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报告 3篇

发布时间:2021-12-27 来源:小学作文 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小学作文 > 手机阅读

【www.benqdjg.com--小学作文】

  情况报告是指向上级机关反映某种临时性情况、事故的报告。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报告 3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报告·1

  陕西省教育厅:

  为了贯彻《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精神,我局高度重视,积极研究制定方案,强化教师队伍建设,落实条件保障,强化督导检查,有力地推动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现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深入贯彻落实《指导纲要》的重大意义和目标要求,充分利用校本教研,深入挖掘语文、数学、地理、信息技术、体音美及学科交叉知识的探究内容,深入开展社团活动、爱心活动、安全演练、校外义务劳动等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培养和发展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结合地域特色,以研学活动为契机,以文化为载体,精心打造了九条综合实践研学线路,真正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规划到位。严格落实课时安排,指导全市62所中小学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相对稳定的综合实践课教师队伍,通过校本培训、外出培训等形式累计开展专兼职教师培训100余人次,编写了《**市研学旅行指导手册》,各学校结合市局“一校一特色”的要求,编写校本教材,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市局成立的的8个督查小组常态化督查,教研室定期检查和指导,各学校都能规范、有效的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

  二、主要做法

  1.积极落实《纲要》精神。下发了《**市教育局关于认真贯彻执行〈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通知》韩教发〔2017〕193号,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中小学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目标、重点内容和具体要求,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语数外等课程并列设置,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课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各学校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推进作为校长的重要职责,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研组,在课程规划、实施、资源保障等方面,形成整体的组织、协调和保障机制。

  2.积极开发实践活动课程。贯彻执行《纲要》要求,要全面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结合立德树人“四新四大”相关内容,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学校课程的整体设计结合起来,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为学校课程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围绕市内的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研学旅行教育实践基地、德育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等校外活动场所,拓展建立了以**烈士陵园、八路军东渡黄河纪念碑等红色圣地作为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以明清一条街、党家村作为民俗教育的基地,以**文庙为国学教育的基地,以司马迁祠作为学习司马迁精神、传承《史记》文化的基地。各学校将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培养目标、教育内容等融入基地课程中,让学生在吟诵、学习、参观、走访、动手操作等多种活动中,形成并逐步提升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提升了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

  3.严格课程实施管理。按照教育部《指导纲要》要求,各学校课时安排到位,其中小学1-2年级每周1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2课时,高中执行课程方案学分规定。同时,各学校严格按照课程实施标准及要求,配齐专兼职教师,成立综合科教研组,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指导与管理,确保课程实施到位。教研室充分发挥课题研究和指导作用,创造性开展了“订单式•处方式”送教送研活动。各学校活动开展亮点纷呈,其中象山中学制定了《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向学生提供了77个参考课题,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安全、高效、有序开展;新城二小学等学校举行校本课程汇报展示活动,展示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成果,极大地调动了师生参与校本课程建设的积极性;乔子玄学校、桑树坪学校等山区学校以地方特产花椒为主题开设劳动特色课程,组织学生深入田间摘花椒,成为学生课余生活的有益补充,成为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形式。

  4.加强督导检查。将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情况纳入教育督导检查重点内容,在每年开学时间,市局由副局长带队的8个督查小组对各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开展情况进行检查,教研室充分发挥教科研职能,不定期进入学校检查和指导,各学校都能规范、有效的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同时,各学校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和实践成果纳入评奖、评选的范围,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专职任课教师与其他主课教师评优树模、职称评定享有同等条件,建立和完善了课程运行的有效机制,确保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正常实施并见到良好成效。

