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抗美援朝71周年征文 3篇

发布时间:2021-10-04 来源:热门推荐 当前位置:首页 > 热门推荐 > 手机阅读

【www.benqdjg.com--热门推荐】

抗美援朝,又称抗美援朝运动或抗美援朝战争,是20世纪50年代初爆发的朝鲜战争的一部分,仅指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的阶段,也包括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的群众性运动。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纪念抗美援朝71周年征文 3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纪念抗美援朝71周年征文 3篇·1

  我们既然活着,就要活得有意义!——威廉.费尔普斯

  战场上的小草

  清晨,我睁开眼,看见了战壕上的一棵小草,青青的绿色上挂着晶莹的露珠,与她周围经过炮火洗礼的泥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初升阳光的照耀下,倔强地向世界展示她生命的意志,预报着春天的来临。我不是一个多愁善感的普通群众,而是一名坚强的志愿军战士,但在那瞬间,这美丽的小生命竟强烈地震撼了我的全身心,让我对生命的涵义有了更深刻的领略。“要打仗了,小草!”我小心翼翼地用手将她连根一起移植到一个人们不易踩到的角落,默默地祝愿她永远常青。

  总理故乡的兵

  我记不清他的“大号”,只记得由于他皮肤黑,同志们都叫他小黑。小黑与我都是淮安人,是周恩来总理故乡的兵。那时他才十八九岁,闲下来的时候,总爱与我一起聊聊。战友的感情深,一起上战场的老乡的感情更深,有什么话,他都愿意跟我说。没人的时候,他常问我:“你怕死吗?”我总是摇摇头,而后,就见他在若有所思。忽然,他对我说:“为了毛主席,为了祖国,怕什么死啊!别忘了,咱可是总理故乡的兵!”,这样的自问自答持续了许多遍。他也时常给我讲起他在故乡的那个好姑娘,希望今生还有机会与她再见一面,不在乎在他复员的时候她已嫁了他人。后来,小黑调到别的部队去了,就一直没有他的消息。前几年战友在徐州聚会的时候,我也没有遇着他,如果他在世,也是快七十岁的人了。

  关于最爱的人

  每当回忆起祖母慈祥的面庞,我的眼泪就要忍不住落下来。祖母是我今生最爱的人,她也是最爱我的人。十五、六岁的时候,为了筑猪圈,我常一早就去河荡里“揽泥”。干完活,母亲舍不得我,常“奢侈”的给我炒一点我最爱吃的“油炒饭”,我常偷偷地把它拿给组祖母吃。祖母总是对我说:“宝贝,你吃吧,奶奶老了,吃这么好有什么用啊,你吃了还要干活呢!”我在部队的时候,祖母去世了,在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却没有与她今生最爱的人见上一面。复员回乡的时候,得知祖母是因一种病毒性腹泻没有药治疗,不断地“拉肚子”、虚脱而去的,心中更不是滋味。母亲对我说:“你奶奶去世的时候,不断的喊你的名字,还说'发财啊,国爱;发财啊,国爱。'老人家一辈子受够了穷苦的罪!祖母的遗愿至今没有成为现实,我仍是一个没有发财的种田人。但是,一天三顿吃“油炒饭”是不成问题了,每一次我吃着孩子们给我炒的“油炒饭”,就会想起我可怜的祖母,于是一口一口的咀嚼,一粒一粒的品味,不愿浪费每一粒!

  ……

  有人说军人、特别是中国军人不懂得爱惜生命,我听了非常生气。天下没有喜爱死亡的人,每个人都爱惜生命,特别是我们这些经历了太多生生死死的志愿军战士,对“活着”的意义有着不同于一般人的更深刻的理解。说“不爱惜生命”,是为了保家卫国,爱惜更多更多的生命,让我们的亲人活得更好一些。于是,在军号响起的时候,我们热血沸腾;在枪林弹雨的战场,我们勇敢穿梭!

  我曾为了光明去穿越一片令人窒息的黑暗,有幸最终看见了灿烂的阳光,因此我更感到“活着”的快乐。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我无悔无疚,因我的人生在朝鲜战场上已被赋予更深刻的意义。

  要是你问我谁是最珍惜生命的人?我一定会说: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民志愿军!

