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患意识弱化表现集合3篇

发布时间:2022-06-13 来源:热门推荐 当前位置:首页 > 热门推荐 > 手机阅读

【www.benqdjg.com--热门推荐】

忧患意识是指一个人超越自身利益、荣辱、成功或失败,着眼于世界、社会、国家和人民的未来和命运,警惕人类、社会、国家和人民可能遇到的困难和危险,激发奋发图强、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忧患意识弱化表现的文章3篇 ,欢迎品鉴!

【篇一】忧患意识弱化表现

  100年,是一颗种子,变成苍天大树的时间;100年,是一个政党,成长壮大的时间。百年风雨沧桑,百年铸就辉煌。中国共产党卧薪尝胆、汲取智慧、砥砺前行、迎难而上、奋发图强。神州大地硕果累累,播下了中国梦的希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禁毒戒毒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不断提高戒毒工作水平”“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完善治理体系,压实工作责任,广泛发动群众,走中国特色的毒品问题治理之路”。今年是建党100周年,如何在戒毒战线充分发挥一名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最大限度帮助戒毒人员把毒瘾戒掉,最大限度让家庭少受危害,最大限度降低毒品对国家、对人民的危害,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时刻牢记一名戒毒工作者的初心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职责使命。强化忧患意识,提高公仆意识,全面建设一支符合新时代司法行政戒毒工作要求的过硬铁军,是当前每一名戒毒战线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一、忧患意识是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政治情怀

  在无产阶级成长壮大的历史中,无数的导师和领袖们始终把忧患意识作为发展壮大的根本信念。苏维埃政权建立后,列宁就告诫全体人民:“敌人会以十倍的疯狂,百倍增长的努力去夺回他们失去的天堂”。在中国人民即将获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1944年,毛泽东同志向全党发出了学习《甲申三百年祭》的号召,要求同志们“千万不可冲昏头脑,忘乎所以,重蹈李自成的覆辙”;当我们党已经取得全国革命胜利的时候,毛主席在确定国歌歌词时深情地教导我们:“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句词写得多好啊!不管今后条件好了,我们也要永远记住。”当改革开发发展到新的拐点上,邓小平同志怀着彻底摘掉中国贫穷落后帽子的急切心情,告诫全党“如果得不到应有的发展,中国就有被开除‘球籍’的危险”。当历史来到千年一遇的世纪之交,江泽民同志敏锐地抓住了这个不可多得的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强调指出“形势逼人,不进则退”。进入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同志以强烈的忧国忧民的政治情怀,反复告诫全党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决不能自满,决不能懈怠,决不能停滞”。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集结号吹响时,习近平同志以领袖特有的敏锐思维告诫我们,“前进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越是前景光明,越是要增强忧患意识。”回顾这段历史,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忧患意识是我们党政治上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每到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我们的领袖都会及时告诫全党,既不要被我们所取得的成绩遮住双眼,也不要被胜利所带来的表象冲昏头脑,于是我们党才能经受考验,不断地从胜利走向胜利!

  1.要从历史兴衰的规律中认清增强忧患意识的必要性。我国历代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在厘清治国理政的历史规律时发现:任何一个朝代政权的兴衰,蕴含着相同的规律。往往建立政权时,雄心勃勃,革故鼎新,廉洁勤政,励精图治。时间一长,执政者一旦成为既得利益者,不思进取,贪图享乐,穷奢极欲,纲常废弛。在和平年代之下掩盖的各种问题,日积月累,骤然爆发,于是改朝换代,尔后周而复始。如从“文景之治”到“战国之乱”,从“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从“康乾盛世”到“咸丰乱世”,从“同治中兴”到丧权辱国,无一例外。古代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凭借智慧,虽然发现了这个问题,但始终没有跳出这个怪圈。唯有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明确指出人类社会的兴衰归根结底都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联系决定的。这一规律的揭示,为我们党长期执政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以及我们党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创造了长期执政的先决条件。九十多年的实践和丰富的执政经验证明,实现长治久安不是一句空话。《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深刻汲取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事实反复告诫我们,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始终要增强忧患意识,站在大历史观的高度,善于从历史兴衰的规律中得到警示,切实做到警钟长鸣,防止重蹈“历史周期率”的覆辙。

