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栖霞区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锦集6篇)

发布时间:2023-11-16 来源:中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中考资源 > 中考信息 > 手机阅读

【www.benqdjg.com--中考信息】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南京栖霞区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锦集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南京栖霞区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1

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积累和应用(30分)

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问题。(8分)

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各种艺术形式异彩纷呈。梨园剧种是现宋元南戏的活文物。南音溯源晋唐,是我国中原的古乐遗响。提线木偶则举世闻名的优秀艺术形式。民间花灯、剪纸等________________,美不胜收。而泉州石雕技术之高,艺术之妙,在国内另辟蹊径,独树一帜,泉州的土木建筑________________有其浓郁而独特的地方风格。

(1)请用正楷字把“古乐遗响”抄在四字格里。(2分)

(2)加点字“溯”、“辟”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shuò pì B.sù pì C.sù bì

(3)在文段两处横线处应填写的词语是( )。(2分)

A.争妍斗艳 还 B.林林总总 更 C.琳琅满目 也

(4)文段划线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文默写。(12分)

①谁言寸草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孟郊《游子吟》)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拄杖无时夜扣门。(陆游《游山西村》)

③策勋十二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木兰诗》)

④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匹夫不可得志也。(《论语》)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破阵子》)

⑥野马也,尘埃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庄子《北冥有鱼》)

⑦瀚海阑杆百丈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中藻荇交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张养浩《山潼关怀古》)

⑩若夫日出而林霏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晦明变化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3.按课文内容填空。(2分)

比,能凸显特征或变化。说明文《苏州园林》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比较,突出苏州园林的特征。小说《故乡》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对比,突出故乡的变化。(每空答出一点即可)

4.综合性学习:文学社团活动。(8分)

4月,中国当代文坛“一喜一悲”:4日,中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获得“国际安徒生奖”,实现了华人在该奖项零的突破;29日,著名作家陈 忠实因病去世。学校文学社准备以此为专题开展系列活动,请你参加。

【选插图 识相貌】

【材料一】校报《名家档案》栏目内容节选:曹文轩,中国儿童文学作家。著有《草房子》、《火印》以及大王书系列等,他获得“国际安徒生奖”,被誉为“儿童文学的诺贝尔”。

陈 忠实,中国著名作家,代表作长篇小说《白鹿原》获得茅盾文学奖,并被教育部列入大学生必读书目,陈 忠实是一位拥有民族精神的现实主义作家。

(图一曹文轩) (图二陈 忠实)

(1)校报编辑小明从众多图片中选择上面两幅肖像画,作为《名家档案》栏目的插图。请说说两图是怎样体现人物身份特征的。(2分)

图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析题词 导人生】

【材料二】曹文轩与学校校报记者的访谈记录(节选):读书能帮助我们发现前方,并引领我们走向前方。读书其实培养的是一种眼力,不读书的人其实是没有前方的,也是没有未来,也是没有过去的,读书人读着读着就有了过去、现在和前方——风景无边的前方,什么叫读书人?我这里简单下一个定义:拥有过去、现在、未来的人,叫读书人。

(2)曹文轩接受记者团采访后,欣然为学校文学社题词(见图),请结合【材料二】,谈谈“幸福在远处”的含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赏对联 寄深情】

【材料三】

(3)为了表达对陈 忠实离世的缅怀之情,学校文学社撰写了一幅挽联。请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赏析这一幅挽联。(4分)

忠于人民 忠于生活 忠诚觅得原上鹿

实为楷模 实为经典 实业赢得举世名

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60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15分)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乙)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刿论战》)

(丙)柯公焕,字德章,福建晋江人。元贞间为古田尉。时邻寇侵境,或曰:‘可以去乎?’焕曰:‘寇至则去,国谁与守?’遂率其民敌之,力不继而死,其家歼焉。帅府嘉其忠勇,立祠祀之。(《泉州府记》)

5.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还于旧都 所恶有甚于死者 B.忠之属也 子之听夫志

C.元贞间为古田尉 不足为外人道也 D.帅府嘉其忠勇 稍稍宾客其父

6.解释加点词。(3分)

(1)北定中原 __________ (2)小大之狱 _________(3)可以去乎 ____________

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遂率其民敌之,力不继而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诸葛亮、曹刿、柯焕三人“忠”的内涵分别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方,完成9-11题。(11分)

偶像塑造的庙堂之高与江湖之远

常江

①任何社会都存在偶像,任何社会也都需要偶像。在中国,大众偶像的“出世”大致有三种方式。

②第一种是以国家为主导性力量的“自上而下”的塑造,承载着改造思想、教化大众的重任。上世纪60年代,解放军战士雷锋和大庆石油工人王进喜,相继成为国家倾力打造的赫拉克勒斯式的民间偶像。

③第二种偶像塑造的方式,是一种以文化机构和文化力量为主体的、“中观”层面的策略。20世纪80年代。在思想文化领域,李泽厚、高尔泰和朱光潜等美学家,则成为处于进取性和幻灭感夹缝中的中国城市青年的精神偶像,他们所代表的是一种智识的力量,一种既高贵、又有明确价值旨归的行动指南。在大众文化空间中,一些来自中国大陆之外的演艺界人士因其商品化色彩的气质,开始成为中国社会生活中最初的一批娱乐偶像。高仓健、费翔

④上世纪90年代是偶像生产话语机制的转折点。商业力量开始全面占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和闲暇时间。商业时代的偶像以“精致”为主要特色,其带给人们的应当是纯粹的愉悦,而不宜附加任何明显的政治或文化意图,商业体制以大众消费为收入来源,于是大众似乎于其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主权。

⑤,当带有鲜明中性风格的青年歌手李宇春,在350万条手机短信投票的簇拥下,成为新世纪初最为耀眼的娱乐偶像,而一度被城市青年顶礼膜拜的知识精英如易中天,也摩肩接踵地走进《百家讲坛》,用旧式知识分子不可想象的方式,完成对文化的商品化。

⑥从雷锋、李泽厚的庙堂之高,到李宇春、易中天的江湖之远,中国人塑造偶像的方式由自发而自觉、由粗放而精致、由直白而隐晦。其间隐藏的社会观念和文化生态的变迁,实在一言难尽。只是有一点,相信大多数人都可以认同,那就是以任何一种方式塑造出来的偶像,都旨在满足人们在特定时期的精神领域内的需求。不同类型的偶像的持续存在,有时只不过是表明人们总是对周遭世界有着各种不切实际的期冀,却又不具备改变现状的能力或勇气,这么一个令人伤感的事实而已。

(选自204月22日《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9.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解放军战士雷锋和大庆石油工人王进喜,相继成为国家倾力打造的赫拉克勒斯式的民间偶像,他们承载着改造思想、造化大众的重任。

B.来自中国大陆之外的演艺界人士如高仓健、费翔,成为处于进取性和幻灭感夹缝中的中国城市青年的精神偶像。

C.以李宇春、易中天等商业时代的偶像,带给人们的只是纯粹的愉悦,而不宜附加任何明显的政治或文化意图。

D.由于人们总是对周遭世界有着各种不切实际的期冀,却又不具备改变现状的能力或勇气,所以不同类型的偶像能持续存在。

10.请根据提示概括中国大众偶像“出世”的方式,并指出变化的根本原因。(4分)

方式:国家力量主导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根本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本文标题可换作“浅析偶像塑造方式变化的原因”,请简析这两个标题的优点。(4分)

《偶像塑造的庙堂之高与江湖之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浅析偶像塑造方式变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文,完成12-16题(26分)

