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孙犁《白洋淀纪事之一—荷花淀》

发布时间:2021-03-31 来源:热门推荐 当前位置:首页 > 热门推荐 > 手机阅读

【www.benqdjg.com--热门推荐】

纪事是记叙事实。本站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浅析孙犁《白洋淀纪事之一—荷花淀》,供大家参考选择。

  浅析孙犁《白洋淀纪事之一—荷花淀》

  “ 结婚的甜蜜

  产生在白洋淀

  而水生的尸首

  埋葬在淀的边沿”

  ——孙犁《白洋淀之曲》

  水生决定加入地区队的那个夜晚,家里的那个女人准会有一丝嗔怪。他怎么如此狠心,就不能考虑到家庭么,他才二十五的年纪就抛家舍业,让她孤身一人去照顾年幼的孩子和上了年纪的老人。他到底是为了这个家啊,为了不让自己的淀子遭受敌人的入侵,她竟有些原谅他了。她想到之前那些自私的想法,便有些愧疚,她现在完全认同他了。

  《荷花淀》是作家孙犁在1945年发表的一篇仅有五千余字的短篇小说,也是中学语文课本中经久不衰的一篇课文。作为白洋淀纪事之一,其故事情节很简单:描写了在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地区一名叫水生的青年和村里的年轻人一同去参加抗日地区队的过程中向妻子道别的场景,随后妻子与村中妇女相约去看望丈夫们未果,却在返程中目睹了丈夫们与侵略者战斗并获得胜利的故事。作者通过在家、马庄和淀上这三个地点的切换来推进剧情的发展。孙犁用细腻的笔调描绘了“苇眉编席”“妇女们打趣”“捞菱角”等场景,勾勒出了一幅冀中农村生活图景。

  文章并未像十七年文学时期的风格来塑造一个高大全的战斗英雄形象,而是开头从一位农村妇女的视角慢慢切入到抗日战争这个巨大的历史事件中来,描写了大背景下小人物的爱国情怀,体现了冀中人民在抗战中英勇无畏的乐观主义精神,展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白洋淀地区的精神风貌和风土人情。此外,本文的发表也标志着荷花淀派这一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重要流派的出现,孙犁的行文就是这样在追求现实主义当中又充满着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精神,情节生动、语言清晰朴素、富有节奏感,被形容为散文诗体的小说,完全不逊福楼拜的散文诗体小说。可以说,本文是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的统一。

  我认为该篇小说是最具代表孙犁创作风格的作品,孙犁的文学观在我看来就是真诚和美。这种美,不仅体现在开篇描绘的水乡风情和战斗中描绘的荷花荡的文体上,更体现在对于人物本身美好的精心雕饰。“你总是这么积极”女人在听说水生参军之后说出的这一句可以看出,水生嫂有一丝怪罪和无奈之余,也饱含了对于丈夫的默默赞许和深厚寄托;“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可以看出,丈夫在高兴参军之余,也是有对于妻子和家庭的愧疚之心,那表现出对于妻子的爱。女人给水生准备的包裹里则是新衣新鞋,则是妻子对丈夫的爱。作者并未像西方文学中赋予人物对话中直言不讳地表达爱情。

  此外,孙犁的现实主义是仅仅表现美好的一方面,这与他的师承鲁迅所具有的横眉冷对有很大的不同,更像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可爱文风。作者对艰难困苦并不尽情加以描绘,以至不忍卒读。字里行间流露风趣幽默,如在妇女们碰见敌人的大船时,仍能自在地描写荷花丛的美景。流畅自然,清新活泼。

  作者的真诚则体现在内容真。孙犁虽然在抗战时期并未在冀中地区生活过,但在之前的革命时期却在那里生活过十年。这就使得文章中人物生活场景在内容的真实性上得到保证。值得一提的是,作者本人更是真诚的。结合作者在文革中的生平遭遇,贾平凹对其评价可谓客观:“孙犁的一生没有野心,不在官场,也不往热闹的地方去,却没有仙风道骨,还是一个儒,是一个大儒。”作者像荷花淀水一样的真实正是保证了其文章所述风情真实性的前提。