  2.要从复杂形势的变换中认清增强忧患意识的现实性。我国是一个尚未完全解决领土纠纷问题的主权国家,是一个资源配置不平衡但又迫切需要资源支撑发展的国家,是一个拥有先进制度但短时间内又不被西方认同的国家。这“三对基本矛盾”决定了我国的发展过程,必将始终受到西方势力遏制打压,始终长期处在地缘政治和大国博弈的斗争环境中。首先,从国际上看,伴随以我国为代表的新型经济体强势崛起,世界力量格局已经发生重大变化。传统世界战略格局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西方列强势力对世界的控制力正面临着新兴经济体崛起的严峻挑战。在这种形势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为维护其霸主地位,对我的战略防范和遏制只会强化不会减弱。会持续以强权政治来左右世界,以战争手段来干预世界,以所谓文明来影响世界。自冷战结束后的十多年间,在美国的主导下世界地图已经重新改变,与上世纪90年代相比,联合国一下子多出了几十个国家,这些国家是从哪里多出来的?是从前苏联、前南斯拉夫、前第三世界国家分裂出来的。分裂大国是美国遏制对手,保持其称霸世界的一贯做法。对这一点,尼克松的《不战而胜》,布热津斯基的《美国的抉择》和《大棋局》,亨廷顿的《我们是谁?》等所谓美国的精英们,几乎毫不掩饰地向世界宣布了他们的这一政治主张,同时还宣布要在全球彻底消灭共产主义,不达目的绝对不会罢休!前苏联解体后,我国已经成为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今年,美国频繁制造贸易摩擦,不顾国际规则,全面制裁我以华为公司为代表的高科技企业,归根到底就是为其巩固世界霸主地位而上演的拙劣行径。同时,美国用“新自由主义经济”,用全盘“西化”、“美化”和所谓的“自由”、“民主”、“人权”,以及文化领域的“过洋节”、“好莱坞大片”、“互联网”对我国实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渗透与颠覆,妄想在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对我实施战略打压,将大国博弈的矛盾直指党的领导地位和我国的体制政策,招招透露着杀机。其次,从国内形势看,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伟大成就,迎来了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经济繁荣,几千年来,只有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实现了农民种田不纳税。但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后所带来的各类社会矛盾反应强烈、各类群体事件和公共安全问题突出,我国已经进入改革发展的深水区,破冰区。面对社会矛盾的积累,加之在社会发展中,我们的执政理念、经验和制度逐步完善,必须时刻保持忧患意识,全面化解矛盾,才能确保我们这艘社会主义大船持续扬帆远航。再次,从党风上看,部分领导干部腐败问题,影响到群众对党的信任度。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些干部没有经受住改革开放的考验。腐败分子凭借党赋予的权利,肆意妄为,已经给社会的价值取向带来严重影响,败坏我党优良传统作风的所谓的“潜规则”日益弥漫。这些毒瘤,吞噬着党的健康肌体,为社会安定发展带来严重危害。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过: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如得愚人。古人都强调德的重要,都知道用了小人的严重后果。我们更要看到这种错误价值取向所带来的可怕后果。

  3.要从唯物辩证法的哲学思考中认清增强忧患意识的规律性。忧患意识自古就是中国文化宝贵的思想传承,并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它深深地根植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中,蕴含着朴素的哲学道理。早在《周易》中,就有“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之说。后来《左传》中也称:“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孟子更是总结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这样耳熟能详的名言。这些关于忧患意识的论述,是对国家兴衰存亡内在规律的重要思考。唯物辩证法也说明,事物总是存在着矛盾的两个方面,有成绩就有问题,有机会就有挑战。在太平盛世能看到问题,能心存忧患,是党之大幸、国之大幸。能有忧患意识本身就是强者的表现,就是实事求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忧患意识是一种前瞻思维、使命情怀和进取精神,是成功者的意识。毛主席曾经告诫我们党的高级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柳宗元的“敌械”:“皆知敌之仇,而不知为益之尤;皆知敌之害,而不知为利之大。秦有六国,兢兢以强,六国即除,迤迤乃亡”。讲的就是“敌存灭祸,敌去召过”的道理。