纪念

张惠雯

①一个人如果曾有个非人类的朋友,如果他曾在某个瞬间真诚而平等地注视他那朋友的眼睛,他就会经由这双眼窥见另一种生命那纯净的灵魂,走到另一个世界的秘密中去。这样的人是幸运的。给予我此种幸运的是点点,它是一条斑点狗,在我家生活了十四年。对于我来说,这不是平常的十四年,而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十四年。

②很难用“宠物”这个词来描述点点,它是条极有灵性的忠犬,理解人、信赖人,它是我的朋友,一个忠诚、温厚、沉默的朋友。它表达爱的方式是忠诚地守在你身边,离你近一点、更近一点,直至偎依着你。它和你一起散步,总是走在你旁边,即使因为什么新奇事物稍微跑到前面几步,它也会立即意识到,然后停下来回头凝望着你---- 它是在等着你。有时候,你到家附近的小店去买东西,出门时并没有带着它,但很快你会发现它来找你了,找到你,就欢喜地和你一起回家。

③前一个冬天,我有种莫名的忧虑。我北方的冬天寒冷,如果点点能熬过这个冬天,它就能多活一年,那么我下次回家时也许还能见到它。我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回到家,我到它住的杂物储藏间里找它,里面铺着干草,仿佛废弃已久,我里里外外地喊它、寻找它,突然,我想到,难道它已经不在了?因为这个梦太不祥,我不愿对别人提起。两三天后,我给家里打电话,问起点点,我母亲说它正在外面卧着晒太阳呢。后来,每次打电话问起它,母亲都说它很好。

④就在几天前,我又梦见了点点。我梦见终于回家了,我走进往家去的那条小胡同,突然,点点迎面朝我跑过来,就像过去很多次我回家时一样,它是来迎接我的。不过,这次它显得更欢喜,看起来就像一两岁时那样年轻。我记得它的表情像是在笑。这是个温暖的梦,但醒来的我却十分悲伤,因为我觉得它太过温暖,倒像是种告别。这一次,我打电话给三姐,她告诉了我实情:点点已经在三个月前去世了,家里人一直瞒着我。现在想来,它大约在我做那个不祥的梦之后不久就去世了。

⑤点点似乎精心地选择了自己的死期。也许为了让我这个和它聚少离多、不在场的好朋友记住它,它是在我三十六岁生日后的第二天离去的,而这一天刚好是星期天,是全家人团聚的日期,它因此能在临走前和大家告别。不知道是什么毅力让它撑到了那个星期天的中午,它一直等着,等所有人都到了以后。当时,大家聚在它的小屋里,它来回地看着他们中的每一个。大人都落泪了,狗也流泪了,孩子们抚摸着它,已经泣不成声。它就这样呼出最后一口气,平静地闭上了眼睛。

⑥我不相信人或动物死后仍有灵魂,但我相信它们活着时有灵魂,这灵魂就是一颗心灵能走进另一颗心灵的桥,就是我从它那双眼睛里看到的令我感动的东西。尽管如此,我想当我再回到家,我还是会去埋葬它的地方陪伴它一会儿,就像它过去无数个时候曾静静地陪伴我。那时,我们两个顺着门前那条南北大街来回地走着,常常是在夏日的晚风中,或是冬日上午温暖的阳光里。有时,我骑着自行车,它跟在旁边。最初,年轻健壮的它四蹄飞奔;再后来,它跑得慢了;终于,它老得几乎跑不动了,我得骑得很慢,还要不时停下来等它。我最喜欢带它去父母在房后开辟的那个小菜园里,站在石榴树或柿子树下,吹着风,就那么安静地站一会儿,我感到我们同样在体会着世间的某种美好,那种温暖的欣欣的生意,感受着极其祥和的相伴的快乐……

⑦我们的亲戚、朋友都说点点是有福气的狗,这无非是指我们给了它足够的食物和一个栖身之所。可是,和它给予我们的信任、爱,和它带给我们的快乐相比,我们给它的多么微不足道!作为它的朋友,我的心此时充满悲伤和愧疚。我每天匆匆忙忙、来来往往,竟忽略了这位老去的、忠诚的朋友。如今,一切补偿都已不可能。它的"死提醒我,当一个人还能够给予爱的时候就尽力给予爱,不要寄望于不可知的未来。

⑧点点是一条被我们人类视为卑微的狗,但它却让我体会到仁慈、悲悯的更博大的意义。人的大部分生命都浪费在那些自认为重要的事务中了,但最后发现真正赋予这生命温度的却是那些短暂的美好、瞬间的感动,在记忆里,这瞬间成为了永恒。

⑨人生就像一个旅途,失去了这位挚爱的朋友,我擦干眼泪后仍得继续前行。而除了更加尊重、善待其他生命,我想不出更好的、纪念它的方式。

(《散文随笔选粹》有删改)

12.根据提示梳理情节。(6分)

“描述”点点→___________→又梦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愧念点点

13.如果不用“宠物”这个词来描述点点,应该用文中哪个词语来描述,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品析语言。(9分)

(1)如果点点能熬过这个冬天。(加点词角度)(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初,年轻健壮的它四蹄飞奔;再后来,它跑得慢了;终于,它老得几乎跑不动了,我得骑得很慢,还要不时停下来等它。(从动作描写角度)(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人都落泪了,狗也流泪了,孩子们抚摸着它,已经泣不成声。”中“落泪”、“流泪”、“泣不成声”能否互换?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第④⑤段为什么要用倒叙的记叙顺序?(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下面这段文字是《20散文随笔选粹》给本文的推荐语。请结合全文,谈谈有哪些“更多的隐秘情感”。(答出两点即可)(4分)

“这条陪伴她(作者)十多年的狗,既是她的朋友,也是她的镜子。也是在对它的回忆中,作者品味到更多的隐秘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8分)

17.下列情节叙述与原著相符的一项是( )。(3分)

A.青面兽杨志潜心仕途,但先在黄河丢了生辰纲,后在黄泥冈丢失花石纲,不得不落草桃花山,并投奔梁山,最终在征方腊时病逝。

B.鲁滨逊到巴西成为种植园主,因缺乏人手等原因,与他人到非洲贩卖黑奴,在途中遇到风暴,被海浪冲到一座荒无人烟的海岛上。

C.儿时简爱曾被表哥里德关进红房子,九所后再次回到盖茨海德府看望中风的里德舅妈时,在谭波尔小姐的劝解下与表哥里德和解。

D.虎妞嫁给祥子后,希望祥子拉车养家,但祥子却提出用虎妞的嫁妆买车出租来养家,后因祥子生病等原因耗光了所有的积蓄。

18.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5分)

他说那泾河龙诬告我许救转杀之事,是朕将前言陈具一遍。……崔判官教朕回阳世,千万作一场水陆大会,超度那无主的孤魂……(唐太宗)榜行天下,着各处官员推选有道的高僧,上长安做会。(《西游记》第十一回)

(1)请简述“泾河龙诬告我许救转杀之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推选的“有道高僧”是谁?这位高僧在“水陆大会”后发下什么誓愿?(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60分)

19.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禁不住”,意思是“承受不住”,“不能承受、不由得。”的确,总有一些人或事,让人不能承受;总有某种情绪或感悟让人无法抑制而难以自持,可是“禁得住”往往才是人生常态。

请结合生活经历或就所领悟到的意思,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1.(8分)(1)(2分)略(2)(2分)B(3)(2分)C(4)(2分)示例一:在“则”后加一个“是”。示例二:在“举世闻名”前加一个“是”。

2. (12分)①报得三春晖②从今若许闲乘月③赏赐百千强④三军可夺帅也⑤醉里挑灯看剑⑥生物之以息相吹也⑦愁云惨淡万里凝⑧庭下如积水空明 盖竹柏影也⑨伤心秦汉经行处⑩云归而岩穴暝 山间之朝暮也(每空1分,错、漏、添字的,每字扣0.5分,扣完该空分为止。)

