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优秀教案

发布时间:2021-11-28 来源:小学作文 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小学作文 > 手机阅读

【www.benqdjg.com--小学作文】

《我的母亲》是作家胡适创作的一篇记叙文。文写于1930年,是作者中年时对自己人生经历的一段回忆。520作文网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我的母亲》优秀教案,供大家参考选择。

  《我的母亲》优秀教案

  《我的母亲》是一篇质朴无华、情真意切的回忆母亲的散文。 文章中体现了母亲对子女的舐犊之情,子女对母亲的感激、怀念和赞颂之情。

  在文中,老舍细细地描述了母亲的性格,她勤劳、热心、疼爱儿女。母亲给他的是“生命的教育”。

  这篇文章的风格是纯朴而清新的。语言随情而发,自然朴素,字字句句都是浓得化不开的情深之语;结构任性而为,平实流畅。结尾处,一声沉痛的叹息,明白如话,却是意悲而远,感人至深。

  教学目的

  1.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2.了解胡适及其母亲身上代表的文化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2.理解文章中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文绉绉(zhou1) 绰号(chuo4) 庶祖母(shu4)

  吹笙(sheng3) 摹画(mo2) 眼翳(yi4)

  舔去(tian3) 侮辱(wu3)

  2.解释下列词语。

  责罚:处罚。

  管束:加以约束,使不越轨。

  气量:指才识和品德的高低;指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度量。

  广漠:广大空旷。

  宽恕:宽容饶恕。

  质问:责问。

  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面红耳赤: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红的样子。

  仁慈:仁爱慈善。 ’

  侮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二、导人

  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作者回顾自己所走过的道路,把深情的目光投向母亲,用朴实的文字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读读这些文字,了解这位学者少年成长的历程,也许对你会有许多启迪。

  作者简介:

  胡适(1891~1962),现代作家、学者,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曾提倡文学改革,为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1920年创作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提示及要求:

  1.抓住关键句、段。

  2。注意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3.读完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

  4.理清文章结构。

  明确:

  文章开头主要忆述了作者九岁之前的若干生活片断。接下来作者采用情随事现的记叙方法,详略得当地回忆母亲对“我”的教诲目的、方法和态度。再接下来写母亲和家人相处的情况。

  四、学习课文内容

  1.让学生提出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难题,或者值得思考的问题,集中起来加以讨论。

  2.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交流。

  提问: 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明确: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提问:为什么说她又是“严父”?

  明确: 插入胡适家庭背景资料介绍(教师可让学生从收集来的有关胡适生平材料来交流介绍)。

  提问: 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

  明确: 课文写了母亲这样几件事情:

  A.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去上学。

  B.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C.新年之际,债主来要债,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D.受了两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

  E.听了王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通过写这些事,表现母亲以下品性:她是一位恩师,对我谆谆教诲,对我要求严格,却从不拿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

  五、探究活动

  请你就作者母亲的为人、教子方法,谈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要求统一答案,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畅所欲言。

  六、小结

  这是一首质朴动人的对母亲的赞歌,作者怀着深深的敬意和爱戴,记下了自己的母亲这可亲可敬的美好形象,唱出了一支深情的颂歌,“爱”的感情贯穿全文。

  七、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一。

  《我的母亲》优秀教案

  一 教学内容

  理解回忆录的特点,了解文章的选材和布局,体会文中真挚的感情和简明平实的语言。

  二 课时安排

  1.课时:两课时;

  2.课型:说读课。

  三 预习要求

  1.读课文,了解母亲的事迹;

  2.根据课文第一层次练习“理解·分析”中的三个问题,理解课文记事的顺序和课文的结构布局。

  四 教学蓝图

  全篇文章的教学大致分为三个重要的教学板块:

  1.整体感知课文,

  2.整体理解课文,

  3.整体赏析课文。

  五 教学主要过程

  教学板块之一:整体感知课文。

  1.同学们读课文,体会文中母亲的事迹,母亲的品德。

  2.请同学们用“母亲是……”的格式为题说句子,要求在课文之中尽情搜寻、概括,从而理解课文运用不同的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多方位地立体地表现母亲优秀品质的特点。

  同学们进行课堂说话活动:

  母亲是勤劳一生的人 母亲是一位有很多事情值得我永远回忆的人 母亲是个好劳动 母亲是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的人 母亲是整日劳碌着的人 母亲是聪明能干的人 母亲是能将地主富豪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的人 母亲是每天天还没亮就第一个起身的人 母亲是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的人 母亲是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的人 母亲是同情贫苦人的人 母亲是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人 母亲是对穷苦农民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反感的人 母亲是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的人 母亲是期望着中国民族解放成功的人 母亲是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的人……

  3.教师小结。

  教学板块之二:整体理解课文。

  1.教师:《回忆我的母亲》鲜明地表现了回忆录的特点。作者以时间为经线,以母亲的优秀品德为纬线,把很多值得永远回忆的事情编织起来。请同学们读课文,以“说说‘母亲’的好品德”为题,每人叙述一件事,说说这件事表现了“母亲”什么样的品质。

  2.同学们读课文,理解分析文中的“事例”,准备进行说话。

  3.同学们以四人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说话活动。

  4.学生代表发言。

  5.教师进行小结:课文有一槌定音的开头,一线串珠的结构,一笔宕开的结尾,一语关情的抒情与议论。作为回忆录,文章从两大方面展示了母亲的形象。一是对母亲事迹的抒写,写了母亲勤劳俭朴的习惯,宽厚仁慈的态度和坚强不屈的性格。作者在写作中采取了情随事明的记叙方法,在赞颂母亲的优秀品质的过程中始终寄寓着对母亲的真挚感情。二是表达对母亲的感谢之情,从母亲“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和“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方面表达了对母亲的由衷谢意,从而表现母亲对自己的影响之大,恩情之深。作者在写作中采用了寄情于事的方法,以抒情、议论的笔触来深深表达对母亲的怀念。

  教学板块之三:整体赏析课文。

  1.教师:课文以平实朴素的语言表现了母亲勤劳朴实的特点。全文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热情洋溢的抒情,但于平静的叙说之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真挚深沉的爱。因此,文中寓深意于平实、寄深情于质朴的特点,值得我们认真品析。

  2.请同学们读课文,对课文的语言进行赏析,每位同学准备用……写(用)得好,写出了…… ”的句式说一句话。

  3.读课文,进行圈点勾画。

  4.同学们准备发言。

  5.教师引导同学们进行赏析性说话活动,对课文语言的品析大致分为三个层次:

  (1)品味作者在词语中渗透的情感。如“母亲是个好劳动。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这一段中,同学们可以说:“母亲是个好劳动”中的“好”字用得好……,“从我能记忆时起”用得好……,“总是天不亮就起床”的“总是”用得好……,两个“还”字用得好……等。

  又如“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这一部分中,同学们可以说:“任劳任怨”四个字已经能够很好地评价一个人的勤劳了,但作者还在这之前加上一个“极”字,这就写出了母亲非同一般的勤劳;又如“没有同别人吵过架”已是够高的评价了,但作者说母亲“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这就写出了母亲非同一般的好性格……

  (2)品味作者在句式中表达的情感。

  作者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段,组合成不同的句式,在平实的语言中流露出深深的情感。如“我应该感谢母亲”的反复倾吐,“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的反复咏叹,“母亲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回环往复,都是意蕴丰满、情感深厚的。

  (3)品味作者在重要段落中抒发的浓重情感。

  如课文开头“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的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这一段,有叙述,有议论,有抒情;有富于力度的动词,有表示强调的虚词,表达了作者极为浓郁的情感。又如课文的最后一段,一抒哀痛之情,二议如母亲一样的千百万劳动人民的伟大,三表自己的决心,语言质朴庄重,深沉之中涌动着激情,既抒写了深挚的孝心,又表现了博大的胸怀。

  另外,文中大量褒义词语的运用,不少的突出中心句的段落,段中穿插的点点议论,都可以在同学们的品析、品味之中。

  [创意说明]

  这个教学设计在如下方面表现出创新:

  第一,课型设计创新。这两节课的课型设计为“说读课”。所谓“说读”,就是说说读读,读读说说,说了再读, 读了再说。学生在“读”与“说”中完成对课文的感知、理解与赏析。由于要“读”,学生便占有了成块的课堂学习时间;由于要“说”,学生也同样占有大量的课堂活动的时间。如此三读三说,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上也真正有了主体性的学习活动。这在这样的课型中,教师的讲析的分量大幅度减少,教师指导、调控的作用大大增强,课堂教学的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第二,思路设计创新:这两节课着眼于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安排了三个重要的教学板块:整体感知课文,整体理解课文,整体赏析课文。这其中有三个地方表现出教学设计科学性与艺术性。首先,对课文进行了不同层面的整体阅读而不进行肢解式的分析,教学视点、师生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其次,三个教学板块彼此联系、彼此依存而又层层递进,前有铺垫,后有深化,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过程明晰单纯。再次,对学生的提问的量有了最大限度的降低,基本上做到少提问或者不提问,三个教学板块中都有引导着学生阅读、思考、表达的“一线串珠”的主问题而没有一个一个的提问,于是课堂上有学生阅读、思考、发言的活跃场面而没有一般教学中的“碎问碎答”。

