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精准扶贫主题征文稿3000字3篇

发布时间:2021-12-04 来源:小学作文 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小学作文 > 手机阅读

【www.benqdjg.com--小学作文】

精准扶贫是针对粗放扶贫而言的,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520作文网精心为大家整理了关于精准扶贫主题征文稿3000字,希望对你有帮助。

  关于精准扶贫主题征文稿3000字1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县、全面从严治党,切实增强直接联系群众工作实效,根据县委、县政府《20xx年“挂包帮”精准扶贫工作要点》文件精神,县安监局将进一步转变干部作风,密切干群关系,带着感情与责任,扑下身子,深入铁厂乡村,扎实开展挂联帮扶精准扶贫工作,切实推动定点帮扶精准扶贫工作,按时按质完成精准扶贫目标任务,结合安全监管工作实际,特制定我局20xx年度如下“挂包帮”精准扶贫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省市县全委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实施省委“三大发展战略”、市委“统筹城乡、追赶跨越、加快发展”、县委“三区一城”建设决策部署,扎实推进“走基层”、“双联”、“十联”活动,以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参与性,以产业培育为重点,以基层组织阵地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着力破解制约贫困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切实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农村环境,全面推进方山坪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协调健康发展,实现贫困村、贫困户脱贫摘帽。

  二、村情社貌

  村地处铁厂乡西北部,平均海拔1200米,幅员面积12平方公里,距乡政府驻地15公里,辖4个农业合作社65户247人,有劳动人口72人,常年在外务工40人左右。

  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土地贫瘠,有耕地238亩,均属于低产田土,主产玉米、薯类等农作物。2012年,农作物总面积580亩,(其中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40亩),人均占有粮食390公斤。村民经济收入以劳务输出、传统农业、金银花和干果为主。2012年,全村实现社会总产值74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80元;有建卡贫困户30户97人。

  已实现户户通电;使用移动或者固定电话32户;无小学校点和村卫生站,上学就医需要到15公里的铁厂乡街道;全村饮水困难户35户,饮水困难人口123人,饮水困难牲畜数700头(只)。

  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产业发展尚未起步,农民增收难。目前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为零,没有产业或发展项目。

  2、交通条件差,信息闭塞。村位于边远高寒山区。由于多种原因,村委会所在地仍未通公路,只有靠近场镇至林场公路的1社已建2.8公里泥碎公路,解决20户78人出行难题。但由于路况很差,运输能力极为低下,多数村民仍然走山路出行,靠肩挑背磨运物品,村民的生产生活极为不便,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3、旱灾、泥石流或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频繁,因灾致贫和返贫几率大。

  三、帮扶内容

  (一)新居建设。严格按照县级要求,尊重农户意愿,结合本村实际,融合巴山特色,协助科学规划聚居点1处,争取30户农户入住。

  (二)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协助实施2.8公里村道路硬化工程,争取新建6公里村道路,彻底解决全村行路难的问题。二是协助实施安全饮水项目。三是协助实施庭院建设,居住环境进一步提升。

  (三)特色产业。鼓励大户通过租赁等形式,整合丰富的林地资源,发展草食性牲畜(牛、羊)和小家禽(鸡)。通过项目扶持,设计建设产业环线代村社公路,鼓励农户利用台院地和荒坡,发展核桃、板栗等干果,套植银花,连块成片,规模规范栽植,形成干果银花带,促进村民增收脱贫。

  (四)公共服务建设。协助新建村级活动场所一处,达到八有标准,实现“1+6”功能。协助建设村卫生站1所,配齐医护人员,方便群众就近就医。

  (五)能力提升工程。用活远程教育平台,通过专家、农技人员现场讲解、在线培训等方式,大力实施劳务培训和技术培训,争取开展5次以上的培训,惠及全村。

  (六)生态环境建设。协助加大对破寨子地质灾害点的防治工作,积极协助开展全村238亩土地整理,进一步提高土地使用率。协助全村新建10个垃圾集中堆放池,创建和谐美丽乡村。

  四、帮扶举措

  (一)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一是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按照“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的要求,对照“一好双强”标准,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吸引致富能手、知识青年、返乡务工人员、成功人士等加入党组织,注重支部书记的选拔和培养。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投资筹劳中的示范作用,主体作用以及参与项目建设的监管作用、发展致富产业的带动作用,真正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领路人。二是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的自治作用。发挥好村委会在调动群众积极参与方面的作用,健全和完善村民自治工作机制,强化自治作用,建立一套有效推进扶贫项目实施、开展精准扶贫、群众筹资投劳、项目建设监管等方面的村规民约,让群众意识到扶贫开发是自己的事,主动参与到扶贫开发中来。三是充分发挥其他组织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做大做实群团组织、协会、专业合作社、业主管理委员会等各类基层组织,发挥他们在产业带动、吸纳贫困群众就近务工、信息服务等方面的作用。