  纪念抗美援朝71周年征文 3篇·2

  本人田世兴(笔名老田地)原籍山东省昌乐县,1929年7月生。1953年1月抗美援朝,回国后工作单位:1954年4月铁道兵第六师后勤部;1962年3月铁道兵后勤部;1964年4月西南新建铁路工地指挥部后勤部;1968年5月铁道兵后勤部;1970年5月铁道兵后勤部华东办事处;1980年1月集体转业铁道部;1992年1月退休落户上海市。

  参加过黎湛/鹰厦/贵昆/成昆铁路建设,曾荣立三等功和荣获师先进工作者称号。

  1970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曾登上天安门观礼台,看到毛主席。1978年7月30日,中央领导接见铁道兵后勤部工作会议全体同志有幸参加,合影保存完好。

  难忘的岁月

  一九五三年元旦过后,我到张店(今淄博)工务段检查工作,还没几天,调度电话就传达分局通知,要我赶快回分局机关报到,去参加抗美援朝。

  当时,我误以为要我去武汉参加修建长江大桥。接到电话的当天,我就赶回了青岛。分局机关各科室的同志都祝贺我经批准去抗美援朝,为我准备纪念品,约我合影留念,忙活了两个整天。

  第三天一大早,我赶紧乘火车回家向亲人们告别,见到我大着肚子的妻子又不好隐瞒,我要告诉她的话还没说完见她失去笑容、脸色变了。她什么话也没有和我说,把脸背向我的眼,我仍看见她潸然泪下,我担心伤害她怀着五个多月的身子,没到天黑就搀扶着送她到离我家三里路赵家埠头她的娘家。

  我们青岛铁路分局的援朝职工去济南铁路局集中,乘座的是青济直达快车,在我家尧沟车站没有停点,飞驰通过。那天夜里,我父亲特地从县城里店铺赶回家里陪伴母亲,两位老人一夜都没合上眼。

  欢送我们援朝职工的大会在青岛车站隆重举行,时间虽短却非常热烈。欢送的人群挤满站台,彩旗招展、锣鼓喧天,我以前很少见到这样的场面。

  两个弟弟那时在家乡读小学没能送我,在青岛的表姐夫妇到车站为我送行,工务科苏强股长给我带大红花,刘副局长的讲话简短而语重心长。我代表援朝职工发言,志气高扬,表示我们一定要载誉而归、不负众望。

  我们济南铁路局一批援朝职工到达沈阳后,脱掉了铁路制服换上了崭新的志愿军冬装。大家把穿上军衣的照片很快寄给各自的亲人。在出国之前我们学习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尊重朝鲜人民的风俗习惯和对朝鲜老乡的称呼以及日常生活的简单朝语。

  一九五三年元月的一个夜晚,气温降到零下20多度,天寒地冻、皑皑白雪。我们第一批男女青年援朝职工分乘多辆军用汽车离开丹东驶过鸭绿江大桥,直奔中国人民志愿军新建铁路指挥局(代号08部)驻地。

  在汽车上我们的任务是做好防空袭工作,一旦听到飞机轰鸣声,就赶快拍打驾驶室,让司机熄灭前大灯。闭着灯,开车的司机对道路很熟悉,顺着雪白的公路照样可以减速慢行。

  那天夜里很幸运,我们没遭到敌机轰炸,经过大半夜的颠簸到达龟城,大家实在困了,下车后摸黑都钻进朝鲜老乡残存屋里的炕上和衣而卧。睡到天亮我醒来,才发现我们身旁睡的有男有女,他们对我非常友好,一点也不陌生,定要我们吃完早饭再上路。

  在离开这座城市时我看见的到处是弹坑,满地瓦砾,一片废墟。这是美帝国主义侵略者灭绝人寰的罪证。在汽车上,我们齐声高唱: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打败美帝野心狼。

  当时,我心想我们国家经济虽然还没恢复,人民群众生活有困难,但是只有打赢这场战争才能保住我们夺取解放的胜利果实,建设新中国。到达志愿军08部后,我和上海援朝职工谢邦定同志分配到指挥局直属独立通讯信号工程营做后勤供应工作。

  我们部队执行的任务是在朝鲜腹部(中线)抢建一条新的铁路运输线。我缺乏部队知识更不懂军事,现在知道了一点,朝鲜战争和我们解放战争大有不同,打的不是小米加步枪的仗。

  志愿军作战部队大量的的武器装备、弹药物资、军需供应等大部分要靠铁路交通运送,铁路钢铁般的运输线是完成后勤保障任务非常重要的的因素。现在我想,我们志愿军洪学智副总司令(回国后任总后勤部部长)管后勤工作可能是这个原因。