3. (2分)苏州园林与古代宫殿现代住房(答“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也可。) 记忆中的故乡和现实的故乡(答“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二十年前的杨二嫂和二十年后的杨二嫂”也可)

4. (8分)(1)(2分)示例:捕捉刻画典型细节“红领巾” 准确定格专注伏案写作场景(2)(2分)只有读书才能引领我们抵达远处,想要幸福,就做一个读书人。(3)(4分)高度赞誉和肯定陈 忠实的忠诚品德和作品高度。“原上鹿”暗指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白鹿原》

采用嵌名联的形式,且一再反复,强化表达效果。

5.(3分)D

6.(3分)(1)向北(2)案件(3)离开

7.(6分)(1)先帝知道我做事谨慎,所以临终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故”“崩”“以大事”各0.5分)

(2)柯焕于是他就率领他的民众抵抗敌人,终因实力不足战死。(补主语, “敌”“力”各0.5分)

8.(3分)诸葛亮忠诚蜀汉,报先帝忠陛下;鲁庄公竭尽全力做好君主本分的事;柯焕誓死抗敌,为国为民。

9.(3分)A

10.(4分)文化力量为主导 商业力量为主导 社会观念和文化生态的变迁,满足人们在特定时期的精神领域内的需求。

11.(4分)化用经典名篇名句,文字典雅,激发阅读兴趣。 清楚点明文章内容,体现文体特征,学术味浓。

12.(6分)梦见点点 泪别点点 回忆点点

13.(3分)朋友 因为它是极具灵性,理解人、信赖人。(答“给予我信任,爱和快乐”或“ 给予我人生的启迪”也可)

14.(9分)(1)(3分)“熬”表示艰难忍受的程度,既暗含点点的年老,又饱含“我”对点点能否平安度过寒冬的深切担忧。

(2)(3分)“飞奔”“跑得慢”“跑不动”写出点点不同阶段的奔跑状态,有序地浓缩点点从年轻到衰老的变化过程,表现了点点一生与我相伴的深厚情感。

(3)(3分)不能,三个词语扣紧各自身份,将诀别时人人难过却极力抑制,狗眷恋主人的自然流露,孩子们十分悲伤却不会掩饰的情感准确传神地表达出来。

15.(4分)先衔接上文,集中叙写了“我”的两个梦(将两个不同类型的梦集中对比),更能突出对点点的关切和思念。再写点点之死,引出下文的“回忆”并为结尾的议论蓄势。

16.(4分)“窥见另一种生命那纯净灵魂”的幸运 世间某种美好和温暖生意的感受 及时尽力给予爱的领悟 仁慈、悲悯的博大意义的体会 尊重、善待其他生命的认知 (答出两点即可)

17.(3分)B

18. (5分)(1)(3分)泾河龙因触犯天条被判死罪,向太宗求救;太宗答应救它,但不料泾河龙仍被魏征梦中所杀。泾河龙就到地府状告太宗,(“求救”“允救被杀”“状告”各1分)

(2)(2分)玄奘(答“三藏”只得0.5分) 誓死去西天取回真经

南京栖霞区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2

1、伦 崛 踌 zǎi jiǎo náo

2、(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答案可以放宽)

3、(1)长生不老 老当益壮 壮志凌云(长治久安 安贫乐道 道听途说……)填出一个不给分,两个给1分,填出三个给2分)

(2)虚心,它是金色秋天的“丰收者”。诚心,它是友谊园圃里的“艳丽花”。专心,它是攻无不克的“金刚钻”。灰心,它是时代洪流的“淘汰者”。私心,它是走向深渊的“大祸根”。歹心,它是残杀自身的“刽子手”。宽心,它是健康益寿的“灵芝草”。妒心,它是人体内的“毒性瘤”。(再如其他三字语:“拦路虎”“垫脚石”“金钥匙”等等)

4、(1)(写出1个给1分)头陀:武松;胖大和尚:鲁智深;青面:杨志;黑大汉:李逵;茁壮妇人:孙二娘;姣长妇人:扈三娘……(2)对五猖会热切盼望和向往;对现今五猖会的简单感到遗憾和失落。

5、C(颈联望而思亲,尾联望而悲己)

6、钟:聚集,运用拟人手法,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情感,写出泰山汇聚大自然的神奇和灵秀,表达诗人对泰山的无比赞美之情。溅:移情于物,以花喻人,因感时伤乱,连花也流泪,表达诗人内心的无比伤痛之情。

7、限制;赐福;案件;尽、完

8、A

9、(1)能够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2)只要君王施行仁政,他的百姓自然就会亲近他们的领导人,肯为他们的长官而死。

10、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11、D(丙文没有运用排比)

附译文:邹国与鲁国交战。邹穆公对孟子说:“我的官吏死了三十三个,百姓却没有一个为他们而牺牲的。杀他们吧.杀不了那么多;不杀他们吧,又实在恨他们眼睁睁地看着长官被杀而不去营救,到底怎么办才好呢;”孟子回答说:“灾荒年岁,您的老百姓,年老体弱的弃尸于山沟,年轻力壮的四处逃荒,差不多有上千人吧;而您的粮仓里堆满粮食,府库里装满财宝,官吏们却从来不向您报告老百姓的情况,这是他们上层的人工作轻慢并且残害老百姓的表现。曾子说:‘小心啊,小心啊!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反过来怎样对待你。’现在就是老百姓报复他们的时候了。您不要归罪于老百姓吧!只要您施行仁政,老百姓自然就会亲近他们的领导人,肯为他们的长官而牺牲了。

12、体现天子的威严 调整谒陵者的心理,使其崇敬与缅怀 有“让人民当家作主”的韵味

13、不能颠倒,两个分句是递进关系,第二个分句是文章说明的重点,本文就是紧扣阶梯的心理属性这一特征来说明的。

14、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西班牙广场上扇形阶梯给观众带来的视觉上美的享受,从而说明了阶梯能营造出奇趣妙境。

15、B 本文说明中心应是阶梯的心理属性;“逐层递进,环环相扣”之说没有依据。

16、《台阶》中台阶造得高,体现屋主人的地位高。

17、杰瑞跟我述说妈妈;杰瑞不辞而别

18、他爱他的母亲,想念他的母亲,始终在虚幻中想象母亲的存在,想想母亲对他的爱,这就表现了杰瑞对母亲的赤子之心。

19、他把我当作他的母亲,对我要离开很伤心,不能面对这种分离,所以悄悄地躲起来了(不想让“我”看到他的伤心难受,怕“我”知道真相。)

20、诚实善良,品行端正,坚强懂事、懂得感恩、失去了父母的可怜的孩子。

21、(1)结尾评析(1)在最后揭示真相,出人意料,有震撼人心的效果;(2)揭示真相后便戛然而止,留给读者很大的想象空间。

(2)伏笔:前些时候她送给我一件很温暖的休闲服,而现在杰瑞却穿破旧裤子和单薄衬衫,说明杰瑞关于妈妈的述说是想像的。

南京栖霞区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3

中国红为什么这么红

①比较一下常见的颜色,便可知中国红是最适合喜庆的颜色。黄色尽管有暖暖的氛围,很明亮,但由于涉及皇权,不宜作喜庆的主色;月华般的白色清淡、纯洁、素雅,犹有百合花般的诗意和温厚的纯粹,却也无法做民间喜庆的主色;紫色低调、冷艳、神秘、优雅、浪漫,犹带紫槿花、勿忘我、紫丁香那般淡淡的自恋,与昂扬热烈的喜庆却风马牛不相及;绿色无疑象征希望和蓬勃的生命,是今天誉满全球的环保色,然而冷静有余,热烈不足,与喜庆氛围又怎能和谐?