  二、公仆意识是党员干部践行宗旨的根本要求

  中南海新华门的照壁上,刻着毛主席亲笔题写的“为人民服务”这五个金光灿灿的大字,其意义是很深远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

  1.当好“公仆”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在黑暗的旧中国,在“三座大山”压迫下,劳动人民民不聊生。1921年当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候,只有13位同志代表了全国57位党员。中国共产党是什么?如何建立党的政治威信?国民党骂共产党是“共匪”,是“共产共妻”。我们的党就是靠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拿群众一针一线;靠着“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为群众做好事;靠着“做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的模范,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模范”,不怕牺牲,艰苦奋斗;集腋成裘、聚沙成塔,靠着每一个党员,每一个干部,每一个战士一点一滴的积累,终于赢得了全国老百姓的理解和信任。才有了广大人民用小车把共产党从东北一直推到了海南岛,解放了全中国,把政权交到了共产党的手里。还记得解放上海吗,战士冒雨睡在屋檐下,这是何等撼人心魄!仅此一幕,多少人眼含热泪,从此下定决心投奔共产党。这就是共产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历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多少长眠在地下的烈士用自己的鲜血换来的庄严承诺。在新的历史时期,这些“牺牲在前,享受在后”的基本道理从来没有改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党执政地位的基石也没有改变。所以,今天的共产党员依然要坚守无私奉献,敢于牺牲个人利益的优秀品质,才能继续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

  2.当好“公仆”是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1949年,我们党在全国夺取执政权,成为执政党,于是新的考验开始了。这个考验的核心是,我们全体党员干部还能不能真正做好人民的公仆。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就深刻指出,要“防止人民的公仆变成人民的主人”。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论述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后必须“防止国家与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我们党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证明,革命导师的教导是何等英明、何等重要。“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一切属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归功于人民。必须秉持一种精神,这就是公仆精神”。不论什么人,不论其职务多高,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受到严肃追究和严厉惩处。陈毅元帅说得好:“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党与人民在监督,万目睽睽难逃脱。第一想到不忘本,来自人民莫作恶。第二想到党培养,无党岂能有所做?……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为此,我们一定要时刻保持居安思危,提高自身修养和思想道德水平,坚持从主观意识上找原因,从自我修养上找差距。也只有这样,才能勇于担当责任,才能经得住诱惑、守得住底线、耐得住寂寞,才能永葆共产党人先进本色。

  3.当好“公仆”是戒毒工作者的毕生追求。公仆意识是对于“公仆身份”这种社会存在的自觉反映。它至少具有以下的内涵:一是对于“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这一最高原则的确认;二是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的认同;三是对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这一唯物史观的笃信;四是对人民是自己的衣食父母这一客观事实的深刻认知。因此,公仆意识说到底是对自己的权力、地位、身份和社会角色的本质的最终发现。戒毒战线工作者,身着制服,头戴国徽,象征着神圣的司法权力。面对戒毒人员,除了把他们当成违法者,也要把他们当成毒品的受害者,给予尊重,给予关爱,给予帮助。决不能利用手中的权利,去压榨、去侵占、去凌驾。这就对公仆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要端正入党动机。也就是解决我们入党为什么?不可否认,在和平时期我们一部分党员的入党动机与战争年代发生了变化。在战争年代入党,意味着要第一个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枪眼为胜利开辟通路;在和平时期入党,在有些人看来似乎意味着用党员的资格取得更多的获利机会,因为有了政治身份才有机会得到升迁,得到越来越大的权利和特殊利益。怀着这种动机的人当了官,他不是如何干好工作、服务人民,而是“摆架子、耍威风、谋私利”,利用权钱交易的手段赢得新的升迁机会,得到升迁后再赢得更大的私利。二是要监督权力运用。没有限制和监督的权力会滋生腐败。廉政建设首先要靠自觉,但是必要的监督机制和领导机关的管理机制是保证执政为民的根本。因为最好的和最坏的永远是少数,如果没有监督管理机制,大多数中间的都要出毛病,反之大多数中间的都会做好。一些落马领导干部的用权行为反复证明:“有油水的地方最容易滑倒”,在巨大的利益面前,领导干部如不严格要求自己,很容易犯错误,进而葬送了自己的政治生命。戒毒战线,面对各类戒毒人员,其人员背景,社会地位千差万别。面对的诱惑也层出不穷。如果没有坚定的政治信念,没有牢固的公仆意识,那么最终必然会倒在利益的漩涡中。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禁毒戒毒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不断完善司法行政戒毒制度,不忘初心使命,是时代赋予我们戒毒工作者的任务。让我们提高忧患意识、公仆意识,坚定理想信念,勤勤恳恳、脚踏实地,做永远政治合格的戒毒战线守望者。