  《我的母亲》优秀教案

  《我的母亲》原文选自《胡适自传——(四十自述>》,标题是编者加的。它的体裁是传记,堪称文学的传记,传记的文学,既具有史料价值,也具有文学价值。文章内容朴实,饱含感情,既写出了母亲含辛茹苦教子成龙的追求,又写出了在大家庭环境中作为后母维持家庭关系的不容易,表达了爱子对母亲的深深敬意和绵绵无尽的怀念。作者把自己的成长与母亲的教育紧紧联系在一起,着重写出母亲对自己“做人的训练”,对自己少年时代乃至一生的重大影响,由此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理解与感激。从胡适一生的奋斗与追求,从他在学术史上的地位与成就来看,母亲对他的影响是功不可没的。因此,教学本文应该从宏观上确立把握好重点,解决好难点,同时还要注意拓展学生的视野,感悟胡适及其作品所包含的人文内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文绉绉、轻薄、管束、责罚、仁慈、质问、广漠、宽恕”等词语。

  2.了解胡适的成长经历,理性思考母爱及其深远影响。

  能力目标

  1.理解文意,概括文中的母亲形象,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2.品味含意丰富的语句,把握自传的语体特点。

  3.感悟胡适及其作品所包含的人文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联系生活体验,体会母亲的关爱,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2.理解文章中关键语句的含意。

  突破方法:通过小组内的研讨和教师的适当引导,学生不难理解母亲的形象和作者对母亲的情感。本文的语言学生平常接触较少,在教师的示范引导后,要让学生再次深入文本,感悟文章的语言魅力。然后通过班级交流的方式,对文字进行深刻的体味。

  教学方法

  1.情境渲染法:运用多媒体技术加上教师深情的语言创设情境,营造与文章内容相吻合的浓厚的亲情氛围。

  2.合作探究法:用于对人物性格和语言特点的分析。鼓励学生结合阅读经验,研讨交流,大胆质疑,以感悟作品所包蕴的人文内涵。

  3.诵读教学法:课文以质朴、真切的叙述语言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一位既普通又伟大的母亲形象。全文毫无夸饰之辞,直白,坦诚。引导学生充分诵读,把握文中的母亲形象,感受母亲深细而严格的教育及其深远影响。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激趣导入

  设计(一)

  幻灯片放映

  胡适照片教师:有一个人,从中国安徽一个小县城走出来,曾经引领了波澜壮阔的中国新文化运动,还担任过中国著名学府——北京大学的教授,担任过驻美国大使的职务,他一生荣获了三十五个博士的头衔。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谁能介绍他的有关情况?

  幻灯片显示: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骍,字适之,安徽绩溪人。

  现代学者、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荣获35项博士桂冠。以倡导“五四”文学革命闻名于世。1920年创作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他曾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中华民国驻美利坚合众国特命全权大使、美国国会图书馆东方部名誉顾问、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士、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

  教师:胡适为人宽厚、热情、真诚、善良,在北京胡适家里每到星期六总是高朋满座,各界人士,包括商人和贩夫,都一律欢迎。什么问题都可以问,什么问题都可以谈。他尽力解答。

  对穷困的人,他接济金钱;对走入歧途的'人,他晓以大义。也有人只是去问候,他便报以零零散散的闲谈。客人辞别后,都有不虚此行之感。

  胡适,这位荣获35项博士桂冠的中国学者,是我们民族的骄傲。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可以断定,胡适这位大师的身后,一定站着一位伟大的母亲!我们不妨来看看胡适在他的自传中是如何回忆自己的母亲的,看看名人背后的伟大女性。

  设计(二)莫泊桑说:“人世间最美丽的情景,出现在我们怀念到母亲的时候。”现代著名学者胡适先生一生深受母亲的影响,他少小离家,学有所成;但同时也留下了“生未能养,病未能侍,毕世劬劳未能丝毫分任,生死永诀乃亦未能一面”的哀痛与遗憾。人到不惑,胡适写下了《四十自述》来回忆自己的母亲。今天,我们就随着胡适的文笔,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

  简介作者相关情况’,内容可参照设计一。 .