  纳博科夫认为风格和结构是一部作品的精华,而孙犁的《荷花淀》不仅包含以上种种,他的伟大之处更在忠于生活和时代主题,赋予了作品爱国主义情调和斗争精神。作者在《关于<荷花淀>的写作》一文中写道,“可以自信,我在写这篇作品时的思想感情,和我所处的时代或人民对作者的要求不会有任何不符节拍之处,完全是一致的。”中华民族正是因为拥有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才能历经风浪而不倒。正是中华民族拥有像孙犁这样作家的存在,我们的民族精神才得以不断传承。

  白洋淀之曲中写道:

  “荷花淀的荷花

  看不到边

  架一只小船驶到中间

  便像入了桃源。

  淀的四周

  长起芦苇

  菱角的红叶

  映着朝阳的光辉”

  浅析孙犁《白洋淀纪事之一—荷花淀》

  荷花淀

  ——白洋淀纪事之一

  孙犁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大家争着买:“好席子,白洋淀席!”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但是大门还没关,丈夫还没回来。

  很晚丈夫才回来了。这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岁,头戴一顶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的小褂,黑单裤卷过了膝盖,光着脚。他叫水生,小苇庄的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今天领着游击组到区上开会去来。女人抬头笑着问:

  “今天怎么回来的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水生坐在台阶上说:

  “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胀,说话也有些气喘。她问:

  “他们几个哩?”

  水生说:

  “还在区上。爹哩?”

  女人说:

  “睡了。”

  “小华哩?”

  “和他爷爷去收了半天虾篓,早就睡了。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

  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的不像平常。

  “怎么了,你?”

  水生小声说:

  “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像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水生说:

  “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假若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女人低着头说:

  “你总是很积极的。”

  水生说:

  “我是村里的游击组长,是干部,自然要站在头里,他们几个也报了名。他们不敢回来,怕家里的人拖尾巴。公推我代表,回来和家里人们说一说。他们全觉得你还开明一些。”

  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她才说: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水生指着父亲的小房叫她小声一些。说:

  “家里,自然有别人照顾。可是咱的庄子小,这一次参军的就有七个。庄上青年人少了,也不能全靠别人,家里的事,你就多做些,爹老了,小华还不懂事。”

  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并没有哭。只说:

  “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水生想安慰她。因为要考虑准备的事情还太多,他只说了两句:

  “千斤的担子你先担吧,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

  说罢,他就到别人家里去了,他说回来再和父亲谈。

  鸡叫的时候,水生才回来。女人还是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等他,她说:

  “你有什么话嘱咐我吧!”

  “没有什么话了,我走了,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嗯。”

  “什么事也不要落在别人后面!”

  “嗯,还有什么?”

  “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拼命。”

  那最重要的一句,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

  第二天,女人给他打点好一个小小的包裹,里面包了一身新单衣,一条新毛巾,一双新鞋子。那几家也是这些东西,交水生带去。一家人送他出了门。父亲一手拉着水生,对他说:

  “水生,你干的是光荣事情,我不拦你,你放心走吧。大人孩子我给你照顾,什么也不要惦记。”

  全庄的男女老少也送他出来,水生对大家笑一笑,上船走了。

  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过了两天,四个青年妇女集在水生家里来,大家商量: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水生的女人说: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于是这几个女人偷偷坐在一只小船上,划到对面马庄去了。

  到了马庄,她们不敢到街上去找,来到村头一个亲戚家里。亲戚说:你们来的不巧,昨天晚上他们还在这里,半夜里走了,谁也不知开到哪里去。你们不用惦记他们,听说水生一来就当了副排长,大家都是欢天喜地的……

  几个女人羞红着脸告辞出来,摇开靠在岸边上的小船。现在已经快到晌午了,万里无云,可是因为在水上,还有些凉风。这风从南面吹过来,从稻秧上苇尖吹过来。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

  几个女人有点失望,也有些伤心,各人在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可是青年人,永远朝着愉快的事情想,女人们尤其容易忘记那些不痛快。不久,她们就又说笑起来了。

  “你看说走就走了。”

  “可慌(高兴的意思)哩,比什么也慌,比过新年,娶新——也没见他这么慌过!”

  “拴马桩也不顶事了。”

  “不行了,脱了缰了!”

  “一到军队里,他一准得忘了家里的人。”

  “那是真的,我们家里住过一些年轻的队伍,一天到晚仰着脖子出来唱,进去唱,我们一辈子也没那么乐过。等他们闲下来没有事了,我就傻想:该低下头了吧。你猜人家干什么?用白粉子在我家影壁上画上许多圆圈圈,一个一个蹲在院子里,托着枪瞄那个,又唱起来了!”