  (二)整合部门资源优势,最大限度基础资金扶持。坚持统筹发展理念,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市场协同。整合部门资源优势,最大限度基础资金扶持,按照精准扶贫要求,对建卡贫困户制定帮扶方案,在产业发展、能力提升等方面给予扶持,确保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稳定脱贫。

  (三)深入宣传发动,充分发动群众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始终突出农民的受益主体和建设主体地位,深入发动和依靠群众,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决策权,激发群众的建设热情。注重民主和群众监督,无论是项目的选定还是项目的建设,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实行民主决策、民主建设;广泛开展群众监督,项目建设的全过程、项目资金使用的全过程实行公开、公示,实现阳光作业。

  (四)创新产业扶贫机制,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增强产业助农增收活力。根据村有种植银耳的习惯和技术优势,依托耳林资源,大力发展银耳产业。实行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组织农户参加专业合作社,推行股份制经营模式,帮助贫困群众持续增收致富。

  (五)强化组织领导,确保帮扶取得明显成效。为取得活动实效,局成立以党组书记、局长同志任组长;党组成员、副局长为副组长;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党组成员、副局长,党组成员、工会主任为成员的“挂包帮”领导小组。并下派局党支部书记、应急办主任同志到乡村担任驻村干部,坚持将活动纳入局的重要工作内容,与中心工作和业务工作一同研究、一同部署、一同检查,努力推进活动深入开展。

  五、工作纪律

  1.不干预村“两委”正常工作,不插手和干预村工程建设。

  2.帮扶中严格遵守各项工作纪律,不做有损干部形象的事,维护良好的安监形象和干群关系。

  3.驻村干部要按照县上的统一要求,定期深入农户开展帮扶活动,既要当好服务员,又要当好联络员,及时收集社情民意,加强与乡、村、社和单位的沟通联系,努力推进挂包帮精准扶贫活动取得新实效。

  关于精准扶贫主题征文稿3000字2

  20xx年7月至8月,我们驻村工作队组成调研小组,深入全村贫户家庭入户调查,认真分析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结合全村发展现状,认真分析总结,形成了调研报告。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全村人多地少,自然条件恶劣,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农业收入不稳定。部分村民对新技术、新产品接受程度底,特色高效农业推广慢,村民文化程度偏低,掌握的实用技术少。

  二、工作目标

  (一)宣传政策。注重把宣传政策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结合起来,采取通俗易懂、易于接受的方式,广泛宣传国家和省、市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和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卫生、低保、养老等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积极协助联系户申请办理“双业”贷款、妇女小额信贷等惠农贷款,引导农民敢贷款、会贷款、及时还款,及时发现、反映和制止损害农民利益的各种行为,督促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折不扣落到实处,进一步凝聚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

  (二)反映民意。注重把反映民意与巩固拓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结合起来,健全完善听取群众意见、回应群众关切、解决群众困难的长效机制,深入联系村召开村组干部与村民代表会议,商讨修订两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脱贫措施,帮助村委会

  建档立卡,推行扶贫攻坚“图表式管理”模式。双联干部深入联系户家中,了解村情户情、经济状况、发展愿望、存在困难、就医就学等,提出个人帮扶计划。要认真梳理归纳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及时反馈给党支部或有关部门,尽力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三)促进发展。注重把促进发展与推进“1236”扶贫攻坚行动结合起来,大力推进以发展养殖业为主的设施农牧业,以种植核桃树为主的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帮助村委会做好村级道路硬化和自来水入户工作,积极试点推广甜高粱种植技术,全力发展千亩优质核桃产业基地建设工作,协助做好土地流转、种植业结构调整、劳动力技能培训、劳务输转等工作,帮助群众找准最适宜、效果最好、收益最高的富民产业。

  (四)疏导情绪。注重把疏导情绪与加强农村社会治理结合起来,及时掌握群众的思想动态和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深入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和信访案件,帮助开展法律法规及政策解释工作。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新风尚。

  (五)强基固本。注重把强基固本与提升能力素质结合起来,加强村党支部建设,强化党员日常管理和教育培训,帮助完善村务公开、党务公开、党员培养教育等制度,大力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指导村内公益事业“一事一议”,提升村级党建工作水平。

