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风物志作文800字高中【三篇】

发布时间:2024-02-04 来源:作文800字 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作文800字 > 手机阅读

【www.benqdjg.com--作文800字】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乡风物志作文800字高中【三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一】家乡风物志作文800字高中

  每个含蓄的东方人,内心都有一种神秘而复杂的情感,那就是乡情。那是一种独特的情感。不仅是对家乡的思念,更是对家乡人的思念。

  我的家乡是一个小山村,很偏僻,偏僻到我每次说出省市后就不想再说下去。可是,我很爱它。

  那片土地,我去的不多。为数不多也是几次寒暑假,每次只待上匆匆几个星期。但是,我总觉得它和我之间,有某种情感的联系。记忆里犹存的,是那块菜地。

  我的外婆,从十几岁出嫁。如今,已经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几十年。她曾说,她的骨灰一定是埋在这片土地里的。儿时,我总喜欢跟着外婆。她还健壮,我就拉着狗,蹦跳着跟在她后面去菜地。农忙时,我就去给外婆帮忙。说是帮忙,其实是捣乱。外婆教我除草,她看着我,一字一句说着,说着杂草的样子,又说着拔草的方法。而我,并不认真听,东张西望,只是嫌怎么还不能开始除草。因为我的不认真,除草并不能除好,总是东一耙西一耙。看见有多余的东西,只管拿着耙子,用尽力气除掉。外婆并不管我,只是笑着,望着我。当我拔出一个萝卜或什么韭菜时,她只是笑,然后又一遍跟我说杂草的样子。尽管因为拔掉萝卜或韭菜,我心里很过意不去,可是也不好好听,索性以我除不好为借口拔腿跑开。说来也是,总是拔萝卜除韭菜的,添这么多乱哪儿还好意思给外婆帮忙呢?但是,我飞奔时,并没有注意到外婆一个人站在田野里的孤寂背影,也没注意到她低下头除草时的无奈。我只管丢了草帽飞奔,飞奔在田埂上。

  或许是和狗追着玩,或许是为了一只蜻蜓跑遍田野。我很好强,如果抓不到蜻蜓,我便不会放弃。只能求助于外婆。我拉着外婆粗糙的手,央求她放下手里的活帮我抓蜻蜓。大多数时候,外婆会摸摸我的头,然后笨重地去抓蜻蜓。抓到了,外婆就开心地跑到我面前递出蜻蜓。她跑起来很慢,而且身体摆动幅度很大,我总说像只狗熊。可是,她保持着狗熊的跑步姿势,跑了许多年。她帮我抓了许多蜻蜓,虽然我都是玩一会儿就扔了,但是她却不厌其烦。我从来没有看着她气喘吁吁的背影,心疼过。很长时间,我都忽略了她那已经七十多的年龄。

  玩的累了,我躺在树下,抓起帽子盖在脸上。外婆劳作的身影越来越模糊,我的视角越来越窄,闭上了眼。太阳很高,睡得很香。

  我醒来后,正是太阳落西山时,总是在家里。是外婆迈着蹒跚的步伐,走几里路把我背回家。外婆宽厚的背,我趴了许久,很舒服。而我,不曾说过一句感谢。

  每回家,爸爸妈妈就很忙。我成日地与外婆待在一起,走遍小山村。如今,我已经很久没有回家看看了。有时。我望着天空,回想,外婆在干嘛呢?

  那块菜地还在,那片我所爱的土地也在。而那个我所爱的人,永远地站在广阔的田野里。然后,等着我,等我扑进她的怀里,等我去追溯乡情。并且,等我回家。

【篇二】家乡风物志作文800字高中

  山一程,水一程,巴士车开始变得颠簸起来,渐渐地出现了土地,棕褐色的土地。车近了,就看见爷爷圈着身子立在那,旁边停了一辆泛着蓝色铁皮的电动三轮车。下车,瑟瑟的北风剥离了残余的暖气。爷爷略显笨拙地挥了挥手,羞羞的一声“爷爷”,气氛一下跳动起来。坐在三轮车上,左一晃右一晃,还能听到发动机嗡嗡作响。车速不快,朔风在怀里打个圈才逃走,道边田地里的种地人热情地和爷爷打招呼,转身又一挥锄头扎进了土里;路上遇到了父母亲的熟人,又是一阵谈言欢笑;走进村里,会有小孩跑过,也会停下来叫一声“爷爷好”,看见车后的人也不害羞,喊着“叔叔阿姨好”,笑嘻嘻地离开了。

