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山的月光阅读理解答案

发布时间:2021-05-30 来源:中考答案 当前位置:首页 > 中考资源 > 中考答案 > 手机阅读

【www.benqdjg.com--中考答案】

一尊孔子雕像立于天安门广场边,引来一片惊呼,有人断言:孔子归来! 本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尼山的月光阅读理解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尼山的月光阅读理解答案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崇德尚礼,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底色,儒家思想超越时空,滋养着华夏文明与世界文明;孔子,作为儒家思想的拓立者,虽述而不作,但数千年来的岁月流转未曾模糊他思想的光芒,反而一次次赋予他新的时代生命。孔子何以如是?

  孟子尝言,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我们翻查《中国历史地图集》,大致可见孔子所见的“天下”方圆几何;我们阅读经典,大致可知那天下包容争鸣百家。孔子思想何以冲破历史之局限与众声之藩篱,直达今日与未来?

  我们近期陆续转发《尼山的月光》与《春秋有月读千年》,勾勒永恒月光中的孔子,探讨其世界影响与当代价值

  尼山的月光阅读理解答案

  一尊孔子雕像立于天安门广场边,引来一片惊呼,有人断言:孔子归来!   其实,孔子并没有离去。在过去的2500多年里,这位中国的先哲或近或远地闪现在民族发展之中。

  历史上儒学长盛不衰,孔子被神圣化,儒家学说惟一性地影响了中国2000年,儒家思想演化为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尽管在近百年的时间里,在自由和民主的斗争中,顶着封建卫士骂名的孔子一再受到批判与打压,儒家思想神圣不再,但儒学在中国人思想深处依然根深蒂固,为人处世、安身立命还在恪守着儒家道德。

  在儒学沉寂、西方思想盛行了100多年之后,我们惊恐地发现,无论是苏格拉底,还是默罕默德,都没能给中国构建起一个统一的道德标准,中华民族归属感正遭受危机。

  尽管沉寂了百年,儒学中的和谐、仁爱、公平思想依然焕发着与时俱进的光彩,并成为当今中国和世界遵行的发展标准,儒家思想成为最为流行的世界哲学。

  再塑孔子,不过是一次民族文化自觉。它可以让我们思考:一个伟大的思想家让中华民族辉煌了2000年,在未来又如何重振中华文明?

  尼山的月光阅读理解答案

  通过“汉语国际化”实现中国文化的“世界化”诉求,中国的孔子学院已分布于全球80多个国家,总数接近400所。其重点还是放在语言培训上,但双方的文化对话是最终目的。

  一改低调,中国眼下正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一场重构自我形象的攻坚战略,大致方案是,透过“汉语国际化”推广路径实现中国文化的“世界化”诉求,以期改变与一个崛起中大国地位明显不相称的“软实力”缺陷。

  在此方面,出自官方的一些构想可谓雄心勃勃。他们认为,需要无形、稳健地重构“中国文化形象”或“文化中国形象”,进而谋求重构世界性文化生态,抵消“西方标准”和“强势话语”霸权,直至终结西方文明一枝独秀局面。这些表述引人无限遐想。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象征之一、已经故去2000多年的“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为此重新出山,官方希望借助他令人“高山仰止”的声望招徕识者。这位面目亲善和蔼的先贤在国际上具有被广泛拥戴的基础,他的一些思想、言行得到了许多认同。

  “我们要力争应有的、本就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儿,那不是抢来夺来的,但是通过汉语国际化的努力,到时候自然就有。”中国人民大学汉语国际推广研究所副所长刘秀岩对本刊记者说,“我们要增强软实力。我们的软实力现在还跟不上硬实力。”

  汉语国际化的主要载体――孔子学院目前已经遍地开花,分布于全球80多个国家,总数接近400所。短短4年时间,规模扩张之快,已远远超过原先的拟定计划。这还远远不够。根据一项中长期操作目标研究,孔子学院开办数在全球预计最终可能达到1000所以上,并覆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近500个世界大城市。

  鉴于长期以来一些西方组织对于中国认知的偏见,无原则的内敛对于中国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根据国际经验,主动寻求与不同文化体的融合与对话,有助于遏制“妖魔化”中国、消除不利于中国的“幻象”。

  刘秀岩说,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就是要让人们正确看待我们,消除不必要的误解、错觉,或者诋毁。语言与文化层面的互动过程,“既是让他们了解我们,同时也让我们了解他们”。

  为什么是孔子?

