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三篇

发布时间:2022-02-08 来源:热门推荐 当前位置:首页 > 热门推荐 > 手机阅读

【www.benqdjg.com--热门推荐】

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关键要把“最大政绩”与发展实绩有机统一,做到党建强、发展强。下面是本站为大家整理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小康不 小康,要害看老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2020年度“三农”工作重点在 全面脱贫 难点在 整合资源 起点在 激励人才下乡创新创业。任务已定,责任明确,就等落实。农民要小康,干部要担当;农民想致富,要害看支部。“三农”工作要发挥老干部老党员老农民的余热作用,弹好“三老”琴,为“三农”工作鼓实劲。

  弹好“三老”琴, 学习“三老”不 忘初心跟党走的忠诚,盘活“三老”精神资源,向新高度推动“三农”工作。全面脱贫已成定局,脱贫攻坚进入扫尾阶段。脱贫的,要防止“返贫”;扫尾的,要彻底干净。用好党 中央扶贫政策,用政策稳定人心,鼓足干劲,争取胜利。农村工作问“三老”,“三农”工作不 发愁。村村有 “三老”,工作更可靠。基层干部要多进“三老”门 多问“三老”计 多谢“三老”情。倾听“三老”言,工作似过年;“三老”多讲述,工作无苦楚。老同志不 仅在 政治立场 人生信仰和理想信念方面,是年轻干部 学习的模范,而且还可以在 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中展现初心 体现“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基层工作要善于让“三老”发挥作用,在 小康路上,让“三老”演奏“量力而行 竭力而为 有 所作为”的余热之曲。

  弹好“三老”琴, 学习“三老” 牢记使命对人民的忠贞,盘活“三老”奉献精神,向新目标推动“三农”建设。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小康生活不 是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爱拼才会赢。向“懒散庸闲”斗争,向自我革命。工作 中,敢于担当,多出汗;思想上,多做批评,多红脸。脚上多沾泥土,心里多份感情。“三老”是农村工作的“活教材”“活经验”“活历史”,2020年度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国家“十三五”计划的收官年,脱贫攻坚战不 夺胜利决不 收兵,爬坡过坎,水到 中流,艰难可能更多,阻力可能更大,遇事冷静,多问计于“三老”,多 学习“三老”,不 怕苦不 怕累的精神,与群众保持鱼水之情。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多帮群众解忧愁 多为群众办实事。以“三老”为模范,尽心竭力做好“三农”工作,为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新贡献。

  弹好“三老”琴, 学习“三老”清正廉洁为人的传统,盘活“三老”自律精神,向新时代交好“三农”答卷。“自律要坚持挺在 前,不 拿群众一针一线”。“扶贫战线无儿戏,清正廉明记心里”。扶贫不 真扶,饭碗保不 住。基层干部要自觉以八项规定为“紧箍咒”,管住嘴 迈开腿;手干净 心纯净。加强自律,要时刻提醒自己 学习“三老”优良传统,大公无私,顾大局不 贪小利。进村多问“三老”,勤恳多学“三老”,清正多看“三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习近平总书记在 梁家河村工作期间,始终坚持向“三老” 学习,谦虚慎重,不 骄不 躁,认认真真倾听“三老”谈人生 讲心声 述清廉。自备干粮干革命 自带被褥住农家。与群众“同吃同干同行”,始终与群众心连心。利益面前,不 贪 不 占;工作面前,不 挑 不 嫌。把群众利益放在 第一位,把不 正之风挡在 最后面。基层干部越守正清廉,群众口碑越高尚清远。盘活“三老”自律精神,争做新时代好干部。

  “三农”工作弹好“三老”琴,老百姓的幸福便会绽放四溢的芬芳。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前不 久,江苏省“老支书精神”传承——首批“百名示范”村书记座谈会在 宁举行。接受表彰的每一名“百名示范”村书记都是组织放心的带头人 农村发展的领路人 群众满足的贴心人,他们用无数个日日夜夜把农村工作梳理得井井有 条 清清爽爽。作为同样奋斗在 基层的年轻干部,我要以他们为模范,见贤思齐,追寻着他们走过的“三条路”,在 迈开步子 中留下自己的印记。

  第一条,田间的黄泥路。脚底不 沾满泥土,证明你还浮在 空 中。基层工作免不 了 要前往田间地头,因为那是工作任务的源头。所谓吃水不 忘挖井人,潮湿软烂的黄泥路,正是基层农业生产 乡村振兴的第一线。每一名村干部都要树立起脚踏实地的意识,向我省“百名示范”村书记 学习,多走走黄泥路,感受一下脚底的反馈,正因为温暖富含水分,所以才有 秋日的硕果累累。娄勤俭书记说过,村书记处在 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哪里是最前沿?黄泥路的尽头就是,那里有 着正在 辛勤劳作的农民,还等着你来询问调查生产情况,向你汇报今年的收成,倾诉四季的变化,询问党的新政策。产业兴农,“兴”的不 在 纸上,而是在 环绕着黄泥路不 断蔓延的黄土地里。