【篇二】忧患意识弱化表现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理论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锐判断力和战略定力,科学分析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面临的安全形势,就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我们切实做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各项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近段时间,通过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重要论述的学习,我深受教育、启发,对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纵观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大秦帝国、大汉王朝,都从兴盛走向衰亡;从贞观之治到安史之乱;从康乾盛世到嘉道中落;李自成的灭亡、太平天国的最终失败等,历经兴衰治乱,周而复始。其间国泰民安的时间最长也不过百余年。我们的先贤从历史的实践中总结出了“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等等精辟的警世名言。习近平同志经常引用历史典故,启发我们要以史为鉴。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我们党是生于忧患、成长于忧患、壮大于忧患的政党。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上作结论报告,在讲“准备吃亏”时一口气列了17条困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重大会议上专门强调要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被摆在打好三大攻坚战的首位;在去年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入阐述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要一以贯之等重大问题。如今,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重要年份,又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这次省部级专题研讨班的主题,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以贯之的忧患意识、始终坚持底线思维的原则理念。这些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主动、未雨绸缪,见微知著、防微杜渐,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成功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实践充分证明,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是我们党战胜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

  当前,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形势总体上是好的,同时我们前进道路上面临的困难和风险也不少。国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面对的矛盾和问题发生了深刻变化,发展阶段和发展任务发生了深刻变化,工作对象和工作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对我们党长期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要求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因此,我们在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时,必须牢牢坚持底线思维。

  坚持底线思维,就要增强忧患意识。正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才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离不开这种忧患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论述国内外形势的分析判断时,提到了“三个看到”“三个最”,即既要看到成绩和机遇,更要看到短板和不足、困难和挑战,看到形势发展变化给我们带来的风险,从最坏处着眼,做最充分的准备,朝好的方向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在谈到政治大局时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这就要求我们绸缪桑土、加强研判,在保持大局稳定的前提下循序渐进、稳扎稳打。只有对最坏结果进行“探底”并做好“保底”准备,健全防范体系,才能“心中有底”,也才能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托好底”。

  坚持底线思维,就要弘扬进取精神。弘扬进取精神就是要努力向前、主动出击,在守住底线的同时千方百计向高标准进军,实现守底线与追求高标准的有机统一,找到“有守”和“有为”的平衡点。当前,经济转型升级任务繁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日程紧迫,亟须各级领导干部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开拓进取、干事创业。但是,少数领导干部闯劲和奋斗精神不足,还固步自封地认为这是“坚持底线思维,守住不犯错误的底线”。实际上,这是对底线思维的极大误解。底线思维要求坚持原则、实事求是,不盲目冒进、投机取巧,注重对危机和风险等负面因素进行管控,而不是降低标准、无所作为,绝非墨守成规、不思进取,更不是消极应付、信奉无错就是功。在经济新常态下,只有积极进取、改革创新,才能达到发展目标、守住增长底线。

