答,课堂学习与教材的结合显得脱节,而且,还可以给更多孩子展示的机会,让更多人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另外,有些环节间的过渡衔接不够自然,使得整个课堂虽有层次,却未能如行云流水样的舒畅。还看了五家中心校张金凤老师的同一节课,相比之下,我又想到是否可以将这一节课安排得更丰满一些,让学生有更多收获呢?比如,课后练习的分析过程细化,让学生更清楚地感受到同一个整体,可以有不同的平均分方法,分数单位也就不同;或者将课后练习的题型再扩充一些,更高效地来利用课堂时间。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分数的意义》这一课是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对分数进行了初步的认识,但是,没有进行系统的理论性的认识。本节课正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进一步理解认识分数的意义,重点在于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探究意义,掌握规律,完善分数知识体系。这一课作为跃进与宿小、五里拐与永小两组城乡共同体学校携手开展的“骨干教师引领 乡镇同课异构”数学教研活动的内容,首先在宿州路小学进行了一天的试上和磨课,并且得到了市教研室已退休教研员童莹莹老师严格细致地指导和把关,原先的教学设计以及在试上过程中出现许多问题,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诟病:

  1、关于单位“1”的建立过于生硬,没能照顾到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引得过多,问得太碎,学生毕竟是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知识基础,应该发挥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积极参与的意识,对于“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以及“一个整体”这些概念学生都已知道,教师只要点到即可,不必过多解释,而且要始终结合操作活动顺其自然地引出来,这也是教学艺术的体现。

  2、对于分数意义的揭示也比较牵强附会,我原先的设计是让学生操作手中学具,表示出一些分数,然后展示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分数,在此基础上揭示单位“1”的概念。之后,却抛开这些具体事物表示的分数,另外写几个分数,让学生在没有具体形象依托的情况说个别分数的意义,这样就直接拔高到了一个抽象的层次,紧接着分别抽象分子、分母的意义,最后完成整个分数意义的构建,这样做看似步步深入,层层递进,条理清晰,逻辑严密,但是却违背了新课改所倡导

  的“建构主义”理念,概念的建立应该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构建的,因此,我的这套做法还是停留于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师步步引导,学生亦步亦趋,学生的回答即是教师想要的结果,机械而死板,毫无生气,没有给学生留下任何创新空间,因此,被童老师指斥为“拼凑概念”。

  3、教学环节没有落实到学生,教学效率不高。这主要是不能关注学生,不面向全体学生,比如在让学生操作时,教师没有及时参与到学生中,了解学生的操作情况,便于课堂上调控教学策略,以至于学生的展示缺乏代表性和示范性。对于分数的意义也没能让更多的学生交流发言,教学环节的落实就缺乏深度和广度,浅尝辄止,浮光掠影。另外在非重点问题上耽误过多时间,没能注意到节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4、教师的语言不够简练,特别是教师不能重复学生的发言,这是数学课堂之大忌,因为数学学科本身就要求明确严谨,如果语言太繁琐,则会造成学生理解上的模糊不清。

  针对这些问题,我对教学过程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对部分环节的设计也作了适当调整,主要是在体会和领悟专家指导意见的基础上,更新教学理念,整合并渗透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这需要一个磨合的过程,也是一次思想的转变和观念的洗礼,其间有冲击和碰撞,有挫折和痛苦,更有提升和收获。通过反思和磨砺,我对这节课进行了重新定位,重点把握好以下两点:

  1、在活动中探究,这是个开放的过程,体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理念,同时也不能流于形式,要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让他们经历学习的过程,在操作中体会分数的意义。

  2、在参与中构建,这是本节课的亮点与核心之所在。分数的意

  义应该是学生主动构建的,学生有了操作活动,有了对具体分数的认识,更有了单位“1”的概念,那么对于分数的意义则完全可以让学生总结归纳,只要说得有理,说得恰当,不必纠缠于标准的定义。

  在后来的教研活动中,我重新上了这节课,可谓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比试上的效果明显好了许多,也得到了听课老师及专家的好评,正在于我贯彻了以上两点设计理念。这节课从试上、磨课到再度教学,我经历一次难得的磨练过程,当然一节课不足以让自己成熟,但却能在自己专业成长的道路上留下了深刻的足迹。教师的专业成长正是建立在这样一次次的磨练基础上,让我们且行且思且收获。

本文来源:https://www.benqdjg.com/zhaopinjiuye/79308/

教师招聘推荐文章

教师招聘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