  ——这是多少年前的记忆了,却依然历历在目。只知那时的我个头小,就缩在一包一包的行李里,看着,看着周围的一切;闻着,闻着从翻起的一阵一阵泥土里亲切;感受着,感受着从家乡人身上那一份坦率的性情,古道热肠。

  无论何时回到家乡,都是熟悉的,热烈的,亲切的。

  冬日里的家乡,越近腊八,就能闻到从家家户户泥烟囱里飘出来的红豆香。煮烂捞出,先做成一个个红豆团。贪吃的小孩会在这时就偷偷地捏几个扔在嘴里,又蹑手蹑脚地溜走了。大人们看着白瓷碗上的一个个泥手印,忙呵斥地抓他回来洗干净手,转身又拾几个红豆团跑开了。种的糯米夹成粉,用水和,挽起袖子,忙着揉面,揪剂儿,捏成碗状。把做好的红豆团往里一塞,一拢,再滚上一层米,一个红豆糯米团就做好了。过个几日,做年糕的工作坊就会挤满了村民,看热闹的,忙着收年糕的,打年糕的,咽口水的。一个个连忙捧着刚蒸好的糯米粉,挤过人群,来到石臼旁。几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儿,脱了棉袄,只穿汗衫,手提木锤,在石臼里磨了几下,抡起来,空中画一道弧,猛挥一锤,落下石臼中,扑通一声,拖一拖,磨一磨,拔起来,再复一锤下去,呼吸逐渐白气浓重,身上也冒白气。把一团打好的糯米饭,赶忙拿出来,切开,趁着热乎放到嘴里,一股暖流从舌尖传下去,淡淡甜甜的滋味在蓓蕾绽开。年味越浓,春天,也要来了。

  和风即过,“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按老家的习俗,择一个好日子,全村的人都来到河旁摸河蚌。几个身强力壮,“水力”好的男子率先扎入水中,试探性的扎几个“猛子”,烈日当头,水花阵阵,终于深深地吸足一口气钻进河里,不见其影,只见水波。顷刻,他们窜出水面,从嘴里强烈地喷出一段水柱,高举河蚌。岸上传来阵阵叫好声,岸上妇女也有了活干,寒光乍现,开膛破肚——好一块肥嫩的蚌肉!山歌唱起来了,声振林木,响遏行云,水中的人向岸上的人直扑水,惊叫声,欢笑声,打趣声,夹杂在一起,热情瞬间被点燃。气温炎炎,灼人肌肤;热浪腾腾,水波滚滚。岸上已堆满了大大小小的河蚌,人们纷纷提着装满河蚌肉的桶四处散开。河蚌下锅,油烟四起,十里飘香。

  几年未回家乡,又有了远远的思念,前面是看得见的世界,后面是回得去的家乡。对于老舍来说,家乡是永远无法割舍的北平的天空,余华在南门的细雨中呐喊,上海赋予了张爱玲最华丽的伤感。我们从家乡中走出来,可灵魂摇摇晃晃,念得还是家乡。故乡安置不了肉身,从此有了漂泊,有了远方。异乡安置不了灵魂,从此有了归乡,有了故乡。家乡,家乡,每次提及它,都能想到那棕褐色的土地。上面的人儿,上面的风物,地与之都分不开了。到现在都忘不了在家乡里吃到的红豆团,年糕和那鲜蚌肉——这熟悉顽固的味道啊!

  “这些,那些,仅剩旖旎字句。”

  费孝通先生初次出国时,他的奶妈塞给他一包用红纸包裹着的东西,老是想家时,可以把红纸包裹的东西煮一点喝汤——这是一包灶上的泥土。我也想包一抔泥土,在爷爷的裤脚上,在三轮车角落里,在种地人的锄头上,在撒野奔跑小孩的脸上,在烟囱旁,在石臼下,在山中,在岸边……

  然后——再折一张阔些的荷叶,包抔土回去,回去夹在日记里,“扁扁的,像压过的相思”。

【篇三】家乡风物志作文800字高中

  缙云到温州有一条古道,这条古道给人“山穷水复疑无路,异石奇峰别有天”的感觉,现在已经成为缙云和各地驴友最佳的徒步线路之一。而这条古道的由来,源于以前的食盐运输。它,是曾经的盐道。它的线路为蛟坑村-抱骨岭脚—后村—前村—南溪—木西花—界坑—永嘉—温州。其中很长的一段,属于大洋地界。