  一九五三年上半年,朝鲜战争未停战前,我们指挥局后勤部和抢建铁路施工部队经常遭到敌机空袭。我们部队驻地离指挥局后勤部不远,仅隔着一座山。有一天深夜,多架敌机轮番轰炸,飞机轰鸣和炸弹声震耳欲聋,山林的火光照得我们部队驻地通明,好在早有准备损失不大。

  为躲避敌机轰炸,我们曾住过帐蓬和山洞,在朝鲜老乡家住的时间比较长。朝鲜阿爸吉阿妈妮对志愿军胜过对他们朝鲜人民军。有一天晚上,有个人民军战士要在我们住的阿爸吉家借宿,阿妈妮怎么也不让睡在她的坑上。

  祖国人民对我们援朝职工关怀倍至。我们的工薪原工作单位如数照发,在援朝期间还发津贴,吃的和穿的按规定标准由军费负担。我原单位的工资,分局按月准时车递到尧沟车站,不是弟弟去领就是车站派人送到我母亲手里,那时我的家庭生活不成问题。

  我们部队吃的主食是大米白面和少量高梁米,副食多是干肉干鱼罐头蛋粉等干菜,很少吃到新鲜蔬菜,不少同志患了夜盲症,吃些国内赶运去的羊肝粒很快也就好了。

  朝鲜停战以后,祖国派去的慰问团一个接着一个,有名的艺术家、民主人士和各界代表为我们演出向我们慰问。慰问品种类繁多,一批又一批发到我们手里,印着赠给最可爱的人的红字十分显眼,我们部队不仅物质生活很好,文化生活也丰富多彩。

  一九五四年春,我们部队圆满地完成了铁路抢建任务,没有辜负祖国人民的期望。我们胸前佩带着各式纪念章和各种荣誉奖章胜利回国,我们回国部队乘坐的军列到新义州过鸭绿江大桥前,为避开联合国监督小组的耳目是严格保密的。

  我们军列到达丹东站时车门车窗大开,欢迎群众和我们高呼:祖国万岁!的欢呼声响彻云霄,那场面比欢送我们出国时更加热烈!我参加抗美援朝一年零六个月,时间虽然不长,可在我脑海里是永志不忘的岁月。

  鱼水情

  朝鲜地形狭窄,东西两面环海,北面与我国吉林省为邻,中部山多林密。我参加抗美援朝所在志愿军部队担负着抡建贯通中线(避开沿海线)一条新的铁道运输线。

  一九五三年上半年朝鲜未停战以前,我们部队为躲避敌机轰炸经常住在山林里搭的帐蓬和山洞里。一九五三年七月停战以后,我们部队搬出帐蓬和山洞住在朝鲜老乡家里的日子就多了。

  在朝期间我先后住过靠施工部队工地附近的两户老乡家里,那两户人家都是老幼和妇女,没有一个男青壮年,据说是都参军到前线打美帝和李承晚伪军去了。我住过一户家里有阿爸吉阿妈妮阿子妈妮和小孙子四口人,另一家有老两口和两个女儿也是四口人。

  我们休息的时候他们都主动和我们打招呼、拉家常和说笑话。我们之间的交流言语不通有些困难,就用手比画、写字(阿爸吉识汉字)的方法,解决了不少双方沟通的问题。

  我们一有空赶快帮老乡家里担水、扫地和做些家务活。阿妈妮阿子妈妮打水拿东西多用头顶,喜欢白色的头巾,我们把慰问品送给她们。冬季天寒地冻,她们穿的都很单薄,在外出时总是把要穿的衣裳先拿到屋外头凉凉再穿。那时我没弄清是为什么?现在我想可能为了预防感冒。

  有一天我住的阿爸吉家屋子失了火,把我们部队刚从国内买回要发给连以上干部的牛皮文件包等烧坏了不少,我感到难交待,看到老乡屋顶烧穿了更心急火燎,好在我们营部冯参谋在家是泥瓦匠,他组织大家当天就把屋顶修好了。阿玛尼乐呵呵不停地说:考斯米达(谢谢)。

  纪念抗美援朝71周年征文 3篇·3

  2020年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70周年纪念日。

  “弹上膛,刀磨亮,杀敌豪情满营房,单等冲锋号角响,尖刀直插敌胸膛!”