  第二条,邻里的水泥路。熟悉一个地方,往往从查找地图开始。各个村组的位置分布,挨家挨户的羊肠小道,在 那一条条浅灰色丝带包裹着的村落,基层工作者在 寻访到户。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 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街头巷尾的“近道”了 然于胸,发生突发情况能“抄小道”,辖区内百姓的生活情况 居住环境 农房改造情况,都是在 这一条条细长的小路 中一遍又一遍走出来的。

  第三条,城市的沥青路。基层党组织是国家管理体系的基础力量,村书记队伍是国家管理体系在 农村领域的要害基础,加强这支队伍建设,是从人才供给和保障上为基层管理创新条件。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偏安一隅的谋发展已陷入了 瓶颈,要想打破格局的束缚,就需要将利民富民的举措连接起来,沿着沥青路去城市里见见世面,才干获得新想法 新理论 新举措。“闭门造车出门不 合辙”,以开放的心态让农村真正走出去,人才才干引进来,产业才干强起来,生活才会好起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惟独 这样,基层党组织才干建设成攻坚克难的“堡垒” 凝结群众的“磁场”。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近日, 中共 中央印发了 [ 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以下称[条例]),对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作出系统规定,为新时代党管农村工作提供了 根本遵循。各级党组织要趁风而上 趁势而行,明确农村工作重点,突破基层制约瓶颈,争做农村工作的“行家里手”。

  建强群众“归属地”。“群众富不 富,要害在 支部”,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战斗堡垒,是领导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力量,当前我国农村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农村人员结构日渐复杂,农村工作任务繁重,这对农村基层党组织提出了 更高要求。[条例]指出,要将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作为首要原则,确保党在 农村工作 中总揽全局 协调各方,保证农村改革发展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基层党组织是党员和群众之“家”,组织有 力量,群众才有 归属感,组织部门需找准基层党组织建设过程 中的“痛点”“赌点”,破除政策实施过程 中的“ 中梗阻”,不 断推动人力 资金等资源下沉,出台制度 配强班子 建好阵地 提升服务,建立起更加完善有 效的新型乡村管理体系,不 断推动农村改革稳定发展。

  选好基层“领头羊”。“支部强不 强,要害在 头羊”,兰陵县代村在 党委书记王传喜的带领下从19年前的脏乱差村发展到此刻 乡村振兴的“排头兵”,济南市三涧西村党总支书记高淑贞短短几年就将“神仙也治不 了 的三涧西”实现了 由穷变富,由乱到治。农村工作能否具备一批政治素养过硬 担当意识过强的党组织带头人,决定了 能充分激发蕴藏在 基层的强盛活力。[条例]指出,各级党委要加强农村工作队伍建设。要突出抓好农村党组织带头人,不 断完善农村党组织书记选配 培养机制,通过“公推直选”“末位淘汰”等方式选优配强“两委”班子;注重在 退伍军人 种养殖大户 回乡创业 优秀毕业大学生等 中储备后背干部,不 断涵养党组织带头人“源头活水”;有 针对性地选派政治素养高 工作能力强,熟悉“三农”工作的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等方式,壮大农村干部队伍力量,不 断提升党组织凝结力 创新力和战斗力。

  套出农家“心里话”。“知屋漏者在 宇下,知政失者在 草野”。我国农村各地情况千差万别,要想真正了 解到适应当地的“病根儿”和“良方”,还需让群众开口说话。当前部分基层干部花了 功夫 下了 力气,但结果却收效甚微,最根本的原因是没有 真正与群众坐在 一条板凳上,没有 认清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最后一把米,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做军装……”获得群众信任,才干汇聚人民群众强盛的智慧与力量。[条例]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 中心,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基层干部要怀揣为民情怀,真正搞清晰当地农村发展呈现的问题在 哪里,把握好乡村的差异性,突出重点 因地制宜 分类施策,最终让人民是否得实惠 人民生活是否有 改善,人民权益是否得保障来检验我们的工作成效。

  兴顺发展“致富路”。“经济兴,则农村兴。”农村经济发展起来,群众富起来,才会真正说党和政府好,假如农村缺乏经济支撑 找不 到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子,那么乡村振兴就是一纸空谈。[条例]指出,要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致富。各基层党组织要着力从集体资产资源挖潜增效 特色优势产业培育提升 农业服务体系创新完善等明面,积极探究促进农村发展的新路径。持续提升自身“造血”能力,充分挖掘和拓展农村业务功能,不 断延伸产业链条,激发农产品品牌效益,加强农业与电商 旅游观光等深度融合。应主动顺应时代发展,及时转变观念,积极做好土地流转工作,不 断提高种植的科学化水平,增加覆盖在 土地上的科技含量,保障土地高效利用,在 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上持续用力。

本文来源:https://www.benqdjg.com/news/92972/

热门推荐推荐文章

热门推荐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