  她们轻轻划着船,船两边的水哗,哗,哗。顺手从水里捞上一棵菱角来,菱角还很嫩很小,乳白色。顺手又丢到水里去。那棵菱角就又安安稳稳浮在水面上生长去了。

  “现在你知道他们到了哪里?”

  “管他哩,也许跑到天边上去了!”

  她们都抬起头往远处看了看。

  “唉呀!那边过来一只船。”

  “唉呀!日本鬼子,你看那衣裳!”

  “快摇!”

  小船拼命往前摇。她们心里也许有些后悔,不该这么冒冒失失走来;也许有些怨恨那些走远了的人。但是立刻就想,什么也别想了,快摇,大船紧紧追过来了。

  大船追的很紧。

  幸亏是这些青年妇女,白洋淀长大的,她们摇的小船飞快。小船活像离开了水皮的一条打跳的梭鱼。她们从小跟这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就像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假如敌人追上了,就跳到水里去死吧!

  后面大船来的飞快。那明明白白是鬼子!这几个青年妇女咬紧牙制止住心跳,摇橹的手并没有慌,水在两旁大声哗哗,哗哗,哗哗哗!

  “往荷花淀里摇!那里水浅,大船过不去。”

  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她们向荷花淀里摇,最后,努力的一摇,小船窜进了荷花淀。几只野鸭扑楞楞飞起,尖声惊叫,掠着水面飞走了。就在她们的耳边响起一排枪声!

  整个荷花淀全震荡起来。她们想,陷在敌人的埋伏里了,一准要死了,一齐翻身跳到水里去。渐渐听清楚枪声只是向着外面,她们才又扒着船帮露出头来。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荷花变成人了?那不是我们的水生吗?又往左右看去,不久各人就找到了各人丈夫的脸,啊!原来是他们!

  但是那些隐蔽在大荷叶下面的战士们,正在聚精会神瞄着敌人射击,半眼也没有看她们。枪声清脆,三五排枪过后,他们投出了手榴弹,冲出了荷花淀。

  手榴弹把敌人那只大船击沉,一切都沉下去了。水面上只剩下一团烟硝火药气味。战士们就在那里大声欢笑着,打捞战利品。他们又开始了沉到水底捞出大鱼来的拿手戏。他们争着捞出敌人的枪支、子弹带,然后是一袋子一袋子叫水浸透了的面粉和大米。水生拍打着水去追赶一个在水波上滚动的东西,是一包用精致纸盒装着的饼干。

  妇女们带着浑身水,又坐到她们的小船上去了。

  水生追回那个纸盒,一只手高高举起,一只手用力拍打着水,好使自己不沉下去。对着荷花淀吆喝:

  “出来吧,你们!”

  好像带着很大的气。

  她们只好摇着船出来。忽然从她们的船底下冒出一个人来,只有水生的女人认的那是区小队的队长。这个人抹一把脸上的水问她们:

  “你们干什么来呀?”

  水生的女人说:

  “又给他们送了一些衣裳来!”

  小队长回头对水生说:

  “都是你村的?”

  “不是她们是谁,一群落后分子!”说完把纸盒顺手丢在女人们船上,一泅,又沉到水底下去了,到很远的地方才钻出来。

  小队长开了个玩笑,他说:

  “你们也没有白来,不是你们,我们的伏击不会这么彻底。可是,任务已经完成,该回去晒晒衣裳了。情况还紧的很!”战士们已经把打捞出来的战利品,全装在他们的小船上,

  准备转移。一人摘了一片大荷叶顶在头上,抵挡正午的太阳。几个青年妇女把掉在水里又捞出来的小包裹,丢给了他们,战士们的三只小船就奔着东南方向,箭一样飞去了。不久就消失在中午水面上的烟波里。

  几个青年妇女划着她们的小船赶紧回家,一个个像落水鸡似的。一路走着,因过于刺激和兴奋,她们又说笑起来,坐在船头脸朝后的一个噘着嘴说:

  “你看他们那个横样子,见了我们爱搭理不搭理的!”

  “啊,好像我们给他们丢了什么人似的。”

  她们自己也笑了,今天的事情不算光彩,可是:

  “我们没枪,有枪就不往荷花淀里跑,在大淀里就和鬼子干起来!”

  “我今天也算看见打仗了。打仗有什么出奇,只要你不着慌,谁还不会趴在那里放枪呀!”