  亲爱的朋友,您还记得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里那位机智勇敢,化装成美国顾问,率领侦察兵冲破敌人道道防线,以“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奇袭手段,一举捣毁李承晚“白虎团”团部的侦察排长严伟才吗?

  1990年国庆节前夕的一个星期天下午,在济南军区某干休所,作者专程访问了当年这位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特等功臣杨育才。

  严伟才的感人形象,就是根据当年杨育才的英雄事迹改编搬上舞台和银幕的。

  在采访过程中,我深深地被杨育才那忠诚的赤子之心、浓浓的爱国之情和非凡的人生经历所感动。

  令人痛惜的是,杨育才已于1999年5月26日不幸病逝,享年73岁。

  为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缅怀这位闻名中外的战斗英雄,继承和发扬我党我军光荣传统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我特将《岁月不湮爱国心》——访著名战斗英雄、特等功臣杨育才这篇专访以及追踪,奉献给广大的读者朋友。

  “在抗美援朝战场,一位阿妈妮救了我,我要以实际行动报答她的救命之恩!”

  这天下午,午休刚过,杨育才正和老伴李天姿忙家务,得知我慕名前来采访,热情好客的夫妻俩,一边给我让座倒水,一边去自家小院摘葡萄。

  我坐在吱嘎作响的老式木制沙发上,看到蓝色的确良窗帘,褪成白色还在挂着。

  老两口穿着都很朴素,尤其是杨育才那件中山装,已经穿了十几年,还依然在穿。

  杨育才前不久带着老伴李天姿,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陕西汉中探亲。

  他婉言谢绝当地人武部领导为他安排的小车:“我只是一名普通老战士,回乡探亲是私事,绝不能动用公家的车,到人武部报到是履行组织纪律,让组织时刻掌握我的行踪”。

  他执意租了一辆电动三轮车回村,路过千户崖时,三轮车上不去,便连忙下了来,在后面使劲地推着三轮车才上去。

  回到老家的第二天,杨育才便与侄儿一起,到山坡地里去挖苕,双手磨出了血泡,身上粘满了黄泥,还一丝不苟地捡尽散落在地里的苕叶、苕蔓和苕根。

  侄儿劝他说:“大伯别捡的太细了,快坐下歇歇吧!”“要珍惜汗水换来的每一份收成,小的捡回去喂猪不是很好吗?”

  在家乡期间,杨育才不是参加劳动,就是走村串户、搞社会调查,询问乡亲们的生产、生活情况,还和乡亲们一起探讨如何勤劳致富,并提醒侄儿要节约粮食。

  一次,他见13岁的侄孙女倒掉半碗剩饭,感到非常心痛。他随即召集侄儿侄孙们开家庭会,语重心长地说:“你们没挨过饿,不知道粮食的重要,关键时刻它能救活人的命啊!

  “今后,剩下的饭菜都不要倒掉,下一顿加加热再吃。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粮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杨育才这种勤劳俭朴的作风,受到侄儿全家和乡亲们的好评:“真是名副其实的老英雄!”

  就在杨育才回老家的第14天,勉县人民武装部转来解放军总参谋部电报,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国家主席金日成访问中国,指名要在济南接见杨育才。

  于是,杨育才一行便乘火车急速赶回济南。

  杨育才是陕西省勉县定军山镇杨家山村人,1926年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小失去母亲,生活异常艰难。

  他没有上过学,7岁起就给地主家放牛,13岁那年,为躲避国民党军队拉壮丁,逃到勉县张家河北山一带,为别人家放牛、砍柴、推石磨,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

  寒冬腊月,还穿着又破又烂的单衣。1948年8月,父亲病逝,在回家奔丧途中,他被保长带人捆去,强行充当了壮丁。

  1949年3月,在旧军队苦海中挣扎的杨育才,终于迎来曙光,被我军解放。

  1949年4月,杨育才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195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这一年,美帝国主义悍然侵略朝鲜,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畔,为了保家卫国,杨育才又积极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

  1951年6月,杨育才赴朝作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阵地防御战、巩固阵地战、战术反击战及夏季反击战役。

  1951年10月,杨育才担任侦察连副班长,在金城阻击战中,带领全班打退了敌人1个连的包围进攻。

  1952年9月,参加东线防御战,两次反击小无名山,取得突出战绩。由于他身材高大、胆大心细、善于捕俘,多次出色地完成侦察任务,先后荣立三次三等功,一次二等功,被战友们誉为战地“大力士”“小诸葛”和“飞毛腿”,很快成长为侦察排副排长。