  三、问题与建议

  1.存在活动开展形式化现象。部分学校受传统教育价值观和目前社会环境的影响,迎合家长和社会需求,一味追求应试教育、过度担忧活动安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安排流于形式,“形式化”“浅层次”的现象比较普遍。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应该鼓励和引导学校,破除阻碍开发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陈旧教育观念,大力宣传,全面引导,为综合实践课程的有效实施打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2.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不够。受教师岗位、职称评定、评优评先、工作量认定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学校还不能有效地吸引教师全身心投入到该课程的开发和研究中去,学校开发和实施该课程的难度大、动力不足、缺乏支持的环境。建议学校根据该校本地实际情况,从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入手,尽快出台和完善相关制度,建立校本教研与开发的保障机制,有效开发出有地域特色又适合本校实际的校本课程资源。

  3.教师专业能力有待提升。大部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没有经过培训,在活动组织开展中对教师的作用及角色定位不清,对如何有效指导认识不足,导致实施过程中仍然带有明显学科色彩,硬性灌输、推销结论的现象普遍存在,弱化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身应有的课程特色。建议省厅层面多举行和举办相关的培训活动,加强对基层专业教师的培训,尽快促使教师的专业能力的提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报告·2

  一、问题的提出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的一次结构性突破,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相对独立的、与学科课程有着本质区别的新课程,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和社会生活,体现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可以切实照顾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适应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又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从而保证国家教育目标的实现,同时还是创建学校特色的需要,其实施的成败也是衡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否真正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准。定海区于2004年秋季起全面实施新课程,市教育局又于2005年初出台了《舟山市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实施意见》,就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与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我区小学贯彻落实省、市、区有关课改精神,区域性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现状如何?我区小学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过程中还可以挖掘哪些资源,以进一步提升课程的实施水平?为此,拟通过本课题研究,增进对我区小学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水平的了解,并提出进一步实施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关对策建议。

  二、研究设计

  1、研究目标。通过本课题研究,在充分了解我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的基础上,总结提炼所取得的成绩,诊断分析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今后进一步提升课程实施水平的有关对策建议。

  2、研究的主要内容。

  (1)了解我区小学教师、学校领导、学生及其家长和社会人士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的认识水平。

  (2)了解我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总体水平,包括课时的落实、教学内容的落实、教师的落实、评价的跟进、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

  (3)了解课程实施存在的区域性差异显著水平,指城乡小学之间以及同在城区的不同小学之间存在的差异。

  (4)在对上述现状有较为全面和充分的了解之后,结合文献参考资料中外地市学校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实施的经验,提出加强我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和深入实施的有关对策和建议。

  3、研究方法。本研究以调查法为主,调查的形式主要有问卷调查、座谈了解和个别访谈。调查对象为小学生、学生家长、教师(含相关学科任课教师和非相关学科教师)以及部分社会人士(含社会相关部门有关人士)。调查对象分布于城区小学、农村边远小学和城郊结合部小学。

  4、研究步骤。本研究期限为十个月,共分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2005年4月、5月,制定课题方案,申请课题立项,做好有关调查提纲。

  (2)实施阶段:2005年6月~12月,深入开展各项调查活动,分析处理调查结果,查阅文献以拓展对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策略的思考。

  在本阶段,我们共发出学生调查问卷360份,调查学校为农村边远地区学校、成郊结合部学校和城区学校各2所,每所学校落实二年级、三年级和五年级三个年级段,每校每个年级段任意抽取20名学生。共发出教师问卷120份,每校20份,其中现担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师57份,现未担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师63份。发出家长问卷60份,其中农村学生家长15名,城区学生家长45名。

  (3)结题阶段:2006年1月,形成调查研究报告。

  三、研究主要成果

  (一)总结提炼了我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所取得的五大成绩

  1、课程实施具有计划性。各学校执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总体良好,既保证课时的落实,又制订有学校总体实施方案和学期活动安排。

  (1)制订了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各校都因校而宜制订了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并上交区教育局备案和汇编;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确保树立全员课程意识和全员参加课程实施指导。各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成为了学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纲领性文件。

  (2)制订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年执行计划。各学校每学期都制订有各学段如何实施主题性实践、探究活动,以及学校如何推进“快乐周末”活动和各种技能展示平台等的具体活动要求,成为了学校学年和学期工作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按计划开设。各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时得到落实,都排到了学校总日课表上,而且从课改年级推广到全校各年级,课时安排也有一定的机动性和灵活性,在必要时候课时可以作集中使用。