②唯有红色是对视觉冲击最强烈的颜色,是最有生气的颜色,其释放的激情与能量,犹如生命在燃烧,具有凌驾任何色彩之上的强烈力量。红色最热烈、最活泼、最鲜亮、最艳丽、最精神,能教人双眼一亮,印象深刻,是无可取代的最适合喜庆的颜色。

③考察光波的长短,也可以明白中国红非常适合喜庆。光学实验表明:光线的波长越短,散射作用越强,光线的波长越长,散射作用就越弱。在可见光中,红光的波长最长,空气对红光的散射作用最弱。也就是说,红光的穿透力最强,可以传得最远。在喜庆时刻,谁不喜欢红红火火、光鲜醒目呢?谁不喜欢好事传千里呢?

④中国红最适宜喜庆,还有生存择食的因素。人对色彩的感觉是与生俱来的。人的眼睛在观察事物的时候,依次观察的是物体的色彩、形体、线条和点。由此可知,色彩是人类认知外部世界的第一媒介。

⑤香港大学的研究人员观察了生活在乌干达基巴莱国家公园的灵长类动物的饮食习惯,发现猿类和猴子通常利用蓝色和黄色视觉选择所吃的水果;它们想吃到有营养的鲜嫩树叶,还必须具备分辨红色和绿色的视觉,鲜嫩的树叶常带有隐隐的红色,能较明显地与其他颜色的树叶相区分。红色是引起兴奋、喜悦的颜色,能明显引起动物视神经细胞的扩展反应。可见,灵长类动物对红色的感觉能力较其他颜色敏感,与长期以来寻找食物所养成的饮食习惯有关。

⑥中国红反映了东方式的神秘。其渊源还可追溯到古代华夏民族对日神的虔诚膜拜。作为中国的吉庆颜色,作为中国人的吉祥文化图腾和精神皈依,中国红表现了中国人的文化心理。

⑦中国红将华夏民族喜庆的色彩习俗打造得美轮美奂。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社会习俗里。习俗的形成无疑必须经过选择,比如中国红被确立为喜庆颜色就是经由中国人聪明的选择,尔后才传染开来,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乃至约定俗成,形成集体心理定势。如果这种习俗看得见、摸得着而且符合生理选择,比如中国红,其固定性还会更强。习俗带有的守恒性和排他性,还会弱化或淹没异类思想,比如,中国人春节皆贴红春联,如果有的人家贴的是绿春联,便会被视作异类。

⑧中国红与青花蓝、琉璃黄、国槐绿、长城灰、水墨黑和玉脂白构筑了一道缤纷的中国传统色彩风景线。

(《科学画报》第2期,有删改)

16、第①②段运用了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3分)

17、第④段中加点词“依次”能否删去?请说理由。(4分)

18、按照文意,填入第⑤段画线处的词语是(3分)

A、只要因为B、即使何况

C、既然何况D、倘若因为

19、中国红早已成为华夏民族喜庆的色彩习俗,除春节贴红春联外,请再举出生活中的两个例子:

(1)

(2)(2分)

20根据文意,在下面读书卡片的编号处填上恰当的内容。(10分)

篇名:(1) 作者:“秘书工作”

出处:(2)

说明角度 内容要点

(3) 红光的穿透力最强,可以传得最远

生物学原理 (4)

(5) 反映东方式的神秘及华夏民族对日神崇拜。

社会习俗 (6)

南京栖霞区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4

中考英语模拟试题及答案二

一.听力(20分)

Ⅰ.下面是一组交通标志,从你所听到的`五个句子中找出能代表其含义的选项。

⒈____ ⒉____ ⒊____⒋____ ⒌____

II.根据所听内容,选择正确的应答语。

( )⒍ A. Sun Xiaoyan ran 800 metres.

B. It was difficult to run the race.

C. Sun Xiaoyan did.

( )⒎ A. Oh dear! What"s wrong?

B. That"s all right. C. It doesn"t matter.

( )⒏ A. Yes, I want. B. Yes, please. C. No, I don"t like.

( )⒐ A. Yes. Welcome back to school again.

B. Certainly, we are. C. No, I don"t mind.

( )⒑ A. Yes, but my pencil is lost.

B. I want to write a letter.

C. Sorry, I left my pen at home.

III.根据所听对话和问题,选择最佳答案。

( )⒒ A. She doesn"t want to play table tennis.

B. She wants to play table tennis.

C. She wants to see the doctor.

( )⒓ A. Joy is answering someone"s question.

B. Joy is working in her study.

C. Joy is speaking to someone else on the phone.

( )⒔ A. She doesn"t like the woollen one.

B. She likes both of them.

C. She likes the cotton one.

( )⒕ A. 24. B. 28. C. 29.

( )⒖ A. He helped the old woman with it.

B. He bought an ice cream with it.

C. He gave an ice cream to the woman.

IV.根据所听短文与所给问题,选择最佳答案。

( )⒗ Where did Mr. Brown get out of the taxi?

A. At the bus stop. B. Near his bank. C. At Victoria Station. D. By his office.

( )⒘ What hit the taxi at the corner?

A. A window. B. A wheel. C. A car. D. A stone.

( )⒙ What did the policeman write in his little book?

A. The number of the car. B. The number of the taxi.

C. The number of a bus. D. The number of the train.

( )⒚ Why were the policeman and the taxi driver angry?

A. Because Mr. Brown was late.

B. Because Mr. Brown got out of the taxi.

C. Because the policeman couldn"t stop the car.

D. Because Mr. Brown fell and hit his head on the door.

( )⒛ How did Mr. Brown go to his bank after that?

A. He went to his bank by bus.

B. He went to his

南京栖霞区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5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含书写分2分)

一、积累与运用(24 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汉字注音(6分)

过去的一年,对中国人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必将载( )入史册的一年。北京奥运的成功举办,中国人以精彩绝lún( )的体育盛宴,让世界了解一个正在jué( )起的中国。“嫦娥一号”的顺利升空,中国人以chóu( )躇满志的矫( )健身姿,向世界展示一个日益强盛的中国。而面对雪灾、地震等自然灾害,中国人以不屈不挠( )的顽强意志,向世界表明一个日益成熟的中国。展望,我们正满怀信心,迎接新的挑战。

2.古诗文名句填空(10分)

(1) , 欲语泪先流 。(李清照《武陵春》)

(2) ,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3)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郦道元《三峡》)

(4) ,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

(5) ,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6)经典诗词,常以它无声的力量抓住你的心灵:苏轼的“会挽雕弓如满月, , ”是豪迈者的气魄;陶渊明的“问君何能尔, ”是归隐者的超然;岑参的“ ,雪上空留马行处”是送别者的柔情,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 ”是奉献者的赞歌……

(7)温家宝总理在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高级别会议上说:“面对危机,关键是要鼓起勇气和信心,这比黄金更重要。”请写出学过的古诗词中表现坚定信心的诗句: , 。

3.综合性学习(4分)

初三(1)班开展了主题为“趣味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第二小组任务是组织一场“趣味语文知识竞赛”活动。请你参加。

(1)A同学想以“语文”的“语”字起头让大家做“成语接龙”游戏,请你试试看,最少填三个(必须是成语)。(2分)

语重心长→ → →

(2)B同学带你走进趣味语文园,让你完成“心”的归宿,请你任选以下的“心”,仿照前面句式写出两句。(2分)

虚心 诚信 专心 宽心 灰心 私心 歹心 妒心

信心,它是飞向理想王国的“神天使”。

恒心,它是通向事业大门的“通天梯”。

4.名著阅读(4分)