  孔子学院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语言培训机构,每一个与孔子学院有关联的人都向本刊记者重申了这一点。从它出现的那一天开始,它的使命便已被定格:在海外设立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了解,发展中国与各国的友好关系。

  根据官方内部某种更为准确的表述,海外孔子学院的设立属于文化外交策略,与中国对外已经有过的“乒乓外交”和“熊猫外交”一样,这种外交形式具有民间性、间接性、隐形性和长期性等诸多特点。这是中国文化第一次清醒而自觉地面向海外并谋求长期的结构性影响。

  但在世界上这并非首创。在此之前,全球一些主要国家纷纷设立了自己的跨国别语言培植与文化传播机构,以便扩张和巩固自身的“软实力”。英国的文化委员会、法国的法语联盟、德国的歌德学院、西班牙的塞万提斯学院等一批机构先后兴起,所在国除斥巨资扶持之外,一些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亦亲自担纲庇护人,政府甚至推出相应的法令和规约,不遗余力推动本国文化外向延伸。

  “推销自己,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或者群体,都会扬长避短,希望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这在所有国家都常规存在。”泰国清莱府皇太后大学孔子学院的白玉国说道,“在做事业的时候,推销自己也是一种需要。联合国也需要推销自己,以便提升影响力和作用力。”

  白玉国所在的皇太后大学孔子学院设于2006年。他曾是厦门大学一名教师,后被国家汉办派赴支教。2008年,白玉国出任皇太后大学孔子学院的中方院长,负责开拓当地的汉语文化推广市场和学院一应管理工,作。

  他在给本刊记者的邮件中解释了中国为何将孔子学院的重心置于国外。这是因为“它秉承孔子‘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以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宗旨。”

  他说,这样说也许很官话,“但我的确是这样想的”。

  孔子曾被作为中国传统社会腐朽、保守系统的代表而遭到批判与唾弃。仅仅在三四十年前,人们还以“孔老二”的称谓挖苦他,并捣毁了他位于山东老家的府邸和墓地。

  但是自从孔子学院设立后,他又被赋予了更新一层色彩。2004年,教育部和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决定将中国设在海外的语言推广机构正式定名为“孔子学院”。白玉国说,“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选择孔子作为汉语教学品牌是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标志。”

  在此之外,有人亦称颂孔子是伟大的精神导师,为我们确立了一种共同的社会秩序和信仰。但反对的声音并没有消失,一些人愤愤说,前进的中国不需要“封建卫道士”,是他教会了我们下跪和被凌辱。

  “就连孔子学院这个名称的确定,都有很多人误解。”刘秀岩说,“中国有很多优秀的历史人物,但我们不能全部用上。孔子最代表中国文化。”

  刘秀岩反复强调,“孔子学院”事实上是一切中国优秀文化的集合,而不是排斥与分裂。“就像歌德学院,你一听就知道是德国的,孔子学院也不必理解成只是儒家的。”他表示并不认为孔子的一切思想都是好的、积极的,“儒家那一套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但我们把各大家的长处都融合在一起,这就是中国的传统优势文化。”

  刘秀岩的措辞让人感觉整个汉语国际化事业操作起来显得敏感而不易,需要处处谨慎,时时小心。

  人民大学汉推所是国家汉办的主要智囊机构之一,独家负责汉语国际推广战略研究,是国家汉办和孔子学院总部确立的国内八个研究基地之一。但是现在他们努力淡化“国际推广”这个词可能给人造成的有所企图的歧义,认为“国际化”一词显得更为中性、平和一点,不至于太刺眼,招人议论。