  2、课程重要性被认可。在学生、教师以及家长问卷调查中发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性已经凸显,为广大师生以及学生家长所认可。

  (1)调查显示,学生、教师和家长均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重要。在关于“你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重要吗?”的调查中,有93%学生认为重要,没有一名学生认为该课程不重要;有90%的教师认为重要,只有1名教师(约占被调查教师总数的0.8%)认为不重要;有87%的家长认为重要,没有1名家长认为不重要。

  (2)调查显示,教师、学生和家长均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助于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和全面发展。在关于“你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你(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有帮助吗?”的调查中,有96%的教师认为有帮助,只有1.7%的教师认为没有帮助;有92%的学生认为有帮助,只有1.4%的学生认为没有帮助;有83%的家长认为有帮助,只有8.3%的家长认为没有帮助。许多教师和家长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讲究学生的在活动中体验,在实践中探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课程实施水平有了一定提高。相关调查显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全区总体实施情况良好,实施水平有了一定提高。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在关于“你(或你认为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兴趣程度是感兴趣、一般或不感兴趣”的调查中,有95%的被调查学生反映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感兴趣,没有一名学生反映不感兴趣;有96%的教师认为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习是感兴趣的,只有1名教师认为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习不感兴趣。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总体胜任课程教学。一是师生对现任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的胜任情况认可度高。在关于“你认为你们班的(或你们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是否胜任该课程教学?”的一项调查中,有89%的学生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能胜任教学,有87%的现任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认为能胜任教学,有90%的非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认为能胜任教学。二是现任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的学生的活动指导总体到位。在关于“你们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在你的主题性研究活动中是适当作出指导、一点都不指导或基本都是老师说了算”的一项调查中,有62%的学生选择了教师是适当作出指导;在关于“当学生开展主题性研究活动时,你是经常指导学生、必要时指导学生,还是一切都由学生自主进行?”的现任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调查中,有69%的教师选择必要时指导学生。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空间开始向校外拓展。座谈中,学生普遍反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增加了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的机会。学校不仅保留了原有的远足活动,如春游、秋游、野餐等活动,还增加了社会调查、参观考察以及社会服务等活动,增加了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学生反映,这是令他们喜欢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同时,“快乐周末活动”(活动时间未必是放在星期五),彻底打破了原有的班级活动模式,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自主选择学校列出的活动菜单上的活动小组参加活动,活动地点由学校另行安排,不仅能学习自己喜欢的内容或项目,还扩大了与更多同学的交往,这也是令他们喜欢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4、课程实施的社会支持系统已经初步建立。调查发现,学生家长普遍支持学生参与社会调查和社区服务活动,社会对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支持程度超出我们的预见。

  (1)家长参与学生主题性研究活动指导的比率较高。在一项关于“你的家长对你所从事的研究性学习或社会服务活动是经常帮助、有时帮助或一点都不帮助?”的学生问卷调查中,只有9%的学生选择一点都不帮助;在一项关于“你的孩子在从事社会调查或社会服务活动的事情,你知道吗?”的家长问卷调查中,有87%的家长选择了知道;在一项关于“你有没有对你孩子所从事的社会调查或社会服务等活动进行适当的帮助和指导?”的学生家长调查中,有85%的学生家长选择了有帮助和指导。

  (2)社会对学生社会调查的接待情况要比我们预计的要好。在一项关于“你到有关单位或部门去调查或采访时,他们是乐意接待你们、一般或不乐意接待你们?”的学生问卷调查中,78%的学生选择乐意接待,11%的学生选择一般,这要比我们预计的情况要理想得多。