现在看看《陶庵梦忆》,觉得那时的赛会,真是豪奢极了,虽然明人的文章,怕难免有些夸大。因为祷雨而迎龙王,现在也还有的,但办法却已经很简单,不过是十多人盘旋着一条龙,以及村童们扮些海鬼。那时却还要扮故事,而且实在奇拔得可观。他记扮《水浒传》中人物云:“……于是分头四出,寻黑矮汉,寻梢长大汉,寻头陀,寻胖大和尚,寻茁壮妇人,寻姣长妇人,寻青面,寻歪头,寻赤发,寻美髯,寻黑大汉,寻赤脸长须。大索城中;无,则之郭,之村,之山僻,之邻府州县。用重价聘之,得三十六人,梁山泊好汉,个个呵活,臻臻至至,人马称娖而行。……”这样的白描的活古人,谁能不动一看的雅兴呢?可惜这种盛举,早已和明社①一同消灭了。(鲁迅《朝花夕拾·五猖会》)注①:明社:明朝社稷。

(1)文学名著《水浒》中有的梁山英雄是根据其体貌特征来起绰号的,如美髯公朱仝、黑矮汉(黑三郎)宋江等。请你从文段中再选两种体貌特征,写出对应的英雄姓名。(2分)

(2)文段最后画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2分)

二、阅读(44分)

(一)阅读杜甫《望岳》和《春望》,完成题目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两首诗的题目都有一“望”字,都扣住“望”字来写,统摄全篇。

B.《望岳》首联写远望,描绘泰山广大;颔联写近望,描绘泰山高峻;颈联写细望,描绘层云和归鸟;尾联写想像中极目远望,抒发豪情壮志。

C.《春望》首联望而忧国,颔联望而伤时,颈联望而悲己,尾联望而思亲。

D.由于写作背景不同,诗人在两首诗中抒发的情感也是不同的。

6.杜甫写诗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请从两首诗加点字(“钟”和“溅”)任选一例加以赏析。(2分)

我选 ,赏析:

(二)文言文阅读(14分)

(甲)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刿论战》)

(丙)邹与鲁讧①。邹穆公问曰:“吾有司②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③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④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孟子对曰:“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⑤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慢上而残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⑥夫民今而后得反⑦之也。君无尤⑧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上矣。”(《梁惠王下》)

[注]①讧:交战。②有司:与下文的“长上”都指官吏。③莫之死:没有百姓为他的长官而死。④疾:憎恶。⑤转:弃尸。⑥曾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小心啊,小心啊!你怎样对待百姓,百姓也会反过来怎样对待你。” ⑦反:报复。⑧尤:责备、归罪。

7.给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4分)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神弗福也

小大之狱 诛之,则不可胜诛

8.下列各组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2分)

A.寡助之至 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

B.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C.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 人不知而不愠

D.虽不能察,必以情 虽千里不敢易也

9.用现代汉语翻译甲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上矣。

10.曹刿所说的“忠之属也” 指 (用乙文原句回答),(丙)文中曾子所说的话,可以用(甲)文中哪些语句来印证?(2分)

11.下列说法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三个语段均表现了统治者要施行仁政、取信于民的思想。

B.(甲)段采用议论方式,运用正反对比论证进行说理。(乙)(丙)两段则采用人物对话方式,在对话中体现自己的主张。

C.(甲)(丙)两段文字选自《孟子》,(乙)段选自《左传》,作者是春秋时代的左丘明。

D.孟子的说理善用排比、对比,语势充沛,这一特点在(甲)(丙)两个文段中也充分地体现出来。

(三)阅读下面说明文,回答问题(13分)

漫话阶梯(刘心武)

①最早的阶梯,追求的完全是连接两个以上的不同平面的功能性。但是,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阶梯逐渐具有了心理属性,也就是说,人们建造阶梯,不仅是A为了方便从一个平面上升或下降到另一个平面,而且也是B为了达到心理上的一种满足。

②比如北京紫禁城中轴线上的三大殿,本来,那地面是平的,可以平地起殿堂,但为了体现出天子的威严,就先起五米高的基座,再建造大殿,而分为几层的基座,再以阶梯连接,阶梯中段专供皇帝行走的部分,称御道,用最优质的汉白玉石,雕出祥云飞龙的图案。过去都称皇帝为“陛下”。“陛”是皇宫阶梯的专称。明明皇帝高高在上,臣民在他殿堂的阶梯下,似乎称他“陛上”才对,但皇帝至少在口吻上喜欢贬低自己,比如自称“寡人”,这份虚伪很有意思。

③中国古典建筑,不仅是皇宫,像祭坛、寺院、道观、王府等建筑群中的主体建筑,都一定要平地垒起高基座,建造有气派的阶梯,以体现出对神佛贵人的尊敬。现在仍存在的河南开封龙亭,是将这种心理需求达于极致的典型。它是在平地拔起的十三米高台上盖出一个殿堂,里面供奉着称颂“真龙天子”即“皇帝万岁”的牌位,专用于在彼处由钦差大臣宣谕“圣旨”。殿堂即“龙亭”前面的台阶分三层共72级,故意建造得相当陡峭,那夸张的造型给人强烈的视觉刺激,从而引发出心理反应。

④近代社会建筑中的阶梯仍可起到主导人的心理意识的作用。由吕彦直设计的完成于1929年的南京中山陵,由陵下到陵寝主体,落差为73米,设置了八个过渡性平台,一共有392级台阶(当时中国人口为三亿九千二百万)。当谒陵者在头几个平台的阔台阶上往上行走时,所望见的只是天宇,要随着一步步地攀登,那顶部的蓝瓦祭堂才会慢慢地浮现眼前。这就是建筑师利用长距离、缓爬升的阶梯,来调整谒陵者的心理,使其能够“默默想音容”,将崇敬与缅怀的情绪达于浓酽。

⑤北京天安门广场西侧的人民大会堂,有意将其基座与紫禁城内的三大殿取齐,但阶梯的设计,则采取了广阔通透的方式,尤其是东门阶梯的设计,很有大国气派,可以容许成百上千的人同时拾级而上,确有“让人民当家作主”的韵味。

⑥城市公众共享的阶梯设置,一定要突破狭隘的功能需求,营造出奇趣妙境。最成功的一个例子是罗马的西班牙广场,最出彩的就是1723年由德·桑蒂斯和斯佩基设计的那一组面对“破船喷泉”的扇形阶梯,它不仅是“视觉冰激凌”,更可以当作舞台承载多种形式的表演。已经有太多的电影利用它作为背景去表现不同时代不同人物的命运,那一组台阶实际上已经是人们熟悉的具有生命的存在。

⑦至于室内的阶梯,我们习惯叫作楼梯的建筑部件,虽然如今有了电梯,但它们仍是不可或缺的。北京王府井大街的华侨大厦,它的大堂南侧那一架弯转落地的宽大阶梯,十分堂皇,风姿高雅,是“以梯吟唱”的代表作。民居里的阶梯,现在花样很多,法式的旋转楼梯似乎相当流行。

⑧阶梯并非简单事物,在当下生活中,除了其实用性,“阶趣”应该是设计者考虑的重点,特别是涉及到公众共享时。

12.完成下面的表格,归纳阶梯具有的心理属性。(3分)

紫禁城三大殿

河南开封龙亭

体现出对神佛帝王的尊敬

南京中山陵

北京人民大会堂

13.第①节中划线的A、B两句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2分)

14.阅读第⑥节,品味加点词“视觉冰激凌”的妙处。(3分)

15.以下对本文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由古到今,先中国再外国,由室外到室内,说明条理清晰,井然有序。

B.紧扣“阶梯具有阶趣”这一说明中心,开篇总起,逐层递进,环环相扣。

C.举例说明深入浅出,如第⑦节中举王府井大街华侨大厦一例,生动地说明了室内阶梯体现阶趣这一特点,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D.语言准确平实,如第④节中加点的“只是”“才”“慢慢”等词语写出了中山陵建筑师利用长距离、缓爬升的阶梯来调整谒陵者心理的特征。