  坚持底线思维,就要勇于担当作为。底线思维固然要求讲纪律、守规矩,为人做事不越红线、不碰高压线,但并非束缚人的手脚,让人胆小怕事、不敢担当,而是让人保持定力,搞清楚什么是要害和关键,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推进工作,勇于担当奉献。坚持担当思维就是要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客观分析每个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做好工作预案,对不利情况早着手、早准备、早谋划,在追求“一万”的同时严密防范“万一”的发生,防患于未然。广大领导干部应不断增强坚守底线的坚定性自觉性,敢于担当,在大是大非面前恪守底线、敢于亮剑,决不触碰、践踏和逾越那些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原则界限,做到直面矛盾不回避,面对问题不掩饰,在坚守底线的基础上敢抓敢管敢碰硬,真正把责任担当起来,不断在攻坚克难中开创新局面,不断在探索真理、坚持真理、发展真理中奋勇前行。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重要论述的学习心得体会

  最近,中央党校举办了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在当前形势下,举办这种形式和内容的研讨正逢其时,意义重大。习近平同志在开班式上为学员讲了十分重要的第一课。通过学习,我深受教育、启发。对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纵观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大秦帝国、大汉王朝,都从兴盛走向衰亡;从贞观之治到安史之乱;从康乾盛世到嘉道中落;李自成的灭亡、太平天国的最终失败等,历经兴衰治乱,周而复始。其间国泰民安的时间最长也不过百余年。我们的先贤从历史的实践中总结出了“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等等精辟的警世名言。习近平同志经常引用历史典故,启发我们要以史为鉴。

  中国共产党生于忧患、成长于忧患、发展壮大于忧患。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来源于向人民负责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忧患中永不退缩,永不停步,不断前进,继续革命,彰显了革命的彻底性。在革命初见曙光的时候,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窑洞与黄炎培先生彻夜探讨跳出“历史周期率”的问题。夺取了全国的胜利,毛泽东同志正重告诫全党“不要学李自成”,进京是“赶考”,在七届二中全会上作出了“两个务必”的重要演讲。“两个务必”至今仍是我们的座右铭和传家宝。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讲到,“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表明了我们党和国家进入了建党建国以来的最好时期。同时,在大好形势下,习总书记又警示我们:今天的中国,已经进入“风险社会”。他一再严肃地告诫全党要保持“底线思维”,要有最坏的思想准备。进入“风险社会”不是骇人听闻,强调“底线思维”也绝非空穴来风。这是习近平同志殚精竭虑,夙夜为公,对当前国内外形势敏锐洞察,深刻分析所做出的精确判断。在这次开班式上又再次强调: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决不可以掉以轻心,乐而忘忧。同时对当前在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科技、社会、外事环境、党的建设七大领域存在的风险,进行了深刻的分析研判,提出了明确的应对措施和具体要求,使我们清晰地看到了当前多种风险因素切切实实地存在着,一些风险随时都可能发生,迫切需要我们提高防范和化解风险的本领和能力。

  如何防范化解风险,习近平同志提出了三个“既要”和三个“也要”。即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安的战略主动战。

  落实习近平同志讲话精神,防范和化解风险。我的理解:

  一要着眼于防。防不是消极应对,要常思大局,常判大势,常怀底线思维,常存忧患意识。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度警惕。抗洪救灾时有一句响亮的口号叫“严防死守”,保护大堤不得有丝毫疏漏,不能放过一个细小管涌。蝼蚁之穴,可溃堤千里。防就要防得细,从细微处察起,做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黑天鹅”事件,常突破人们的传统观念,不易觉察,但总有端倪可寻,朕兆可察。防范“黑天鹅”事件一定不要放过蛛丝马迹。防就要防得早,防得及时。战国时宋玉在《风赋》中讲道:“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蘋之末,侵淫溪谷,盛怒于土囊之口”。风最初只是在青蘋草尖上轻轻飞旋,最后呼啸为劲猛彪悍的狂风,狂风是由微风发展而来。大的影响、大的思潮往往是由不易察觉的小事件酿成的。及时发现,及时处置,才能防患于未然。