  二、检查预习,积累字词

  1.读准下面加点宇的读音.注意多音字的用法。

  文绉绉(zhòu) .糜先生(méi) 绰号(chuò) 庶祖母(shù) 吹笙(shēng)摹画(mó) 眼翳(yì) 舔去(tiān) 侮辱(wǔ)蒙méng皇蒙 薄 bó 轻薄 mēng蒙骗 báo 薄纸

  2.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轻薄:言语举动带有轻佻和玩弄意味。

  管束:加以约束,使不越轨。

  责罚:处罚。

  气量:指才识和品德的高低;指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度量。

  仁慈:仁爱慈善。

  刚气:刚强而不轻易屈服。

  侮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质问:责问。

  广漠:广大空旷。

  宽恕:宽容饶恕。

  三、初读课文.认识母亲

  教师导学: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并从原文中选择一句话来概括母亲在我心目中的形象。

  学生朗读课文,交流后明确:

  1.文章是作者中年时对自己人生历程的回顾,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

  .2.用一句话概括母亲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学生如回答“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一句也可)3.教师此时可适时追问:为什么说她又是“严父”?

  结合课文内容“我母亲23岁做了寡妇”,简要介绍胡适的家庭背景资料。胡适三岁丧父,之后母亲一人抚养教育他,管教很严,母亲充当了“严父”的角色。

  四、研读课文,了解母亲

  1.教师:文章围绕母亲写了哪些事情?这些事分别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

  请用“读了 的事,我看到了一位 的母亲”的句式说一说。

  (1)学生依据提示阅读文章,进行圈点评注。

  (2)小组内交流后反馈:

  读了母亲每天叫“我”早起,谆谆教诲,催“我”上学的事,我看到了一位谆谆教诲、严格督学的母亲。

  读了母亲从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的事,我看到了一位保护孩子自尊心,教子有方的母亲。

  读了“我”说了轻薄的话,受到重重责罚的事,我看到了一位责罚严厉、教“我”做人的母亲。

  读了新年到来,大哥的债主来讨债,母亲从不骂一句,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的事,我看到了一位能忍能让、宽以待人、品性善良的母亲。

  读了母亲受了两个嫂子的气,她只是忍着,忍到不可再忍时,就痛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的事,我看到了一位宽厚、和善、容忍,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的母亲。

  读了母亲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烈,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的事,我看到了一位正直、认真、刚烈,毫不马虎,从不受一点侮辱的母亲。

  概括地说,前三件事是对我的管教(学习和做人);四、五件事是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最后一件事是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的人格侮辱。

  2.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胡适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交流后明确:母亲慈祥,教子严而有方;气量大,性情好,待人仁慈、和善、容忍;对大事又不失刚气;是“我”的恩师、慈母、严父。

  3.文章结尾写道:“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这“极大极深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交流后明确:这“极大极深的影响”正如作者自道:学得了好脾气,学得了待人接物的和气,能宽恕人,体谅人以及在学习上勤奋、守时和做人上能反省“吾身”。其中主要是如何做人方面,母亲培养作者具有了宽容、善待、体谅的品性。

  五、质疑解惑

  1.课文标题为“我的母亲”,而文章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而其他内容似与“母亲”无关,这是为什么?

  明确:文章前三段写作者的性格特点和童年生活,一方面写出了自己的爱好、快乐,另一方面也写出了儿童好玩的天性;既写了童年生活的单调和失落,也写出了环境与教育对一个人性格的养成所起的奠基作用。总的来说,作者在前三段想表明他的童年生活,除了看书之外,是贫乏的,是有缺憾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是母亲给了“我”做人的训练,这不仅弥足珍贵、铭记永久,而且影响巨大。这样看来,前三段实在不是闲笔,不仅为写母亲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而且与文末相呼应,另一原因是,这篇课文选自《四十自述》,写母亲同时也是写自己人生成长道路上的一段历程,或者说,是把母亲作为人生成长道路上的第一位“恩师”来写的,所以开头写了较多自己童年的经历。

本文来源:https://www.benqdjg.com/zuowendaquan/82579/

小学作文推荐文章

小学作文热门文章