  孔子学院目前面临的舆论形势是内外夹击式的,内部的不理解和外部的攻击同时存在。一些中国学者告诉本刊记者。中国能利用起来说服别人的只有传统思想,孔子给外国人的感觉是一个和蔼、有人情味的智者,有利于推广。即使是这样,孔子学院在全球各国的落地也是非议不断,指责中国对外文化侵略和意识形态输出的论调时有出现。

  汉推所现在主要致力于研究全球各国在语言文化推广方面的成败得失,提供各种现实而且可行的决策咨询。此前他们历时一年时间倾100多位学者之力完成了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的一项战略研究。研究报告只在内部会议上使用过,会后即从全部与会专家手中收回,以防外泄,搞得异常神秘。

  根据一些研究,“大国威胁论”引发的担忧容易使人杯弓蛇影,由此导致只见树木不见树林。刘秀岩对此颇感不平,“咱们给人的印象,好像是官方在力推这件事。事实上, 许多国家的语言文化交流机构都是官方和半官方的,他们之前甚至是在推行一种侵略性的语言文化扩张。”

  异国落地

  在借鉴国外有关机构推广本民族语言经验的基础上,官方就孔子学院的办学资源进行了一轮整合。2007年中国成立孔子学院总部,学院总部与国家汉办“一个机构、两块牌子”,此前分散于各部委的汉语和文化推广职能被集中到孔子学院理事会,这个理事会由12部委的主要负责人组成。

  短期内学院数量的全球快速增长与高比例的政府财政支出不无关系。资料显示,2005年中国用于汉语国际推广的经费只有5000万元,此后逐年增加。2006年相关投入增至2亿,2008年的预算则为16亿。“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策略在这方面充分显现了效果。但这些投入与国外政府扶持的文化交流机构横向比较,依然要逊色很多。

  以英国文化委员会和德国歌德学院为例。前者在2007~2008年度从政府的“外交和联邦事务部门”得到了1.89亿英镑资助,此外还通过教学和考试自主创收达2亿英镑,总支配经费相当于人民币40亿,这还不包括一些社会团体和企业的捐赠;歌德学院海外分院的经费80%来自德国政府,外交部提供其中的50%。2007年他们的总预算高达2.54亿欧元,1.74亿来自德国政府。2008年政府则给了2亿资助。

  在此背景下,孔子学院的办学投入被认为与中国日益增强的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不相称。因其是中外合作办学,目前孔子学院的设立需要中外双方共同出资。按照学院章程,中方对每所海外孔子学院投入5~10万美元启动经费,学院的日常运营则由中外双方按1:1的原则共同承担,一些合作方的财政状况不佳,严重依赖中国。一些学院申办不久即出现经费紧张现象,无法维持正常运转。

  相比于一些出现亏损的孔子学院,张慧晶所在的哥伦比亚安第斯大学孔子学院境况要好许多。她说,“我们一个班计划最多招收25个学员,但实际上会招收28个,这样就能保证不亏损。”

  这所孔子学院的培训同时面向校内本科生和校外学员。一个学生一学期的收费为40个小时60万比索,约相当于280到300美元之间。

  张慧晶原是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的副教授,现在是这所孔子学院的中方院长。2004年她作为公派汉语教师来到安第斯大学任教。2007年,这所大学经过申请设立了孔子学院。

  为了避免中间环节过多影响决策效率,孔子学院一般是直接隶属于所在大学校长办公室的独立学院,设一中一外两位院长,协同工作。在汉办的政策框架下,中方院长由中国的一些大学派出,中方大学还为外方大学提供师资和支教志愿者,外方大学提供办学场所和办学设备。二者进行对口合作。