16.我们在八年级学过的《台阶》一文中台阶具有怎样的心理属性?(2分)

(四)阅读下面小说,回答问题(13分)

赤子情怀(马乔里·金南·罗林)

我住在卡罗来纳的雾峰山。那是个秋天,我需要安静远离人群。我思想混乱,山中的空气能帮我更好地写作。我也想看秋天的红叶、南瓜,想感受自由自在生活的兴奋。这些,我在孤儿院的一间小房子里都得到了满足。

搬进这间屋子时,我请求孤儿院的嬷嬷派个男孩儿砍些生炉子的柴料。

大约一周后,一个小男孩儿站在我面前,我的狗派特没有龇叫着提醒我。这个男孩儿穿着一条破旧的裤子和一件洗得单薄的衬衫。寒风凛冽,他却没穿鞋。

“今天我来劈柴。”他冲我笑了笑,“我认识各种各样的木头,太太。我在孤儿院劈柴已经很久了。”

那天我静下心来写了一下午。太阳慢慢落到了阴冷的山后,我听到门外男孩儿的脚步声。

“现在,我必须去吃饭了。明天下午我再来。”

我给了他一些钱,他瞅了瞅我,又瞧了瞧钱,似乎想说些什么,但他没说出口。他转过身去,又扭头冲我嚷道:“明天我要砍些小块儿的。你需要些小薄块儿的、中块儿的和一些大块儿的。”

第二天,他又来了,而且一直干到该收工的时候。他的名字叫杰瑞,12岁,从4岁起就来到了孤儿院。

那天斧子把儿坏了,杰瑞说孤儿院能修。我给了他些钱去修理,他却不接受。

“这钱我来出,太太。是我弄坏的,我砍木头没有砍准位置。”

“但是杰瑞,没有人每次都能砍准位置。斧子把手也不牢,我会和卖斧子的人讲的。”

直到听见我这样讲,他才愿意接受这份钱。

寒冷的一天,杰瑞挨着我坐在火炉边。我的狗伏在他的身旁,我们望着燃烧的火炉,突然,杰瑞说起了他以前从未讲过的话:“您看起来像我妈妈,尤其是坐在火炉边时。我妈妈住在曼威尔附近。”

得知他有个妈妈,我大吃一惊。另外,我也很生她的气。她怎么能抛弃这么可爱的男孩儿?他妈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我心中充满疑惑却不敢询问,害怕勾起他的痛楚,因而和他说话小心翼翼。

“你最近见过妈妈吗?”

“我每个夏天都能见到她,她派人来接我。”杰瑞满心欢喜地诉说着,“她一有机会便从曼威尔来看我。她现在不工作。她想送我一只狗,可他们说,在孤儿院孩子们不能有狗。她前些时候还送给我一件温暖的休闲服,她还送给我一辆自行车呢!当其他的孩子答应小心爱护时,我就让他们骑自行车玩。”

我努力试图理解他妈妈。她没完全忘记他。但为什么呢?除了穷还有其他原因吗?

杰瑞仍很快乐,用很柔和的语调说道:“我要用您给我的钱为妈妈买副手套,白色的手套。她喜欢白色的手套。”

我完成了我的写作,但高兴不起来,思绪还在游离。自从那夜炉边谈心之后,我们再没谈起她。他有个妈妈,不管什么样的妈妈,这个事实令我为他感到欣慰。

我准备离开时,对他说:“杰瑞,你已是我的好朋友。明天我们分别以后,我会时常想起你,会非常想念你。派特也会想你。”

他一句话也没说。

我望着他沉默不语地爬上了小山,期待他第二天来为我们送行,但他没来。我把所有的东西放进了汽车,关上屋门,驱车驶往孤儿院去看他。我告诉那儿的嬷嬷我要离开,请她帮忙找一下杰瑞,我要和他道别。她迷惑不解:“我也不知道他去哪儿了,担心他生病了。昨晚,他没吃晚饭,一个孩子说他曾去林中散步。”

“这儿有点钱,”我说,“在他生日和圣诞节时,请您用它给杰瑞买点儿东西吧。要是我给他买东西,我怕和他妈妈买一样的东西,这样,请你们买,他会得到不同的东西,比如不会有两辆自行车。”

她诧异地看着我说:“山里没地方骑车。”

她的.愚蠢困扰着我。“我的意思是,我不想给他买他妈妈会给他的东西。如果我不清楚她已经给了他一辆自行车,或许我会送他一辆。”

她仍旧凝视着我。最后说:“我不明白,他没有自行车,也没有妈妈。他的妈妈在他4岁那年得了重病,把他送来孤儿院,后来还来孤儿院看过他,不久就死了。”

17.整体感知全文,梳理杰瑞和“我”的故事,完成下面的填空。(2分)

我到雾峰山写作→杰瑞帮我劈木柴→ → → →我得知杰瑞妈妈早已病逝。

18.杰瑞的母亲早已去世,但杰瑞向我述说母亲时,却“满心欢喜”“很快乐”,你对此怎样理解?(3分)

19.杰瑞为什么不辞而别?请你根据文意作推测。(2分)

20.通读全文,你认为杰瑞是一个怎样的孩子?(3分)

21.下面两题任选一题进行作答。(3分)

(1)本文的结尾有怎样的特点,请作简要评析。

(2)小说讲究运用伏笔的手法。文章最后交待杰瑞母亲早已不在人世,这其实在前文就埋下伏笔,请从文中找出来。

三、写作(50分)

22.肖伯纳说:“一个人感到害羞的事情越多,就越值得尊敬。”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害羞的经历。你可能为说错话、做错事而害羞,可能因害怕被拒绝、被嘲笑而害羞,也可能因怕生、胆怯而不好意思……害羞是一种自省,是一种自律,是一种自我保护,是一种令人不安的焦虑与压抑,有时也是一种美。

请以“害羞”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南京栖霞区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6

(上海)高考二模语文 模拟试题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6分)

从简朴到简约

冯骥才

①在北欧 ,尤其是奥斯陆的大街上,你会感到城市有一种非常舒服的整体性。它没有历史与现代的断裂与分离,而是和谐地浑然一体。这不仅是建筑外部,连建筑内部乃至家具风格也是一样。你在他们的博物馆里看到那种传统生活中纯朴的直线、那种很少人文雕琢的简洁、那种木头柔韧的材 质与本色的生态美,也鲜明地在他们现代的生活中被使用着、表现着、享受着。

②今天的他们依旧喜欢用新鲜的原木把屋顶装饰得像昔时的农舍,喜欢木头立柱,喜欢没有花纹雕饰的桌椅,喜欢用光洁的木板组合起来的衣柜与书架;但这不是不动脑子地去模仿传统,而是加进去一种后工业时代崇尚的简约美与现代科技能力,包括精细的切割与抛光的技术,而使其成为现代审美中一种自己文化主体元素。

③它给我十分深刻的印象是,他们已经成功地将自己即北欧传统审美的简朴转化为现代审美的简约。审美是文化中深层的要素。他们已经完成了自己的现代文化。

④北欧人这种从传统到现代的审美转型,是有历史文化优势的。首先它们的历史较为单纯,没有太多的文化的更迭;再有是地处偏远,距离几个重要的欧洲文化中心如佛罗伦萨、巴黎、法兰克福等都较远,源自这些中心的一些重大的文化思潮,如同发生地震的震中,到了北欧影响就大大减弱。比如崛起于17世纪意大利的巴洛克文化,那种跃动的曲线、华丽的图案以及流光溢彩,在巴黎和维也纳几乎沉迷了二百年,弥漫了整个朝野。但对北欧的文化及其审美影响却甚微。在北欧人的审美中几乎找不到巴洛克的文化成分。没有过深过重的人文积淀,反而使北欧较轻松地找到自己在现代文明中的文化位置。

