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儿童教育观念专题探究

发布时间:2021-09-13 来源:热门推荐 当前位置:首页 > 热门推荐 > 手机阅读

【www.benqdjg.com--热门推荐】

  鲁迅的儿童教育观念专题探究

  鲁迅的《朝花夕拾》这本书中记叙了他童年时期的一些美好记忆,这些记忆成为了他在现实的“纷扰”和“芜杂”中寻找一点闲静的突破口。针对本书的阅读,课本提出了进行专题探究。因此,借此机会我们探究一下鲁迅的儿童教育观念。

  知识介绍:

  关于鲁迅的儿童教育观念,本书中有这么几篇涉及:《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琐记》《藤野先生》

  下面就针对文中的语言片段摘抄几节:

  我那时最爱看的是《花镜》,上面有许多图。他说给我听,曾经有过一部绘图的《山海经》。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的,最为心爱的宝书。

  ——《阿长与山海经》

  但回忆起我和我的同窗小友的童年,却不能不以为他幸福,给我们的永逝的韶光一个悲哀的吊唁。我们那时有什么可看呢,只要略有图画的本子,就要被塾师,就是当时的“引导青年的前辈”禁止,呵斥,甚而至于打手心。

  我的小同学因为专读“人之初性本善”读得要枯燥而死了,只好偷偷地翻开第一页,看那题着“文星高照”四个字的恶鬼一般的魁星像,来满足他幼稚的爱美的天性。昨天看这个,今天也看这个,然而他们的眼睛里还闪出苏醒和欢喜的光辉来。

  在书塾以外,禁令可比较的宽了,但这是说自己的事,各人大概不一样。

  我能在大众面前,冠冕堂皇地阅看的,是《文昌帝君阴骘文图说》和《玉历钞传》

  ——《二十四孝图》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五猖会》

  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此外还有所谓格致、地学、金石学、……都非常新鲜。

  看新书的风气便流行起来,我也知道了中国有一部书叫《天演论》。星期日跑到城南去买了来,白纸石印的一厚本,价五百文正。翻开一看,是写得很好的字,开首便道:--

  "赫胥黎独处一室之中,在英伦之南,背山而面野,槛外诸境,历历如在机下。乃悬想二千年前,当罗马大将恺撒未到时,此间有何景物?

  惟有天造草昧……"

  哦,原来世界上竟还有一个赫胥黎坐在书房里那么想,而且想得那么新鲜?一口气读下去,"物竞""天择"也出来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也出来了,斯多葛也出来了。学堂里又设立了一个阅报处,《时务报》不待言,还有《译学汇编》,那书面上的张廉卿一流的四个字,就蓝得很可爱。

  学问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了。所余的还只有一条路:到外国去。

  ——《琐记》

  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

  ——《藤野先生》

  从这些摘抄的文字我们可以大致划分一下鲁迅的人生历程。

  从《五猖会》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清晰的知道鲁迅先生是7岁开蒙。父亲强制武断的让他背书的。我们以上私塾三位书屋为分界线。上私塾之前为童年大约4岁至7岁至12岁。上三味书屋12岁至17岁为少年时期。到南京到日本为青年时期。

  那么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推测:

  和鲁迅的童年时代相关的有两篇《阿长和山海经》《五猖会》。

  和鲁迅少年时代有关的有两篇:《二十四孝图》和《从百草园到三位书屋》

  和鲁迅青年有关的有两篇:《琐记》《藤野先生》

  思考拓展:

  鲁迅的儿童教育观念来自于他的切身体会。他感觉到温暖的,对自己激励大的,就是好的教育,要提倡的。对于不好的,痛苦的记忆就是要摒弃的。要改正的。

  美好的记忆有:

  1、小时候自己喜欢看绘图的山海经,长妈妈给自己买回来了。(《阿长与山海经》)发生在童年时期。

  2、在三味书屋感觉老师很渊博方正质朴,对老师很恭敬。对老师读书和同学读书的场景记忆很清晰。喜欢画画。(《从百草园到三位书屋)发生在少年时期。

  3、在南京学堂对《天演论》学习地质学,读苏格拉底的书籍时很开心。(《琐记》)发生在青年时期。

  4、在日本藤野先生给他添改讲义,以尊重的方式询问裹脚的事让他很温暖。(《藤野先生》)发生在青年时期。

  不好的记忆有:

  1、当我高高兴兴的想要看五猖会的时候,父亲武断的让我背书。发生在童年时期。

  2、在三味书屋提问问题,被老师拒绝。在上课的时候,用描绣像的方式来逃避学习。发生在少年时期。

  3、在私塾的时候,同学看有画的图书要被塾师打板子,何止。并且同学能够看“恶鬼一般的魁星像”看出苏醒和欢喜的光辉来。也不愿读枯燥无味的“人之初性本善”。发生在少年时期。

  3、衍太太散布我偷东西的流言。我去南京读书时学校里的单调的课程和学校“乌烟瘴气”的感受。想要去日本寻找出路。发生在青年时代。

  4、在日本仙台医学院考试被怀疑老师给他泄题。观看中国人被杀的影片触动他做出人生的改变——弃医从文。发生在青年时代。

  结合鲁迅的记忆。我们大致可以总结出鲁迅的教育观念:

  1、对于学龄前的儿童,家长要关注儿童的学习需要。那就是提供色彩丰富的图画书,来让孩子认识世界。同时要保护孩子的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用一种接纳的,耐心的,孩子感兴趣的方式教育孩子。

  2、少年时代,孩子正是由形象思维逐渐转向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期。因此要根据孩子的兴趣,提供教学内容。同时,学习也要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逻辑思维。就拿鲁迅学对对子,刚开始的难,无味到后来好了很多。说明学习古文需要一个过程。同时还要鼓励孩子自己探索这个世界。

  3、青年时代,孩子有了自尊,能够分清是非曲直,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同时他对新生事物,新知识具有强大的好奇心。和学习的欲望。要鼓励他树立自己的理想和方向。并为之努力。要用公平,公正的态度对待他。

  4、同时自己的理想和方向要符合国家的需求。要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总之,从《朝花夕拾》中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到鲁迅希望中国的教育:

  多一点对儿童的尊重。尊重儿童学习的规律,尊重儿童学习的心理。

  多一点心灵的关注。关注儿童对新知的需求,关注儿童对关怀的需求。

  多一点兴趣的培养。培养少年读书的兴趣,培养少少年绘画的兴趣。

  多一点人生的引导。引导青年观察社会,引导青年家国情怀。

本文来源:https://www.benqdjg.com/news/71096/

热门推荐推荐文章

热门推荐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