  “打沉了,我也会凫水捞东西,我管保比他们水式好,再深点我也不怕!”

  “水生嫂,回去我们也成立队伍,不然以后还能出门吗!”

  “刚当上兵就小看我们,过二年,更把我们看得一钱不值了,谁比谁落后多少呢!”

  这一年秋季,她们学会了射击。冬天,打冰夹鱼的时候,她们一个个登在流星一样的冰船上,来回警戒。敌人围剿那百亩大苇塘的时候,她们配合子弟兵作战,出入在那芦苇似的海里。

  1945年5月于延安

  提示:

  孙犁,原名孙树勋,1913年生,河北安平县人。主要作品有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等。

  《荷花淀》是孙犁在1945年创作的优秀短篇。作品写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冀中人民的斗争生活。但作者没有正面渲染站在的严酷,而是以轻松明快的笔调,通过白洋淀妇女由送夫参军到自觉地组织起一支战斗的队伍的细致描绘,歌颂了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美丽心灵。她们识大体顾大局,爱丈夫更爱祖国。作品成功地把这两种爱融为一体,生动地表现了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抗战的爱国主义精神。全篇洋溢着战斗的乐观主义的革命激情。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祖国和人民的真挚的爱。

  作者主要通过对水生嫂和妇女群像的成功塑造使主题得到充分的表达。包含着亲切自然的人情味的描写,细致入微地表现了妇女们思想感情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表达方式也十分传神:似是讪笑,其实暗含着夸奖丈夫的由衷喜悦;别离的感伤后面,又有着为丈夫的行动感到的自豪;表面的埋怨,表现了为爱着丈夫,因而不甘落后于丈夫的自尊。这些都被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照射的富有光彩。

  作品构思新颖,情节开展疏密相间,详略得当,富有节奏感。对一般性的情节,作粗线条的勾勒或侧面的暗示。对夫妻话别、遭遇战等典型场面则工笔细描,重点渲染。作者把紧张的战斗和日常生活细节糅合起来,按照生活的顺序,自然地展开故事。在动作、对华和细节中细致入微地刻画人物心理,笔墨俭省,形象传神。作品以富有感情的笔触,揭示了人物和生活的美,揭示了劳动和战斗的诗意。全篇情景交融,意境优美,语言朴素无华,真实自然,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清新隽永,融小说、散文、诗歌的特点为一体的散文诗式的小说的独特风格。

  强化训练:

  1.分析《荷花淀》的艺术特色。

  孙犁是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他的小说,以描写冀中农民抗日斗争见长;作品笔调清新明快,充满诗情画意。《荷花淀》是其代表作。作品的艺术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小说通过对华、动作和典型的生活细节细致入微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生动逼真地刻画人物性格。水生嫂是小说的主人公,当她听说丈夫要赴前线打击日寇时,作者通过对她正在编苇席时手指划破、鼻子发酸,为丈夫打点包裹等细节描写,真实地展示了她把对丈夫的依恋与离别的感伤,转化为对丈夫赴前线抗战的理解和支持的心理过程。从而塑造了一个识大体、顾大局的农村妇女形象。

  第二,作品结构疏密相间,详略得当,章法活泼而不失严谨。文中夫妻话别、敌我遭遇、打扫战场等典型场面的都是工笔细描,而水生到别家做工作及游击队在马庄的活动、妇女们组织起来练兵打仗等场面只是粗线条勾勒,一笔带过。小说的建材布局,服务于突出主题与塑造人物形象的需要。

  第三,景物描写清新自如,情景交融,意境优美,富有诗情画意。故事发生在硝烟弥漫的抗日战争年代,作者没有描写残垣断壁、生灵涂炭的场景,也没有描写金戈铁马的厮杀,而是着意于荷花淀的旖旎风光,以妇女们的从容谈笑显示出风云的变幻。抒情的笔调,乐观的画面,使小说充满诗情画意。小说中的景物描写,既饱含着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又为人物的活动提动了典型环境。

  第四,小说语言朴素无华,清丽畅达,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作品融小说、散文、是个为一体,具有散文诗式的独特小说风格。宛如带露沾水的荷花,既有绚丽多姿的风采,又洋溢着沁人心脾的醉人清香。如作品开始描写水生嫂月夜编席的场景,作者用“雪地”、“云彩”