  5、学校文化生活有了较大改善。学生普遍反映,课改以后,学校的文化生活有了明显改善,特别是“快乐周末活动”,定期举行的科技、艺术、体育活动,还有综合技能运动会以及各种社团活动、读书活动的开展,给每个学生创造了寻求最适合自己努力和追求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在关于“你认为本学期你们学校的各种文体活动是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还是更加枯燥无味?”学生问卷调查中,有96%的学生选择了更加丰富多彩。

  (二)分析得出了我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存在的四个问题与不足

  1、评价工作没有跟进。主要表现在:一是对教师的教学情况缺乏有效的监控和评价。许多学校没有建立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情况的有关评价办法,也没有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事实情况的专项考核或评估的指标要求。二是缺乏对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习状况的有效评价。许多学校没有制订对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习过程的参与情况和学习成果的鉴定、评估要求与办法等,使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习变得可有可无,完全凭借学生的个人喜好在主宰课程实施的一种无政府状态。

  2、课程实施水平差异大。主要表现在:一是课程实施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1)城区小学教师对课程的胜任情况要好于农村小学;(2)城区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参与指导程度要好于农村学生家长;(3)在课程教学内容安排上,城区主要集中于社会调查,农村主要集中于社区服务。二是不同年级之间存在差异。(1)高年级存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时被挤占的比例要高于低年级段;(2)低年级段教师胜任课程教学的能力要比高年级段强。

  3、课程实施停留表面化。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深度实践。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已经在各小学有了共识,并也在具体行动中得到了切实落实,但是在具体活动开展过程中还很不够,主要存在对活动指导要么一点都不作指导,把学生放出去无的放失,在学生调查问卷中,有18%的学生反映教师在他们的主题性研究活动中,一点都不作指导;要么是全程给学生做好各种预设,统得过死,使学生活动出现假自主、假体验,在学生的调查问卷中,有20%的学生反映他们的主题性研究活动都是教师说了算的。二是缺乏有关机制保障。(1)没有建立一支专职教师队伍,绝大部分教师都是由班主任兼任。班主任虽然在管理学生方面有其独特的作用,但是,由于班主任工作量大,事务杂,放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备课、指导等方面的时间是相当的有限,给课程的深入实施带来不利。(2)没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评估办法。(3)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过程档案袋资料没有建立。

  4、课程教学资源没有充分挖掘。主要表现在:一是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队伍缺乏整合,不能很好地实现教师资源共享。二是教师尚没有意识到家长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资源。在一项关于“学生在开展主题性研究活动时,你有没有要求学生,必要时可以请你们的家长帮助和指导”的现任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的调查中,有32%的教师选择了没有要求学生。三是教师缺乏与社会沟通的主动性和能力,对社会教育资源估价不足。主观上,教师缺乏社会沟通意识,不想与社会交往;客观上,教师缺乏社会交往与沟通的能力和技巧,这些都导致教师没有充分挖掘社区课程资源,倒是学生走在了教师的前头,在教师与社区沟通过程中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

  (三)提出了四大改进和提高我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水平的对策建议

  1、要健全保障机制。健全机制是保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正常、有序、制度化运行和实施的基本条件。当前,需要着力建构并健全三项机制。

  (1)安全保障机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活动范围不能囿于学校围墙之内,必须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进入到开放的学习空间去,而开放的学习空间的确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求平安而将学生锁在校园内,而是要积极建构学生在开放的学习空间里活动的有关制度,保证学生在开放的学习空间里安全、有序、自主、高效地学习。一是要建立学生外出活动申报制度,确保学生外出活动有组织、有保障进行;二是要建立开放空间下的教师指导制度,确保开放学习活动有秩序进行、有责任落实;三是小学生开放活动空间的活动规范,以规范约束学生不规范行为的发生,要求学生学会自己保护自己;四是建立开放活动空间活动安全预案,切实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安全救护能力。这些制度的建立,不仅有利于克服学生校外活动的安全隐患,而且有助于提高活动效率。、