  二要着力于备。有备无患,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事先有了准备,就能对付各种复杂局面。一是做好精神准备,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警惕,克服和平麻痹思想。看不到风险,是最大的风险。要警钟常鸣,枕戈待旦,防止精神懈怠。二是做好防范化解风险的本领和能力准备。干部是防范化解风险的领导者,组织者。要着力提高干部素质,解决好能力不足的风险。有些领导干部存在着“不做事无是无非”、“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怕惹麻烦、怕担责,出工不出力等情况,甚至有失职、渎职、玩忽职守等行为。要从选人用人入手,按照“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五条标准,选好干部,能者上,庸者下。保持干部队伍的先进性、纯洁性。干部的素质提高了,防范和化解风险的本领和能力定会大大增强。

  三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防范化解风险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巩固无产阶级政权,实现长治久安。人民群众是防范化解风险的力量和智慧源泉。要密切联系群众,善于组织群众,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群众,使底线思维、忧患意识深入人心,防范化解风险人人有责。有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共识,就可以防范化解和战胜任何风险。

  四要加强人民军队建设,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加强防范化解风险的制度建设,充分做好应对各种风险的处置预案。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我们满怀信心,“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乱云飞渡仍从容”,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举国上下,万众一心,我们一定能防范化解战胜各种风险。实现民族复兴的伟业,实现我们伟大祖国的长治久安。

【篇三】忧患意识弱化表现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八专题“增强忧患意识,防范化解风险挑战”给我的启示最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前进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越是前景光明,越是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全面认识和有力应对一些重大风险挑战。”“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既部署“过河”的方向和任务,又指导如何解决“桥或船”问题。”这些闪耀着智慧光芒的句子,让人百读不厌,每读一遍都有新的感悟和启发。这些句子所蕴含、体现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对我们认识和把握日趋复杂的形势,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挑战,解决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启示一:在中央XX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了当前XX处在新“XXXX”时期。这一论断是非常精准、及时的。目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世界蔓延,我国虽然取得了疫情防控工作的决定性胜利,但是疫情防控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台海局势的多变、美国妄图以疆治华的阴险图谋等等都是我们XX发展前进中困难、风险。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惕,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党中央的XX方略、XX党委打出的维稳组合拳正是这种忧患意识、风险意识的生动体现。

  启示二:作为高校教师,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守卫者,我们不仅要有防范风险的忧患意识,更要有底线思维。总书记指出,“要持续巩固壮大主流舆论强势,加大舆论引导力度,加快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进依法治网。要高度重视对青年一代的思想政治工作,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和形式,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确保青年一代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总书记的这段话,为我们开展思政工作,明确目标任务指明了方向,也更明确了作为教育工作者所肩负的责任。

  启示三:今年这一年,对于我们XX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我们共克时艰,渡过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难关,疫情防控工作平稳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学习平台建设、新校区搬迁、开放大学挂牌工作有序推进。这期间的确有很多的艰辛和不易,但校党委班子坚定不移、克服万难,带领全体教职工向着目标迈进的步伐不乱、速度不减,我们一步步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校党委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顽强意志,带领全校教职工应对好每一场重大风险挑战,切实把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做实做好。这正是“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启示四:今年教育部出台了XX综合改革方案,这对我们来说,有着“既部署“过河”的方向和任务,又指导如何解决“桥或船”问题”意义。我们有了“过河”的机会,也要担负起无论有多少艰难困苦都要强渡的重任,那么就要考虑如何“遇水搭桥”“造船渡河”的问题。这时候我们就要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来解决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主要解决“怎么看”、“是什么”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工作方法主要解决“怎么干”、“干什么”的问题。这两者是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为我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武器”和“钥匙”,我们在贯彻落实综合改革任务的时候,就要把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贯穿始终。

  习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在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至少要伴随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斗争意志,当严峻形势和斗争任务摆在面前时,骨头要硬,敢于出击,敢战能胜。”我们XX进行综合改革的过程,也是这样的一个过程。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那样,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当前的困难风险挑战、看待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既要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勇于开顶风船,善于转危为机,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又要坚持底线思维,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把握历史规律,发扬斗争精神,趋利避害,奋勇前进。

本文来源:https://www.benqdjg.com/news/146644/

热门推荐推荐文章

热门推荐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