  “在抗美援朝战场,一位朝鲜阿妈妮救了我,令我终生难忘。” 杨育才回忆说,“ 那是1953年3月12日清晨,漫山遍野又增添了一层厚厚的新雪,我踏着齐腰深的积雪执行任务。由于头天没吃东西,手脚被冻僵,浑身无劲,当走到一个叫泉瑞里的村庄时,突然晕倒在雪地里……

  “一位朝鲜阿妈妮发现后,把我背回她家,用嘴含着一个个钮扣,帮我解开了冰冻的棉衣;又用嘴里的热气哈开了鞋带,帮我脱下皮鞋;我的双脚被冻得僵硬,不能用火烤,也不能用热水烫。

  “阿妈妮就毅然解开外衣,毫不犹豫地把我的双脚抱到怀里,用她的体温把我的双脚慢慢暖化。我醒来后,看到慈祥的阿妈妮熬红了双眼,还在为我烘烤衣服,眼泪夺眶而出。

  我暗暗下决心:一定要英勇作战、拼命杀敌,以实际行动报答阿妈妮的救命之恩!”

  “勇士辉煌化金星。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1953年7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发动夏季反击战——金城战役。

  13日晚,杨育才奉命率领尖刀班,执行“虎口拔牙”——突袭南朝鲜军精锐部队首都师第1团“白虎团”团部的任务。

  他个子高,鼻子大,经过化装,穿着美军制服,乔扮成 “美国顾问”,12名侦察兵化装成护送“顾问”的敌军,直插敌方纵深。

  “尖刀班”冒着敌军密集的炮火,沿着设计的侦察路线,插入敌军308高地,进入“虎口”415高地。深入到敌人腹地后,杨育才发现狡猾的敌人,警备异常严密,在他们前面设有重重岗哨。

  杨育才一边率队快速穿插,一边动起脑子:如何逮住一个“舌头”,查出他们的口令,顺利插进“白虎团”团部?

  突然,公路上空又一次悬起了照明弹,杨育才在回头检查“尖刀班”的行进队员时,发现后面多了一个人。他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猛然抓住了那家伙。

  原来这是被志愿军炮火吓破了胆的敌兵,躲在沟边的草丛里。当“尖刀班”在公路上跑过时,他误以为是自己的队伍撤退了,就跟在后面往南跑。“尖刀班”在正需要的时候,抓了一个“舌头”,很快盘问出敌人的口令和“白虎团”团部的情况。

  杨育才让战士把俘虏捆起来,嘴里塞上毛巾,放在草丛中隐蔽起来。刚处理完俘虏,杨育才听到草丛中传来沙沙的响声,他断定有敌军走来,遂命侦察员抓住机会对口令。

  侦察员高喊一声:“站住,你们是干什么的?”敌军怯生生地回答:“我们是游动哨。”“口令”敌军马上回答:“古伦姆”,侦察员接着补上“欧巴”。

  就这样在口令的掩护下,与敌军擦肩而过。之后,杨育才和他率领的“尖刀班”如13支利箭,飞快地向二清洞南朝鲜军“白虎团”团部射去。

  进入“白虎团”团部驻地时,“尖刀班”被停在公路上的敌军首都师机甲团第2营车队阻隔。杨育才果断指挥袭击,趁敌人慌乱之机,冲过公路,直扑“白虎团”团部二青洞。

  杨育才指挥“尖刀班”三个组分头作战,冲进敌警卫室、会议室。恰在此时,担负袭击敌警卫室的第一小组的枪声,骤然响了起来。杨育才大喊一声:“打!”

  侦察员包月禄、李志对准窗口投进两枚手榴弹。随着“轰轰”两声巨响,一个巨大的火球从作战室里蹿出,屋里的电灯熄灭了。

  敌团长一时搞不清出了什么问题,团部内乱作一团。趁着烟雾,“尖刀班”像从天而降的神兵冲了进去,一阵机枪扫射,敌军被打得措手不及,晕头转向,四处逃窜。

  敌机甲团团长被当场毙命,其余的敌首脑在前有枪口,后无退路的情况下,只好纷纷投降。

  “尖刀班”仅用十几分钟就结束了战斗,在“白虎团”团部毙敌97余人,俘敌军事科长、榴炮营副营长等19人。

  这时,杨育才一眼看到会议室墙边有个铁架子,上面挂了面绣着一只呲牙咧嘴的白色虎头的军旗。他上前一把扯下这面绣工精美的旗子,这就是李承晚亲自授予“白虎团”的“优胜”虎头旗。

  “白虎团”团旗就这样成为了志愿军的战利品。

  杨育才率领的“尖刀班”在打掉“白虎团”团部后,又一鼓作气干掉了附近的油库、弹药库,爆炸声此起彼伏,熊熊烈火映红了天空。

  至此,杨育才率领的“尖刀班”圆满完成突袭任务,为金城反击战役取得最后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令人称奇的是:“尖刀班”包括杨育才在内一共13人,无一伤亡,创造了我军特种作战史上的奇迹!