  最开始张慧晶他们也需要通过广告营销。尽管那所大学是哥国最好的私立大学,有很多主动寻求信息的受众,但孔子学院这种继续教育和培训性质的机构还是得通过当地发行量较大的报纸来推介自己,以此来招纳学员。

  “挺贵的。”张慧晶向本刊记者比划了一阵。

  他们在当地报纸上做小于巴掌大一幅贴片广告就需要1500美元,主要预告一下开设课目和简要内容,然后留下供咨询联络的方式。现在他们开设了自己的网页,所有的内容会透过网页发布,就停止了广告投放。

  培训内容因需而设,基本上分两类,一类是专门的语言课,另一类是专门的中国文化课。语言课由南开大学派出的三位老师轮流上,“教一些最实用的,学了以后就能出去说,起码不再觉得中国那么遥远那么陌生。”

  中国文化课包括了中国的历史、政治、文艺、哲学、经济特别是对外贸易等,旨在让当地人了解“中国人在想什么以及怎么想”。这些专题由当地对中国文化有深入研究的学者和专家来主讲。

  张慧晶等人会根据当地学员的需要来决定开设哪一方面的课程,然后派人分头去物色主讲人。程序是要查阅他们的著作,旁听他们的讲座,了解他们的研究成果以及在当地是否有市场。此外,主讲人的政治倾向审查也是一项工作。

  “比如是亲咱的,还是反咱的,这要把关。”张慧晶说,“我们必须了解他,清楚他不会瞎说乱说。”

  至于中国文化课为什么要请外国人来讲,“这绝对需要4000美元。在当地请专家讲课,只需要几百美元就够了。这需要计算成本。”“咱们的学者也不一定受欢迎,因为没有接触过当地人,不了解他们需要什么。”

  智囊们提醒政府能够重视这个问题,以加大资金投入和汉语国际推广的财政保障。以歌德学院为例,他们的海外分院办公楼及相应财产权全部属于自己。他们的职员也是全部雇佣,没有从德国大量委派。可以说是完全的自主独立。但孔子学院不是这样,在海外的分院并不属于自己,合作方(国外大学)才是法人主体。

  “孔子学院有点像我们的德语中心,”歌德学院北京分院副院长柯理说,“我们在四川和重庆一些大学里设了德语中心。这是合作关系。我们提供一些资金和内容,但法人是对方。”

  推销战役

  歌德学院曾为孔子学院提供过顾问咨询。柯理告诉本刊记者,在北京,孔子学院的人常会到歌德学院寻求交流,双方会就管理方面交流一些经验。

  “孔子学院也可以成为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当更多的人想学习汉语,语言的交流会使他们对这个国家的事情更感兴趣,”他说,“语言是增进交流的前提。”

  不过他并不愿意将歌德学院与孔子学院进行比较。他认为,孔院现在的重点还是放在语言培训上,而歌德学院不光有语言班,还有信息中心和文化交流两方面内容,不具可比性。他说,我们乐意与这样的机构合作,他们短时间内扩张那么快,我们也会感兴趣。

  歌德学院历时50多年发展,目前在全球有140多所分院。在中国,他们一直在走精英路线,希望通过向一整个城市知识青年阶层提供有意义的内容,启发他们的兴趣,从而使中德双方的文化进入一种对话状态。在这方面,他们有前卫的艺术项目以及各种德国高端文化活动推出。这些在中国目前看来似乎极有市场。

  柯理说,孔子学院已经搭起一个平台,这是好的基础,但发展究竟怎么样,还需要往后看看。“他们的成立时间不长,没有系统性。很短时间里进入了很多国家,投入很多,需要系统做起来,使很多方面规范化。”

  歌德学院已经是一个成功的版本。早在20年前,在邓小平的特批下,他们进入中国。这在当时是一件极严肃的事情。最初他们被归入教育部管理,中国方面还考虑要给予他们的院长一个级别。经过一段时间讨论,最终决定给歌德学院北京院长评了个副局级。