⑤比较起来,中国就麻烦多了。自汉唐以来,中原汉文化的审美似乎一贯而下。特别是明代的审美雍容大气、敦厚沉静,从中可 以清晰看到汉之博大与唐之沉雄。然而到了清代,入主中原的满族皇帝们对生活文化表面化奢华的欲求,驱使整个社会的审美发生变异。特别是乾隆盛世,审美的繁缛与炫富感走到极致,完全脱离传统审美的厚重与含蓄。可是到了清代中期之后,国力的衰败便使这种奢华的追求无法企及而日渐粗鄙,审美能力和审美标准遭到破坏。此后则是外来文化的冲击,到了“不爱红装爱武装”年代,国民的美育和审美品格已不被提倡。当整个社会由传统的农耕社会转向现代的工业社会时,我们已经无所依据和无所凭借。社会审美像没头苍蝇乱撞。或是呆头呆脑地仿古,或是跟着洋人亦步亦趋地作“现代秀”。如何在审美上从传统向现代过渡,成了当代文化的大难题之一。没有现代审美,也就谈不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文化。

⑥再看看北欧人。看似他的传统的横平竖直和很少雕琢,极容易与现代工业审美结合,其实不然。比方,他们与德国人不同。有着重工业传统的德国人更喜欢用钢铁作为建筑与器物的材料。北欧人则坚持使用他们传统的木头。在这些森林茂密、盛产木材的国家里,他们在温暖的木屋里,使用木头造床、桌椅、盆罐、勺子和笔杆来生活。木的文化深入到他们的骨头里。今天他们依旧坚持使用这种具有亲切感的材质,而且决不刷漆,凸显木头的本色与气息。这样,木头本身的质感与色泽,已成为北欧人简约的现代审美的元素了。如果说德国人的现代审美多一些冷峻,他们则多一些亲和。

⑦北欧人从传统到现代的审美过渡,不是听凭自然稀里糊涂地完成的。我想它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经过知识界,即建筑界、艺术界、设计师等长期的创造性的努力与探索。瑞典是崇尚发明和设计的国家。瑞典朋友告诉我,他们在使用自己的传统元素时,要做认真的考察和研究,决不草率。在这一点,看看瑞典人的家居装饰的连锁店“宜家”里的各种物品就会一清二楚。另一方面是公众的认可。没有公众认可,就不会成为集体审美。只有成为集体审美,才是一种时代的文化特质。

⑧然而,这公众的认可需要全社会有着现代审美的要求,需要整个社会具有较高的审美素质与文化水准,这就必须要有美育教育,可是我们至今还没有把美育列入素质教育。还有,知识界的努力是重要的关键。如果我们只去克隆舶来的“现代”,或者在传统中找卖点,我们自己的现代审美则无法建立起来。我很欣赏奥运会中的中国印、祥云和开幕式中“画卷”的设计,这是一种积极和精心的努力。当然,还嫌太少,还只是在设计范畴的个别成功的范例,更大的文化问题是我们的现代审美。而这 种时代审美是不会自动转换与完成的。如果现代文化建立不起来,留下的空白一定会被商业文化所占据,就像当前充斥我们社会的粗鄙又浮躁的“暴发户审美”。

⑨在这一点上,北欧人会不会给我们一些启示呢?

1.第①段加点词“整体性”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2.简析第④段列举“巴洛克文化”的目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下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北欧人坚持使用传统的木头并逐渐形成简约的审美元素,使他们不受现代工业审美的影响。

B.“社会审美像没头苍蝇乱撞”写出了中国社会审美标准被破坏后无所依据和无所凭借的状况。

C.中国印、祥云和 “画卷”的设计成功,表明知识界在提高公众审美水平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D.商业化的“暴发户审美”充斥社会的原因在于我们尚未建立融合传统与现代审美的现代文化。

4.第⑤段中说“如何在审美上从传统向现代过渡,成了当代文化的大难题之一”,原因是:(3分)

(1)

(2) [来源:学|科|网](3)

5.对文章的结构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6.根据全文,北欧人从传统审美到现代审美的成功转型,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4分)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21分)

那一滴挤疼了大海的眼泪

朱成玉

①一滴水,无法挤疼大海,一滴眼泪,却会!

②有一次,母亲在午睡时做了一个梦,梦到我掉进了井里,旁边一大帮人,却没有人去救。母亲赶到了,毫不犹豫地跳进去救我,把我救上来,自己却死过去了。她隐隐地听到人们说:“只有当妈的才能这样啊,把孩子救上来,自己却死过去了。”

③母亲在睡梦中惊醒,她感到这个梦很不吉利,眼皮也不停地跳,她担心我会发生什么事情,迫不及待地给我打电话,可是我在午睡的时候有关机的习惯,母亲就一遍一遍地打,一直打了两个小时,我才开机。

④电话通了的时候,母亲在那边孩子一样“哇”地一声哭了起来。听完母亲诉说的那个梦,我深深地自责起来。对于母亲来说,无法和孩子联系的这两个小时,是多么漫长。

⑤母亲叮嘱我最近要多注意点儿安全,又一再地安慰我,说梦都是反的,梦见灾难就证明平安,没事的。

⑥这就是母爱吧。她宁愿相信一个不真实的梦,并陷进自己假设的劫难里,难以自拔。

⑦从那以后,我不再轻易地关机,因为我怕母亲再做那样可怕的梦。

⑧那一声“惊天动地”的哭泣,着实把我吓了一跳,我分明看到了在哭泣声后尾随而来的那滴眼泪,浑浊、咸涩,却又那么晶莹、甘甜。

⑨看过一篇文章,说一个失去老伴的父亲,内心充满了悲伤,可是他又不得不在儿女们面前装出笑脸,免得让孩子们替他担心。后来,儿女们发现父亲喜欢上了吃洋葱,他总是一个人在厨房里默默地剥洋葱,眼里满是泪水。孩子们问起的时候,他说是洋葱太辣。其实他是在找一个借口流泪,给心底的悲伤找一个流淌的出口。

⑩有一种男人,宁可忍耐野火把心烧焦,也不会让火星溅到爱人的发梢。有一种男人,心里藏着一个重洋,流出来,却只有一颗泪珠!

11我的父亲也是个刚强的父亲,我见过他唯一的一次流泪也是因为我。

12那个秋天,我被一个发了疯的酒鬼连刺了四刀,多亏好心的邻居相救,才得以保住性命。在重症监护室里三天三夜昏迷不醒,醒来第一眼,我就看到了父亲。而当看到我终于醒来,父亲的一滴泪重重地砸到我的脸上,继而转身向外狂奔,语无伦次地对亲人们喊着:“孩儿醒了,孩儿醒了……”

13后来我才知道,当听说了我的遭遇,正在田地里干活儿的父亲风尘仆仆地从老家赶来,竟然连衣服都没来得及换,上面满是泥点子和汗渍的酸味。母亲哭了一道儿,他训斥了一道儿,“你嚎丧个啥儿,儿子没事儿也被你嚎出事儿了。”话虽如此说,心里早已七上八下地没了谱儿。

14父亲,这个刚强了一辈子的汉子,天灾令他颗粒无收时没流过一滴泪,上山砍伐木头被大树压断了腿时没流过一滴泪,听说我出事儿时没流过一滴泪……在确认我醒了,重新活了过来的时候,终于哭了一次。那一滴砸在我脸上的泪水里面,蓄着父亲满满60多年的沧桑。

15现代舞之母邓肯的一生充满了太多的悲凉,一天之内,她的一双儿女就被汽车送葬于 莱茵河中。她在自传里悲伤地写道:“在人的一生中,母亲的哭声只有两次是听不到的――一次在出生前,一次在死亡后。当我握着他们冰凉的小手时,他们却再也不会握我的手了。我哭了,这哭声与生他们时的哭声一模一样。一个是极度喜悦时的哭声,一个是极度悲伤时的哭声,为什么会一样呢?我不知道为什么,可我清楚这哭声真的是一样的。在茫茫人世间,是不是只有一种伟大的哭声,孕育生命的母亲的哭声,既能包含忧伤、疼痛,又能包含欢乐、狂喜呢?”