  由于功绩卓著,1953年10月13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杨育才记特等功,1954年授予他“一级战斗英雄”称号。

  1953年12月1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杨育才“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尖刀班”荣立集体特等功,荣获一面上书“英勇插入敌心脏,捣毁匪窠建奇功”的特等功奖旗。

  杨育才的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作为一级文物珍品,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尖刀班”缴获的“白虎团”的“优胜”虎头旗,也收藏在军事博物馆,成为“白虎团”惨败的历史见证!

  “勇士辉煌化金星。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在志愿军英雄灿烂的群星中,杨育才无疑是一颗耀眼的金星。

  然而,杨育才却这样说:“这次战斗结束后,党和国家给了我这么高的荣誉,我心里沉甸甸的,想起那些为国捐躯、壮烈牺牲的战友们,我的心中十分不安。只有做好我们的工作,才能对得起牺牲的烈士们。

  如果敌人胆敢再来侵犯,我们还要用‘打虎’的精神,与一切侵略者进行生死较量,永远为祖国而战,胜利将永远属于我们这支所向披靡的正义之师!”

  “想想当年那些牺牲的战友,我们今天如果再挑肥拣瘦,只为自家着想,就觉得心里有愧啊!”

  从朝鲜凯旋后,杨育才出席了全军英雄大会,受到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后来,他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在基层默默无闻地奉献。

  1964年8月,毛主席在北戴河观看京剧《奇袭白虎团》时,想起了曾经的战斗英雄杨育才,就问在身边陪同的总政治部主任肖华:“这人还在不在,任什么职务?”肖华回答说:“不大清楚。”演出结束后,肖华立即责成济南军区了解杨育才的情况。

  当时,杨育才所在部队驻守徐州,他任师侦察连副连长,正带领战士们在沛县微山湖畔生产基地边生产边训练。师政治部派干事刘瑞年、吕连澄等前去调查。

  时值深秋,年近40岁的杨育才,正带领比他小20来岁的战士,在刺骨的湖水中苦练武装泅渡。他已担任10年的副连级干部,每逢过年都到食堂帮厨,和战士们共度节日。生产基地距徐州师部55公里,每次到师部开会,只要时间许可,他总是徒步往返,借此锻炼保持行军能力。

  在毛主席的关怀下,杨育才这位叱咤风云的战斗英雄,靠扎实的工作和突出的业绩,使职务得以迅速提升,又历任连长、营长、副团长、师副参谋长、副师长等。

  他是中国共产党第九、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四、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史要》记述,1973年8月30日,中共十届一中全会批准中央军委委员共63人。其中,新增补军委委员35人,杨育才被增补为军委委员。

  1981年离休后,杨育才全家定居济南。他离而不休,抱着对子孙后代、对祖国未来高度负责的精神,继续发挥余热,积极参加培养教育青少年的社会活动,用亲身经历教育下一代爱党、爱国、爱军。

  他分别担任济南市第七中学、燕山中学、济宁棉纺机厂等30多所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的名誉校长、校外辅导员、“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顾问、政治顾问和德育顾问等。

  杨育才经常不辞辛劳,不要报酬,应邀到机关、部队、工厂和学校作报告。他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讲革命传统,对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先后作报告100多场,听众达20多万人次,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他被山东省评为精神文明先进个人,被济南军区政治部评为优秀共产党员,3次被评为先进离休干部。1987年出席全军英雄模范代表会议,1998年获“全国老有所为奉献奖”,并被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全军先进离休干部”称号。

  人们称赞说:昔日保家卫国当英雄,今日爱国教育是模范,杨育才贵在“育才”。

  杨育才和妻子李天姿育有5个子女,他不仅自己深爱祖国,而且教育子女为祖国的安定和繁荣多作贡献。他先后送大女儿杨军、二女儿杨华、儿子杨波和三女儿杨红参军,3个女儿在部队都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大女儿杨军15岁时,响应党的号召“上山下乡”,两年后在农村入伍,靠自己努力入了党,考上了护理学校,毕业后分配在蚌埠某医院,后随部队调往青岛。