  观盐道——赞绮丽风光

  大洋古盐道群山耸立,一路的奇峰异石美不胜收,是缙云境内古道中风景最好的一条。一入山间古道,驴友们总会被眼前的风景吸引,为这不期而遇的美景欢呼。徜徉在这古道上,无限风光尽收眼底。古道两边高山耸峙,翠色如屏,让人心旷神怡。古诗云“一丘一壑也风流”,正是此间景象。随着地势的变化,溪流或形成一条小瀑布,溅玉喷珠,倾泻而下;或汇聚成一泓清泉,波光粼粼,清澈见底。而高山峡谷之间,尽是巨大的岩石,大多的岩石,就是十个成年人展开双臂也不见得能将其抱住。

  古道由盘山的小径伸入到大洋的民间小巷。进入盐道深巷,映入眼帘的是整齐排布的石头建筑,细观石墙,深浅不一的缝隙中满是岁月沧桑的印记;轻抚石墙,指尖的触感仿佛是与跨越时空与古人的亲切对话。形状各异的石头拼接和谐,其中溜出的枝芽慢慢长大,让古道的千年岁月与新兴生命的悄然交融。

  谈盐道——忆峥嵘岁月

  大洋古盐道开辟于唐朝昭宗年间,距今有1100多年,是缙云至温州的一条用于食盐运输等商贸往来的通道。当时温州平阳县等地熬制的食盐,是民众用肩挑的办法通过此道供应至江西、湖南、安徽、四川等地的。缙云自古以来就是人多地少,被大山包围。当时的人们筚路蓝缕,开山劈石,才最终有这条古道。当我们走过这些古道的时候,眼前仿佛就会浮现出古人们冬日冒着严寒、夏日顶着烈日,一锤一锤,艰难艰难开山的场景。而这,会叩击着我们的心灵,激起我们对那些建设者的敬仰之情!

  开辟成功后的古道,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最热闹的时候,每天有数千人往返于此。在抗日战争期间,大洋古盐道还承担着运送战争物资的重任。直至1956年,缙石公路开通以后,大洋古盐道才被弃用。

  谈盐道——赞扁担精神

  在寻找古道密迹的途中,我们采访了一位82岁高龄的老人王林山,他在十几岁的年纪就跟着父亲远走温州,挑一百来斤的盐一路到江西。虽然他跟我们谈起挑盐经历的时候,寥寥几语就概括了挑盐的过程,但其背后的艰辛我们却可以想象。一个小小少年为了生计用稚嫩的肩膀挑起沉重的食盐,绕着崎岖的山路艰难前行,寂寞的背影,颤抖的脚步,那是怎样的艰难啊!

  从王林山艰辛的挑盐经历中,我们了解了“扁担精神”。一根沉重的扁担,在十八盘山路上舞成松影,挑起太阳、月亮与大洋山的重量,也挑起全家生活的希望。

  当挑盐人迈着沉重的步伐踏上这条古道,随着身上的扁担吱呀作响,扁担精神就在人们心中生了根,然后慢慢成长,开花结果。然后一辈又一辈,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

  当我们踏上这布满汗水泪水的古道时,心中不免震撼。墙上那一幅幅、一张张的图片直击心灵,挑盐人用他们那瘦骨嶙峋的身体担起百斤重的盐,伛偻着身躯,一步又一步,一步接一步地迈向前方,任凭汗水无声滴落……我们耳边似乎回荡起他们厚重的劳动号子,眼前似乎出现了他们那佝偻的身躯。

  我们想,哪怕是在衣食无忧的现在,扁担精神也依旧值得我们学习,它永远不会因为时代的进步而退出历史舞台,它应当在我们每个人心中生根,生长,让我们在面对困难与挫折时坚韧不屈,勇往直前!扁担精神,从古至今乃至未来,它都是那么的熠熠生辉!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对文化遗产越来越重视。如今,政府也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支持古盐道的整改与保护:原本泥泞不堪的道路上铺上了青石砖,历史悠久的残壁上挂上了扁担、竹篮、油灯等等具有年代感的老物件,道路两旁立起了专门介绍大洋古盐道历史文化的石碑……所有的这些,使得古盐道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前来游览。

  我们欣喜,千年古盐道又重新焕发出了往日的繁荣与生机!

本文来源:https://www.benqdjg.com/zuowendaquan/225988/

作文800字推荐文章

作文800字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