16一滴水,无法挤疼大海,一滴眼泪,却会!因为那一滴滴眼泪里面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情感的风暴。

7.母亲在梦见儿子落井后惶恐不安,后来又说梦都是 反的,如何理解母亲言行上的矛盾?(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简析第⑩段在文中结构上的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12段画线句中“砸”字有何妙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对文章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6分)

A.第⑥段写母亲“陷进自己假设的劫难里,难以自拔”,主要表现了母亲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

B.第⑧段写儿子想象母亲的眼泪“晶莹、甘甜”,表达了儿子对至纯至真的母爱的深切感受。

C.第13段写父亲对母亲的训斥,看似反常,实际上反映了父亲忧心如焚、焦躁不安的心情。

D.第14段“沧桑”一词,意蕴丰富,既指父亲生活上饱经磨难,又指父亲情感上历经波折。

E.本文先虚写母亲的眼泪,再实写父亲的眼泪,以虚衬实,有力地突出了父爱的博大与深沉。

F.本文构思精巧,合理运用联想和想 象,感情真挚,字里行间充满着对父母之爱的热烈歌颂。

11.第15段写现代舞之母邓肯的悲情故事和悲伤诉说,有何用意?(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评析第16段画线句在全文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默写。(6分) 【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3.(1)转朱阁, ,照无眠。(苏轼《水调歌头》)

(2) ,留恋处,兰舟催发。(柳永《雨霖铃》) [来源:Zxxk.Com]

(3)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4)天朗气清, 。(王羲之《兰亭集序》)

(5)去年今日此门中, 。(崔护《题都城南庄》)

(6)学然后知不足, 。(《礼记》)

(7) ,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

(8) ,唇亡齿寒。(《尚书》)

(四)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14-16题。(8分)

鹧鸪天 惜别

严仁

一曲危弦①断客肠。津桥捩转牙樯②。江心云带蒲帆重,楼上风吹粉泪香。

瑶草碧,柳芽黄。载将离恨过潇湘。请君看取东流水,方识人间别意长。

【注释】①一曲危弦:弹奏一曲。危:高。弦:泛指乐器。②捩(lièduò):扭转船舵。牙樯:饰以象牙的帆樯。

14.从字数看,本词属于 。(1分)

15.下列对本词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首句写楼上别筵的情景,宴席将散,一曲哀弦,愁肠欲断,给全篇定下了伤感的基调。

B.整个上阕按照将别、正别、已别的顺序展开,词意层层推进,惜别离恨之情渐行渐浓。

C.下阕借瑶草和柳芽两个意象组合,点明送别的时节,并以美好的春景,反衬离恨之重。

D.结句以悠悠东流水喻绵绵别离情,与李白“古来万事东流水”的诗意有异曲同工之妙。

16.从空间转换的角度,对词中画线句子写一段赏析文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7分)

泗滨美石

泗水之滨多美石。孟尝君为薛公,使使者求之以币。泗滨之人问曰:“君用是奚为哉?”使者对曰:“吾君封于薛,将崇宗庙之祀,制雅乐焉,微君之石,无以为之磬。使隶人敬请于下执事,惟君图之。”泗滨人大喜,告于其父老,斋戒肃使者,以车十乘致石于孟尝君。孟尝君馆泗滨人而置石于外朝。

他日下宫之b阙①,孟尝君命以其石为之。泗滨人辞诸孟尝君曰:“下邑之石,天生而地成之。昔日禹平水土,命后夔②取而荐之郊庙,以谐八音,众声依之,任土作贡,定为方物③,要之明神,不敢亵也。君命使者来求于下邑曰:‘以崇宗庙之祀’,下邑之人畏君之威,不敢不供,斋戒肃使者致于君。君以置诸外朝,未有定命,不敢以请。今闻诸馆人曰‘将以为下宫之b’,臣实不敢闻。”弗谢而走。诸侯之客闻之皆去。

于是秦与楚合谋伐齐。孟尝君大恐,命驾趋谢客,亲御泗滨人,迎石登诸庙,以为磬。诸侯之客闻之皆来,秦、楚之兵亦解。

君子曰:“国君之举不可以不慎也,如是哉!孟尝君失信于一石,天下之人疾之,而况得罪于贤士哉!虽然,孟尝君亦能补过者也。齐国复强不亦宜乎?” (选自明朝刘基《郁离子》)

【注释】①b,同“”,承垫宫柱的脚石。阙,通“缺”。②后夔,人名,相传为舜掌乐之官。③方物,可贡的地方特产。

17. 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微君之石( ) (2)惟君图之( )

(3)孟尝君馆泗滨人( ) (4)天下之人疾之( )

18.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使隶人敬请于下执事 而君幸于赵王

B.孟尝君命以其石为之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C.命后夔取而荐之郊庙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D.将以为下宫之b 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19.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斋戒肃使者,以车十乘致石于孟尝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命驾趋谢客,亲御泗滨人,迎石登诸庙,以为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泗滨人“弗谢而走”的原因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根据文章内容,简要评价孟尝君。(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2分)

画树法

①凡画山水,林木当先,峰峦居后。峰峦者,山之骨骼;林木者,山之眉目。未见骨骼先见眉目,故林木须要精彩。譬诸人形骨骼匀停,而眉目俗恶,乌得成佳士?譬诸军旅前锋不扬,何以张后队?故古人未练石先练树。

②况山林非园林可比:园林木植栽培修理,梃干端直,枝叶葱茂,故绘之者易;山林木植,深岩无主,听其荒滋,小者Gá伲大者m瘼冢不凿其真,无伤其直,阴森径,响挂空潭,云栖之,露袭之,纵横而出,无不顺适其性,克全其天,故绘之者难。夫惟胸涤尘埃,气消烟火,操笔如在深山,居处如同野壑,松风在耳,林影弥窗,抒腕探取,方得其神。否则虽绘其形,如园林之木植,不能得其天然之野态。

③且树法非石法可比 :石有皴擦点染,犹可藏拙;树则筋骨毕露,少有背逆,人即见之。故绘之者必用笔法,或用钉头鼠尾,或用蜂腰鹤膝,务要遒劲,一笔数顿即成梃干,不可回护。一笔要当一笔用,如一笔气力不到则败矣。一笔败则通身减色,而烟火市气由是而出。子其慎之!

(节选自清朝布颜图《学画心法问答》)

【注释】①G(bēi quān),杯子。②m(cuán wán),山耸立的样子。

22.第①段中画线句对阐明事理有何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根据第②段,用自己的话说明画山林树木之难的原因。(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郑板桥画竹主张“意在笔先”,本文哪句话与其有相通之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下列句子不是写“画树法”的一项是( )。(3分)

A.不凿其真,无伤其直 B. 胸涤尘埃,气消烟火

C.或用钉头鼠尾,或用蜂腰鹤膝 D. 一笔数顿即成梃干,不可回护

26.本文谈“画树法”,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

当你作决定时,更需要接受别人的意见还是坚持自己的见解?请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不要写成诗歌。②不少于 800 字。③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本文来源:https://www.benqdjg.com/zhongkaoziyuan/217818/

推荐访问:

中考信息推荐文章

中考信息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