  儿子杨波,1984年转业到胜利油田当工人。杨育才说,“还打算鼓励小女儿杨辉,以后也到部队锻炼。”

  1993年,杨辉以优异成绩考入解放军测绘学院。毕业时,李天姿劝老伴找有关部门通融,把女儿分配到驻济南的部队,可最终却被分到淄博某部测绘大队。

  “你爸有一次在房间里拨通了电话,可关于你毕业分配的事,最后还是没有说出口。”李天姿事后对女儿杨辉说。

  这时,杨育才接过话茬:“想想当年那些牺牲的战友,我们今天如果再挑肥拣瘦,只为自家着想,就觉得心里有愧啊!”

  “历史已经充分证明:社会主义制度符合中国国情和绝大多数人民的根本利益。”

  我仔细端详着这位64岁的老英雄,当年英武强壮的战士,现在已是体弱多病,常年都需要服药。但他仍然怀着深深的赤子之心、爱国之情继续为社会奉献余热。

  他说:“前几年,社会上对人民的教育,特别是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重视不够,导致一些青少年对祖国缺乏感情。更有的受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影响,认为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这是十分错误和危险的!”

  杨育才坚持不懈地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毛主席著作,每天早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晚上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他都按时收听收看。

  他说:“这样就会思想端正,‘耳聪目明’,及时了解国内外大事,便于正确地分析和认识形势。” 曾几何时,也有人议论杨育才:“讲革命传统也不看看风向。”可他却坚信自己没错:“正因为社会上一度刮起了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歪风,所以我讲革命传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才是时代的迫切需要!”

  “我是从旧社会过来的人,深知旧中国外敌侵略,山河破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中华民族处于苦难深渊的情景。” 杨育才说,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41年来,我们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去年冬天,我到沂蒙山区搞农村调查时亲眼看到:现在农民吃的主食是细粮,副食有肉类、蔬菜,还有水果等;老年人穿的暖暖和和,青年人穿的漂漂亮亮;许多人家盖起了卧砖到顶的新瓦房,屋里添置了电视机、沙发、组合柜等高档家具。

  有位老人感慨地对我说,这些在旧社会真是连想都不敢想啊!”

  “有人说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这是不符合实际的。”

  杨育才举了个例子:“就拿美国来说吧,全国总人口的1/5近5000万是最富的,占有社会财富的76%;最穷的也是1/5近5000万人,只占有社会财富的0.2%。据去年12月28日《人民日报》刊登的《寒冬里的流浪汉》中说,美国有200万人无家可归,这说明贫富差距极大。

  如果我们的国家也搞资本主义,都实行私有化,把美国的制度搬过来,那就意味着总人口的4/5,即8亿多人,就会陷入贫困之中,这是根本不可取的。”

  杨育才严肃地说:“历史已经充分证明:社会主义制度符合中国国情和绝大多数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依靠社会主义制度,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消灭了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依靠社会主义制度,我国人民取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

  杨有才动情地说:“41年的实践已向全世界昭示,社会主义在中国具有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可以毫无愧色地说,我们的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100多年来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高,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扬眉吐气。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为我们社会主义祖国的强大而感到自豪。

  同时,更应该无比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因为它是无数革命先烈流血牺牲换来的。就说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争吧,和我一起入朝参战的38名侦察兵,有37名在异国疆土上负伤和牺牲,我算是幸存者。每当想起他们,我心里就很难过……”

  这时,杨育才的声音哽咽了,眼睛有些湿润。“成千成万的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

  他引用了毛主席的教导,又接着说:“我们的祖先在这块土地上,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为人类的文明做出了卓越贡献,这是值得骄傲的。现在,我们每个炎黄子孙都应该加倍努力,为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听了老英雄杨育才生动的谈话,我就如同接受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深深地被他那忠诚的赤子之心、爱国之情所感动。我把它整理出来,献给广大的读者朋友,愿更多的人都有同感。

  “美帝野心实狂妄,梦想世界逞霸强。对敌从不抱幻想,我们还要更警惕,紧握枪,打败美帝野心狼!”