  (六)推广典型。注重把推广典型与凝聚强大力量结合起来,

  注重发现和宣传推广在主导产业发展、基础条件改善、新农村建设等农村改革发展中涌现出的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

  三、工作措施扶贫入户调查报告

  (一)摸“准”扶贫对象,确保精准扶贫“靶向定位”。严格执行识别标准,把最贫困的户、最贫困的贫困户纳入帮扶范围,科学合理制定帮扶计划。按照“规划到村、帮扶到户、责任到人”的总体思路,精心编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施方案,确立了贫困村主导产业,填写发放贫困村、贫困户登记表、扶贫手册,制定了贫困户脱贫计划,真正做到“户有卡、村有簿、乡有册”,对贫困人口、贫困家庭实行信息动态化管理。并对识别出来的贫困村、贫困户制定帮扶措施,通过分析致贫原因,对扶贫对象逐户确立帮扶项目,建立脱贫规划明白卡、台账,明确帮扶责任单位、帮扶人员。

  (二)创“优”工作机制,确保精准扶贫“阳光普照”。深入开展大走访、大调研,认真倾听贫困群众诉求,耐心询问每户家庭情况,深挖致贫根源,逐户走访建档,与贫困户交心谈心、算账对比,制定帮扶计划,谋划布局产业项目,推进精准扶贫。切实把村民组织起来,把致富能手培育起来,把大学生村官、驻村工作队合理利用起来,负责协助村两委摸清贫困底数,分析致贫原因,制定帮扶计划,把产业培育起来,把土地流转起来,把村委会建设起来,把医疗体系完善起来,把发展环境优化起来,把

  村干部积极性调动起来,着力推动贫困村经济和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三)用“好”社会保障,确保精准扶贫“全面兜底”。把民生改善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认真做好教育、就业、医疗等工作,进一步提高养老金补助标准,健全贫困弱势群体救助、大病医疗救助等制度,坚决防止因病、因灾、因学致贫返贫。在继续做好低保工作的同时,坚持“治贫先治愚”,促使更多的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学习实用技术,增强致富能力,扎实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培训,对贫困家庭“两后生”(初高中毕业后未继续上学、未就业的学生)免费进行就业培训,保证每个贫困家庭有一名劳动力掌握1—2门致富技术。加快农村土地确权和流转,着力破解脱贫致富瓶颈制约,充分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四)吹“响”攻坚的号角,打好脱贫攻坚战。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抓好双联行动与“1236”扶贫攻坚行动确定的目标任务对接工作,强化双联单位和领导干部的主体责任,组织引导他们共同担负起扶贫攻坚任务,动员更多的非公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社会力量参与,深化拓展定点帮扶、社会帮扶东西协作等帮扶模式。同时加强扶贫项目和相关涉农项目资金的整合力度,统筹考虑各方面资金资源,明确财政专项资金投向,打破行业、部门限制,在各部门专项资金总量原则上不减少的同时,削减专项资金项目数量,放大财政杠杆作用,合理整合财政、农牧、林业、扶

  贫等涉农资金项目资金,集中向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倾斜,激发农村发展活力,着力解决资金安排分散、重点不突出、效果不明显的问题,使有限的资金、项目和政策能够进村入户精准实施。

  关于精准扶贫主题征文稿3000字3

  在这个扶贫的时代,我们看到很多第一书记来到农村,都做出了一些成就,都为乡村经济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一部分力量,去近期举办的精准扶贫征文中,你写好征文了吗?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关于精准扶贫主题征文稿3000字。

  林坡村是柳桥镇产业结构调整先行村,同时也是矛盾纠纷较突出、较集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自然村。在分析各类纠纷客观实际的基础上,林坡村依托市法院行业优势积极探索运用法治思维建立依法化解基层矛盾机制。