  那时候他们只可以从事语言培训,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还不被允许。2000年之后,他们才真正可以放开手脚从事丰富多彩的文化推广活动,各种前卫艺术尤其让年轻人喜欢。

  “我们认为文化的交流和宣传,很重要 一个形式就是合作,”北京分院公共事务部主任朱子娟说,“有合作就有沟通,没有合作是不会有效果的。”

  他们最近的一次尝试是邀请德国的乐队来华演出,并邀请风格相同的中国乐队参与。主要形式是让德国的乐队用中文演唱他们的歌曲,让中国的乐队用德语演唱他们的歌曲。结果德国人对中国现代音乐简直着了迷。

  但歌德学院不会通过广告做推销。朱子娟说,我们从来没有硬性推销,没有硬广告。我们比较低调,一直安安静静地呆着,做一些隐性工作(比如资助一些出版社的德国书籍译介出版计划)。逻辑是,文化宣传不同于商业宣传,文化是有格调的,不能通过广告去剥夺人们想要获取安静和不想接收信息的权利,否则就是一种文化侵略。

  当然不能说孔子学院没有策略性。孔子学院目前全部进入海外所在国的大学建制之内,这实际上已是最为核心的文化层次上的合作与接触。白玉国说,学院这种形式是推销自己的最好且最合适的载体。与国外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合作办学院,可以非常方便地融入当地社会,特别是接触到知识分子,交流的是语言、文化和艺术,非常有益。

  “很多学院通过招收学员,能有不少的教学收入,对于合作的外方学校而言,也有现实的经济效益。”

  当然,中国也面临一场资源争夺战。主动出击推销自己的国家并不是一个。以最活跃的日本为例,在张慧晶的记忆里,他们曾在她所在的大学搞了一个日本文化周,使馆方面什么都提供,名贵的吃喝全部免费供给。钱花了不少,这也为他们博得不少好感。许多当地学生都喜欢首先选择到日本留学。

  “我就觉得他们应该来中国,但人家说了,日本方面一听说他们要去日本,就提出旅费、住宿全包,只要他们能真正喜欢日本,并且在日后能专门研究日本。去中国没有那么多奖学金。”

  法语联盟则直接带着设备和内容进入当地的中小学,与当地合作建设双语学校,不光从中赚了钱,也推销了自己,“哥伦比亚人从小说着法语,长大了当然热爱法国,这里面有一个感情因素。”

  中国方面似乎也在考虑加大这方面的力度,不仅是有人提议增加财政给付力度,各项针对性的吸引策略亦在完善之中。孔子学院目前已经设立“孔子学院奖学金”,这种投资并不是没有潜力。“那些人来了,吃了我们的饭,喝了我们的水,当然是有感情的。当他们成长起来,在那个社会中处于主导地位,就能替我们说话。”

  张慧晶每年夏天都会带领10多个哥国学生回到南开大学学习汉语,并深入中国各地参观,进行学习实践。有些学生选择留在南开继续学习。有些学生则对中国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中国现在需要想尽办法让更多潜在人群进入自己的语言体系,以形成一条长长的“文化统一阵线”,这应该是汉语国际化不言自明的方向。根据一些内部研究来看,目前孔子学院的布局已经实现了在经济最发达并且与中国经贸往来密切地区、传统上与中国交往密切且具资源优势地区、与中国有文化亲缘关系地区的落地。

  “很多国家都在考虑,采用什么方式进人多领域对话,增进了解与理解。这是一件好事情,”柯理说,“一方面是希望自己得到认同,另一方面也是要让大家知道世界的多元性。当你能提供一种有意义的选择,最起码可以通过这种对话解释给别人听。”

本文来源:https://www.benqdjg.com/zhongkaoziyuan/55339/

中考答案推荐文章

中考答案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