  比喻水生女人编成的大片苇席,又抓住薄雾、清风、荷香这样富有水乡气息特征的事物,寥寥几行就点染出荷花淀的风貌。这样优美的景色与主人公萦徊心头的思念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特有的气氛。接着写夫妻话别,话别语言则是质朴无华而感情真挚的深沉。这一切自然和谐地相互映衬,恰如其分地描绘出当时的环境和人物思想生活的特点。

  2.简析《荷花淀》的思想主题。

  《荷花淀》是孙犁在1945年创作的优秀短篇。作品写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冀中人民的斗争生活。但作者没有正面描写和渲染站在的严酷,而是以轻松明快的笔调,通过对水生嫂等一群白洋淀妇女送丈夫参军,并自动组织起武装保卫家园的描写,赞扬了冀中平原广大农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抗战的爱国主义精神,歌颂了中国农村妇女的美好心灵。全篇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渗透着对祖国和人民深沉的爱。

  作品情节很简单,作者着重写了话别、寻夫、遇敌、战斗、打扫战场等几个场景,通过对水生嫂和妇女群像的成功塑造使主题得到充分的表达。小说饱含着亲切自然的人情味的描写,细致入微地表现了妇女的思想感情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这些都被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照射的富有光彩。

  3.分析《荷花淀》中水生嫂等妇女形象。

  《荷花淀》在白洋淀人民抗日生活这一背景上,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妇女群像。

  这些妇女群像,是四十年代解放后翻了身的新女性,她们既已新的姿态生活着,身上闪烁着新时代的光辉,又保持和发扬了农村劳动妇女的美德,她的勤劳淳朴、通情达理,开朗向上。通过话别、寻夫、遇敌、战斗等一系列活动,细致入微地描写了她们的心理和情感世界。这些年轻妇女,都是眷恋丈夫的年轻妻子,有着温柔细腻的感情,但当国难当头,祖国需要的时候,她们能够深明大义,识大体顾大局,毅然挑起生活重担,满怀深情地送丈夫参军,她们爱丈夫,更爱祖国。当水生嫂听说丈夫明天就要到大部队上去,临行前给丈夫打点好包裹,虽然鼻有些酸,但她并没有哭,这充分表现了她的坚韧和刚强。她们自己也最终成长起来,组织妇女游击队,配合子弟兵作战,保卫自己的家园。当然,作者在塑造水生嫂等妇女形象时,也从人情美、人性美的角度深刻表现了妇女们思想感情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表达方式也十分传神;似是讪笑,其实暗含着夸奖丈夫的喜悦;别离的感伤后面,又有着为丈夫的行为感到的自豪;表面的埋怨,表现了为爱着丈夫,因而不甘落后于丈夫的自尊。在她们身上对丈夫的深情和对祖国的热爱是结合在一起的,焕发着劳动人民至真至切的人情美和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

  4.结合《荷花淀》,论析孙犁小说独特的民族风格。

  孙犁的小说创作与赵树理一样,都是以浓郁的民族特色见长的,但孙犁小说更写出了自己鲜明独特的个性风采。

  (1)从主题和选材上看,孙犁的小说着力表现战争年代我们民族的美好的心灵、坚强品质和高尚情操,可以说,反映农民在伟大民族解放战争中的觉醒,展现农民内在的人情美人性美,并以此来歌颂美的新时代农村的诞生,歌颂创造着美的革命,这是孙犁小说的总主题。在题材的选取上,孙犁小说很少有惊心动魄的场面和事件,也不多写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而是力求题材的朴素单纯,以平静细微的故事来诉说时代的本质。《荷花淀》就是以抗日战争中一些极为平常的生活、战斗的场面,挖掘了中国农民实际上也是我们整个民族所具有的崇高精神品质,在普通人身上写出了战争的本质。

  (2)为了表现这种美的主题,孙犁小说独创了自己的人物形象体系。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以《荷花淀》中水生嫂为代表的抗日民族战争中识大体、顾大局、具有乐观主义和现身精神的农村劳动妇女的形象系列。孙犁小说着重表现了在她们多姿多彩、温柔娴静外貌下面所蕴含的坚韧顽强的性格,孙犁对我们民族人情美人性美的深刻揭示,主要就是通过对水生嫂这样的农村妇女形象的塑造来完成的。

  (3)孙俪小说的艺术结构既严谨缜密,又轻巧灵活,他不太注重故事情节的完整和连贯,而是擅长以散文的笔法来构织小说,善于选取与人物性格相关联的一些生活片段,灵活自如地加以穿插,使人物命运、生活场景、作者的抒情和议论轻松地糅为一体。