  一、林坡村矛盾类型及特点

  林坡村距柳桥镇约5公里,距东兴区城区约20公里。2014年来,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8户,现已全部脱贫。2017年底,林坡村户籍人口1449人。从人口和地域面积上来说,林坡村属中等规模的行政村。人口结构上,5年来,林坡村共有89人迁出且大多迁往城镇,但迁入不到10人;自然出生人口自然死亡人口基本持平,总人口呈下降趋势。大量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青壮年离家外出,68%的适龄劳动人口常年在外务工或经商,留守在家的绝大多数是妇女、儿童和老人。由于劳动力缺乏,林坡村荒地增多,粮食作物产量下降。收入来源上,自2012年引入第一家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以来,规模养殖、集中经营等生产模式逐渐被群众接受。5年来,林坡村通过招商引资、土地流转等形式大力推进乡村经济发展,已有养殖合作社、加工厂等10家企业。目前,村民收入主要以外出务工为主,种植、养殖业为辅,但其他形式的收入占比逐年提升。矛盾纠纷上,随着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和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承包土地、私人借贷、交易、继承、用水、采光、通行、夫妻、兄弟及邻里打架斗殴、宅基地界址、抚养赡养等问题引发的传统类型纠纷相对减少,以经济利益为核心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劳动劳务、合同、侵权、项目施工等原因引发的纠纷明显增多。表现为矛盾复杂化,主体多样化,涉群体增多。2016年以来,林坡村涉群体性事件苗头4件,上访2件,行政诉讼案件1件。

  通过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查阅资料、收集案例等方式进行分析,林坡村的矛盾纠纷集中在以下方面:

  (一)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在大力发展乡村经济的号召和惠农政策的支持下,近年来,一大批企业入村落户。林坡村是柳桥镇引进企业的先行村,同时也是问题比较集中的村。目前,林坡村共有10家合伙企业、个体户或合作社,其中有6家是通过与村民签订土地流转协议,承包村民的土地进行经营生产。然而这6家在经营过程中先后都与村民发生过土地流转纠纷。纠纷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租金没有按时兑付。业主往往由于各种原因拖欠租金。二是合同到期后复垦等问题。早年签订的土地流转协议中,往往未对合同到期后复垦方案作出约定。三是违约用地纠纷。往往出现生产需要擅自扩大用地范围等。

  (二)工程施工纠纷。

  随着国家“三农”政策扶持和财政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但重大项目施工往往也成为矛盾纠纷发生点。主要表现为用地补偿标准,占地赔偿纠纷等。而导致纠纷主要原因既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滥用如高价索赔的不良社会风气,也有征地双方地位的不对等。项目施工争议往往涉及面广,人数众多,尤其是外来施工单位和本地群众更易引发补偿数额攀比提价或者群体性事件等严重后果。如2016年,某企业施工需地下铺设管道,村民不同意补偿方案引发纠纷。2017年,该企业施工过程中使用林坡村五组村民集资修建的道路造成损坏,企业和村民就道路赔偿恢复问题发生纠纷。

  (三)经济合同纠纷。

  合同充分体现了私法自治和契约精神。然而由于农村基层大多数老百姓的法律意识不高或法律水平所限,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容易产生意见分歧或争议。发生争议后,双方又不愿意通过法律程序解决合同争议,在“有事找政府”的观念主导下,往往要求村委会或政府“包干”解决。然而在情况复杂、争议冲突极端对立情况下,政府调解也难以解决。如2017年某天然气公司与林坡村30余户村民天然气安装合同纠纷几乎导致群体性事件。

  (四)劳务、劳动纠纷。

  近年来,随着农村企业的增多和农民返乡创业,基层的劳务、劳动纠纷逐年增多。在法律意识相对淡薄和乡土观念“熟人社会”的双重作用下,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往往欠缺劳动合同意识;劳务承包上,也经常仅存在口头约定或约定不明的情况,发生争议后,双方各说各理,难以形成有效证据,争议解决难度较大。如2017年林坡村某养殖合作社与村民劳务纠纷,某天然气公司与村民劳务纠纷。

  (五)家庭及邻里纠纷。

  传统类型的家庭和邻里纠纷依然存在,如子女抚养、老人赡养、夫妻离婚、兄弟争议等。近年来邻里纠纷主要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代表。如某村民小组集资修建道路,围绕道路占地,出资份额,道路使用等。

  二、“德法互融”依法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见成效

  在充分尊重当地传统道德、风俗、习惯的基础上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通过“德法互融”化解矛盾纠纷,促进乡村合理健康发展,是林坡村探索建立防范和化解矛盾的主要模式。

  (一)设立依法治村宣传平台,推进共建共治。设立专门的法治宣传栏。设立法制挂图、法律课堂、法治共建和每周说法等板块,通过典型案例,向村民宣传相关法律知识。把法律知识学习纳入“农民夜校”课程,观看《每周说法》视频,在劳动技术培训的同时注重学法用法。

  (二)建立案件巡回审判联系点,推进庭审进乡村。与当地所属的人民法庭联系,建立案件巡回审判联系点,将涉及本村及附近村镇的典型案件在村里进行巡回审判,组织村民旁听庭审的方式,亲身感受法庭庭审,接受法治教育。