  1999年4月25日,杨育才作为中国老龄委组织的全国百名英模进京观光团成员来到北京。因年逾古稀,患有心脏病、脑血管病,做过胃切除手术,他身体十分虚弱,且经常发烧。

  他打算趁这次机会,到解放军总医院做彻底检查,便让多年从事护理工作的大女儿杨军,专门请假陪同进京。“我做梦也没想到此次进京,竟是陪伴父亲度过了他人生的最后时光。”杨军哭着说。

  4月28 日,观光团参观中南海毛主席故居, 29日上午参观毛主席纪念堂。28日晚,杨育才又发起高烧,杨军怕父亲支撑不住,就劝他29日别去参观。可杨育才说什么也不肯,“别的活动,我可以不去;瞻仰毛主席遗容,我一定得去!”

  从踏上毛主席纪念堂台阶的那一刻起,杨育才就激动得浑身颤抖。他缓步走到毛主席遗体前,在女儿杨军的搀扶下,两眼注视着老人家的遗容,深深地一躬躹、二躬躹、再躬躹。待他抬起头时,已经泪流满面。

  杨育才深情地说:“是毛主席他老人家领导全国人民,把一个‘一穷二白’的旧中国,变成了一个崭新的新中国;我有今天,中国人民有今天,绝不能忘了他的恩情,我想念他啊!”

  当天下午,杨育才的病情陡然加重,随后就住进了解放军总医院。

  5月8日凌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悍然发动导弹袭击,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躺在病床上的杨育才,听到这个消息义愤填膺:“什么误炸?什么地图错了?全是胡说八道!他们是故意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年来,美帝国主义从来就没对我们安过好心!”

  “美国鬼子是纸老虎,再厉害,当年还不是被我们打得认输吗?如果祖国需要我杨育才,我没二话,再上战场!”

  5月23日,杨育才老伴李天姿从济南打来电话,询问过丈夫的病情后说:“自打美国袭击我驻南使馆后,邀请你做报告的人接连不断。”杨育才叮嘱老伴:“你替我全答应下来,我会尽快回去。这种时候人们请我做报告,既是对我的信任,更是政治需要,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

  谁也没有想到,就在5月26日,这位曾经在战火中出生入死,令敌人闻风丧胆,溃不成军,教育和激励过几代人的老英雄,终因癌症医治无效,不幸病逝,走完了他光辉传奇的人生历程。

  30日上午,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告别大厅,哀乐低回,庄严肃穆。青松翠柏环绕在老英雄杨育才遗体四周,英雄相惜,许多老首长老战友等纷纷赶来,为老英雄最后送行。

  在杨育才同志遗体告别仪式上,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迟浩田两位上将都敬献了花圈,并向杨育才作最后送别,还分别题写挽联:“英雄一世,精神长存”“奇袭白虎团威震敌胆,战功垂青史名扬华夏。”

  杨育才在住院期间,迟浩田副主席两次前往看望。在杨育才逝世的第二天,迟浩田副主席又前往解放军总医院招待所,看望杨育才的家属及子女,向他们表示亲切的慰问。他紧紧握住杨育才夫人李天姿的手安慰说:“老嫂子,节哀、保重!”

  杨育才的骨灰,安葬在济南市英雄山下的烈士陵园。虽然离开我们已经21年,但是他的英雄形象和英雄精神,他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将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后人奋勇前进!

  借用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里严伟才那铿锵有力的唱腔,做本篇的结尾:

  “同志们一番辩论心明亮,识破敌人鬼心肠。

  美帝野心实狂妄,梦想世界逞霸强。

  失败时它笑里藏刀把‘和平’讲,一旦间缓过劲来张牙舞爪又发疯狂。

  任凭它假谈真打施伎俩,狼披羊皮总是狼。

  对敌从不抱幻想,我们还要更警惕,紧握枪,打败美帝野心狼!”

  作者李佩山 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特约研究员、中企联企业管理咨询山东专家组成员,曾任中国铁道建筑报记者、记者站长,中铁十四局集团党委宣传部部长和《人民日报》特约撰稿人等,有60多篇作品被人民出版社、新华出版社和中国铁道出版社等选入书中,出版新闻专著《忠诚的人生》。曾获中国新闻奖、首届“全国铁路百优新闻工作者”、首届和第二届“山东省优秀青年记者”、第三届“山东省十佳记者”和“山东省十大杰出职工”等荣誉称号。

本文来源:https://www.benqdjg.com/news/74264/

热门推荐推荐文章

热门推荐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