  (4)孙犁小说刻画追求一种清新而淡远的意境,像散文诗一样,在平淡之中见深远,于朴素之中显浓重。孙俪小说往往以平静的开头把读者引入心灵震撼的深处,又在结尾时以淡泊悠远的意境,给人留下无限遐想的余地。淳朴而绚丽的景物描写,更增添了孙俪小说的诗意美。与此相关,孙犁小说的语言也是散文诗一样的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清新凝练,柔情似水,简洁畅达。作品中往往用一些富于生活哲理的语句作为画龙点睛之笔,但话语本身却显得很平常很朴实很含蓄,真正做到了以朴素动人。

  浅析孙犁《白洋淀纪事之一—荷花淀》

  《荷花淀》是孙犁的代表作。选自《白洋淀纪事》,与《芦花荡》是姊妹篇,是“白洋淀纪事之一”,是“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品。全文充满诗意,被称为“诗体小说”。在激烈残酷的抗日战争这样一个关系着民族存亡的大背景下,小说选取小小的白洋淀的一隅,表现农村妇女既温柔多情,又坚贞勇敢的性格和精神。在战火硝烟中,夫妻之情、家国之爱,纯美的人性、崇高的品格,像白洋淀盛开的荷花一样,美丽灿烂。人物形象

  孙犁解放前及解放初期的创作结集为《白洋淀纪事》(1958),是作者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的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与散文合集。它主要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情景。作品从多方面勾勒了时代和社会的历史风俗画面,以明丽流畅的笔调,秀雅、隽永的风格和丰富的劳动者的鲜明形象,在读者中间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其中《荷花淀》等作品,已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文艺界甚至以其为现代文学的一种风格流派的标帜,视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

  1977年以后,作者主要写作散文和评论,也有少量小说,陆续结集者有《晚华集》(1979)、《秀露集》《澹定集》《耕堂杂录》(均1981)、《尺泽集》(1982)等。1982年,作者又将从事文学事业以来所能收集到的绝大部分作品,辑成《孙犁文集》5册(内分7卷)。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第二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版)

  夫妻之情、家国之爱

  小说虽然描写的是抗日战争的事情,但是并没有直接写战争的激烈、残酷,而是把笔墨集中在普通百姓的夫妻之情、家国之爱上。这些善良、朴实、纯真的人们在战争环境中闪耀出人性的光辉,表现了人民不畏强暴、保卫家园的伟大情操。侵略战争是反人性的,反抗侵略者的人们以纯美的人性、崇高的人格,在精神上已经战胜了侵略者。这是抗战胜利的精神源泉。

  小说中,参军的人出于对家庭的眷顾,便委托水生来做家属的工作,这正表现了他们对亲人真挚的感情;水生嫂等妇女们虽然委婉地流露出对丈夫们难舍之情,但还是义无反顾地为自己的丈夫打点行装,送他们上战

  场打击侵略者。至于以后妇女们感情依依探望征人,又为丈夫分担任务,参加战斗,更是由夫妻之情上升至家国之爱。

  有国才有家,反之,有对亲人的深情才有对国家的忠诚。

  语言特色

  这篇小说的语言质朴、简明,但又内涵丰富。

  如水生告诉水生嫂自己参军那一段:

  水生小声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水生没有和妻子商量就报名参军,怕妻子责怪,心里有些忐忑不安,所以“小声”地说话。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像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这里是个细节描写,作者通过这个细微的地方来反映人物的内心活动。丈夫要去大部队,女人肯定是不舍和不愿的,他的话给她的内心带来了震动。可是她心里知道,丈夫是为了保卫这美丽的家乡,因此他不得不去。所以她没有表现出她的不愿,而是掩饰了自己的内心,把“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从这一个小细节就可以看出她的深明大义和她对丈夫的理解再如妇女商量去探望丈夫的一段: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了一件衣裳。”水大嫂说。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没有理由的理由,很“要紧的话”,当然必须当面嘱咐。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知道前两位的话不能“自圆其说”,只好另想办法,搬出“婆婆”做理由,最后还不忘加一句“有什么看头啊!”表白自己,有些“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味道。

  作者就是通过这样生活化的人物语言,含蓄而又委婉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

本文来源:https://www.benqdjg.com/news/46324/

推荐访问:

热门推荐推荐文章

热门推荐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