  (三)建立矛盾纠纷调解小组,提升纠纷解调能力水平。针对林坡村矛盾纠纷具有典型性,类型化的特点,成立纠纷调解小组,将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书记、老村干部群众代表、网格员组织起来,组建矛盾纠纷调解小组,按照“一般纠纷村小组网格员调解,典型纠纷调解小组先调解,困难纠纷才到村两委”的原则分工负责。同时,加强调解员的调解能力,由市法院的老法官、专业法官定期进行指导。充分发挥调解案例作用,调解一起宣传一起,促进良好乡风村风建设。

  (四)开展典型案例法制讲座,推进法治宣传进村入户。邀请基层法庭法官围绕群众关心的未成人犯罪预防、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农村老年人诈骗防范、婚姻家庭等法律法规开展法制讲座。同时,市法院机关党委牵头,积极组织市法院的党员法院志愿服务队开展送下乡下村宣传活动。

  (五)结合市委德治建设,开展文明村风活动。结合市委提出“践行十爱、德耀甜城”“最美家庭”等活动,结合“五清”治理,在林坡村开展“美丽林坡美丽村风”活动,评选最美家庭、好公婆、最美媳妇、爱岗敬业家庭、友爱家庭等。发挥道德模范示范引领作用,传承和弘扬传统美德。

  三、关于化解基层矛盾风险的进一步思考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习总书记强调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中。可以预见,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一体发展”,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进程中,农村基层在维护地方稳定,防范化解风险的压力会进一步增大。林坡村的实践表明:

  (一)依法、依规、依约比防范更重要,防范比化解更重要。在基层,违法、违规、违约是产生矛盾风险的主要原因。在市场经济下,农村群众平等互助、和睦友爱等传统美德受到享乐主义、金钱至上等多元观念冲击,在追求个人利益面前,法律不遵守,规定不遵循,约定不履行等现象时有发生。近年来的新型矛盾纠纷大多集中在经济方面,正是乡村受多元价值观冲击的深刻体现。依法、依规、依约不仅可以节约在矛盾发生后解决矛盾的所耗费的人力、财力、物力、时间等成本,还可以营造遵纪守法,遵规守约,善良风俗的健康社会氛围。“善治病者,必医其受病之处;善救弊者,必塞其起弊之原。”化解纠纷在于治标,而防范和依法依规依约在于治原。

  (二)加强基层党建,强化基层党支部担当作为,树立支部权威至关重要。面对矛盾纠纷,基层党组织推诿塞责,和稀泥,不作为,战斗力不强不能解决问题等,既可能导致矛盾纠纷进一步恶化,更严重的是损害了党在群众心中的形象。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关键在党。发生矛盾纠纷等问题正是老百姓需要党组织的时候,此时党支部站出来敢抓敢管,能抓能管,能解决问题就能获得老百姓的信任和支持。

  (三)尊重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是基石。群众问题发生在群众中,解决也要依靠群众。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解决矛盾纠纷也要依靠群众路线。矛盾纠纷发生的根源老百姓最了解,当事人的需要老百姓最知晓,解决问题不能独断,要善于听取群众诉求。尊重老百姓,老百姓就有被尊重的获得感;依靠老百姓,老百姓就有归属感;发动老百姓,老百姓就有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林坡村依靠群众调解小组,邀请群众代表参与调解矛盾纠纷就是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

  (四)强化普法宣传,诉调兼用,发挥案例引领是关键。普法宣传任重道远。广大基层地区在法治意识上的相对落后与文化教育、经济发展水平相互相关。一面是对某些落后观念、习俗习惯的遵循和保守,一面是对现代法治的向往和追求,两者间存在张力和冲突。普法宣传,既要讲运用法律划清权责避免矛盾发生,又要讲发生矛盾后解决问题有理有据,还要引导群众通过法律程序、法律手段解决,“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氛围。能调解则调解,不能调解则诉讼,强化案例警示教育,达到“解决一件,影响一片”的良好效果。

  (五)移风易俗,推进法治、德治相结合是可靠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法治中国建设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即“法治中国建设”中的“法治”包含了“德治”的要素。推进依法治村也并不是单纯把法律作为村级治理的唯一依据,而是尊重优秀传统道德基础上的法治。古人说“求治之道,莫先于正风俗”,荀子也曾说“移风易俗,天下皆宁”。价值观多元的今天,更要在广大乡村弘扬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好传统美德,唱好主旋律,推进德治法治相融合,给乡村以道德滋养和法治正气。

本文来源:https://www.benqdjg.com/zuowendaquan/83363/

小学作文推荐文章

小学作文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