  (2)评价考核机制。评价具有导向、激励功能,有效的考核评价可以大大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效能。学校要建立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评价机构,以便加强对全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的监控。要建立对师生教学状况的评价办法,对学生的活动评价要确立发展性的价值取向,采取多元评价,突出过程性评价,淡化功利性倾向,要从实施过程各个阶段的维度设计基本评价指标;对教师的评价,一方面可以以学论教,另一方面,还要对教师指导学生活动的过程进行不定期的过程评价。

  (3)工作量计算办法。学校要制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确保教师的工作得到应有的认可,并按老取酬。

  2、要扩大活动空间。空间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重要课程资源,活动空间的广延性和经常性不足,直接影响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生成性价值的实现。综合实践活动的空间问题实质是学生的发展空间或发展机会问题,拓展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活动空间,就是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扩大学生的活动空间,一是要有意识地将活动空间向学生家庭拓展,开发和利用学生家庭资源;二是要向社区拓展,在社区建立共建基地;三是要向大自然拓展,领略大自然的宽广、自由、和谐与伟大;四是要向人文景观拓展,追述历史,追忆过去,展望未来。

  3、要加大实践深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种实践性课程,其宗旨在于满足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因此,我们要克服为了活动而活动、为了体验而体验的表层化活动,而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深度实践。

  (1)要保证实践时间。深度实践,首先要解决时间问题,“有时间”才可能有深度实践。一是在学生活动过程中,要增强教师指导的有效性,克服浪费时间的现象;二是在活动主题的设计上,要减少每学期的活动主题数量,保证每个学生每学期深度参与一个活动主题的完整的实践过程;三是要合理利用假期和课外活动时间,但要防止综合实践活动在时间上“课外化”,增加学生的课外学习负担。

  (2)要引导学生积极体验。一是要体验问题解决的方法;二是要体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要帮助学生感悟。感悟是对直接体验的深化过程,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产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乃至对文化的认识,需要教师帮助其进行经验的重组与改造,进行有意义的建构,促进其一系列思想意识的形成、情感发展、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个性品质的养成。

  4、要拓展指导力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性、体验性和开放性,必然要求我们拓展活动的指导力量,构建社会全员育人的良好态势。

  (1)要发挥家长的指导作用。一是由于许多学生家长都具有专长,具有指导学生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二是由于学生家长分布在各条战线上,能够为学生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牵线搭桥;三是学生家长有培养孩子成才的强烈愿望和应尽义务,有责任、有义务指导学生。这一切都决定了学生家长是我们最好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力量。

  (2)要加强教师团队协作。学校要加强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和学科组建设,发挥学科教师的团队协作精神,实现课程资源的共享。

  (3)要发挥社区指导力量。学校要紧紧抓住“新型社区”建设契机,主动与社区联系,加强沟通与协作,发挥社区人才优势和资源优势,构筑校外活动基地,形成学校与社区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合力。

  四、反思

  1、调查取样分布可能还不够全面,可能样本的代表性还不够强,会影响调查结果反映全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水平的真实代表性。

  2、问卷设计的全面性以及对象问题的适合性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3、由于对问题的审视视野相对狭窄,以及研究问题的深刻性不够,所提出的对策思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报告·3

  所谓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

  本学期的教学我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强调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注重过程,强调开放,重视师生互动.注意做到以下几方面:

  1,基于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课程活动,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对传统学科知识结构与逻辑体系的超越,建构一个更贴近学生真实学习世界的全新课程领域.

  2,回归生活世界.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那些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来设计课程内容.

  3,立足实践.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2014年北京奥运会热点等我都纳入自己的教学中.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实践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实践并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作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营造实践情境,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学生能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地去探索,发现,体验,重演,交往,亲历亲为,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实践能力.

  4,着眼创新.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与目标最本质的体现.与学科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它不受学科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的限制,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收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可以充分发挥出来.因此我在在教学中着眼创新,以培养今天的学生适应明天的社会生活为己任,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积极探索,主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具备初步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本文来源:https://www.benqdjg.com/zuowendaquan/86808/

小学作文推荐文章

小学作文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